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中海到青海——都兰热水墓出土“半人半鱼”图像考
1
作者 苗亚婻 杜建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I0002,共8页
青海都兰热水墓出土了3件半人半鱼图像金饰片,母型是来自古希腊海神特里同的另一种形象肯陶洛斯—特里同,主要流行于希腊化时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到中亚与西北印度,继而进入都兰。其在墓葬中既象征王权,又护佑死者灵... 青海都兰热水墓出土了3件半人半鱼图像金饰片,母型是来自古希腊海神特里同的另一种形象肯陶洛斯—特里同,主要流行于希腊化时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到中亚与西北印度,继而进入都兰。其在墓葬中既象征王权,又护佑死者灵魂进入极乐冥界,同时直观反映了丝绸之路青海道上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人半鱼图像 都兰热水墓 特里同 丝绸之路青海道
下载PDF
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流的图像研究——以大同沙岭七号墓乐舞图像为中心
2
作者 孙天慧 程金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共12页
3—6世纪期间,我国中原音乐文化经历了先向周围传播而后又回流到中原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河西走廊一带是保存中原文化与接纳西域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枢纽。通过对大同沙岭七号墓中以乐舞图像为中心的相关历史事实的具体考证,并将其与同时期... 3—6世纪期间,我国中原音乐文化经历了先向周围传播而后又回流到中原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河西走廊一带是保存中原文化与接纳西域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枢纽。通过对大同沙岭七号墓中以乐舞图像为中心的相关历史事实的具体考证,并将其与同时期丝绸之路出现的相似图像进行对比,可知大同沙岭七号北魏墓中的乐舞图像的具体内容应是来源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这进一步体现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大同沙岭七号墓 乐舞图像
下载PDF
合浦汉墓出土典型宝玉石珠饰的科学分析及其对产地溯源的启示
3
作者 刘松 刘琦 +2 位作者 袁仪梦 董俊卿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95-111,共17页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对合浦汉墓出土的各类典型宝玉石质珠饰样品进行了科学研究,明确了各类珠饰的材质属性、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探讨了其可能的产地来源。分析表明,合浦汉墓出土的宝玉石质珠饰主要有绿柱石、石榴子石、玛瑙、水晶(无色水晶、黄水晶、紫水晶等)、绿松石、琥珀等类型,反映了汉代合浦地区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原内陆地区之间的联系。合浦汉墓出土的珠饰特征与桂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了内陆江河是古代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在区域内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饰 宝玉石 合浦 汉墓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盐业生产、道路与信仰:重庆忠县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4
作者 牛英彬 白九江 《盐业史研究》 2023年第1期29-42,共14页
涂井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一处重要制盐产地,这里的制盐活动自商周时期开始一直持续至近现代。考古学家在涂井已开展过多次考古调查、发掘,获取了一批有关盐业及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其中以汉至六朝时期的遗存最为集中,发现了制盐遗址、... 涂井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一处重要制盐产地,这里的制盐活动自商周时期开始一直持续至近现代。考古学家在涂井已开展过多次考古调查、发掘,获取了一批有关盐业及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其中以汉至六朝时期的遗存最为集中,发现了制盐遗址、墓葬、修路碑等,是认识该时期涂井井盐生产技术体系及盐业与社会发展的珍贵材料。文章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对涂井的盐业生产技术、盐运道路、生产人群以及宗教信仰进行考察,以复原汉至六朝时期,盐业如何塑造了涂井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井 汉至六朝时期 制盐遗址 墓葬 盐道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明孝陵神道演变考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宏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130-131,共2页
明孝陵神道演变考丁宏伟(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210018)明孝陵是我国帝王陵寝建筑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它开创了自明一代陵寝建筑的新规制,其后明、清两代帝陵均以此为基本格调.因而明孝陵在我国陵寝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明孝陵神道演变考丁宏伟(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210018)明孝陵是我国帝王陵寝建筑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它开创了自明一代陵寝建筑的新规制,其后明、清两代帝陵均以此为基本格调.因而明孝陵在我国陵寝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孝陵自由曲折的神道布局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神道 中国 陵寝建筑
下载PDF
盖天保墓砖铭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殷宪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4,共10页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考,首次提出自平城直达定州进而南向中原的战略要道总称定州大道,而史书所载直道、莎泉道、灵丘道则是它的异名或分段修筑时使用的名称。从"墓中无棺木,西葙(厢)壁下作砖牀"的记述,对照同时期墓葬,特别是大同地区出土的诸多北魏官僚墓葬的形制,指出在北魏平城中后期,随着墓室的逐步扩大并向房室化、厅堂化发展,葬制也随之更多地再现着夙兴夜寐的现实生活。空旷的墓室替代了局促的棺椁,床榻、灰枕也给行将就木者以精神的慰藉。这种颇具生活意味的葬制可能与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以远的葬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 盖天保 墓葬 定州大道 葬制
