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轼与文同研究二题
- 1
-
-
作者
张小花
庆振轩
-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
基金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家书文献整理与研究”(2021YB063)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信息沟通与南宋理学思想传播之关系研究—以朱熹书信为中心的考察”(2021048)。
-
文摘
苏轼有关文同的诗文创作,自罗琴女士统计的79首(篇)问世后,学界多遵循借鉴,几无质疑。剔除重复,查漏补缺,得出85首(篇)的最新数字,并对个中难以系年的诗文详加考证,确定创作年代。苏、文两家的姻亲关系,始于文同少子文务光与苏辙之女的琴瑟之好。苏轼与文同并非中表兄弟,其自称“从表弟”是基于后辈姻亲与志趣相投以示亲近,不可坐实。文章去伪、去冗以存真,旨在揭示二人在君子相惜与姻亲基础上建立的深厚友谊。
-
关键词
苏轼
文同
友谊
诗文创作
-
Keywords
su Shi
wen tong
Friendship
Poetry Creation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通俗文》性质略论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林源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19-26,共8页
-
文摘
《通俗文》是东汉末服虔所撰中国古代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在小学史与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然而由于这部书早已亡佚,有关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对此书性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将《通俗文》的佚文与《说文》《方言》《玉篇》《正续一切经音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古今辞书进行比较, 发现这部书所收语词不是方言, 而是民族共同语(通语)?不是专门收新字新词或冷僻俗字,而是东汉末正在使用的常用字词,其中有源自古汉语者,有源自方言者,当然更有大量的新字新词?因此认为《通俗文》的性质与《现代汉语词典》相类似。
-
关键词
通俗文
性质
通语性
共时性
-
Keywords
tong su wen
Synchronnism
tong Yu Xing
-
分类号
H16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亦师亦友亦兄亦弟——论苏轼与文同的忘年交谊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喻世华
-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4-68,共5页
-
文摘
苏轼与文同的关系非常亲密,固然与世交、亲戚、同乡等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道德、学问的相互钦佩,性格上的投契和艺术上的传承。苏轼与文同的关系没有世俗和利害因素搀杂其中,是真正的知己和知音。这种纯粹的交谊,对于今天的人们有着特别的意义。
-
关键词
苏轼
文同
交谊
意义
-
Keywords
su Shi
wen tong
friendship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本玉篇》“(车羞)(车坴)”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林源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YJA740048)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通俗文〉校释>
-
文摘
《宋本玉篇》载"(车羞)(车坴),载丧车"。此条非《玉篇》原本所有,而是宋代重修《玉篇》时从《通俗文》补入,又因传抄而倒讹。此条当作"(车坴)轊,载丧车"。
-
关键词
(车羞)(车坴)
(车坴)轊
玉篇
通俗文
-
Keywords
Luwei
Xiulu
Yupian
tong su wen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服虔及其《通俗文》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韩卫斌
-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29-132,共4页
-
文摘
服虔是我国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对《左传》的研究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对传统语文学的贡献上,其《通俗文》对我国的文字学影响巨大。着重论述了《通俗文》的成书、流传、内容、价值等问题。
-
关键词
服虔
经学
《通俗文》
文字学
-
Keywords
Fuqian
Confucinan thought
tong su wen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通俗文》索隐
- 6
-
-
作者
王虎
马欢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7-112,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宋俗语辞书编纂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20BYY138)。
-
文摘
《通俗文》作为我国第一部俗语词诠释专著,为汉语史的断代研究保存了极为珍贵的语料。本文对《通俗文》一书的作者、版本及性质等内容做一具体梳理,并就该书对后世辞书编纂、古籍整理校勘、汉语史研究等多角度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了明确阐述。同时指出应充分利用新材料,在重辑佚文的基础上做好相关词义的考释及其流变的梳理。
-
关键词
《通俗文》
版本
辑佚
性质
价值
-
Keywords
tong su wen
version
compilation
nature
value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苏轼论《文选》琐议
- 7
-
-
作者
