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Cu-Fe合金薄带材及其短流程制备技术
1
作者 孙文博 吴诗睿 +2 位作者 吴天模 张元祥 袁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08,共6页
为了解决Cu-Fe合金常规制备流程中重力分层的问题,利用铸轧工艺的亚快速凝固特点抑制其液相分离,并结合Marangoni效应及热泳力的耦合作用合理调控铸轧参数,获得厚度为2.2~2.4 mm、铁磁相尺寸和分布可控的Cu-20%Fe和Cu-30%Fe带材。通过... 为了解决Cu-Fe合金常规制备流程中重力分层的问题,利用铸轧工艺的亚快速凝固特点抑制其液相分离,并结合Marangoni效应及热泳力的耦合作用合理调控铸轧参数,获得厚度为2.2~2.4 mm、铁磁相尺寸和分布可控的Cu-20%Fe和Cu-30%Fe带材。通过金相与EBSD分析确定铸带形成了Cu相-富Fe相-Cu相的“三明治”层状复合结构,其中Cu-20%Fe铸带中的Fe相分布更为均匀,且EBSD分析结果表明凝固层中形成了大量的低能晶界,如Σ1和Σ3等。将Cu-20%Fe合金从2.4 mm冷轧至0.4 mm,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后继续冷轧至0.12 mm。结果表明:450℃热处理对轧板性能更好,导电率超过50%IACS,抗拉强度超过600 MPa,均匀伸长率达到7.5%,饱和磁化强度超过4.24×10^(5)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薄带材 亚稳液相分离 双辊铸轧 亚快速凝固 Marangoni迁移 低能晶界 Σ3晶界
下载PDF
人工时效处理对体育器材焊接用Al-6Si-2Cu-Fe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永军 白利兵 《焊接技术》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Al-Si-Cu铝合金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中取代铁制零件,该合金的力学特性是其应用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中Al-6Si-2Cu-Fe作为代表合金之一,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会显著影响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为此,文中研究了不同人工时效处理方式对Al-6Si-... Al-Si-Cu铝合金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中取代铁制零件,该合金的力学特性是其应用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中Al-6Si-2Cu-Fe作为代表合金之一,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会显著影响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为此,文中研究了不同人工时效处理方式对Al-6Si-2Cu-Fe合金的影响。按先后顺序对合金进行了3种不同的时效处理,分别是预时效、单级时效和双级时效。通过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冲击试验、金相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时效处理的不同,相组成和形态微结构存在差异,每种处理的差异可以在析出相的显微组织形态中观察到,各析出相包括弥散的、圆形和针状等形态,这些相结构显著影响了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单级时效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其分别为160.16 HB和201.45 MPa;预时效处理的冲击韧性最高,其吸收能量为18.55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6Si-2cu-fe合金 预时效 单级时效 双级时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Fe元素含量和形变工艺对Cu-Fe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云 陈晓佳 +3 位作者 耿军 张王军 吴玉娜 江静华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3年第6期79-87,共9页
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机械、交通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而Cu‐Fe合金因其较好的强度和导电性,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研究进展,针对Cu‐Fe合金强度和导电性倒置问题,总结了Fe元... 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机械、交通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而Cu‐Fe合金因其较好的强度和导电性,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研究进展,针对Cu‐Fe合金强度和导电性倒置问题,总结了Fe元素含量对合金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规律;阐述了拉拔、轧制等形变工艺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展望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第三元素(如P,Ag,Co,Ni或稀土)的合金化调控是有效改善Cu‐Fe合金综合性能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Fe元素含量 形变工艺 抗拉强度 导电率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Cu-Fe合金的液相分离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玲 胡立威 +1 位作者 王斗 刘学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难混溶合金由于亚稳难混溶间隙的存在,在制备过程中极易产生偏析甚至分层现象,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激光熔化沉积小熔池无宏观偏析的特点,为制备均质难混溶合金提供了潜在途径。本文选取典型难混溶Cu-Fe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 难混溶合金由于亚稳难混溶间隙的存在,在制备过程中极易产生偏析甚至分层现象,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激光熔化沉积小熔池无宏观偏析的特点,为制备均质难混溶合金提供了潜在途径。本文选取典型难混溶Cu-Fe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熔化沉积制备了薄壁状Cu_(35)Fe_(65)难混溶合金,研究了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由体心立方(bcc)结构的α-Fe相与面心立方(fcc)结构的Cu相组成;合金呈现典型的液相分离形貌,由网络状Cu相与块状α-Fe相构成,α-Fe相平均直径为8μm;合金屈服强度为397 MPa,抗拉强度为484 MPa,延伸率为16.5%,断裂方式主要为韧性断裂;合金的导电率为19%IACS,较高的α-Fe相体积分数可能是影响合金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激光熔化沉积技术有望成为高性能难混溶合金的有效制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cu-fe合金 相分离 力学性能 导电率
下载PDF
