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atus Assessment and Preliminary Risk Assessment of Total Mercury in Sediments from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1
作者 Qin Dongli Li Lei +6 位作者 Wu Song Wang Nianmin Wang Peng Chen Zhongxiang Ma Bo Bai Shuyan Gao L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The occurrence and accumulation of total mercury (T-Hg) in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YLZB),the Lhasa River,the Niyang River and the Palongzangbu Riv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soil samples simult... The occurrence and accumulation of total mercury (T-Hg) in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YLZB),the Lhasa River,the Niyang River and the Palongzangbu Riv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soil samples simultaneously collected from the bank were employed as control.Meanwhile,pollution statu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g were calculated and assessed using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 I geo )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Er)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g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at eight sections of YLZB ranged from 4.23 to 48.1 μg/kg with mean concentration of 25.1 μg/kg,which was higher than background Hg value of soils in Tibet.T-Hg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at three typical segments of YLZB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oils collected from its bank (P<0.05).The Igeo and E r indexes revealed that the T-Hg pollution levels were slight pollution in two sections and 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in six sections of YLZB.Hg pollution risks also existed in the sediments of partial sections of the Lhasa River and the Niyang River,and slightly moderate Hg contamination with high ecological risk was presented in Lhasa urban district.The level of Hg in sediments of YLZB showed a not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with a trend of increasing firstly and then declining.Human activiti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Hg content in sediments of the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total MERCURY sediment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下载PDF
TT、TSI、FTI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进强 姜涛 +4 位作者 郑磊 孙冬晨 苏晓明 张志伟 李泉林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10期45-49,共5页
目的:游离睾酮(FT)是有活性的睾酮,可以准确反应男性雄激素水平,是判定男性雄激素缺乏最可靠的检验指标,但是检测方法复杂,所以目前常用计算游离睾酮(cFT)替代。血清总睾酮(TT)、睾酮分泌指数(TSI)、游离睾酮指数(FTI)是3种常用的判定... 目的:游离睾酮(FT)是有活性的睾酮,可以准确反应男性雄激素水平,是判定男性雄激素缺乏最可靠的检验指标,但是检测方法复杂,所以目前常用计算游离睾酮(cFT)替代。血清总睾酮(TT)、睾酮分泌指数(TSI)、游离睾酮指数(FTI)是3种常用的判定男性雄激素缺乏的指标。通过研究上述指标与cFT的相关性,探讨TT、TSI、FTI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的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门诊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男科患者161例,测定患者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和白蛋白(ALB),通过Vermeulen公式计算cFT、睾酮分泌指数(TSI=TT/LH)、游离睾酮指数(FTI=TT/SHBG)。以TT≤11.5nmol/L、TSI≤2.8nmol/IU、FTI≤0.42nmol/nmol为参考截点值,cFT≤0.3nmol/L为标准,探讨TT、TSI、FTI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的价值。结果:以cFT为评估标准,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的符合率分别为:TT 84.9%、TSI 74.0%、FTI 71.1%。诊断男性雄激素缺乏的漏诊率分别为TT 33.3%、TSI 24.6%、FTI 62.3%,诊断男性雄激素缺乏的误诊率分别为TT 2.1%、TSI 26.9%、FTI 5.2%。Kappa值分别为:TT 0.676、TSI 0.472、FTI 0.411。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TT、TSI、FTI无法替代cFT,准确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仍需检测cFT。(2)TT、TSI在初步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方面有参考价值:①TT评估男性雄激素缺乏的准确性好;②TSI可作为筛查男性雄激素缺乏的指标。(3)相对于TT、TSI,FTI在评估男性雄激素水平方面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睾酮 睾酮分泌指数 游离睾酮指数 计算游离睾酮 男性雄激素缺乏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经UHT处理全脂复原调制乳乳化稳定体系的研究
3
作者 黄娟 吴思翰 +1 位作者 廖高锋 彭小霞 《中国乳业》 2024年第9期97-104,110,共9页
[目的]复原奶调制乳受奶粉产地、营养指标、使用比例、乳化稳定剂、工艺参数等影响,易出现灭菌生产工艺过程中保温管结垢过多,导致蒸汽压力骤升超出安全阈值、终产品沉淀过多等不稳定现象。[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究复配乳化... [目的]复原奶调制乳受奶粉产地、营养指标、使用比例、乳化稳定剂、工艺参数等影响,易出现灭菌生产工艺过程中保温管结垢过多,导致蒸汽压力骤升超出安全阈值、终产品沉淀过多等不稳定现象。[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究复配乳化稳定剂、缓冲盐、奶粉品牌、奶粉复水温度和时长对产品稳定性、风味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试验,优化复配乳化稳定剂应用比例、奶粉复水比例及温度。[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新西兰产地的某品牌全脂奶粉优于澳大利亚优于美国;奶粉复水比例1︰7.5且复水30 min条件下,45℃复水温度优于50℃,优于40℃;奶粉复水比例1︰7.5且复水1 h条件下,40℃复水温度优于45℃,优于50℃。(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六偏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FH)复配乳化稳定剂。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响应面模型最优解结果表明,全脂复原奶调制乳最佳乳化稳定体系及关键工艺参数:(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添加比例0.26%,新西兰产地的某品牌全脂奶粉复水比例1︰7.2,奶粉复水温度45℃,复水时长30 min,预测感官评分9.273,TSI顶部和底部平均值0.171,离心沉淀率0.31%。3个模型的P值均<0.001,对应R2为0.948~0.981,说明3个响应方程吻合程度较高。在该条件下进行中试试验验证,对应复原奶调制乳的综合感官评分9.14,上机24 h的TSI顶部和底部平均值仅为0.182,3000 rpm、30 min条件下的离心沉淀率仅为0.35%,与预测值接近,证明模型有效。测得其粘壁率0.25%,均质指数5.70%,终产品pH值6.42,变化较小,接近于中性,证明产品稳定性较好。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验证结果显示连续生产90吨过程中,试产优化后的配方及工艺参数对应中间段的压力上升幅度较(单,双甘油脂肪酸酯+FH)复配乳化稳定剂生产方案(原始配方)有明显改善,感官风味结果与实验室一致。[结论]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该调制乳的复配稳定剂添加比例,奶粉复水比例、温度和时长关系,为工业化生产中奶粉过度热循环处理等特殊生产状况提供基础依据,有助于实际操作中快速准确响应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乳 复原奶 工业化 响应面 稳定剂 总沉淀指数(tsi)
