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及气候变化对桐梓河流域水文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婷婷 蔡宏 刘家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0,共7页
基于SWAT模型构建了桐梓河流域水文分布模型,通过设置4种情景模式,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各水文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SWAT模型月径流模拟,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和NS系数均达到0.83以上,表明SWAT模型在研究区的... 基于SWAT模型构建了桐梓河流域水文分布模型,通过设置4种情景模式,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各水文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SWAT模型月径流模拟,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和NS系数均达到0.83以上,表明SWAT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较好。(2)桐梓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最大、地下径流量大、产水量大的子流域都分布在流域南部,这与流域南部地表坡降大、降水集中有关;而径流深与地表径流、土壤含水量等水文要素的分布不一致,故不能用径流深来代替各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3)土地利用与气候共同变化情景下各水文要素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与气候变化情景下大体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桐梓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 水文要素 空间分布 SWAT 桐梓河流域
下载PDF
证据权法在滑坡易发性分区中的应用——以贵州桐梓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范强 巨能攀 +1 位作者 向喜琼 黄健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应用证据权法对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分区。主要数据源有:历史滑坡灾害点编录数据、地质图、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处理,生成地层岩性、离断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离道路距离、离河流距离7个证据图层。应用Arc GI... 应用证据权法对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分区。主要数据源有:历史滑坡灾害点编录数据、地质图、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处理,生成地层岩性、离断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离道路距离、离河流距离7个证据图层。应用Arc GIS平台,将各证据图层与滑坡灾害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利用累积权重法对连续数据进行分级,然后求取对连续数据及分类数据因子等级对滑坡灾害贡献的权重值,然后对各证据图层两两进行条件独立性检验,选择4组证据图层组合,参与最终易发性指数计算,得到4幅易发性结果图。应用成功率曲线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表明由因子组合1得出的计算结果,为最优的因子组合。根据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分为高易发性、中等易发性、低易发性三类,并将分区图与历史灾害点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灾害点分布较为吻合,说明证据权法应用与滑坡灾害易发性分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权法 滑坡 易发性分区 桐梓河流域 贵州
下载PDF
桐梓河流域径流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田义超 王世杰 +6 位作者 白晓永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梁铭忠 周国清 劳燕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2,共7页
径流量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共同驱动,定量剖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成为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以桐梓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的水文和气象监测数据,通过累积距... 径流量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共同驱动,定量剖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成为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以桐梓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的水文和气象监测数据,通过累积距平和滑动T检验分析方法诊断了流域径流量的突变特征,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流域多年径流量和降水量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减少的速率分别为0.05亿m^3/a和-3.10 mm/a。(2)流域多年径流量的突变年份为2003年,其中1975-2003年为丰水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26亿m^3),而2003-2015年为枯水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44亿m^3),突变年份后径流量较突变年份前减少了18.48%。(3)径流量与降水量通过95%的红噪声验证的共振周期为0.8~2.8年以及3.8~6.5年,流域径流对降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作用,滞后作用的时间尺度为1~2年。(5)以1975-2003年为基准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的贡献在TB(2004年,2015年)时期分别达到43.42%和56.58%;如果考虑蒸发量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TB时期会增加到86.83%。该项研究可为定量化评估喀斯特典型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响应与贡献率 桐梓河流域
下载PDF
桐梓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田义超 王世杰 +7 位作者 白晓永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黄鹄 梁铭忠 周国清 劳燕玲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01-2716,共16页
基于桐梓河流域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降水、蒸散量及输沙量数据,通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和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40年以来输沙量的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 基于桐梓河流域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降水、蒸散量及输沙量数据,通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和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40年以来输沙量的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研究区降雨量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40年来流域降水量介于608.10~1132.70 mm之间,其平均值为829.00 mm,呈不显著减小趋势,年均减小量为-3.10 mm/a。(2)流域年输沙量介于0.44万~478.01万t,其平均值为64.68万t,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4.13万t/a。未来流域输沙量呈持续递减趋势,但10年后将呈现出增加趋势。(3)1989年为流域输沙量的突变年份,1989年以前呈现上升趋势,1989年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突变年份后输沙量较突变年份前减少了76.82%。(4)输沙量存在12年左右的年代际震荡周期,形成了两个高震荡周期和一个低震荡中心,高震荡周期位于1976-1979年以及1986-1992年,低震荡周期位于1979-1985年。(5)多年季节输沙量呈持续性减少趋势,夏季输沙量在8年之后可能呈现出增加趋势,而其他季节则不存在持续性周期。(6)以1975-1989为基准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的贡献在1990-2015年分别达到4.87%和95.14%;如果考虑蒸发量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2003-2015年会增加到98.65%。流域输沙量在1990-2015年的减少主要由人类活动控制,人类活动每年导致输沙量减少1.57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响应 桐梓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