超声法制备负载Cu-Fe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雪平 徐晋春 +5 位作者 史楷文 李蕊 田欣慧 翟大宁 李海洋 宋忠贤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设计并制备高效催化剂降解VOCs尤为重要。作为商业应用的催化剂,分子筛具有稳定性好和抗毒能力强等优点,然而单一分子筛催化活性较差,需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设计并制备高效催化剂降解VOCs尤为重要。作为商业应用的催化剂,分子筛具有稳定性好和抗毒能力强等优点,然而单一分子筛催化活性较差,需要负载活性组分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采用超声法,分别以ZSM-5、Beta和SAPO-34分子筛作载体同时负载Cu、Fe过渡金属氧化物制备了Cu-Fe/ZSM-5、Cu-Fe/Beta和Cu-Fe/SAPO-34催化剂并用于甲苯催化氧化。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u-Fe/ZSM-5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300℃下甲苯转化率可达90%。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负载Cu、Fe金属氧化物未对分子筛结构造成明显破坏,且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NH_(3)程序升温(NH_(3)-TPD)分析结果表明,酸性不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唯一因素。原位漫反射红外(in situ DRIFT)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活性较好的催化剂上生成的中间产物较少,而催化活性较差的催化剂上会生成更多的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负载 分子筛 超声法 甲苯 催化氧化
下载PDF
Cu-Fe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现状
6
作者 韩宗恩 王旭峰 +3 位作者 李运刚 齐艳飞 任喜强 赖智博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849-854,共6页
Cu-Fe合金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硬度及强度等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强高导合金领域。本文综述了Cu-Fe合金的制备方法,分析对比了各种Cu基合金制备方法的优劣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强化手段对不同方法所制得合金相关性能的影响,... Cu-Fe合金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硬度及强度等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强高导合金领域。本文综述了Cu-Fe合金的制备方法,分析对比了各种Cu基合金制备方法的优劣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强化手段对不同方法所制得合金相关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微观组织与合金电学及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提出了快速凝固制备Cu-Fe合金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制备方法 强化 物理性能
下载PDF
Treatment of Phenol Wastewater with Cu-Fe/AC Catalyst by Continuous CWPO
7
作者 Yue XU Hongzhu XU +3 位作者 Caixia LU Jinlong SUN Lianfeng WANG Lin TI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The Cu-Fe/AC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and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degradation effect of phenol wastewater by catalytic wet peroxide oxidation(CWPO) was s... The Cu-Fe/AC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and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degradation effect of phenol wastewater by catalytic wet peroxide oxidation(CWPO) was studied, and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80 ℃, reaction time 90 min, initial pH 3.1 and H_(2)O_(2)addition 2.2 g/L,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reached 82%. The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100 ℃, reaction time 64 min, initial pH 3.3 and H_(2)O_(2)addition 2.7 g/L,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was up to 86%. After Cu-Fe/AC catalyst was reused for 4 times,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was still above 80%, revealing that the catalyst showed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AC catalyst Catalytic wet peroxide oxidation Phenol wastewater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Laser Ablation ICP-MS Titanite U-Th-Pb Dating of the Tonglushan Cu-Fe-Au Skarn Deposit,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被引量:1
8
作者 LI Jian-wei 1,2,DENG Xiao-dong1,2,ZHOU Mei-fu3,LIU Yong-sheng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3.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4-316,共3页
Titanite(CaTi2SiO5) is an important accessory mineral not only i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but also commonly in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It incorporates appreciable amounts(usually 10×10-6 s to 100&#... Titanite(CaTi2SiO5) is an important accessory mineral not only i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but also commonly in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It incorporates appreciable amounts(usually 10×10-6 s to 100×10-6 s) of U and Th into its structure and has a closure temperature of Pb diffusion higher than 660~700 ℃(Scott and St-Onge,1995) ,making it an ideal U-Th-Pb geochronometer. The Daye metallogenic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giant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MLYR) Cu-Fe-Au province,eastern China and is well endowed with Fe,Cu,and 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Laser Ablation ICP-MS Titanite U-Th-Pb Dating of the tonglushan cu-fe-Au Skarn Deposit 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Th Fe ICP Cu MS
下载PDF
