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蔽政策”与17—19世纪中日琉关系的变化
1
作者 尤淑君 《海交史研究》 2023年第3期44-57,共14页
17世纪后期清朝国力逐渐强大后,江户幕府制订“隐蔽政策”,维持琉球自主,借以获得中国商品与情报。在江户幕府的贸易禁令下,萨摩藩受到许多限制,琉球却获得贩卖唐物与砂糖、渡唐银资金保证、收购海产品等特权,使萨摩藩放松对琉球的控制... 17世纪后期清朝国力逐渐强大后,江户幕府制订“隐蔽政策”,维持琉球自主,借以获得中国商品与情报。在江户幕府的贸易禁令下,萨摩藩受到许多限制,琉球却获得贩卖唐物与砂糖、渡唐银资金保证、收购海产品等特权,使萨摩藩放松对琉球的控制。通过“渡唐银”集资与渡唐役人的挑选,琉球王府得到琉球士族的支持,并能按出资比例分享朝贡贸易的利润,更推动“中国化”改革措施,改造琉球社会文化,确保琉球王府的统治权。清朝虽察觉异状,但琉球借“度佳喇”向日琉两国求援的名义,掩护萨摩武士的活动,保住朝贡贸易的资格。由此可见琉球借中国之势,维持自主,而日琉两国在对抗与合作中寻求平衡的模式,也让17—19世纪的中日琉关系维持相对的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政策” 朝贡贸易 渡唐银 度佳喇
下载PDF
吐噶喇海峡黑潮流速结构和流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葵 汤毓祥 郭炳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利用1977-1991年日本“Kuroshio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Research”(KER)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洋观测资料计算吐噶喇海峡的黑潮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海峡处黑潮主轴的平均核心流速为92.0cm/s,平均流量为周.1×106m3/s;... 利用1977-1991年日本“Kuroshio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Research”(KER)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洋观测资料计算吐噶喇海峡的黑潮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海峡处黑潮主轴的平均核心流速为92.0cm/s,平均流量为周.1×106m3/s;揭示了吐噶喇海峡黑潮流速的多核结构和多股流动的突出特征。探讨了海峡中流量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噶喇海峡 黑潮 流速 流量
下载PDF
东海与黄海的三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锐 周海南 +2 位作者 姚政生 马桂明 李全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36,共18页
利用面波层析技术分析了该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构造。地壳上层的速度分布具有以海域中心为轴,东西两侧对称的特点,总体呈NE向展布,同结晶基底的构造对应良好。东海与黄海的构造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地壳与上地幔,分别与华北和华南的速度结构... 利用面波层析技术分析了该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构造。地壳上层的速度分布具有以海域中心为轴,东西两侧对称的特点,总体呈NE向展布,同结晶基底的构造对应良好。东海与黄海的构造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地壳与上地幔,分别与华北和华南的速度结构相同。从杭州湾到吐噶喇海峡(大约沿30°N纬线)存在一条近EW走向的上地幔高速带。东海与黄海在地貌与地质、地震活动、大地热流、品质因数和重磁异常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与早第四纪从杭州湾到吐噶喇海峡出现的左旋剪切破裂以及贝尼奥失带的右旋撕裂有关。作者推断:东海是新生代弧后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巴-大别山南麓-杭州湾-吐噶喇海峡是华北与华南地壳块体的分界线,琉球海沟的消减带是华南地壳块体的东界;东亚的现代构造运动,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上地幔的运动有关,而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对中国大陆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三维速度结构 地壳 地体
下载PDF
3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被引量:1
4
作者 Feng Rui, Zhou Hainan,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Yao Zhengsheng, Seismological Institute of Lanzhou, Lanzhou Ma Guiming and Li Quanlin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Fei Zhenb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73-296,共24页
3D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studied area has been analyzed from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most crust is symmetrical on two sides of the central line of the se... 3D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studied area has been analyzed from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most crust is symmetrical on two sides of the central line of the sea, and coincides with the structure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in tectonics betwee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mainly lies in that the velocity structures of their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re identical to those of South China and North China respectively. In the upper mantle there exists