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follow-up assessment after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4
1
作者 Shu-Guang Zheng Hui-Xiong Xu +4 位作者 Ming-De Lu Xiao-Yan Xie Zuo-Feng Xu Guang-Jian Liu Lin-Na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6期855-865,共11页
AIM:To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during follow-up after 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A total of 141 patients with HCCs who received percut... AIM:To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during follow-up after 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A total of 141 patients with HCCs who received 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 were assessed by paired follow-up CEUS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The follow-up scheme was designed prospectively and the intervals between CEUS and CECT examinations were less than 14 d.Both im-ages of follow-up CEUS and CECT were reviewed by radiologists.The ablated lesions were evaluated and classified as local tumor progression (LTP) and LTPfree.LTP was defined as regrowth of tumor inside or adjacent to the successfully treated nodule.The detected new intrahepatic recurrences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defined as presence of intrahepatic new foci.On CEUS and CECT,LTP and new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both were displayed as typical enhancement pattern of HCC (i.e.,hyper-enhancing during the arterial phase and washout in the late phase).With CECT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the ability of CEUS in detecting LTP or new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during follow-up was evaluated.RESULTS: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31 mo (median,4 mo),169 paired CEUS and CECT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141 patients.For a total of 221 ablated lesions,266 comparisons between CEUS and CECT findings were performed.Thirty-three LTPs were detected on CEUS whereas 40 LTPs were detected on CEC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01).In comparison with CECT,the numbers of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LTPs detected on CEUS were 6 and 13,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and overall accuracy of CEUS in detecting LTPs were 67.5%,97.4%,81.8%,94.4% and 92.3%,respectively.Meanwhile,131 new intrahepatic recurrent foci were detected on CEUS whereas 183 were detected on CECT,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In comparison with CECT,the numbers of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intrahepatic recurrences detected on CEUS were 13 and 65,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PPV,NPV and overall accuracy of CEUS in detecting new intrahepatic recurrent foci were 77.7%,92.0%,92.4%,76.7% and 84.0%,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sensitivity of CEUS in detecting LTP and new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after 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 is relatively low in comparisonwith C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icrowave ablation
下载PDF
In situ investigation of SiC powder's microwave sintering by SR-CT technique 被引量:4
2
作者 LI YongCun XU Feng +4 位作者 HU XiaoFang QU HongYan MIAO Hong ZHANG Zhong XIAO TiQi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382-1388,共7页
Microwave sintering is being develop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nse structural ceramics,but the mature theor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 Microwave sintering is being develop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nse structural ceramics,but the mature theor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SR-CT)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into the study of microwave sintering to in-situ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ilicon carbide(SiC) material in this paper.By applying the SR-CT technique,the reconstructed 2D and 3D images of the specimen were obtained and the double logarithm curve of mean neck size and time(Ln(x)-Ln(t)) were obtained from these reconstructed images.Various sintering phenomena including sintering neck growth during microwav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from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Furthermore,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intering kinetics between microwave and conventional sintering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 and the Ln(x)-Ln(t) curve.1) The sharp surface of grains near the contact region distinctly grew blunt and the sintering neck growth between these grains were obviously observed at the early stage.Besides,the larger particles grew faster than smaller ones.The main reason for these phenomena may be the micro-focusing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s.2) During each of the three sintering stages,the sintering kinetics curve of double logarithm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neck size and time show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but at the middle stage the slope of the curve increases dramatically,which is quite larger than conventional sintering.The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for these extraordinary phenomena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arbid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wave sintering