石墨粒度对Cu-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樊毅 张金生 +2 位作者 高游 吴芳 刘伯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477,共3页
采用 MM- 10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粒度对 Cu- 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石墨粒度的细化 ,材料的硬度提高而强度降低 ;材料及偶件的磨损增大 ;此外 ,石墨粒度对 Cu-
关键词 石墨 粒度 cu-fe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SiO_2和SiC对Cu-Fe基烧结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伯威 樊毅 +2 位作者 张金生 高游 吴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在Cu Fe基烧结摩擦材料中SiO2 和SiC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SiO2 摩擦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摩擦因数分别为 141MPa和 0 .2 77,添加SiC的分别为 89MPa和 0 .2 5 5 ,添加SiO2 +SiC的分别为 10 9MPa和... 研究了在Cu Fe基烧结摩擦材料中SiO2 和SiC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SiO2 摩擦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摩擦因数分别为 141MPa和 0 .2 77,添加SiC的分别为 89MPa和 0 .2 5 5 ,添加SiO2 +SiC的分别为 10 9MPa和 0 .2 5 5。添加SiO2 的摩擦材料磨损量为后两者的 2倍 ,而添加SiC和SiO2 +SiC的摩擦材料对对偶的磨损量比前者约大 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基合金 烧结摩擦材料 SIO2 SIC
下载PDF
不同载体对负载型Cu-Fe催化剂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强胜 毛东森 +1 位作者 俞俊 韩璐蓬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3-1109,共7页
以不同的氧化物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的Cu-Fe催化剂Cu-Fe/MOx(MOx=ZnO、ZrO2、TiO2、SiO2、MgO、Al2O3),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N2-adsorption)、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TPD)技术对催... 以不同的氧化物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的Cu-Fe催化剂Cu-Fe/MOx(MOx=ZnO、ZrO2、TiO2、SiO2、MgO、Al2O3),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N2-adsorption)、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温度为250℃、压力为3 MPa和原料气空速为6 000 mL/(g.h)的反应条件下,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与其他氧化物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Cu-Fe/SiO2催化剂表面CuO的分散度较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被还原,具有较强的CO吸附能力,从而同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低碳醇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cu-fe催化剂 CO加氢 低碳醇
下载PDF
Ce添加对Cu-Fe/SiO_2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毛东森 郭强胜 +2 位作者 俞俊 韩璐蓬 卢冠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39-2645,共7页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Ce含量(相对于SiO_2的摩尔分数为0-20%)的Ce-Cu-F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的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_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吸附...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Ce含量(相对于SiO_2的摩尔分数为0-20%)的Ce-Cu-F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的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_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O-FTIR)和CO程序升温脱附(CO-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吸:添加适量的Ce,一方面降低了Cu的晶粒大小,提高了Cu的分散度,进而提高了对CO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掺入的Ce和Cu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高了CO解离和非解离吸附的能力,从而有利于CH_x的生成和CO的插入反应.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同时提高了Cu-Fe/SiO_3催化剂的活性和醇的选择性.当Ce含量为10%时,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250℃,空速为6000 mL·g^(-1)·h^(-1)和H_2/CO摩尔比为2的反应条件下,Ce-Cu-Fe/SiO_2催化剂上醇的时空产率达到121.0 g·kg^(-1)·h^(-1),比未添加Ce的Cu-Fe/SiO_2催化剂的时空产率(58.0 g·kg^(-1)·h^(-1))提高了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助剂 cu-fe/SiO_2催化剂 合成气 催化加氢 低碳醇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葛继平 姚再起 刘书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电阻测量仪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MTS) ,扫描电镜 (SEM)和透射电镜 (TEM)研究了添加微量Zr,Mg元素及Fe含量对室温和退火状态的形变Cu Fe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导电性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Zr后 ,在不明显损失导电性的情况下 ... 利用电阻测量仪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MTS) ,扫描电镜 (SEM)和透射电镜 (TEM)研究了添加微量Zr,Mg元素及Fe含量对室温和退火状态的形变Cu Fe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导电性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Zr后 ,在不明显损失导电性的情况下 ,可使极限抗拉强度 (UTS)提高约 10 %。进行2h不同温度退火处理 ,材料的电阻率在 4 0 0℃之前稍稍减小 ,后快速增加 ;UTS在 15 0℃之前稍稍增加 ,后快速减小 ,Zr的加入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表现在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UTS下降的幅度变缓。添加Mg使材料变脆。形变量和Fe含量的增加使材料的电阻率和强度显著增大。经 15 0℃× 2h ,30 0℃×2h退火处理可改善此类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 ZR Mg 电阻率 强度
