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1
作者 孙玉玺 程哲 +2 位作者 陈硕硕 巢青 束汉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型重建,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测量及统计,测得颈内动脉狭窄处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颈内动脉狭窄区域的WSS、TAWSS、OSI、RRT分别为58.669 3(43.882 0,65.979 2)、18.695 8(14.973 8,25.534 6)、0.074 6(0.063 3,0.085 4)、0.092 3(0.082 2,0.109 6),正常侧WSS、TAWSS、OSI、RRT分别为15.215 3(9.039 7,25.117 2)、5.138 2(3.373 4,6.139 9)、0.122 7(0.099 7,0.151 2)、0.712 3(0.519 0,0.821 7)。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1.925 9±0.125 5、4.374 1±0.277 9,正常侧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0.992 6±0.074 7、6.190 7±0.260 9。狭窄区域的WSS、TAWSS明显增大,OSI和RRT相对较小,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较小的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因素较正常侧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CFD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程度,帮助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程度,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头颈部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体表面积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增强效能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延洁 王秋霞 张进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者为大BSA组。然后基于BSA计算碘对比剂的用量[造影剂用量(mL)=(BSA×10/碘浓度)],造影剂注射时间为10 s。利用Revolution CT在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成像。由具备5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数据进行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对A组和B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同时测量两组患者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6支血管的CT值及信噪比(SNR)值。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数值均能达到3分以上,可满足诊断要求,且两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ICC)较好(分别为0.81、0.71)。客观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图像冠状动脉的显影效果较好,且冠状动脉CT值和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冠状动脉血管的强化程度合适且均一,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面积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Revolution ct
下载PD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didates
3
作者 Dong-Mei Guo and Jie Bian Dalian, Chin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7 ,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BACKGROUND: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 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tudy whether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 could be u... BACKGROUND: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 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tudy whether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 could be used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fo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 tion candidates. METHODS: Eighty consecutiv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evaluated with dual-phase three-di- 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3DCTA). The arterial-phase was used to create vascular maps of the celiac axis (inclu- ding the origin of the hepatic common artery, left gastric artery and splenic artery) and origin of the superior mesen- teric artery. The portal venous-phase was used to analyze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nd collateral vasculariz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made using the chi- square test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hepatic arterial anatomy of 80 patients and Michel's anatomy of 200 patients. Appearance of MSCTA and operative results of 16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xty-two patients (77.5%) showed conven- tional and 18 (22.5%) nonconventional hepatic arterial anatom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natomy of the hepatic artery (P <0.05). Celiac axis stenosis was observed in 6 patients, SA aneu- rysm in 2, small-caliber hepatic arterial vessels in 2,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15. Vascular structures of 16 ope- rative patients were well defined. CONCLUSION: As a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SCTA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reoperative vascular evalua- tion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did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didates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multislice helical ct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和大螺距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萌 盛杰鑫 +1 位作者 薛斌 赵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0期138-139,168,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疑似主动脉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使用双能量扫描;B组使用大螺距扫描;C组采用常规CTA扫描...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疑似主动脉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使用双能量扫描;B组使用大螺距扫描;C组采用常规CTA扫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各组主动脉兴趣区内CT值及SN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CNR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主动脉搏动伪影小于A、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TDIvol、DLP、ED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A、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和大螺距扫描,可提升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双能量 大螺距 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
下载PDF
动态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运秀 顾艳 +2 位作者 李娅 孟岳 张利杨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探讨CTA联合C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6,t=10.706;P<0.05)。预后不良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者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7,P<0.05)。预后不良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相对脑血容量(rCBV)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5,t=6.395,t=3.379,t=-3.9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rCBV及rMTT是AI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575,OR=1.855,OR=1.654,OR=0.717,OR=1.374;P<0.05)。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CBV、rMTT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显著高于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r CBV及r MTT单独预测(x^(2)=5.543,x^(2)=6.832,x^(2)=6.172;P<0.05)。结论:CTA联合CTP在预测AIS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中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 CBV、r MTT预测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cta) ct灌注成像(ctP)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
6
作者 文宏志 郑文斌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6期596-599,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病人的病死率上升,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成为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CTA、DSA等检查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所增加。目前,CTA作为相...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病人的病死率上升,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成为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CTA、DSA等检查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所增加。目前,CTA作为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该文将综述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 被引量:17
7
作者 程万里 刘光华 韩希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及其意义。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以三维图像为主,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及其意义。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以三维图像为主,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其中手术病人42例,CTA显示血管受侵28例,术中所见血管受侵29例。CTA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为96.43%,特异性为85.71%,χ2=0.333,P=0.564>0.05,胰周血管是否受侵术前CTA判断与手术判断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结论:术前CTA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cta) 胰周血管
下载PDF
多层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 被引量:5
8
