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nents of <i>Toona sinensis</i>(A. Juss.) Roem. Using GC-MS and GC-O 被引量:14
1
作者 Changjin Liu Jie Zhang +5 位作者 Zhongkai Zhou Zetian Hua Hongying Wan Yanhui Xie Zhiwei Wang Li Deng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In this study, volatile compounds present in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fol... In this study, volatile compounds present in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ng the volatiles from TS were achiev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use of a 65 μm 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 benzene (PDMS/DVB) fibre, a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40℃ and an extraction time of 30 mi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56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53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Among them, 21 sulfide compounds (42.146%) and 27 terpenes(55.984%) were found to be the major components. The sample was analyzed by GC-O and 26 elutes were sniffed and their sensory descriptions evaluated by an odor panelists. Analysis of the data indicated, two compounds cis and trans isomers of 2-Mercapto-3,4-dimethyl-2,3-dihydrothiophene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characteristic aroma of 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Volatile Compounds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nents HS-SPME GC-MS GC-O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ona sinensis Roem stand productivity and site conditions in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PU Ya-yun CAO Xia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4期387-394,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ona sinensis Roem stand volume,productivity and forest age,site conditions,stand density and other factors,through selecting 8 representative cities or counties,using standard i...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ona sinensis Roem stand volume,productivity and forest age,site conditions,stand density and other factors,through selecting 8 representative cities or counties,using standard investigation and stem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makes relatively systematic research about the Toona sinensis Roem plantation accumulation,productivity,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site conditions.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ndicators of multiple site conditions,this paper expects to give a more comprehensive picture about the source of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dif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na sinensis roem PRODUCTIVITY Site conditions Forest management
下载PDF
Bio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Toona sinensis against Sitophilus zeamais
3
作者 陈琳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0年第5期47-49,共3页
[ Objective ] The repellent activities and contact toxicity of extracts from Toona sinensis against Sitophilus zeamais were studied. [ Meth- od] 95% alcohol,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were selected to extrac... [ Objective ] The repellent activities and contact toxicity of extracts from Toona sinensis against Sitophilus zeamais were studied. [ Meth- od] 95% alcohol,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were selected to extract the active components from the leaves and barks of T. sinensis,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extracts were prepared at 0.6, 0.3, 0.15 g/ml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gainst S. zeamais in lab. [ Result J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T. sinensis had significantly repellent effects on S. zeamais, but the extracts from T. sinensis with three solvents had no obvious contact toxicity against S. zeamais. [ Conclusion ]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from S. zeamais had certain repellent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na sinensisroem EXTRACT Sitophilus zeamais Repellent action Contact toxicity
下载PDF
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4
作者 余青富 王正德 +3 位作者 葛婉婷 王军辉 麻文俊 辛培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共9页
以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12个种源14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的表型性状变异,探究其表型性状间及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 以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12个种源14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的表型性状变异,探究其表型性状间及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极显著(P<0.01),且种源内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12个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幅为18.17%~26.34%,变异系数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7处,供试的12个香椿种源被分成3类,3个类群之间具有明显的表型分化,但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椿无性系苗期的树皮颜色与苗高、地径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痕长和叶痕宽的相关性不显著;苗高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与等温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种源香椿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具有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潜力,且在所收集的种源范围内,苗高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经度和海拔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表型性状 表型变异 地理-气候因子
