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泗孙致翁同爵翁同龢兄弟信札八通考释
1
作者 李文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杨泗孙致翁同爵与翁同龢兄弟信札8通,此前从未对外刊布。这些信札作于咸丰三年至四年(1853-1854),写于杨泗孙从京城返回常熟的途中,或是回到常熟之后。这些信札为我们了解咸丰初年常熟籍京官的一般情况,了解从通州到江南... 故宫博物院藏有杨泗孙致翁同爵与翁同龢兄弟信札8通,此前从未对外刊布。这些信札作于咸丰三年至四年(1853-1854),写于杨泗孙从京城返回常熟的途中,或是回到常熟之后。这些信札为我们了解咸丰初年常熟籍京官的一般情况,了解从通州到江南运河沿途的情况,了解太平军占据南京之后以常熟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社会的基本变化,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泗孙 翁同爵 翁同龢 翁心存 常熟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苏“戏改”——以苏北实验扬剧团、南通市实验通剧团为例
2
作者 周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5,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初,戏曲改革在江苏各地开展。各地将影响最大的剧种作为戏改重点,并建立了实验剧团或重点剧团。20世纪60年代,新兴剧种产生后也成立了实验剧团并开展戏曲的实验改革。文章以扬州和南通两地的苏北实验扬剧团和南通市实验通... 20世纪50年代初,戏曲改革在江苏各地开展。各地将影响最大的剧种作为戏改重点,并建立了实验剧团或重点剧团。20世纪60年代,新兴剧种产生后也成立了实验剧团并开展戏曲的实验改革。文章以扬州和南通两地的苏北实验扬剧团和南通市实验通剧团为例,通过对扬剧与通剧实验改革内容、取得成果、不足之处的研究,认为在扬剧改革上完成了剧目审定的“一破一立”、扬剧音乐板式变化实验等,在通剧改革上仅对音乐唱腔和表演作了初步实验,并对二十世纪江苏戏曲五六十年代戏曲改革实验作出总结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革 实验剧团 苏北实验扬剧团 南通市实验通剧团
下载PDF
水利学从传统走向科学的早期探索——以清末武同举周测海州为例
3
作者 王健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水利学家武同举是清末民初江苏政坛和全国水利界响当当的人物,水利及运河研究成果等身。对这位有过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大家,相关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性介绍的初始阶段,缺乏系统的、专题性的研究,以致知之者甚少,甚至在水利... 水利学家武同举是清末民初江苏政坛和全国水利界响当当的人物,水利及运河研究成果等身。对这位有过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大家,相关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性介绍的初始阶段,缺乏系统的、专题性的研究,以致知之者甚少,甚至在水利史和运河史学界,多已不甚知晓。解读武同举早期著述《海州平面图测角记》,透视武同举对家乡、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忧患意识。武同举是通过自学毅然拥抱科学的早期探索者,在从传统走向科学过程中,大胆接受新知识,勇于艰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利学 武同举 海州
下载PDF
脱胎与再造:通剧形成的几个阶段
4
作者 周飞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1期49-57,共9页
新中国成立后,南通的童子戏在戏改背景下脱胎而出,淡化了仪式性,凸显了演艺性。南通市为了成立南通本地戏曲剧种,政府文化部门围绕剧团展开了童子戏改良和剧种剧团的初步建设,南通地方剧种“通剧”就此诞生,并开始一系列剧种实验。在通... 新中国成立后,南通的童子戏在戏改背景下脱胎而出,淡化了仪式性,凸显了演艺性。南通市为了成立南通本地戏曲剧种,政府文化部门围绕剧团展开了童子戏改良和剧种剧团的初步建设,南通地方剧种“通剧”就此诞生,并开始一系列剧种实验。在通剧实验中,逐渐出现唱腔转向老腔与新旧兼顾的趋势,改革通剧逐渐确立“四定”标准,剧种体制和特色通过“实验通剧团”的艺术实践被再度确认。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通剧只经历了短暂的实验和发展阶段即遭禁演,剧团也被遣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子戏 通剧 实验通剧团 短暂发展 剧种体制
下载PDF
“同居”词义源流考
5
作者 马辉芬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0-21,共2页