原文传递
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2
3
作者 曹树伟 张静 +3 位作者 兰文婧 张立军 薛明 郭喜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对46例特殊部位PHC患者均行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MWA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肝脏CT或MR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6例均手术成功,共消融治疗51次,37例治疗1次,... 目的观察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对46例特殊部位PHC患者均行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MWA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肝脏CT或MR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6例均手术成功,共消融治疗51次,37例治疗1次,2次4例,3次2例,平均1.4次;消融时间3~5 min,平均4 min。术后21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1个月复查肝脏CT或MRI,44例治疗有效(病灶完全坏死40例,4例体积缩小≥10%),2例稳定,无进展病例。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健在。结论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MWA治疗特殊部位PHC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栓塞 治疗性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特殊部位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中肿瘤位置与疼痛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京华 崔石昌 +4 位作者 孙健 房达 杜宁 郑加生 崔雄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局部麻醉下CT引导肝癌微波消融(MWA)术中,肿瘤位置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2个肿瘤病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实施CT引导经皮MWA治疗。临近肝包膜组16例患者、19个病灶,病灶临近肝包膜和(或)肝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局部麻醉下CT引导肝癌微波消融(MWA)术中,肿瘤位置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2个肿瘤病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实施CT引导经皮MWA治疗。临近肝包膜组16例患者、19个病灶,病灶临近肝包膜和(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 mm;远离肝包膜组19例患者、23个病灶,病灶距肝包膜及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均>5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基础VAS评分、术中VAS评分(MWA中最大痛觉评分)、相对VAS评分(术中VAS评分减去基础VAS评分)、可耐受最大功率、消融时间、哌替啶用量。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6例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相对VAS评分(3.25±0.68和3.00±0.52)明显高于19例远离肝包膜组患者(2.74±0.73和2.47±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09),即消融治疗时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疼痛比远离肝包膜组患者更明显。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哌替啶用量[(78.1±20.2)mg]亦高于远离肝包膜组患者[(64.5±17.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给予高剂量哌替啶治疗后,可耐受最大功率和消融时间在临近肝包膜组[(73.8±15.4)W、(6.6±1.8)min]与远离肝包膜组[(75.8±17.7)W、(6.4±2.1)mi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临近肝包膜及门静脉分支的肝癌病灶行MWA治疗时,患者疼痛更明显。追加用哌替啶剂量后,可完成MW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疼痛测定
下载PDF
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CT剂量的优化控制 被引量:7
5
作者 房达 崔石昌 +3 位作者 李京华 赵隶嬴 郑加生 崔雄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837-18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采用低剂量CT进行引导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次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患者,按照引导CT剂量分为常规组(管电流100m A)5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流50m A)50例,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分别记录和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 目的探讨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采用低剂量CT进行引导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次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患者,按照引导CT剂量分为常规组(管电流100m A)5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流50m A)50例,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分别记录和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患者的CT图像均能满足微波消融治疗要求,均顺利完成治疗。低剂量组患者总辐射剂量(10477±4120)m As vs(5459±933)m As,P<0.01、CTDIvol(229±98)m Gy vs(78±14)m Gy,P<0.01、DLP(2094±891)m Gycm vs(78±14)m Gycm,P<0.01、ED(31.4±13.4)m Gy vs(16.4±2.8)m Gy,P<0.01,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肝癌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可以采用50m A管电流低剂量CT引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 消融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幸生 张永恒 +2 位作者 刘勇恩 郭孟刚 钟钏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期72-76,80,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肺癌患者行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PMAT)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共45个消融病灶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根据肿瘤消融国际工作组制定...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肺癌患者行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PMAT)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共45个消融病灶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根据肿瘤消融国际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对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病灶达到CR(26/45,占57.8%),达到PR(9/45,占20.0%);总体有效率(CR+PR)为7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5%(34/38)、73.7%(28/38)、63.2%(24/38)。38例患者中,出现气胸8例,发热13例,咯血5例,心房纤颤1例。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对不愿或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微波消融 肺癌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腺瘤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庆 胡杉杉 +3 位作者 胡兰 张川 李兵 杜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6-387,共2页