下载PDF
连云港徐圩新区河湖底泥的理化特征及其氮磷污染程度评价
4
作者 林洪军 郑小军 +3 位作者 胡志远 王贝贝 张肖城 程铮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66-371,共6页
为探究连云港徐圩新区内河湖底泥的环境状况,对区域内河湖底泥的pH值、硝态氮(NO-3-N)、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5个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Igeo)对底泥的氮磷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 为探究连云港徐圩新区内河湖底泥的环境状况,对区域内河湖底泥的pH值、硝态氮(NO-3-N)、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5个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Igeo)对底泥的氮磷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湖底泥的pH值在7.9~8.7范围内,其NO_(3)^(-)-N、NH_(3)^(-)N、TN和T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03mg/kg、1.73~24.68mg/kg、0.152~0.437g/kg、0.49~1.16g/kg,其中NO-3-N、NH_(3)^(-)N和TP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研究区内河湖底泥中的TN和TP的Igeo平均值分别为1.97和2.30,表明研究区内的河湖分别处于偏中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状态.该研究成果可为治理和保护徐圩新区内的河湖生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徐圩新区 底泥 地质累积指数 pH值 硝态氮 氨氮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沉积物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鲜重、多样性指数及种的饱和度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蔚 陈开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551,共7页
在沉水植物的生活史中,沉积物提供植物固着基质和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对沉水植物的兴衰有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对太湖沉积物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物量、种的饱和度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数据的... 在沉水植物的生活史中,沉积物提供植物固着基质和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对沉水植物的兴衰有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对太湖沉积物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物量、种的饱和度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数据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795,达到显著水平.最后的典型变量冗余分析显示,沉水植物指标形成的第一典型分量能解释沉积物指标变化的26.75%.但是,沉水植物指标的变化中的56.52%不能被沉积物的第一典型分量解释.沉水植物的第一典型变量对沉积物氮磷比有一定预测能力(多重相关的平方0.5258),而对含水率几乎没有预测能力(0.0280).来自沉积物的第一典型变量对沉水植物的鲜重(0.7503)、香农-威纳指数(0.4841)和种的饱和度(0.4613)都有一定预测能力.中层沉积物(5-10cm)和底层沉积物(10-15cm)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的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数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中下层沉积物对沉水植物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沉积物 粒度 氮磷比 香农-威纳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 太湖
下载PDF
淀山湖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康丽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3-16,59,共5页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淀山湖的营养水平持续下降,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暴发,严重影响其作为水源地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淀山湖水质改善策略,本研究对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淀山湖沉积物碳、...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淀山湖的营养水平持续下降,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暴发,严重影响其作为水源地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淀山湖水质改善策略,本研究对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淀山湖沉积物碳、氮分布特征及垂直变化规律,并用沉积物肥力评价了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程度。结果表明,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盐存在明显的富集作用,二十多年来沉积物碳、氮含量大幅上升,表层沉积物均属于重污染状态。空间分布上,沉积物营养盐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样点大部分属于重污染状态,南部样点基本属于中污染状态。垂直分布上,受航道回淤与北部围网养殖影响,部分样点营养盐垂直分布规律不显著,其他样点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营养盐显著降低的趋势。除出水口D1样点外,淀山湖有机质与TN表现出显著的同源相关性,表明有机质是淀山湖内源负荷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沉积物 垂直分布 TN TOC 有机指数
下载PDF
浓盐水对煤泥水的稳定性影响及沉降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宏祥 汪竞争 +3 位作者 宁可佳 夏天 李美玉 秦启政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67-474,共8页
为解决煤化工浓盐水综合利用问题,采用煤化工浓盐水替代凝聚剂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和矸石含量对浓盐水作用效果的影响。本文利用Turbiscan Lab型稳定性分析仪对浓盐水用量不同的煤泥水体系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图像分析法对... 为解决煤化工浓盐水综合利用问题,采用煤化工浓盐水替代凝聚剂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和矸石含量对浓盐水作用效果的影响。本文利用Turbiscan Lab型稳定性分析仪对浓盐水用量不同的煤泥水体系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图像分析法对煤泥水沉降速度和上清液浊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煤样品中含有的脉石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和石英,其中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居多。采用煤化工浓盐水作凝聚剂,随其用量的增加,煤泥水稳定性先变弱后变强,且在稳定性最差时沉降效果最好,但添加过量的浓盐水会导致煤泥水趋于稳定;矸石含量越高煤泥水越难沉降,随矸石含量增加应逐步加大浓盐水用量;沉降效果随着pH值的减小先变差后变好,最佳沉降条件为p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 浓盐水 沉降 稳定性指数(tsi)
下载PDF
基于中间量L的黄河泥沙冲淤问题研究
8
作者 孙明权 刘桂玲 李兰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5,28,共2页