下载PDF
贵州省8个种源香椿种子性状变异及质量研究
5
作者 冷天凤 田小琴 孙建昌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9期30-3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香椿种子性状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香椿种质收集、保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8个种源香椿的种子为试材,测定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质量性状,开展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种子质量...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香椿种子性状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香椿种质收集、保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8个种源香椿的种子为试材,测定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质量性状,开展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种子质量。结果:不同种源的香椿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场圃发芽率均存在差异。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为5.26%~13.86%,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安龙种源的千粒重最大,为18.67 g,极显著高于其他种源。种长与种宽、长宽比、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宽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的长宽比与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千粒重、种长和发芽率可作为香椿种子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得出安龙种源种子质量最佳,关岭种源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种子性状 种子质量 变异 香椿
下载PDF
香椿老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孟安娜 张毅毅 +1 位作者 石会芳 朱新鹏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248-250,共3页
香椿[Toona sinensis(A. Juss.)Rome.]老叶含有蛋白质、黄酮、多糖、皂苷、生物碱等物质,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综述了香椿叶不同生长期成分变化和黄酮类物质、膳食纤维、多糖、皂苷类物质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并对香椿老叶的开发利用提... 香椿[Toona sinensis(A. Juss.)Rome.]老叶含有蛋白质、黄酮、多糖、皂苷、生物碱等物质,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综述了香椿叶不同生长期成分变化和黄酮类物质、膳食纤维、多糖、皂苷类物质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并对香椿老叶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me.]老叶 生长期 成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香椿叶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紫欣 王宁 +1 位作者 杨帆 王志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74-281,共8页
目的研究香椿叶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db/db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自发性Ⅱ型糖尿病db/db小鼠为模型,以二甲双胍为阳性药物,评价香椿叶提取物的降血糖和抗氧化功能。db/db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二甲双胍,50 mg/(kg·... 目的研究香椿叶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db/db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自发性Ⅱ型糖尿病db/db小鼠为模型,以二甲双胍为阳性药物,评价香椿叶提取物的降血糖和抗氧化功能。db/db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二甲双胍,50 mg/(kg·BW)]、高剂量香椿叶组[1.0 g/(kg·BW)]、低剂量香椿叶组[0.5 g/(kg·BW)]和安慰剂组,另设正常组。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胰腺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香椿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db/db模型小鼠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胰岛纤维化。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香椿叶提取物可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的磷酸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血糖作用。结论香椿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IRS-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延缓胰岛细胞纤维化,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本研究为香椿叶作为防治高血糖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下载PDF
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罗晓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云保 吴大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 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 分离鉴定香椿 Toona 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 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 6 ,7,8,2′-四甲氧基 - 5 ,6′-二羟基黄酮 ( ) ,5 ... 目的 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 分离鉴定香椿 Toona 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 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 6 ,7,8,2′-四甲氧基 - 5 ,6′-二羟基黄酮 ( ) ,5 ,7-二羟基 - 8-甲氧基黄酮 ( ) ,山柰酚 ( ) ,3-羟基 - 5 ,6 -环氧 - 7- m egastigmen- 9-酮 ( ) ,没食子酸乙酯 ( ) ,东莨菪素 ( )。结论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 楝科 黄酮 化学 成分 中药
下载PDF
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67
9
作者 陈丛瑾 黄克瀛 +2 位作者 李德良 王旭强 袁双山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建立了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抗氧化剂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通过测定芦丁、檞皮素、抗坏血酸、没食子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提出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香椿叶... 建立了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抗氧化剂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通过测定芦丁、檞皮素、抗坏血酸、没食子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提出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测定香椿叶提取物与DPPH溶液反应后,DPPH溶液在517 nm处的吸光度的变化,确定了测定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条件。即:测定波长517 nm,反应时间50 m in。在此条件下测得的以总黄酮计的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2.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提取物 分光光度法 清除能力 二苯基苦肼基
下载PDF