下载PDF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土金珠饰品的考古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洪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大陆出土金珠饰品的研究成果,对南海沿岸汉墓历年所出金花球等饰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合浦金珠饰品体现出域外风格,它在南海一带流行的年代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当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南海一带经济...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大陆出土金珠饰品的研究成果,对南海沿岸汉墓历年所出金花球等饰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合浦金珠饰品体现出域外风格,它在南海一带流行的年代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当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南海一带经济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但从金珠焊接方法等制作工艺判断,这种产品本身是舶来品还是汉地产品,还存在疑问。从考古发现判断,金珠饰品有在合浦当地制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合浦 汉墓 金珠饰品
下载PDF
中古丝路上文化的传与承——以墓葬所见有翼神兽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87-91,共5页
森穆夫(Simurgh)是记载于祆教教典的一种具有守御性质的神兽,这一形象于萨珊波斯时期流行,并被广泛发现于中东地区。北魏时期,身兼商旅的祆教教徒通过丝绸之路同中原文化交流。文章具体通过北朝发现的一些有别于前朝的墓葬有翼兽形象同... 森穆夫(Simurgh)是记载于祆教教典的一种具有守御性质的神兽,这一形象于萨珊波斯时期流行,并被广泛发现于中东地区。北魏时期,身兼商旅的祆教教徒通过丝绸之路同中原文化交流。文章具体通过北朝发现的一些有别于前朝的墓葬有翼兽形象同祆教存留的古籍记录进行参照对比,并分析其宗教艺术形象在中国的传播与承接的进程,进而证明中古时期丝绸之路外来文化通过这条道路对于古代中国艺术以及文化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穆夫 北朝墓葬 丝绸之路
下载PDF
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瑾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甘肃唐代墓葬出土的胡人形象主要分布在敦煌、秦安、天水、庆城、酒泉、武威、灵台和山丹等地,包括陶质、石质、木质和青铜质官吏俑、牵夫俑、仆从俑、舞乐百戏俑,以及墓砖模印纹饰等,与文献资料互证,不仅反映了上述地区在唐代作为丝绸... 甘肃唐代墓葬出土的胡人形象主要分布在敦煌、秦安、天水、庆城、酒泉、武威、灵台和山丹等地,包括陶质、石质、木质和青铜质官吏俑、牵夫俑、仆从俑、舞乐百戏俑,以及墓砖模印纹饰等,与文献资料互证,不仅反映了上述地区在唐代作为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辗转往来于这些地区的胡人在唐代墓葬中的出现既是这一史实的形象化反映,也揭示出唐代胡人群体的总体特征与区域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唐墓 胡人 丝绸之路
下载PDF
金陵南朝石刻遗存艺术特征分析——以萧景墓神道石刻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召锋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1-43,共3页
基于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南京南朝石刻遗存,以最具代表性的萧景墓神道石刻为例,分析了南朝石刻的具体数据信息,举例说明了南朝石刻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纹样特征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金陵 南朝 石刻 萧景墓神道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藏王陵与藏后陵——敦煌古藏文《松赞干布本纪》残卷人物与葬地之二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梅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考古发现表明,青海都兰热水北岸建有吐蕃佛寺,包括坛城、佛塔、灶堂等遗址。该佛寺周边为吐蕃墓地,分布有文成公主塔、贡松贡赞的吐谷浑妃蒙洁墀噶墓,贡松贡赞的象雄妃没庐·芒邦墓,可谓"藏后陵"。据本文考证,血渭1号大... 考古发现表明,青海都兰热水北岸建有吐蕃佛寺,包括坛城、佛塔、灶堂等遗址。该佛寺周边为吐蕃墓地,分布有文成公主塔、贡松贡赞的吐谷浑妃蒙洁墀噶墓,贡松贡赞的象雄妃没庐·芒邦墓,可谓"藏后陵"。据本文考证,血渭1号大墓、藏王陵西区六陵并非陵墓而是坛城式灵堂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考古 都兰热水吐蕃墓 文成公主遗物 藏后陵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武海马尔墓地的发掘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令远 李艳华 《海交史研究》 2016年第2期124-145,共22页
马达加斯加武海马尔墓群有近六百座墓,其墓葬形制与同时期东非地区阿拉伯穆斯林的墓葬形制有着明显的不同,有些墓葬与中国穆斯林的墓葬形制有较多相似之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元、明时期的瓷器和其他随葬品,反映出武海马尔墓群主人... 马达加斯加武海马尔墓群有近六百座墓,其墓葬形制与同时期东非地区阿拉伯穆斯林的墓葬形制有着明显的不同,有些墓葬与中国穆斯林的墓葬形制有较多相似之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元、明时期的瓷器和其他随葬品,反映出武海马尔墓群主人可能是元、明时期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或东南亚的色目、回回商人,以及附属于他们的汉人、马来人或武海马尔当地土著,如他们的妻妾、子女、随从、伙计等,其中有些是受雇于穆斯林商人的汉人或者受穆斯林影响的汉人,因此,其葬俗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海马尔墓群 回回商人 元明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中晚唐笔记小说中的崤函古道
13
作者 曾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6-28,56,共4页
崤函古道是中晚唐时期长安通往洛阳及东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崤函古道历史悠久,交通兴盛,道路沿线古迹、墓葬遍布。往来于崤函古道的人员,不仅有文人官宦,还有众多的商旅。崤函古道沿线地区民风淳朴尊道崇佛,显示出多元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 崤函古道 墓葬 社会 交通
下载PDF
罗布泊雅丹壁画墓考察
14
作者 李青 《艺术探索》 2014年第2期6-10,4,共5页