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均衡的现状,首次将河道时段来沙总量和时段平均流量的比值L作为判别河道冲淤的中间量,对兰州至巴彦高勒河段冲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L小于0.5时河道处于冲刷状态;②L介于0.5~2.5时,河道基本... 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均衡的现状,首次将河道时段来沙总量和时段平均流量的比值L作为判别河道冲淤的中间量,对兰州至巴彦高勒河段冲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L小于0.5时河道处于冲刷状态;②L介于0.5~2.5时,河道基本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③L大于2.5时河道处于淤积状态,明显具有来沙多、淤得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沙总量 平均流量 冲淤指标 兰州至巴彦高勒河段 黄河
下载PDF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振宇 唐洪武 +5 位作者 肖洋 杨刚 陈曦 金光球 李志伟 袁赛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沉积物 总磷分布特征 重金属分布特征 主成分分析 标准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武汉莲花湖沉积物氮磷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边晓林 王颖 +4 位作者 韩李梓 余荻 吴思帆 刘琼玉 刘君侠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近几十年以来,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各部门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其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对莲花湖的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单项评价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中总氮... 近几十年以来,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各部门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其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对莲花湖的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单项评价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较高,各监测点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0.130%~0.170%、0.0744%~0.137%,单项评价指数的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为重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单项评价指数 总氮 总磷 武汉莲花湖
下载PDF
Perceiving the Trend of Terrestrial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ast 40 year(1978-2018)
11
作者 Asheesh Bhargawa A.K.Singh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In past few decades,climate has manifested numerous shifts in its trend.Various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have influenced the dynamics and the trends of climate change at longer time scale.To understand the lo... In past few decades,climate has manifested numerous shifts in its trend.Various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have influenced the dynamics and the trends of climate change at longer time scale.To understand the long term climate fluctuations,we have analyzed forty years(1978-2018)data of ten climatic parameters that are responsible to influence the climate dynamics.The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total solar irradiance(TSI),ultra violet(UV)index,cloud cover,carbon dioxide(CO2)abundances,multivariate(ENSO)index,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VEI),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GST)anomaly,global sea ice extent,global mean sea level and global precipitation anomaly.Using the above mentioned climate entities;we have constructed a proxy index to study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he climate change.In this process these indicators were aggregated to a single proxy index as global climate index(GCI)that has measured the strength of present climate change in semblance with the past natural variability.To construct GCI,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has been used on yearly based data for the period 1978-2018.Actually PCA is a statistical tool with which we can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data and it retains most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new data set.Further,we have confined our study to natural climate drivers and anthropogenic climate drivers.Our result has indicated that the strongest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occurred globally by the end of the year 2018 in comparison to late 1970’s natural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tal solar irradiance(tsi) Cloud cover CO2 abundanc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GST)anomaly Global climate index(GCI)
下载PDF
松花江沉积物汞的新变化:分布、演化与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覃东立 姜海峰 +4 位作者 黄晓丽 高磊 陈中祥 牟振波 李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10-1916,共7页
分析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同期采集了牡丹江、黑龙江沉积物作为对照,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松花... 分析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同期采集了牡丹江、黑龙江沉积物作为对照,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松花江10个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0.029~1.317 mg·kg^(-1),均值0.183 mg·kg^(-1).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均显著高于松花江干流的7个典型断面(P<0.05).地累积指数(Igeo)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表明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汞污染程度为偏中度至重度污染,存在高度生态风险;松花江干流7个典型断面为轻度污染,具有较高生态风险.近10年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现阶段第二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下降,但松花江干流个别江段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上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汞 沉积物 松花江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