穆克宏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7,72,共5页
-
文摘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 ,他对《文选》的评论 ,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论《文选》有得有失 ,本文对此进行评判。由于苏轼不喜《文选》 ,感情用事 ,常有贬低《文选》的现象 ,对此本文则加以驳正。《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正确地评价《文选》 ,是我们今天研究《文选》
-
关键词
苏轼
萧统
《文选》
评价
文学研究
-
Keywords
su Shi
Xiao tong
wen xua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读《文选》随笔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穆克宏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6,共7页
-
文摘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
关键词
《文选》
萧统
“七”体
文体
《文选旁证》
梁章钜
苏轼
-
Keywords
wen Xuan
Xiao tong
Form Seven
wen Xuan Pang Zheng
Liang Zhangju
su Shi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补
- 9
-
-
作者
冯青青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
文摘
《通俗文》是研究我国古代方俗语词的重要材料,陈建敏在《〈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文选取了其中的六个词语进行研究。对陈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借鉴陈文的研究方法,增补考释九个词语:矬、踒、眙、痏、欶、撚、潷、焫、犍。
-
关键词
《通俗文》
方言词语
补释
-
Keywords
tong su wen
dialectical words
explain complementarily
-
分类号
H17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清代康藏民俗的珍稀史料《渔通问俗》简介
- 10
-
-
作者
焦虎三
-
机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羌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3,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点项目“清季打箭炉志书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KBYJ2020A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渔通问俗》为清代关于打箭炉的珍稀史料,其著述年代,依对该书所刊内容的考略,可以判定为清代后期。该书虽为行旅杂记,但所记均为作者亲历亲见,因其实录,又以“问俗”为主题,对打箭炉与康藏的社会经济与民俗文化,记载尤详,史料价值弥足珍贵,为我们研究清季打箭炉与康藏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历史地理提供了一手的资料。
-
关键词
清代打箭炉
《渔通问俗》
民俗
-
Keywords
Tachienlu
Yu tong wen su
Folk custom
-
分类号
K291.7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苏轼、文同《洋州园池三十首》的异同
- 11
-
-
作者
乔云峰
-
机构
诸城市超然台管理处
-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
文摘
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与文同原作在形式、音韵、用典、禅道与哲理、想象与联想、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有不同。
-
关键词
苏轼
文同
洋州园池三十首
异同
-
Keywords
su Shi
wen tong
"Thirty Poems of Yangzhou Gardens"
Differences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同《墨竹》的主題和主體性(英文)
- 12
-
-
作者
石慢
-
机构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
出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395-440,24-26,共47页
-
文摘
學習宋畫最悠久也最爲人們所熟悉的一個話題,就是文同的墨竹畫以及它在蘇軾畫論中扮演的角色。它是如此的耳熟能詳,以至於近年來僅管對文同和蘇轼的認識和有關學術研究不斷增多,這一話題還是幾乎被批判性的重評所忽略。問題的核心是文同和蘇轼關係的本質,而這主要是通過蘇軾極盡溢美之詞和才華横溢的散文爲人所知。文同本人在他的時代似乎沉默寡言,也不被人們所欣賞,導致他的形象很快被神秘化。文同對於所謂的'文人畫'發展究竟有何貢獻?如何將它與蘇軾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區别?爲了回答這些基本的問題,我將用一種多面向的方式把文同放在他所處的歷史環境中,考察他的官宦生涯、他的著作、他的思想——尤其是關於莊子的部分——以及他的畫作。關注的重點在於文同與蘇軾的交往,以及在至關重要的11世紀70年代變法運動和其後激烈的政治争論背景下,它是如何發展的。此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論述書法在文同墨竹畫中扮演的角色。代表文同書畫的是兩件真迹:《墨竹圖》(臺北故宫博物院藏)和一件范仲淹書迹之後的題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這兩個作品將要與活躍於10世紀末和11世紀早、中期的書畫家的作品進行對比,以顯示出在蘇軾對作爲繪畫新主題的作者聲音的肯定中,文同的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
关键词
文同
蘇軾
墨竹
莊子
書畫
-
Keywords
wen tong
su Shi
ink bamboo
Zhuangz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