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4560在圈卷产色链霉菌中的转座及其在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洪梅 谭华荣 李季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8,共8页
采用常规转化方法用来自天蓝色链霉菌J1 5 0 1的质粒pUC1 1 6 9(pMT6 6 0∷Tn45 5 6∷vph)多次转化尼可霉素产生菌圈卷产色链霉菌野生型 71 0 0的原生质体 ,均未得到转化子。采用限制性热衰减法于 5 0℃ ,3 0min溶菌制备 71 0 0的原生质... 采用常规转化方法用来自天蓝色链霉菌J1 5 0 1的质粒pUC1 1 6 9(pMT6 6 0∷Tn45 5 6∷vph)多次转化尼可霉素产生菌圈卷产色链霉菌野生型 71 0 0的原生质体 ,均未得到转化子。采用限制性热衰减法于 5 0℃ ,3 0min溶菌制备 71 0 0的原生质体 ,获得了转化子 ,但转化频率极低 ,只有 0 4个转化子 μgDNA。用来自 71 0 0的pUC1 1 6 9再转化不含pUC1 1 6 9的 71 0 0原生质体 ,转化频率提高 1 0 3 ~ 1 0 4 倍。于 3 9℃ ,MM Vio条件下培养携带有pUC1 1 6 9的 71 0 0孢子 ,Tn45 6 0发生转座 ,筛选到 40 6 8个转座菌落 ,并从中得到 8株尼可霉素阻断突变株 ;对这 8株突变株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 ,Tn45 6 0至少在 4个不同的位点插入到 71 0 0的染色体上。用实验室已获得的与尼可霉素生物合成有关的 3 0kbDNA片段为探针和经不同酶切的 8株突变株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 ,结果表明 ,除阻断突变株Nik5有杂交信号且杂交信号大小均同野生型 71 0 0外 ,其余 7株突变株均无任何杂交信号。HPLC分析表明 ,8株突变株在产生尼可霉素方面可分为两种类型 ,Nik5为 1种类型 ,其余 7株为另一种类型。初步推测这 7株突变株基因组DNA与尼可霉素生物合成有关的部分发生了大片断的缺失。以Tn45 6 0为探针 ,构建Nik5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卷产色链霉菌 tn4560 转座突变 尼可霉素 生物合成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