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山榧树种子特性与幼苗生长规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波 周先容 +4 位作者 龚练 秦明一 盛亚莉 郑永红 李枝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8,共5页
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巴山榧树3个地理种群种子形态特征、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子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变异较大,甘肃武都种群相对较小;3个种群种子大小顺... 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巴山榧树3个地理种群种子形态特征、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子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变异较大,甘肃武都种群相对较小;3个种群种子大小顺序表现为,甘肃武都>四川万源>重庆南川,长度、宽度和重量在种群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长宽比在重庆南川种群和甘肃武都种群间差异显著,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在形状上趋向椭圆形,甘肃武都种群种子则更趋圆球形。巴山榧树种子具有休眠现象,萌发率较低;1年生幼苗苗高呈"S"型曲线增长;3个种群种子萌发率、幼苗苗高与种子大小顺序表现一致,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影响。应加强巴山榧树的保护和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种子特性 育苗试验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金佛山喀斯特山地巴山榧树灌丛群落优势灌木种群的种间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先容 汪建华 +2 位作者 尚进 江波 王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94,共7页
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金佛山巴山榧树灌丛群落中优势灌木种群的种间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7个优势灌木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66个种对呈... 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金佛山巴山榧树灌丛群落中优势灌木种群的种间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7个优势灌木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66个种对呈正关联,54个种对呈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22;104个种对的Iaccard指数(I)值介于0.2≤I≤0.6之间,表明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居中,关系紧密的种对较少;正相关81个种对,负相关55个种对,正负相关比为1.47.绝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性和相关性均不显著,种对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灌丛群落 灌木种群 种间联结 种间相关 金佛山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巴山榧树及近缘种叶绿体trnL-trnF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俊 陈发波 +2 位作者 周先容 汪建华 宋晓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本文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0个地理种群的trnL-trnF序列进行了测定,并调用GenBank中6个近缘种的trnL-trnF序列,选用MEGA 4.1软件对巴山榧树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trnL-trnF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0个地理种群... 本文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0个地理种群的trnL-trnF序列进行了测定,并调用GenBank中6个近缘种的trnL-trnF序列,选用MEGA 4.1软件对巴山榧树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trnL-trnF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0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只有34个变异位点,1个信息位点;7个近缘种间的遗传分化较显著,有75个变异位点,30个信息位点。聚类分析将巴山榧树10个地理种群与6个近缘种聚为2个分支,巴山榧树、云南榧和日本榧树聚为一支,榧树、长叶榧树、佛罗里达榧和加州榧聚为另一个分支。trnL-trnF序列系统树不支持将榧树属分为皱乳榧组和榧树组;赞同将云南榧并入巴山榧树,或作为巴山榧树的变种处理;不支持将巴山榧树和云南榧合并在榧树下作为变种的处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地理种群 近缘种 trnL-trnF序列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四川花萼山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翠苹 周先容 +4 位作者 尚进 杨丹 秦鸿燕 谢静 罗雪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517-6524,共8页
为揭示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四川花萼山4个不同海拔(1 000 m, 1 200 m, 1 450 m, 1 700 m)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8... 为揭示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四川花萼山4个不同海拔(1 000 m, 1 200 m, 1 450 m, 1 700 m)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49 3和0.375 2,反映出巴山榧树保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巴山榧树在居群水平上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4.04%,H和I均值分别为0.176 2和0.266 1。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遗传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p>0.05)。4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93 2,表明该地区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有29.32%的遗传变异位于居群间,70.68%的变异位于居群内。4个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1.205 1,较低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巴山榧树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重要因素。4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73 2~0.197 9之间,遗传距离随着海拔高度差的增加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结果有助于研究巴山榧树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花萼山 海拔 遗传多样性 ISS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