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被盗的雅丹壁画墓,是一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贵族墓葬。其具体年代约在3—4世纪之间,其民族属性近似果特人。墓中残存的壁画,具有丰富的东西方文化特征和宗教(佛教)内涵,壁画的造型和绘制技法具... 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被盗的雅丹壁画墓,是一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贵族墓葬。其具体年代约在3—4世纪之间,其民族属性近似果特人。墓中残存的壁画,具有丰富的东西方文化特征和宗教(佛教)内涵,壁画的造型和绘制技法具有鲜明的中亚艺术特点。该墓葬壁画的发现,填补了楼兰艺术史中的一个空白,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壁画墓 年代 民族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欧亚草原丝路与沙漠绿洲丝路上发掘的拜占庭钱币研究述论
15
作者 李强 《草原文物》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2011年,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发掘的突厥壁画墓中出土了41枚金银币。其中,金币37枚,银币4枚,可判定为拜占庭时期的金币及其仿制品的为25枚。据学者们推断,该墓葬为东突厥汗国时期遗存⑨。通过以往的研究可知,这是第一次有如... 2011年,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发掘的突厥壁画墓中出土了41枚金银币。其中,金币37枚,银币4枚,可判定为拜占庭时期的金币及其仿制品的为25枚。据学者们推断,该墓葬为东突厥汗国时期遗存⑨。通过以往的研究可知,这是第一次有如此大批量的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在东亚地区被发现,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壁画墓 拜占庭金币 丝绸之路 欧亚草原
下载PDF
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例
16
作者 杨敬凯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6-19,共4页
平城时代是北魏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北魏王朝立国凡148年,建都平城96年,也因此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其中墓葬壁画是反映当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关系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例,对壁画的内容进行... 平城时代是北魏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北魏王朝立国凡148年,建都平城96年,也因此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其中墓葬壁画是反映当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关系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例,对壁画的内容进行简要描述,从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多种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城时代 壁画墓 大同文瀛路 文化因素
下载PDF
草原丝路6~10世纪墓葬壁画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馨瑶 王英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2-15,共4页
唐代墓葬壁画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星象图和四神图,表现的是宇宙观念和现实生活场景;第二时期壁画内容主要体现墓主人的现实生活和个人信仰;第三时期的壁画展现了家居日常生活和庭院情况。唐朝在6~10世纪400多年间,既有对魏晋南北朝... 唐代墓葬壁画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星象图和四神图,表现的是宇宙观念和现实生活场景;第二时期壁画内容主要体现墓主人的现实生活和个人信仰;第三时期的壁画展现了家居日常生活和庭院情况。唐朝在6~10世纪400多年间,既有对魏晋南北朝乃至秦汉时期绘画传统的继承,又受到来自草原丝路的西方异域文化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草原丝路 墓葬壁画
下载PDF
包山二号墓漆奁的出行图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莺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3期215-221,共7页
1987年在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了一件子母口漆奁,其奁盖立面上所绘之图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完整的一幅出行图。本文从图像与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包山二号墓漆奁的出行图像这一个案研究,指出其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绘画,它与... 1987年在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了一件子母口漆奁,其奁盖立面上所绘之图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完整的一幅出行图。本文从图像与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包山二号墓漆奁的出行图像这一个案研究,指出其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绘画,它与同时期主题性绘画一起,在构成不同于以往艺术形式的图像体系的同时,也开启了另一种图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山二号墓 漆奁 出行图
下载PDF
上海市天钥桥路清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民华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天钥桥两座清代墓葬出土的苦像、念珠、佩饰、圣名帽饰等为天主教特有的随葬品,为上海地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颖的资料。
关键词 上海市 天钥桥 清代 墓葬 天主教
下载PDF
试论扬州汉甘泉山官道、唐蜀岗西峰驿道及其对陵墓选址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旭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1,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扬州出土买地券及唐人诗歌可知:汉代甘泉山附近有官道一处,连接甘泉山至汉广陵城;唐代扬州蜀岗西峰上有古驿道,驿道的使用当在六朝甚至更早,贞观年间驿道随着扬州水驿兴起而废弃。甘泉山官道与蜀冈西峰驿道影响双山一号、... 本文通过分析扬州出土买地券及唐人诗歌可知:汉代甘泉山附近有官道一处,连接甘泉山至汉广陵城;唐代扬州蜀岗西峰上有古驿道,驿道的使用当在六朝甚至更早,贞观年间驿道随着扬州水驿兴起而废弃。甘泉山官道与蜀冈西峰驿道影响双山一号、二号等众多汉墓及隋炀帝墓的位置选择,成为上述墓葬营建时需考量的重要因素,使之靠近道路修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官道 驿站 甘泉山 隋炀帝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