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on Working Memo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ic Acid and Receptor in Hippocampal Area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 Bai Ying Gao +1 位作者 Yong-Hong Gao Wang Li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eiyuan Tongnao(PYTN) Capsule on working memory, the content of glutamic aci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 2 B(NR2 B)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eiyuan Tongnao(PYTN) Capsule on working memory, the content of glutamic aci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 2 B(NR2 B)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52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model group, nimodipine group, and PYTN group. Th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AO) was performed to establish rat model with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model, nimodipine, and PYTN groups. Gastric lavage with some drug based on body weight conversion was performed daily for 4 weeks in the nimodipine and PYTN groups. The working memory of the rats was tested by Morris water maze. The expression of Nissl body in hippocampus tissue was observed by Nissl stain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 content in hippocampus was detect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NR2 B in hippocampus area was determined using Western blot. Results: Morris water maze test on working memory escape latency. In the model group, day 1 versus day 4,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 In the nimodipine group, day 1 vs. day 4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In the PYTN group, day 1 versus day 3 and day 1 versus day 4 were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The Glu content in hippocampus of the sha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del group(P < 0.05). The Glu content in the PYT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odel group(P < 0.05). With regard to the expression of NMDA 2 B in hippocampus between the sham group and the model, nimodipine, and PYTN groups, all were display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1). As the same, the expression of NMDA2 B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 from that of the nimodipine group(P < 0.05) and PYTN group(P < 0.01). Conclusion: PYTN capsule wa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working memory and protect neural cells in rats of cerebral ischemia,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Glu and NMDAR2 B in hippocam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GLU NMDA RECEPTOR 2B.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working memory
原文传递
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
2
作者 张林 高锦 +1 位作者 吴明华 王广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04-2912,共9页
背景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障碍,通脑饮为江苏省中医院治疗脑梗死的协定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解释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苏省... 背景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障碍,通脑饮为江苏省中医院治疗脑梗死的协定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解释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99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7例)和试验组(102例)。两组均接受稳定型脑梗死的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加用通脑饮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卒中引起的功能损害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从TCMSP和文献中筛选通脑饮的化学成分,选择生物利用度(OB)≥30%和药物相似性(DL)≥0.18要求的成分寻找该处方的有效成分。利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分析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分子靶点。在筛选出共同靶点后,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绘制化合物和靶蛋白的网络图、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确定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最终得到通脑饮活性成分60个,潜在靶点147个,疾病相关靶点51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21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前列腺癌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白介素(IL)-17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通脑饮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山柰酚和胡萝卜素与核心蛋白雄激素受体(AR)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通脑饮可能通过激活AR来治疗脑梗死。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催乳素信号通路也是潜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通脑饮 网络药理学 炎症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壮药双路通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翟阳 莫雪妮 +7 位作者 滕红丽 胡跃强 郑光珊 马威 杨鹏 梅小平 邹敏 王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5-802,共8页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探讨壮药双路通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壮药双路通脑方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g/kg),依达拉奉组(3.0 mg/kg),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构...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探讨壮药双路通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壮药双路通脑方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g/kg),依达拉奉组(3.0 mg/kg),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以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 d,采用Zeal 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缺血半暗带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和GSH、MDA、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TLR4、NF-κB p65、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壮药双路通脑方中、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率,神经元凋亡率,脑组织缺血半暗带IL-6、IL-1β、TNF-α、MDA水平,Bax、TLR4蛋白表达,cleaved-caspase-3/caspase-3、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P<0.05),GSH水平、SOD活性和Bcl-2、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壮药双路通脑方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和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双路通脑方 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TLR4/NF-κB信号通路 Nrf2/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艺菲 黄佳奇 +7 位作者 郭思宇 陶晓宇 金政森 陈美琳 伍超 黄志鸿 赵若琪 吴嘉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国台湾中医药资料库、BATMAN-TCM数据库以及文献,筛选丹灯通脑软胶囊相关成分,在成分靶点预测数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国台湾中医药资料库、BATMAN-TCM数据库以及文献,筛选丹灯通脑软胶囊相关成分,在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中预测其作用靶点,结合药物与疾病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得到的中风靶点构建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间的结合活性。