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太少两感热证论治IgA肾病
1
作者 王锌宣 宋光明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在《伤寒论》太少两感病证以及六经表里传变规律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观察从外感和内伤两大病因,提出心肾两经本经实热复感风热毒邪,内外合邪,循经侵犯于肾,急性发作,循经损伤机体经络的太少两感热证这一病机假说,并由此确立泻肾凉血... 在《伤寒论》太少两感病证以及六经表里传变规律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观察从外感和内伤两大病因,提出心肾两经本经实热复感风热毒邪,内外合邪,循经侵犯于肾,急性发作,循经损伤机体经络的太少两感热证这一病机假说,并由此确立泻肾凉血的治则,选方泻肾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太少两感 太少两感热证 肾经实热 外邪 泻肾凉血
下载PDF
研读《内经》消渴病理论构建新的中医2型糖尿病辨证论治体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喜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2型糖尿病(T2DM)按照体型有肥胖或超重,正常或消瘦之别,按照症状有有"三多一少"和无"三多一少"之分。一般而言,肥胖或超重者"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符合《内经》"中满内热"理论,治疗应当调中... 2型糖尿病(T2DM)按照体型有肥胖或超重,正常或消瘦之别,按照症状有有"三多一少"和无"三多一少"之分。一般而言,肥胖或超重者"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符合《内经》"中满内热"理论,治疗应当调中散满,清热化痰;正常或消瘦者多有"三多一少"症状,符合传统"阴虚燥热"理论,治疗当滋阴清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T2DM,不容混淆。在《内经》消渴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的T2DM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糖尿病学科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满内热型 阴虚燥热型 辨证论治体系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11章 升降反作可逆流挽舟,表寒里热应分清离合——表实证兼证的证治
3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探讨张仲景《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结果:①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用葛根汤一则以桂枝汤加麻黄,和营卫散风寒于外;一则加葛... 目的:探讨张仲景《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结果:①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用葛根汤一则以桂枝汤加麻黄,和营卫散风寒于外;一则加葛根升提津液于上,风寒外散就可以恢复机体的气机升降,津液上升可以使下利停止。②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是指一般情况下的常态,而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是特殊情况下的变态,脉象不仅仅表现出正常证候的本质,也表现出病理的自身改变。③随着时间的迁延和病程的进展,外来之寒若不及时发散,则会因其内敛的特性而渐次入里,而内生之热若不及时消解,则会因其外向特性而陆续出表,入里之寒与出表之热相遇且交融,寒热相合,性质发生改变,程度逐渐减轻,虽仍旧是外寒内热的证候,但其临床表现则大有不同。④小青龙汤证微利用荛花,以芫花代荛花是错误的,荛花在小青龙汤加减法中治疗"微利",是取其"利水道"的作用,起到利小便而实大便的效果。⑤肺气不宣的气喘要用麻黄,而肺气不降的气喘要用杏仁,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同时失常就要麻黄和杏仁同时使用。⑥服用小青龙汤后的口渴只是暂时的,是病理之水———饮邪的消失和生理之水———津液的化生中间的一个空档期,随着饮邪的祛除,津液的逐步化生,口渴的症状就会随之消失,是小青龙汤发挥作用的证据之一。结论:证明了《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升降反作 表寒里热证 小青龙汤 逆流挽舟法 分清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