作者 程万里 刘光华 +1 位作者 蒋涛 韩希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ion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分别利用三维图像和单纯轴位图像,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ion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分别利用三维图像和单纯轴位图像,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手术病人42例,CTA三维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8例,CT单纯轴位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5例,术中所见血管受侵29例。CTA三维图像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92.31%,CT单纯轴位图像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82.76%,特异性为92.31%。结论相对于CT单纯轴位图像,术前多层CT血管造影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更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cta) 胰周血管
下载PDF
640层CT联合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敏红 陈晓波 +2 位作者 蔡勇 何志江 刘云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BAMH)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BAMH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检查...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BAMH)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BAMH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检查,以临床介入治疗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A联合DSA与单纯MSCTA或DSA诊断BAMH的价值。结果(1)45例BAMH患者咯血责任血管72支,MSCTA联合DSA发现70支,检出率为97.22%(70/72),MSCTA单独应用检出61支,检出率为84.72%(61/72),而DSA检出63支咯血责任血管,检出率为87.50%(63/72);有7支咯血责任血管MSCTA检测发现而DSA未检出,有9支咯血责任血管DSA检测发现而MSCTA未检出;MSCTA联合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MSCTA和DSA检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情况进行追踪,MSCTA联合DSA发现在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57支、非支气管动脉源性10支、肺动脉源性3支,符合率分别为98.28%(57/58)、90.91%(10/11)、100.00%(3/3)。结论640层螺旋CTA联合DSA检查能够显著提高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冰 付志辉 +1 位作者 张璐 王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9期64-66,112,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6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54例,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54例研究对象中发现5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6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54例,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54例研究对象中发现50例(57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占32.47%)。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20.15±8.20)mm,其中浅表型37处(64.90%),深厚型20处(35.10%)。于心肌桥的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21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在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定位、长度、狭窄程度、心肌桥的厚度、近端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诊断心肌桥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MSct)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新雁 徐志锋 +1 位作者 陈秀玲 周嫦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干预对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对850例冠状动脉CTA受检查者进行检查前准备及给予充分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检查时的最佳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前充分准备及护理干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850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干预对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对850例冠状动脉CTA受检查者进行检查前准备及给予充分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检查时的最佳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前充分准备及护理干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850例中除1例造影剂外渗,2例心律不齐。结论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干预,使检查过程心率及呼吸控制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螺旋ct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肝/脾CT值比、颈动脉斑块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文达 崔志新 +4 位作者 张丹 李桂萍 王国玉 赵晓彬 肖旭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究肝/脾CT值比、颈动脉斑块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组,选择同期行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30例非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 目的:探究肝/脾CT值比、颈动脉斑块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组,选择同期行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30例非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多排螺旋CT检查,测定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Gensini评分,冠心病组94例患者中轻度狭窄35例,中度狭窄40例,重度狭窄19例,均行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斑块评估。分析两组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颈动脉斑块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低于对照组,皮下脂肪厚度、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对照组(t=-2.813,t=-2.049,t=2.219,t=2.494;P<0.05)。冠心病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患者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皮下脂肪厚度及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7,F=6.295,F=6.808,F=5.528;P<0.05);颈动脉狭窄积分、斑块积分及斑块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26,F=19.574,F=90.609;P<0.05)。冠心病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315,r=-0.301;P<0.05),颈动脉狭窄积分、斑块积分及数目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97,r=0.664,r=0.576;P<0.05)。结论: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斑块积分及数目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通过CT检查评估肝脏脂肪浸润、颈动脉斑块状况有助于指导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造影(cta) 多排螺旋ct 肝/脾ct值比 颈动脉斑块 肝脏ct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建 王勇 +1 位作者 曹平 杨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采用VR、MIP、MPR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成像,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采用VR、MIP、MPR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成像,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55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患者47例,动脉硬化、狭窄3例,正常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基本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瘤颈、与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及骨结构的关系,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对绝大部分动脉瘤能迅速、准确地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并可作为术后复诊和随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振乾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6期1070-1071,1074,共3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把原始图像传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最大密度...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把原始图像传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三维脑血管成像技术,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患者50例,动脉硬化、狭窄20例,正常10例。MSCTA表现与手术、DSA结果完全吻合。结论:MSCTA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部位、瘤体、瘤颈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的关系,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对5mm以上的动脉瘤能完全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并可作为术后随诊的主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排CT在评价心绞痛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陈阵 史改英 +1 位作者 李建臣 汤建民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1期57-58,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评价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8)岁]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3例[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57&#...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评价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8)岁]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3例[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57±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60±4)岁]。CTA检查通过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方法进行。患者平均心率(58±5)次/min。在CTA检查中以4mL/s的速度静脉注入120mL的Omnipaque300造影。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评估。结果1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202±54)Hu,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23±19)Hu(P<0.01)。结论CTA在评价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ct造影 ct密度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绞痛
下载PDF
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俊 刘尊钢 +1 位作者 金燕南 庄天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9-125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距 双源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