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关前的农耕组织:拖克索
1
作者 邱源媛 《满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在八旗制度和旗人群体研究中,农耕人群与社会一直是相对薄弱的领域。作为半渔猎、半农耕民族,女真人对土地的态度与蒙古等游牧民族迥然有别。明代初年,原散居于松花江、黑龙江地区的许多女真人群逐渐南迁,与明朝和朝鲜等农业地区的联系... 在八旗制度和旗人群体研究中,农耕人群与社会一直是相对薄弱的领域。作为半渔猎、半农耕民族,女真人对土地的态度与蒙古等游牧民族迥然有别。明代初年,原散居于松花江、黑龙江地区的许多女真人群逐渐南迁,与明朝和朝鲜等农业地区的联系日益频繁密切,农业耕种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建州女真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对其社会结构影响较大。满文史料记载了后金时期建州女真的农耕组织“拖克索”tokso“庄”,显示出八旗系统中农业生产的产生缘脉。拖克索的某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入关后皇庄、王庄、八旗官庄,以及八旗农业生产和农耕人群的基本性质。回溯后金时期的拖克索,对于认识入关后八旗庄园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金时期 女真 农耕组织 拖克索 八旗
下载PDF
康熙朝黑龙江地区官庄考述
2
作者 王秀峰 崔向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黑龙江地区的官庄正式设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目的是解决驻防八旗官兵军粮不足的状况。康熙三十九年(1700),黑龙江城十一处官庄移至博尔多、墨尔根,二十处官庄移至齐齐哈尔。康熙四十年(1701),博尔多十一处官庄移至墨尔根。直至康熙... 黑龙江地区的官庄正式设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目的是解决驻防八旗官兵军粮不足的状况。康熙三十九年(1700),黑龙江城十一处官庄移至博尔多、墨尔根,二十处官庄移至齐齐哈尔。康熙四十年(1701),博尔多十一处官庄移至墨尔根。直至康熙朝末期,黑龙江地区官庄的分布为齐齐哈尔二十处、墨尔根十一处、黑龙江城二十处。官庄的设立,为维持驻防八旗官兵生计、黑龙江地区农业开发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官庄 八旗驻防 按丁征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