结果:共检索到丹灯通脑软胶囊相关成分161个,对应靶点856个,中风相关靶点234个,取交集得到86个共有靶点,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30个关键靶点,其富集分析得到2712个GO功能进程和122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可以与核心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蛋白激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半胱天冬酶-3和MMP2稳定结合。结论:本研究预测了丹灯通脑软胶囊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等途径治疗中风,表明丹灯通脑软胶囊通过多成分介导多靶点、作用于多通路来治疗中风的复杂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灯通脑软胶囊 中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通脑益气方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苏晓燕 陈兆耀 张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观察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对... 目的观察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对症治疗外给予通脑益气方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神经和炎症相关因子差异,评估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脑血流灌注指标、各神经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量、V_(max)、V_(min)与治疗前比较升高,RI则降低;且观察组平均血流量、V_(max)、V_(min)与对照组比较更高,RI则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NT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S-100β蛋白、NSE水平则降低;且观察组N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S-100β蛋白、NSE水平则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MMP-9、NLR、IL-6、CXCL1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MMP-9、NLR、IL-6、CXCL1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NIHSS评分则降低,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可调节神经和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通脑益气方 神经功能 脑血流灌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益气活血类方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心功能、中医证候的影响
6
作者 王滋 邢文龙 尚菊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类方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心功能、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及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类方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心功能、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及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补阳还五颗粒组(31例)、脑心通胶囊组(49例)、养阴通脑颗粒组(31例)、对照组(33例)。补阳还五颗粒组给予标准化治疗+补阳还五颗粒+胶囊模拟剂,脑心通胶囊组给予标准化治疗+脑心通胶囊+颗粒模拟剂,养阴通脑颗粒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养阴通脑颗粒+胶囊模拟剂,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颗粒模拟剂+胶囊模拟剂。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NT-proBNP变化率、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补阳还五颗粒组、脑心通胶囊组及养阴通脑颗粒组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补阳还五颗粒组、脑心通胶囊组及养阴通脑颗粒组治疗前后LVEDD、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补阳还五颗粒组、脑心通胶囊组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以NT-proBNP下降30%为标准,补阳还五颗粒组NT-proBNP下降≥30%的病人较其他3组多(P<0.05)。治疗后,脑心通胶囊组及养阴通脑颗粒组胸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脑心通胶囊组出汗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脑心通胶囊组面色紫暗积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补阳还五颗粒能缓解病人神疲乏力的症状,脑心通胶囊能缓解病人胸闷、气短的症状且能更加全面地减轻病人临床症状。结论:补阳还五颗粒、脑心通胶囊、养阴通脑颗粒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心功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益气活血 补阳还五颗粒 脑心通胶囊 养阴通脑颗粒
下载PDF
丹灯通脑软胶囊及其组方化学成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文玉 陈浩 +1 位作者 焦欣 詹少锋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77-683,共7页
丹灯通脑软胶囊源于彝医验方,由丹参、灯盏细辛、川芎、粉葛4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复方的组成药物中以黄酮类、醌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为主,研究证实... 丹灯通脑软胶囊源于彝医验方,由丹参、灯盏细辛、川芎、粉葛4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复方的组成药物中以黄酮类、醌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为主,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扩张周围毛细血管、促进心脑血管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缓解心肌缺血的功效,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丹灯通脑软胶囊的化学组成成分、质量控制和体内代谢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丹灯通脑软胶囊及相关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灯通脑软胶囊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体内代谢 丹参 灯盏细辛 川芎 粉葛
下载PDF
双路通脑方调节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
8
作者 郑光珊 翟阳 +7 位作者 王凯华 马威 梅小平 陈莹 邹敏 庞延 杨鹏 吕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鼠均利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路通脑方组、双路通脑方+SIRT1抑制剂组(双路通脑方+EX527组),每组20只。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尼氏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铁离子(F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1、Nrf2、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升高(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路通脑方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降低(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采用SIRT1抑制剂进行回补实验,结果显示SIRT1抑制剂逆转了双路通脑方对神经元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了Nrf2和GPx4的表达(P<0.05)。结论双路通脑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来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路通脑方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铁死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信号通路
下载PDF
通脑益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肾虚痰瘀证疗效研究
9
作者 姜文 胡洁玲 +1 位作者 蒋小娟 常诚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481-1485,共5页