a high-velocity zone with a nearly EW strike from the Hangzhou Bay, China, to the Tokara Channel, Japan, along about the latitude of 30°N. It is found that betwee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there are systematical differences in geomorphology, geology, seismicity, heat flow, quality factor and gravity and aeromagnetic anomalies, which is related to both left-lateral shear dislocation and right-lateral tear of the Benioff zone from the Hangzhou Bay to the Tokara Channel.It is inferred that the East China Sea was formed by Cenozoic back-arc extensi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crustal blocks stretches along the southern piedmont of Mts. Daba-Dabie-Hangzhou Bay-Tokara Channel, and the subduction zone at the Okinawa trench is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outh China crustal block. The movements of the Pacific plate, Indian plate and upper mantle rather than the Philippine plate subduction have played a dominant role for the modern tectonic movements in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3D velocity structure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the Hang zhou Bay-tokara Channel transform fault North China crustal block South China crustal block
下载PDF
吐噶喇海峡内潮的能量收支和大小潮变化
5
作者 郜婕 毛新燕 郭新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吐噶喇海峡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内潮产生区域,该区域内产生的内潮对于东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的混合和物质输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平分辨率为3km的JCOPE-T(JapanCoastalOcean PredictabilityExperiment—Tides)水动力学模式的结果表明,... 吐噶喇海峡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内潮产生区域,该区域内产生的内潮对于东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的混合和物质输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平分辨率为3km的JCOPE-T(JapanCoastalOcean PredictabilityExperiment—Tides)水动力学模式的结果表明,吐噶喇海峡的内潮主要产生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海山和海岛附近,其引起的等密面起伏振幅可达30m。吐噶喇海峡的内潮在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分为两支向外传播:一支向西北方向传播,进入东海陆架后迅速减小;另一支向东南方向传播,进入西北太平洋。吐噶喇海峡潮能丰富,其在约半个月内的平均输入的净正压潮能通量为13.92GW,其中约有3.73GW转化为内潮能量。生成的内潮能量有77.2%在当地耗散,传出的内潮能通量为0.84GW,主要通过西北和东南两个边界传出。该区域潮能通量有显著的大小潮变化,大潮期间输入的正压潮净能通量和产生的内潮能通量均约为小潮期间的2倍,但其主要产生区域基本不变,且内潮能量耗散比率均在产生的内潮通量的76%—79%。另外,内潮能通量的传播方向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主要通过西北和东南两个边界传出。因此,大小潮的变化仅影响吐噶喇海峡处产生的内潮能量的大小,不影响其产生区域、传播方向和耗散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噶喇海峡 内潮 大小潮 JCOPE-T(Japan COASTAL OCEAN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Tides)
下载PDF
论国际海峡通行制度及其对中日争端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诗奡 《南大法学》 2020年第2期106-121,共16页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内的通行制度,即国际海峡通行制度,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国际海峡通行制度的适用标准问题,各国在解释上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扩大,中日...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内的通行制度,即国际海峡通行制度,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国际海峡通行制度的适用标准问题,各国在解释上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扩大,中日两国对于日本周边海峡适用的通行制度也产生了争论。目前看来,中日两国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于,判断一个海峡是否适用国际海峡通行制度时,在该海峡航行的船只数量是否为决定性要素。从日本政府在国会答辩的内容来看,可以认为日本将船只通过数量作为考虑这一问题时的主要因素。而从中国政府的表态来讲,我国对日本的此种见解显然有不同看法。针对这一争论,参照国际法院在1949年"科孚海峡案"裁决书中显示的立场,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国际海峡制度的规定意图来看,可以认为,我国的见解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峡 吐噶喇海峡 过境通行权 中日关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