肝腺瘤是一种少见肝脏良性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见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以及部分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男性和糖原累积症患者。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治疗成为肝腺瘤的治疗方... 肝腺瘤是一种少见肝脏良性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见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以及部分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男性和糖原累积症患者。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治疗成为肝腺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微波消融以其消融范围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杀伤肿瘤细胞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微波消融治疗肝腺瘤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腺瘤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腺瘤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关海涛 袁春旺 +3 位作者 王健 范则杨 宋莉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特殊部位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38个病灶行CT和/或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其中毗邻膈肌、毗邻肝包膜各16个,毗邻门静脉一、二级分支3个,毗邻胆囊2个,毗邻肝静脉(下腔静脉旁)1...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特殊部位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38个病灶行CT和/或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其中毗邻膈肌、毗邻肝包膜各16个,毗邻门静脉一、二级分支3个,毗邻胆囊2个,毗邻肝静脉(下腔静脉旁)1个。消融后1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或MRI,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治疗效果。采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法评估并发症。结果对34例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腹部增强CT或MRI示37个(37/38,97.37%)消融区域呈边界清晰的低密度/低信号改变,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判定为完全缓解;1个(1/38,2.63%)毗邻下腔静脉病灶可见部分残留,为部分缓解。术后24例出现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包括20例腹部隐痛、3例恶心及1例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2例出现Ⅱ级并发症,其中感染、发热各1例,予抗生素及退热治疗后好转;1例Ⅲa级并发症,表现为腹腔积液,经腹腔穿刺引流后缓解。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脏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特殊部位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活体兔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欣 刘卫星 +4 位作者 李春伶 盛林 鲁通 梁萍 董宝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活体肺组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7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肺组织。消融后即刻处死2只实验动物,观察组织微波消融后的病理变化;其余5只实验动物分别于消融后1周、3个月复查CT。结果术后即刻CT扫描...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活体肺组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7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肺组织。消融后即刻处死2只实验动物,观察组织微波消融后的病理变化;其余5只实验动物分别于消融后1周、3个月复查CT。结果术后即刻CT扫描,消融区直径1.1~1.6cm;1周后范围略有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甚至消失。2只实验动物出现少量气胸,未经治疗,1周后复查已自愈。微波消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是中央坏死和周围组织水肿。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活体兔肺是安全的,它有望成为治疗肺肿瘤的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波消融
下载PDF
人工气胸在CT引导下肝脏膈顶肿瘤微波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玥 张景 +2 位作者 闫东 许飞 蔡建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人工气胸在肝脏膈顶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肝脏膈顶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胸腔穿刺置管术建立人工气胸,使右肺与肝脏膈顶分离,随后完成CT引导下经...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人工气胸在肝脏膈顶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肝脏膈顶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胸腔穿刺置管术建立人工气胸,使右肺与肝脏膈顶分离,随后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肝膈顶肿瘤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共有60个病灶,其中邻近膈顶肝脏肿瘤44个,病灶直径为1.0~8.8 cm。肝ⅣA段7个病灶、肝Ⅶ段11个病灶、肝Ⅷ段26个病灶。41例患者应用胸腔穿刺置管术注入气体320~1500 ml,平均(701.5±280.8)ml。随后均成功实施了经皮肝膈顶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31例患者经人工气胸穿刺完成消融,其余经肝脏穿刺完成消融。术后发生气胸1例、肝被膜下出血1例、胸腔积液3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及相关死亡。术后肝脏增强CT/MRI检查显示,接受治疗的41例患者中38例获得完全消融,有效率为92.7%(38/41)。结论对于肝脏膈顶恶性肿瘤,可通过建立人工气胸安全有效地完成穿刺和消融治疗,肺损伤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微波消融 胸腔穿刺 人工气胸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相同针道微波消融治疗肺癌术后同侧单发恶性倾向肺结节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海涛 冯潇 王振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相同针道微波消融治疗肺癌术后同侧单发恶性倾向肺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56枚结节)肺癌术后同侧单发恶性倾向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观察组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后经同...