目的:探讨通脑益智颗粒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肾虚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VCI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脑益智颗粒,疗程12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通脑益智颗粒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肾虚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VCI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脑益智颗粒,疗程12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SDSVD)、神经心理学评分(MMSE、MoCA、ADL)、脑血流动力学指标(ACA-PI、ACA-Vm、MCA-PI、MCA-Vm)、细胞焦亡相关血清炎症因子(NLRP3、IL-1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升高,SDSVD评分、MCA-PI、ACA-PI、NLRP3、IL-1β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脑益智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VCI肾虚痰瘀证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焦亡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通脑益智颗粒 细胞焦亡 肾虚痰瘀 炎症反应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熄风通脑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干预作用
10
作者 张志强 林慧 +2 位作者 胡莹 戴卫波 曾聪彦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1期10-14,21,共6页
目的:探讨熄风通脑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蛋白(AKT)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SH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SHR大鼠... 目的:探讨熄风通脑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蛋白(AKT)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SH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熄风通脑胶囊高剂量组、熄风通脑胶囊中剂量组、熄风通脑胶囊低剂量组、中风回春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11只,另取10只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病理HE染色及检测缺血脑组织中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熄风通脑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SHR大鼠的影响。结果:熄风通脑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脑损伤程度都有一定减轻,其中熄风通脑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改善情况较熄风通脑胶囊低、中剂量组明显。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熄风通脑胶囊中剂量组、熄风通脑胶囊高剂量组、中风回春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脑胶囊对SH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熄风通脑胶囊 中风回春丸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神经功能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下载PDF
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恢复期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李丹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恢复期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施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培元通脑胶囊口服治疗...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恢复期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施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培元通脑胶囊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总时间与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多巴胺(D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6.74%)(P<0.05);2组经治疗焦虑、绝望、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各项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睡眠效率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睡眠潜伏期均缩短,觉醒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睡眠总时间均增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SP水平均有所降低,血清NPY、DA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恢复期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焦虑、绝望等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血清SP、NPY、D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失眠 培元通脑胶囊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丹灯通脑滴丸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许健姬 梁志斌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0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丹灯通脑滴丸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丹灯通脑滴丸联合... 目的:探讨丹灯通脑滴丸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丹灯通脑滴丸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学指标、神经受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4);治疗后,两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紧张素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降低,巴塞尔指数评分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灯通脑滴丸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清学指标,减轻神经受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灯通脑滴丸 丁苯酞软胶囊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李继英 赵杨 +17 位作者 张臻年 王敬卿 范刚启 张晖 黄迟 刘孔江 郭志力 陆艳 顾兆军 顾成光 蒋晓林 张红 全亚萍 陆卫卫 朱建军 程韫炜 蔡忠民 孙菊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家医院397例脑梗死病例根据起病时间分配至≤6h(138例);6+~48h(140例);48+h~14d(119例)3个时间段。发病≤6h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针刺)组、溶栓组(尿激酶溶栓)、降纤组(巴曲酶降纤),其余两个时间段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体针组、常规治疗(常规)组。评价治疗后1、3、7、14、28、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14、28、90d的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变化。结果≤6h时间段针刺组和溶栓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降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个时间段(发病时间6+~48h,发病时间48+h~14d),针刺组分别与体针、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天时BI>95分的百分比,针刺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及提高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 脑梗死 时间窗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继英 彭宇竹 +5 位作者 杨芳 刘孔江 杜新 黄迟 阮志忠 张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6-739,共4页
目的 :评价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超早期 (<6h)和急性期 (6~ 4 8h)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分为超早期和急性期两个时段 ,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 (治疗组 )、尿激酶 12 0万U即刻静脉溶栓法(对照组 ,急性期改为单纯体针法 )和 0 ... 目的 :评价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超早期 (<6h)和急性期 (6~ 4 8h)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分为超早期和急性期两个时段 ,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 (治疗组 )、尿激酶 12 0万U即刻静脉溶栓法(对照组 ,急性期改为单纯体针法 )和 0 9%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滴注法 (安慰剂组 )的临床疗效 (各组同时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14天、胞二磷胆碱 2 8天及肠溶阿司匹林 2 8天 )。结果 :超早期时段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急性期时段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单纯体针法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颅内出血率 :超早期治疗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分别为 3 3%、4 0 %及 8 0 %。结论 :超早期、急性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 ,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法 治疗 超早期 急性期 脑梗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Bcl-2及Caspase-3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臻年 李继英 +3 位作者 赵杨 王敬卿 黄迟 范刚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Bcl-2、Caspase-3的影响。