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翼形钛网在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军 汪向东 +4 位作者 朱一平 羊明智 王麓山 姚女兆 晏怡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翼形钛网在退行性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颈椎病27例,男18例,女9例;颈椎间盘突出(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CDH)19例,后纵韧带钙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翼形钛网在退行性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颈椎病27例,男18例,女9例;颈椎间盘突出(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CDH)19例,后纵韧带钙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8例;单节段病变21例,双节段病变6例。术前均经X线及MRI排除骨折、脱位。手术方式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新型翼形钛网内植骨及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27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0周,术后3、6及12个月复查X线未见钛网松动、脱出、塌陷。[结论]该翼形钛网内固定植入能提供颈椎次全切除后脊柱即时稳定性,术后可避免钛网移位,塌陷、脱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取髂骨,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为弹性固定,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形钛网 颈椎病 前路减压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钛笼形态对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勤 伍耀宏 +2 位作者 刘宁 李桥鑫 陈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5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钛笼形态对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因颈椎病拟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46例患者均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钛笼形态对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因颈椎病拟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46例患者均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2018年4-12月采用上下平行端面(垂直)钛笼的患者21例为对照组,2019年1-8月采用下斜形端面(根据节段角度调整)钛笼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术后两组均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检测比较两组术后的钛笼高度、钛笼固定融合节段Cobb角及高度。统计比较两组钛笼下沉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C2~7Cobb角、JOA评分均增加,而C2~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末次随访C2~7 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C2~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后钛笼高度、钛笼固定融合节段高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钛笼固定融合节段Cobb角高于对照组,而其钛笼下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下斜形端面钛笼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面失衡,减少钛笼下沉的发生,并促进颈椎病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钛笼形态 术后 颈椎 矢状面形态
下载PDF
自制颈椎翼型钛网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向东 王文军 +3 位作者 王麓山 朱一平 刘力乐 姚女兆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中下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新型翼型钛网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产品初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25具新鲜青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制成5种状态脊柱功能单位(FSU)的试验模型:正常颈椎组、失稳颈...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中下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新型翼型钛网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产品初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25具新鲜青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制成5种状态脊柱功能单位(FSU)的试验模型:正常颈椎组、失稳颈椎模型组、髂骨植骨组、钢板+髂骨植骨组和新型翼形钛网组,每组5具标本。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依次测定各组在不同运动状态下颈椎节段(C4-6)运动范围(ROM)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新型翼形钛网组与单纯髂骨组、钢板+髂骨组对失稳颈椎的稳定作用。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新型翼形钛网内固定系统可以对失稳颈椎提供有效的稳定作用,与失稳颈椎节段的运动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抗前屈和抗后伸功能超过正常颈椎(P<0.05),而其抗旋转抗扭曲功能与钢板系统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新型翼形钛网内固定系统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以对中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提供有效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翼形钛网 生物力学 颈前路减压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