下载PDF
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敏敏 周志明 +2 位作者 唐丽文 雷彬彬 胡洋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2期487-489,496,共4页
综述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强化方法、制备、形变工艺及性能等的研究进展。结合形变及时效处理,提出了如何利用快速凝固中Cu-Fe合金的液相分离控制合金的凝固组织、合理开发三元及多元合金和采用电磁搅拌方法提高Cu-Fe合金的综合性能是... 综述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强化方法、制备、形变工艺及性能等的研究进展。结合形变及时效处理,提出了如何利用快速凝固中Cu-Fe合金的液相分离控制合金的凝固组织、合理开发三元及多元合金和采用电磁搅拌方法提高Cu-Fe合金的综合性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快速凝固 形变 液相分离
下载PDF
大变形Cu-Fe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兰 季小娜 +3 位作者 陈小平 丁丽 薛涛 张长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研究了Cu 1Fe(质量分数/%)合金经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中间热处理工艺,可以明显地提高Cu Fe合金的强度及导电性,使之具有高强度与高导电性的良好结合。
关键词 cu-fe合金 中间热处理 高强度 高导电性
下载PDF
高强度高导电的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 被引量:27
16
作者 葛继平 姚再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8-573,共6页
通过合金成分和变形工艺研究,制备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的形变Cu Fe原位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铁含量越高,强度越高,导电性越低;加入少量镁或锆,可提高强度,但同时损失导电性。在变形过程中,加入适当的中间热处理,在改变强度不太大的... 通过合金成分和变形工艺研究,制备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的形变Cu Fe原位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铁含量越高,强度越高,导电性越低;加入少量镁或锆,可提高强度,但同时损失导电性。在变形过程中,加入适当的中间热处理,在改变强度不太大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导电性。通过合理选择合金成分和变形工艺流程,可制备不同强度和导电性等级要求的Cu Fe原位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原位复合材料 导电性 工艺流程 强度 热处理
下载PDF
热处理对Cu-Fe及Cu-Cr两种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萌 彭国印 +1 位作者 郭守晖 唐建成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对含有微量稀土元素的Cu-1.9Fe和Cu-1.0Cr(wt%)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铸态+固溶+时效;铸态+时效。通过对各试样的硬度、导电率及显微组织分析,比较了有无固溶环节对Cu-Fe和Cu-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固溶工艺环节后均... 对含有微量稀土元素的Cu-1.9Fe和Cu-1.0Cr(wt%)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铸态+固溶+时效;铸态+时效。通过对各试样的硬度、导电率及显微组织分析,比较了有无固溶环节对Cu-Fe和Cu-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固溶工艺环节后均促进再结晶,使再结晶提前,两种合金的性能比未经固溶工艺的性能都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 cu-fe合金 CU-CR合金 性能
下载PDF
Cu-Fe基粉末冶金闸片制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晓阳 茹红强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2,共5页
以铸钢为制动盘、Cu-Fe基粉末冶金材料为闸片组成摩擦副,利用MM-1000II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研究了制动速度(60~380km/h)、制动压力(0.3~0.5MPa)对摩擦系数、闸片温升、制动距离和制动扭矩的影响,并分析了闸片的磨损特点和... 以铸钢为制动盘、Cu-Fe基粉末冶金材料为闸片组成摩擦副,利用MM-1000II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研究了制动速度(60~380km/h)、制动压力(0.3~0.5MPa)对摩擦系数、闸片温升、制动距离和制动扭矩的影响,并分析了闸片的磨损特点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随制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闸片表面温度随着制动压力增加而升高,刹车距离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制动速度下的闸片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 粉末冶金 制动条件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Cu-Fe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华 陈拂晓 刘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形变铜基原位复合材料具有的高强度、高导电率的突出特点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结构功能材料。对Cu-Fe系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强化机理、导电率以及该类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铜基原位复合材料 cu-fe 强化机理 导电率
下载PDF
激光-感应复合熔覆Cu-Fe合金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圣丰 戴晓琴 +2 位作者 熊征 张天佑 吴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12-1816,共5页
采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方法,在黄铜基材表面制备Cu-Fe合金涂层,研究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当激光扫描速度为3000 mm/min、粉末流量为110 g/min时,在黄铜基材上获得表面较光滑、无气孔与裂纹的Cu-Fe合金涂层。另外,Cu-Fe... 采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方法,在黄铜基材表面制备Cu-Fe合金涂层,研究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当激光扫描速度为3000 mm/min、粉末流量为110 g/min时,在黄铜基材上获得表面较光滑、无气孔与裂纹的Cu-Fe合金涂层。另外,Cu-Fe合金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过程中发生液相分离,在涂层底部,过饱和的金属基体α-Fe呈平面状与柱状枝晶生长;在涂层中上部,直径不等的球状颗粒α-Fe镶嵌在过饱和的金属基体ε-Cu内,许多细小的白色粒状物ε-Cu在球状颗粒α-Fe内均匀弥散析出,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相对于基材的提高约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涂层 黄铜基材 激光-感应复合熔覆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