方法将26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通脑活络针刺组(针刺组)72只、溶栓组72只、体针组72只、缺血对照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其中针刺组、溶栓组、体针组、缺血对照组...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Bcl-2、Caspase-3的影响。方法将26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通脑活络针刺组(针刺组)72只、溶栓组72只、体针组72只、缺血对照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其中针刺组、溶栓组、体针组、缺血对照组均选用造模成功大鼠。针刺、溶栓、体针3组又分别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1.5h、1.5+~2h、2+~3h3个亚组。治疗后6、24、72h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在24、72h时点运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Caspase-3、Bcl-2凋亡相关蛋白。结果在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方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发病<2h内,针刺组和溶栓组治疗后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3h内,针刺组和溶栓组治疗后24、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3h内,针刺组在治疗后24、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降低Caspase-3、提高Bcl-2蛋白表达方面:发病在2+~3h内,针刺组和溶栓组治疗72h后Bcl-2蛋白及Caspase-3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降低大鼠急性脑梗死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Caspase-3、提高Bcl-2蛋白表达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 急性脑梗死 时间窗 BCL-2 CASPASE-3
下载PDF
不同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组合对脑缺血大鼠血浆中葛根素代谢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莹 万海同 +4 位作者 张莉 王玉 韩进 余勤 潘远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531-2534,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测定血浆中的葛根素的方法,观测养阴通脑颗粒中主要有效部位的不同组合对脑缺血大鼠血浆中葛根素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乙腈提取处理血浆,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流动相甲醇-0.5%醋酸水(28:72),ODSC18色谱柱(... 目的:建立HPLC测定血浆中的葛根素的方法,观测养阴通脑颗粒中主要有效部位的不同组合对脑缺血大鼠血浆中葛根素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乙腈提取处理血浆,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流动相甲醇-0.5%醋酸水(28:72),ODS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为固定相,以紫外检测器在248nm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吸收。结果:葛根素在0.025—3.2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SD〈10%,平均回收率为97.6%;有效部位配伍不同,血浆中葛根素的代谢变化不同。结论:此法灵敏、可靠,可较好地用于口服中药复方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组合后血浆中葛根素的测定,可为有效成分的体内分析提供方法;不同配伍可影响成分的体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中药复方养阴通脑颗粒 有效部位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建香 赵杨 +3 位作者 过伟峰 刘孔江 王敬卿 李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8-1459,1470,共3页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价2组美国国立...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价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脑出血量和综合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脑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82.4%。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法 凉血通瘀方 针药结合 急性脑出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细胞凋亡及梗死容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臻年 李继英 +5 位作者 赵杨 王敬卿 范刚启 黄迟 张晖 刘孔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5-899,共5页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微栓子法制造SD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共264例随机分为≤1.5h组(72例)、1.5~2h组(72例)、2~3h组(72例)、缺血对照组(24例)、假手术组(24例)...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微栓子法制造SD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共264例随机分为≤1.5h组(72例)、1.5~2h组(72例)、2~3h组(72例)、缺血对照组(24例)、假手术组(24例)共5组。前3组分别予以通脑活络针刺疗法(针刺组)、尿激酶溶栓法(溶栓组)、单纯体针(体针组)治疗。治疗后24h、72h用TUNEL法测凋亡细胞计数、TTC染色测梗死容积百分比,并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2h时间段内,在24h、72h时点针刺组在降低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凋亡细胞计数方面,与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缺血对照组(P<0.01)及体针组(P<0.05);在2~3h时间段以内,针刺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缺血对照组(P<0.01),而溶栓组和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针组和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5h针刺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1.5~2h针刺组(P<0.05),1.5~2h针刺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2~3h针刺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降低大鼠急性脑梗死梗死容积百分比及凋亡细胞计数方面有较好疗效,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 急性脑梗死 时间窗 TTC TUNEL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敬华 李继英 +2 位作者 赵杨 范刚启 王敬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88-189,共2页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通脑活络针刺法以头部取穴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通脑活络针刺法...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通脑活络针刺法以头部取穴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脑活络针刺法 吞咽训练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惠振 佟朝霞 +1 位作者 张敬华 王敬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目的 :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基础治疗组34例,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 目的 :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基础治疗组34例,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丁苯酞注射液保护线粒体,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针刺治疗组35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用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针药结合组39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用复方通络饮及通脑活络针刺法;1个疗程14 d,每组治疗2个疗程共计28 d。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28 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中国脑卒中量表评分(C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及CSS评分均较疗前有所改善,Barthel指数显示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且针药结合组更能有效降低患者NIHSS及CSS评分(P<0.05),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P<0.01)。结论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复方通络饮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适宜联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刺法 复方通络饮 脑梗死急性期 针药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