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相同针道微波消融治疗肺癌术后同侧单发恶性倾向肺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56枚结节)肺癌术后同侧单发恶性倾向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观察组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后经同轴套管同针道行微波消融,对照组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后经异穿刺点交叉针道行微波消融,对比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组穿刺活检和微波消融操作成功率、总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均为100%。术后24 h内,观察组气胸、咯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7.86%(5/28)、7.14%(2/28)和7.14%(2/28),对照组分别为21.43%(6/28)、7.14%(2/28)和10.71%(3/2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2组均未见针道种植转移、肺栓塞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相同针道微波消融治疗肺癌术后同侧单发恶性倾向肺结节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波消融
下载PDF
MPR技术在晚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盛晶 刘越 +4 位作者 陶海云 屈中玉 刘扬帆 孙星 吴艳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晚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MRP,分为非MRP组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晚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MRP,分为非MRP组65例、MPR组31例,比较两组穿刺结果、瘤体损毁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96例肝癌患者接受3个月的随访,非MRP组失访2例,MRP组无失访,总随访率为97.92%(94/96),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MRP组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分别为(3.51±0.85)次和(33.62±6.01)min,均显著低于非MRP组(P<0.05)。两组穿刺角度差、穿刺深度差、穿刺前后靶区CT值和住院时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MRP组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后综合症发生率为9.68%(3/31),显著低于非MRP组(P<0.05)。结论MPR技术应用于晚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可有效减少进针次数与操作时间,显著降低消融后综合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平面重建 微波消融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庆 胡杉杉 +1 位作者 严高武 杜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是20世纪90年代肿瘤非手术治疗的重大进展,以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高温热场较均匀、凝固区坏死彻底、受血流影响因素小等特点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近年来,随着MWA技术的日渐成熟... 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是20世纪90年代肿瘤非手术治疗的重大进展,以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高温热场较均匀、凝固区坏死彻底、受血流影响因素小等特点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近年来,随着MWA技术的日渐成熟,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肝脏肿瘤(Hapatic tumor,HT)的治疗中,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就MWA治疗HT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提高其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脏肿瘤
下载PDF
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玉劲 吴庆德 +3 位作者 何旭霞 曹玉芬 罗少勇 黄建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MW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行MWA术的53例患者,对其中29例(研究组)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中采用...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MW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行MWA术的53例患者,对其中29例(研究组)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中采用“呼吸针控”消除呼吸运动对穿刺的影响,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准确规划进针路径、预测消融范围;24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并发症及消融病灶的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1±0.3)次vs(3.1±0.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为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术中和/或术后肩背部疼痛);研究组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9%(2/29)、10.3%(3/29)、0%(0/29))比54.2%(13/24)、37.5%(9/24)、33.3%(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27/29)比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可提高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的完全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控制 病灶面积 肝肿瘤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术后肺寡转移瘤的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夕洪 刘祥 +4 位作者 蔡金贞 王建 郭庆军 刘洋 沈文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脏无瘤患者肺寡转移瘤的控制效果及影像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脏无瘤患者14例15个肺寡转移瘤微波消融后的局部控制效果、并发症及随访资料。15个转移瘤分成两组,分别为40 W消融5 ...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脏无瘤患者肺寡转移瘤的控制效果及影像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脏无瘤患者14例15个肺寡转移瘤微波消融后的局部控制效果、并发症及随访资料。15个转移瘤分成两组,分别为40 W消融5 min组和60 W消融3 min组,测量消融区的长径及短径。观察消融后12 h、1~3个月、6个月及长期的CT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消融成功,消融区表现为“靶征”,后逐渐减小,仅残留少量索条。40 W消融5 min和60 W消融3 min可达到相同的消融效果。消融区长径、短径均比以前增大(P<0.05)。气胸比例较高达71.4%,其中60%需要引流。针道出血及疼痛占比分别为21.4%、28.6%。无进展生存期为7.4个月。结论微波消融治疗肺寡转移瘤局部控制效果良好,并发症可以接受。消融后的CT表现为靶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寡转移瘤 肝移植 微波消融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SPECT/CT多模式显像对微波消融联合^(131)Ⅰ-chTNT放射免疫综合治疗肺癌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戈 姚红霞 张金山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8期3309-3311,共3页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手术治疗是局部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微波消融是近年不断推广应用的一种肿瘤局部控制的微创治疗方法,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131I-chTNT)为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治...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手术治疗是局部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微波消融是近年不断推广应用的一种肿瘤局部控制的微创治疗方法,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131I-chTNT)为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治疗手段,微波消融联合131I-chTNT可望明显提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仪(SPECT/CT)多模式显像则为肺癌综合治疗疗效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非创性影像学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31碘 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微波消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符合线路