香椿叶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丛瑾 黄克瀛 +1 位作者 李德良 王丽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究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和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黄酮提取量为主,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 研究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和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黄酮提取量为主,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0值为次参考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25g原料,以料液比1∶10加入70%的乙醇溶液,50℃下每次超声提取60min,提取4次。在此条件下,每克香椿叶可提取总黄酮22.2134mg,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0值为19.1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香椿叶 总黄酮 DPPH IC50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椿叶多糖的提取条件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明艳 张小杰 +2 位作者 王涛 马卫兴 许兴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以香椿叶多糖提取率(Y1)和香椿叶多糖含量(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均对香椿叶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图及等高线... 以香椿叶多糖提取率(Y1)和香椿叶多糖含量(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均对香椿叶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图及等高线叠加图推测得到香椿叶多糖提取率与含量均较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0:1(mL/g)、提取时间3.1h、提取温度75℃。验证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多糖提取率为4.75%、多糖含量为58.5%,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重叠等高线图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香椿芽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丛瑾 黄克瀛 +1 位作者 李姣娟 曾栋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5,共6页
采取超临界CO_2萃取、乙醚超声波萃取、乙醚微波萃取和微波水蒸气萃取4种方法提取香椿芽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存在差异,其中含有20种相... 采取超临界CO_2萃取、乙醚超声波萃取、乙醚微波萃取和微波水蒸气萃取4种方法提取香椿芽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存在差异,其中含有20种相同的化合物,一种未鉴定,其余19种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04.19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在240~280之间的化合物,但各组分的含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芽 超临界CO2 超声波 微波 提取物 GC—MS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丛瑾 杨国恩 +1 位作者 袁列江 黄克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0-108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香椿芽萃取物中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74.86%,主要成分是β-...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香椿芽萃取物中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74.86%,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下同,10.12%),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10.09%),2-氨氧基丙酸(10.03%),β-香柠檬烯(8.78%),桉-4(14),11-二烯(6.59%),α-荜澄茄油烯(3.02%),α-雪松烯(2.88%),罗勒烯(2.6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2.36%),2-羟基乙基联氨(2.10%),丙基柏木醚(2.07%),羟基乙醛(1.88%),环癸烷醇(1.63%),外-葑醇(1.54%),1,3,8-对?三烯(1.46%),α-姜黄烯(1.18%);从香椿叶萃取物中鉴定出46种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91.2%,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46.87%),(E)-2-己烯醛(5.29%),α-石竹烯(4.12%),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3.96%),β-香柠檬烯(3.48%),桉-4(14),11-二烯(3.37%),α-荜澄茄油烯(3.23%),β-波旁烯(2.41%),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2.23%),α-法呢烯(1.42%),异石竹烯(1.22%),β-萜烯(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化学成分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彭方仁 杨玉珍 朱振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4-47,共4页
对来源于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和陕西的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苗进行盆栽实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6个种源香椿苗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对来源于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和陕西的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苗进行盆栽实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6个种源香椿苗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但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因种源不同而异。复水后,除重度干旱胁迫造成的SOD活性变化难以恢复外,其余指标基本能恢复至对照水平。综合MDA含量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情况认为,来源于河南、陕西和江苏的香椿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来源于湖北、四川和湖南的香椿抗旱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种源 干旱胁迫 复水 保护酶
下载PDF
香椿老叶总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昌禄 任璐 +3 位作者 陈志强 江慎华 刘常金 夏廉法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9-92,共4页
对香椿老叶总多酚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分别采用总还原力测定法、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法(FRAP)、1.1-二苯基苦基苯阱(DPPH)测定法和β-胡萝卜素褪色法对香椿老叶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总还原力法、FRAP法抗氧化实验结果... 对香椿老叶总多酚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分别采用总还原力测定法、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法(FRAP)、1.1-二苯基苦基苯阱(DPPH)测定法和β-胡萝卜素褪色法对香椿老叶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总还原力法、FRAP法抗氧化实验结果分别在波长λ700和593 nm下,香椿老叶的吸光值较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高,表明香椿老叶抗氧化能力高于BHT;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维持在90%以上,与Vc相当;β-胡萝卜素褪色法表明香椿老叶总多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总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多酚 抗氧化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含水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差异及其与抗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玉珍 陈刚 +3 位作者 彭方仁 王国霞 罗青 马晓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共8页