"同居"是汉语常用词之一,最初作动词,表示"同住一处或共同居住";汉代引申出"未分家之亲属"。此后由前两项意义共同引申出"夫妻共同生活"。在现代"未婚男女共同生活"一义从前几项意... "同居"是汉语常用词之一,最初作动词,表示"同住一处或共同居住";汉代引申出"未分家之亲属"。此后由前两项意义共同引申出"夫妻共同生活"。在现代"未婚男女共同生活"一义从前几项意义分化出来,在现代汉语中最终取代"同居"的其他用法成为常用义。探讨"同居"的用法变化及其原因,可以为汉语词汇研究以及语文辞书编纂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词义演变 同居
下载PDF
汉语“同居”含义考略
6
作者 王凤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0-62,共3页
"同居"一词,古代典籍屡见,现代生活中也时常应用,但其在古代的含义和现代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试分析其含义的演变。
关键词 “同居” 仪礼 礼记
下载PDF
再论“室人”与“同居”——以简牍为核心看战国秦汉时期的农业家庭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室人""同居"所指均为具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家人,都具有同住的特点,都不包括"隶"及奴婢,都要承担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室人"之间同居所,是从室屋宅院即建筑空间角度上界定... "室人""同居"所指均为具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家人,都具有同住的特点,都不包括"隶"及奴婢,都要承担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室人"之间同居所,是从室屋宅院即建筑空间角度上界定的家人;"同居"具有同居住、同户籍、同母的特点,是从户籍、血缘角度上界定的家人。"家"首先是住所、容身之地,其次是同户籍的法律认定。"室人"与"同居"从这两方面分别体现"家"的突出特点。"同居"是法律用语,在一切都以"户"为单位,重视"户"的连带责任的战国、秦及汉初,它作为常用术语出现。战国晚期至汉初,"同居"渐渐不再被使用,"同产"指代同父母的兄弟姊妹的法律用语与父母、妻、子并列出现于法律条文中成为连坐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户” “室人” “同居” “隶”
下载PDF
论秦汉至曹魏时期从“异子”到“同居”的演变
8
作者 杜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秦国时商鞅实行"异子之科"对家庭模式进行控制。然而随着王朝更替,加之诸多因素的影响,虽有"汉承秦制"之说,但西汉初就开始逐渐改变秦国的"异子之科",经东汉发展,最终于曹魏时期正式废除了"异子之科... 秦国时商鞅实行"异子之科"对家庭模式进行控制。然而随着王朝更替,加之诸多因素的影响,虽有"汉承秦制"之说,但西汉初就开始逐渐改变秦国的"异子之科",经东汉发展,最终于曹魏时期正式废除了"异子之科",而建立了一种相对成熟的"同居"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同居的范围、户籍关系、财产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各个时期显现着不同特点。而这个演变过程的发生,也有着深刻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曹魏 异子之科 同居
下载PDF
汉律中“同居”及相关问题考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通过张家山汉简和里耶户籍简等相关材料的补证可知:汉律中"同居"的构成要件是"同籍",它包括奴婢,不包括父母及妻子等最近层直系亲属。"同居"之间的互相举告,可预防和遏制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同居&qu... 通过张家山汉简和里耶户籍简等相关材料的补证可知:汉律中"同居"的构成要件是"同籍",它包括奴婢,不包括父母及妻子等最近层直系亲属。"同居"之间的互相举告,可预防和遏制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同居"是决定当事人在爵位和代户继承上优先与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律 “同居” 举告 优先
下载PDF
秦简“独户母”新解——兼及“同居”“室人”考
10
作者 夏利亚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解释“同居”的律文有二,学界说法不一,且国内学者皆避开“独户母”进行讨论;新出简牍的解释甚至将“同居”“室人”混而为一。若不厘清“同居”所指,势必影响相关研究。基于此,文章重新解读“独户母”:“母”可读为... 《睡虎地秦墓竹简》解释“同居”的律文有二,学界说法不一,且国内学者皆避开“独户母”进行讨论;新出简牍的解释甚至将“同居”“室人”混而为一。若不厘清“同居”所指,势必影响相关研究。基于此,文章重新解读“独户母”:“母”可读为“无”,“独户”所“无”的即“同居”所涉成员,此范围相对于“室人”而言(狭义的“同居”);“户为‘同居’”所涉成员为所有住在一起的同户籍者,包括奴隶(广义的“同居”)。与“同居”相对而言的“室人”,其家庭成员则不包括奴隶。因此,“同居”“室人”不可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独户母 新解 同居 室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