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用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新 许岗 朱萍 《影像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62-63,61,共3页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应用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经脑血管检查发现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患者32例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选择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诊断...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应用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经脑血管检查发现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患者32例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选择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依据VBD影像学特点分型,14例为Ⅰ型;10例为Ⅱ型;8例为Ⅲ型(2例椎动脉延长迂曲,2例单纯椎动脉延长扩张,4例单纯基底动脉扩张)。结论:宝石能谱CT扫描速度快,宝石探测器密度分辨率更高,使得诊断更精确,并且降低了剂量,能够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 宝石能谱CT 三维血管成像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陶晓雪 廖仁昊 +2 位作者 陈立英 董畅 冯倩倩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arterydominance,VAD)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stroke,PCI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连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磁共振血...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arterydominance,VAD)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stroke,PCI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连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优势椎动脉定义为两侧直径相差≥0.3mm时直径较大的椎动脉,或当两侧直径相差〈0.3mm时与基底动脉直线连接的一侧椎动脉。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分型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an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stroke,ACIS)组和PCIS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D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2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IS组172例(76.1%),PCIS组54例(23.9%)。54例(23.9%)存在VAD,其中左侧优势38例(70.3%),右侧优势16例(29.7%)。PCIS组存在VAD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ACIS组(55.6%对14.0%;x2=39.115,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D是患者发生PCI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60,95%可信区间6.90~27.01;P〈0.001)。结论VAD与PCIS发病密切相关,VAD是PCI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 扩张 病理性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底动脉弯曲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道培 张淑玲 许予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8-781,共4页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基底动脉弯曲检出率明显增高。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年龄、基底动脉长度、椎动脉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基底动脉弯曲会影响后循环血液供应,并可能造成脑干和脑神经压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基底动脉 颅内动脉硬化 扩张 病理性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梗死
原文传递
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卒中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赛男 宋波 +1 位作者 许予明 吴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547-549,共3页
椎动脉优势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变异或是无意义的临床发现。许多研究表明,椎动脉优势造成的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易于导致基底动脉弯曲。一些研究显示,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卒中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扩张 病理性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原文传递
椎动脉优势促发血管性眩晕的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道培 许予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血管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椎动脉优势是一种血管观象,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引起椎底动脉改变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椎动脉优势可通过多种机制促发血管性眩晕。
关键词 眩晕 脑血管障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扩张 病理性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6
作者 陈晓琴 李星江 +5 位作者 胡涛 赵金义 薛培源 刘伟 王崇 胡明成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诊断为VBD的40例患者,经MRI检查正常的40例患者图像。以椎基底动脉MRA图像构建椎基底动脉三维几何... 目的基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诊断为VBD的40例患者,经MRI检查正常的40例患者图像。以椎基底动脉MRA图像构建椎基底动脉三维几何模型,分为VBD组与对照组,分析血流速度(V)、壁面剪切应力(WSS)及震荡剪切系数(OSI)。结果VBD组V、WSS及O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速度方面,高速血流集中于基底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处。在WSS方面,VBD组高WSS位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等大部分血管区域,以血管分叉处显著。在OSI方面,VBD组高OSI值以基底动脉末端至双侧大脑后动脉发出处明显,其余血管区域为波动性高OSI分布。结论基于真实磁共振患者图像可建立三维个体化血管模型及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获取VBD血流速度图、血管剪切应力云图及震荡剪切系数云图。建立VBD组及对照组模型,分析血流动力学发现,VBD组的基底动脉段具有高速血流、高WSS及高OSI,以末端显著,临床上应着重关注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 血流动力学 壁面剪切应力 震荡剪切系数 高速血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