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10个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种源为研究对象、以温度25℃为对照,对5℃、0℃、-5℃和-10℃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水分含量指标(包括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比值)和渗... 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10个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种源为研究对象、以温度25℃为对照,对5℃、0℃、-5℃和-10℃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水分含量指标(包括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比值)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包括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指标与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至-5℃条件下,各种源幼苗叶片的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以及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比值均低于对照,并且大多种源的上述指标随温度降低不断下降;各种源幼苗叶片的束缚水含量则均高于对照,并在0℃条件下达到最高值;多数种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则随温度降低而持续上升。在-10℃条件下,所有种源幼苗叶片的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以及绝大多数种源的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比值均高于-5℃条件下,但束缚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则均低于-5℃条件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束缚水含量与LT50呈显著负相关、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比值与LT50呈显著正相关,而在0℃、-5℃和-10℃条件下这2个指标与LT50则分别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在5℃和-5℃条件下叶片的自由水含量与LT50呈显著正相关,而在0℃和-10℃条件下则呈不显著正相关;在5℃条件下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LT50呈不显著负相关,而在0℃、-5℃和-10℃条件下则与LT50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香椿种源均不能耐受-10℃的低温胁迫,应在-5℃至-10℃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确定其低温耐受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种源 含水量 渗透调节物质 抗寒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应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香椿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昌禄 江慎华 +5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勉华 王玉荣 刘常金 周庆礼 夏廉法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将香椿老叶甲醇提取物划分为4个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试值,确定香椿老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提取...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将香椿老叶甲醇提取物划分为4个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试值,确定香椿老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中的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该部位的总还原力相当于467.53mg/g Vc的总还原值,FRAP值相当于10578μmol/g硫酸亚铁的FRAP值,质量浓度50mg/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84%,均比同浓度的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BHT)强。相关性研究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在于其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所致。TLC和HPLC分析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由4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香椿 生物活性追踪法 评价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丛瑾 黄克瀛 +2 位作者 李德良 张一琳 黄小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6-789,共4页
正交实验法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原料50 g,分离室Ⅰ温度35℃、压力7 MPa;分离室Ⅱ温度35℃、压力与储罐平衡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夹带... 正交实验法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原料50 g,分离室Ⅰ温度35℃、压力7 MPa;分离室Ⅱ温度35℃、压力与储罐平衡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为3 mL/g原料,CO2流量35 L/h,提取5次,前2次用无水乙醇、后3次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做夹带剂。在此条件下1 g香椿叶中提取的总黄酮质量为8.8369 mg,总萃取率为51.06%,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2,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基(DPPH)自由基的IC50为5.080 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 总黄酮 超临界CO2萃取 夹带剂 中药现代化
下载PDF
香椿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先丽 王鹏程 +4 位作者 罗琴 黄晓 陈旭 李菁 梁成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研究香椿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香椿树皮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 目的:研究香椿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香椿树皮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甲酯(1)、β-谷甾醇(2)、没食子酸乙酯(3)、(9S,10E,16R)-9,16-dihydroxyoctadec-10-ene-12,14-diyn-1-yl acetate(4)、(2E,6E,10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0-triene-1,14,15-triol(5)、gedunin(6)、protoxylocarpin D(7)、holstinone B(8)、7-deacetoxy-7α-hydroxygedunin(9)。结论:化合物1、7、8为首次从香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树皮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香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选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贵武 陈丛瑾 +1 位作者 黄克瀛 王旭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114-8115,共2页
[目的]优选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溶剂回流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总黄酮的溶剂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得率为主,提取物以黄... [目的]优选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溶剂回流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总黄酮的溶剂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得率为主,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次参考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和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香椿叶总黄酮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浓度70%乙醇,提取温度70℃,料液比1∶9,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4次,在该条件下,每克香椿叶可提取总黄酮20.1545mg,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0值为24.595。[结论]该研究为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DPPH IC(5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