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午战争的日本近代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岳兵 《日本学论坛》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在日本的思想舆论界,甲午战争的性质被普遍认为是"开化对保守的战争"、"文明对野蛮的战争",日本方面将这场获得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的通行证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为"圣战"、"义战",在日本近现代思想... 在日本的思想舆论界,甲午战争的性质被普遍认为是"开化对保守的战争"、"文明对野蛮的战争",日本方面将这场获得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的通行证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为"圣战"、"义战",在日本近现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战争结束之后,一些思想家如内村鉴三转向了和平论,而大多数则如德富苏峰那样走向了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帝国主义 福泽谕吉 德富苏峰 内村鉴三
下载PDF
德富苏峰之中国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叶纮麟 石之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迄今没有日文或中文的专文整理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日本认识中国的方式有别于欧美者,主要涉及日本自身的定位,而观察者对日本的国家定位与对国际局势的认识,又常与日本当时的国家政策息息相关。见证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富苏峰... 迄今没有日文或中文的专文整理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日本认识中国的方式有别于欧美者,主要涉及日本自身的定位,而观察者对日本的国家定位与对国际局势的认识,又常与日本当时的国家政策息息相关。见证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富苏峰,就是日本近代史的最佳见证者。德富苏峰除了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与新闻工作外,也有多变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观察角度,以及对于日本发展的热切期盼,是日本近代史上最难以了解的人物之一。德富苏峰除了长期观察中国之外,也曾经两度前往中国,除了实地考察之外,也与中国的政要与思想家有互动与往来,其中国认识也因此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并可藉此反射日本在近代化历程中的自我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富苏峰 日本 中国 亚细亚主义 平民主义
下载PDF
谎言的明治史——关于循环的观念
3
作者 五百旗头薰 常潇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幕末明初以来,诸多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其相互作用之间构成了危险的连锁,乃至形成了对立招致更大的对立、危机带来更大的危机的恶性循环。随着对立的扩大,人们不惜去说"必死的谎言""耍滑的谎言",形成了一部谎言的明... 幕末明初以来,诸多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其相互作用之间构成了危险的连锁,乃至形成了对立招致更大的对立、危机带来更大的危机的恶性循环。随着对立的扩大,人们不惜去说"必死的谎言""耍滑的谎言",形成了一部谎言的明治史。对于这种相互作用的连锁所带来的危机,明治人比我们更加敏感。本文将以明治时期的政治小说及明治期著名言论者德富苏峰为线索对此进行分析,阐明其始末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后日本的任务进行重新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谎言 恶性循环 德福苏峰 明治政治小说
下载PDF
德富苏峰对美国认识的形成与变化轨迹探析
4
作者 邹圣婴 张晓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
德富苏峰是日本近代报业媒体的代表人物,其对美国的认识和描述在当时颇具代表性。除了他本人对美国的好恶之外,鉴于其御用文人的身份,他对美国的政治立场伴随着日本国策的调整而进行调适,其对美国认识的转变与近代日美关系的演变几乎是... 德富苏峰是日本近代报业媒体的代表人物,其对美国的认识和描述在当时颇具代表性。除了他本人对美国的好恶之外,鉴于其御用文人的身份,他对美国的政治立场伴随着日本国策的调整而进行调适,其对美国认识的转变与近代日美关系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德富苏峰的美国认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他只看到了美国对日本的武力威胁与打压而无视日本对东亚邻国的扩张和侵略,这反映了其作为国家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尤其是太平洋战争期间德富苏峰发表的对美敌对言论体现了其美国认识的一个高度,战后他被公认为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反美主义者,这种评价也是也是恰如其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富苏峰 美国认识 日美关系 文人思想 变化轨迹
下载PDF
从“膺惩清国”到“东亚兴隆”——德富苏峰的对华论策与生成逻辑
5
作者 梁艺馨 董灏智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德富苏峰是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舆论报刊界巨擘与政府的国策智囊,他的思想经历了“平民主义—国家主义—皇室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重心转移,对华论策也由“膺惩清国”转向“中日同盟”,最终变奏为“东亚兴隆”,其帝国主义话语的表... 德富苏峰是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舆论报刊界巨擘与政府的国策智囊,他的思想经历了“平民主义—国家主义—皇室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重心转移,对华论策也由“膺惩清国”转向“中日同盟”,最终变奏为“东亚兴隆”,其帝国主义话语的表层逻辑是基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与日本实力消长所做的权宜之计,深层逻辑则是基于个人政治抱负与岛国危机意识的“忠君爱国”思想下集体本位主义的渲染与运用。重要的是,当今日本政界与右翼思潮与其思想一脉相传,探究苏峰的对华论策不仅对日本侵华的研究有所裨益,还可为考察当代日本右翼势力的对华观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富苏峰 对华论策 膺惩清国 中日同盟 东亚兴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