下载PDF
影像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 被引量:5
17
作者 柯晋 张余 +2 位作者 陈旭琼 陈玲玲 姚孟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手术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影像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手术的8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手术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影像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手术的8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3~74岁(平均61岁);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肝癌3例、纤维肉瘤1例,均经影像学及病理学结果明确诊断。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对患者术后2周的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住院时间2~4 d(平均3 d),平均随访时间5.4个月(3~12)个月。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MSTS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1例患者术中因恶心不适提前中止治疗;1例术后2周出现手术部位伤口感染;4例复发,复发率4/8;死亡3例,总体1年生存率5/8。结论影像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近期效果显著,同时还具有术式安全、操作简便、功能改善明显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疼痛 微波 导管消融术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癌电磁波热凝治疗消融术后的CT表现分析
18
作者 关键 胡道予 杨国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癌电磁波热凝治疗(微波固化或射频消融)后的常见和特殊CT表现,提高对电磁波热凝治疗消融后肝脏形态改变和局部并发症的认识。方法:26例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术后2周行CT扫描,3个月内复查CT,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目的:分析肝癌电磁波热凝治疗(微波固化或射频消融)后的常见和特殊CT表现,提高对电磁波热凝治疗消融后肝脏形态改变和局部并发症的认识。方法:26例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术后2周行CT扫描,3个月内复查CT,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后肝脏形态的一般变化和出现局部并发症时的特殊征象。结果:电磁波热凝治疗消融后18例病灶呈术后正常改变,CT平扫为边界清楚、均质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而坏死区周边可见薄的环形强化,病灶范围较治疗前稍大,随治疗后的时间延长坏死区周边的环形强化逐渐减弱至消失,而中心坏死区仍为低密度,无强化,病灶较前逐渐缩小。消融后复发4例,CT表现为消融治疗区域周边的新发低密度灶。胆道损伤2例,CT表现为消融治疗区域周边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假性囊肿形成1例,CT示消融治疗区旁边缘锐利无强化的囊性灶;皮肤瘘道形成并胸腔积液1例,CT表现为消融治疗的针道不愈合,肝脏内病灶坏死区与体表相连通。结论:CT可准确地反映原发性肝癌电磁波热凝治疗消融后肝脏的形态学改变,有效观察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提高对电磁波热凝治疗术后征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微波治疗 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癌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CT评价
19
作者 杨梅 林存山 +1 位作者 张永海 孙艳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定期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微波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的情...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定期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微波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肿瘤残留或原位复发的主要征象是消融区的边缘呈带状或结节样强化,或随访过程中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在微波消融治疗后的首次CT复查中,72个(80%)病灶出现完全坏死。在随后的CT随访复查中,8个消融灶出现肝内原位复发。结论增强CT能有效评价MWA疗效,在其长期随访过程中,能为肿瘤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波消融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消融技术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凯豪 焦德超 +5 位作者 韩新巍 李宗明 张全会 李兆南 刘兆渠 吴昆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5-269,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MVA)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以C臂CT动脉灌注成像评估消融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47例肝癌(63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C臂CT引导MVA治疗,于消融后即刻行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成像判断消...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MVA)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以C臂CT动脉灌注成像评估消融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47例肝癌(63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C臂CT引导MVA治疗,于消融后即刻行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成像判断消融范围,记录技术成功率,比较消融后即刻C臂CT与术后24 h内增强CT所示消融灶最大横径和纵径。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63个病灶均顺利完成TACE联合MVA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消融术后即刻C臂CT测量消融灶最大横径和纵径分别为(3.44±0.95)cm和(4.13±1.01)cm,术后24 h内增强CT显示最大横径和纵径分别为(3.46±0.95)cm和(4.14±1.02)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例发生右侧反应性胸腔积液(积液量均<100 ml),6例发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术后1个月,38个<2.50 cm病灶完全坏死(38/38,100%);25个≥2.50 cm病灶中,24个完全坏死(24/25,96.00%)。术后随访6-25个月,仅2个病灶局部进展(2/63,3.17%),其余病灶未见进展或复发征象。结论 TACE联合C臂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安全有效;C臂CT灌注成像可准确评估消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动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波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