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ycophorin variants and contents of sialic acid and total sulfhydryl groups on erythrocyte membranes of residents in a malaria hyperendemic area 被引量:2
1
作者 卢义钦 刘俊凡 +8 位作者 唐建华 周玉球 徐金耀 任象琼 王力飞 黄应龙 罗正权 潘忠华 吴秀友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7期30-33,共4页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a screening survey of glycophorin (GP) variants and observe the content changes of sialic acid (SA) and total sulfhydryl (SH) groups on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s among residents in 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a screening survey of glycophorin (GP) variants and observe the content changes of sialic acid (SA) and total sulfhydryl (SH) groups on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s among residents in a tertian malaria hyperendemic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Methods GP varia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erythrocyte hemolysates of 173 local residents at two villages of Libo County by SDS PAGE on 10% to 15% gradients gel and Western immunoblotting. Their SA and total SH group contents were estimated in erythrocyte membranes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114 healthy subjects in Changsha and 49 individuals at a neighbouring village of the above area showing low morbidity of malaria served as normal and endemic control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ree distinct types of GP variants were found among 19 propositi in this hyperendemic area. The incidence of GP variants was 7.9% (8/101) at Yaolu Village whose population was mainly composed of Yao ethnic group;while that of Buyi ethnic group at Maolan Village was higher (15.3%; 11/72).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contents of SA in residents at both villages exhibited a very significant tendency of decline (P<0.01), whereas those of total SH groups increased prominently in residents of Yaolu Village only (P<0.05). Conclusions The frequency of GP variants in this hyperendemic area does not depend upon the severity of malarial prevalence. The evident reduction of SA contents in the residents may be related to the breaking down of the SA residues on membrane GPs by the invasion of Plasmodium viv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ophorin variants and contents of sialic acid and total sulfhydryl groups on erythrocyte membranes of residents in a malaria hyperendemic area
原文传递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新型标志物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志军 陈晖 李虹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453-455,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纤维斑块破裂引发冠状动脉内血栓而导致的。斑块破裂部分上取决于坏死的脂质中心的大小,而红细胞转运胆固醇进入坏死中心则有助于脂质中心的增长。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之间的关系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纤维斑块破裂引发冠状动脉内血栓而导致的。斑块破裂部分上取决于坏死的脂质中心的大小,而红细胞转运胆固醇进入坏死中心则有助于脂质中心的增长。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红细胞膜胆固醇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机制。红细胞膜胆固醇水平不仅仅反映了冠状动脉疾病活动性,而且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强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标志物预测价值的新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段静思 张建华 徐岩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806-808,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其发病急,常导致严重心脏事件而受到特别关注。目前认为,ACS的发病基础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不是动脉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其发病急,常导致严重心脏事件而受到特别关注。目前认为,ACS的发病基础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不是动脉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寻求新型敏感的特异性的斑块不稳定性标志物比传统的危险因子能够更好的预测ACS,如红细胞膜胆固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髓过氧化物酶,对ACS的危险分层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测价值 红细胞膜胆固醇 基质金属蛋白酶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妊高征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李杭生 刘文弟 +3 位作者 任芬若 贾莉婷 郑惠良 祁元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妊高征与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4例健康未孕妇女,22例正常妊娠妇女及3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的测定。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红细胞膜胆固醇... 目的:探讨妊高征与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4例健康未孕妇女,22例正常妊娠妇女及3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的测定。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轻度妊高征组膜胆固醇含量与正常妊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红细胞膜磷脂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升高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红细胞膜 胆固醇 磷脂
下载PDF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与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
5
作者 严俊儒 刘洁香 +2 位作者 刘宝骅 李素颀 胡蛟龙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erythrocyte membranes,CEM)和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erythrocyte membranes,CEM)和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4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测定入选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p-PLA2浓度及CEM浓度,对比分析3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并比较CEM浓度与传统冠心病预测指标(LDL-C、HDL-C、Lp-PLA2)对ACS的预测价值的优劣。结果 3组血浆LDL-C、H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EM浓度较对照组、冠心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冠心病组CEM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ACS组血浆Lp-PLA2浓度较对照组、冠心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浓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S组血浆Lp-PLA2浓度与CEM浓度呈正相关(r=0.492、P=0.000)。Lp-PLA2与ACS的相关系数为r=0.720(P=0.000)、CEM与ACS的相关系数为r=0.874(P=0.000)。结论CEM与Lp-PLA2对ACS的预测优于传统的LDL-C、HDL-C,且CEM的预测则更加明确的指向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总胆固醇 红细胞膜 危险因素 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红细胞膜鞘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ACS患者临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郭晓红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8期19-22,27,共5页
目的:探究红细胞膜鞘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3例胸闷或胸痛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CS患者10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62例,胸痛不典型且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究红细胞膜鞘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3例胸闷或胸痛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CS患者10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62例,胸痛不典型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80例;制备所有患者红细胞膜,采用酶学方法检测并比较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 血清鞘磷脂(SM)含量和红细胞膜鞘磷脂(SEM)含量.结果:ACS组患者CEM、SM和SEM水平均较SAP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SAP组患者CEM、SM和SEM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EM和SEM都与ACS的发病相关,CEM与ACS的发病危险存在强相关;SEM、CEM与血清中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HDL-C)以及SM水平无相关性,仅CEM与血清中HDL-C呈负相关.结论:ACS患者SEM及CEM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病相关,CEM水平是ACS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鞘磷脂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
下载PDF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祥东 王新 王安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EM、CK-MB、cTnI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5.6%、98.%和99.3%,均明显高于CK-MB、cTnI联合检测(89.8%、87.5%、90.3%、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亚组(12例)的CEM含量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亚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EM含量可以在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之前预测ACS的发生,能弥补CK-MB、cTnI对ACS诊断的局限性,与CK-MB、cTnI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C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建华 王昌会 +7 位作者 徐嘉 叶丽 王晓晨 许邦龙 陈旭华 伍梦佐 程自平 徐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续贯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患者859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698例...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续贯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患者859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698例,急性心肌梗死161例。检测患者常规血脂水平和CEM。根据患者基线CEM的中位数值将患者分为CEM≤131.56 μg/mg组(430例)和CEM>131.56 μg/mg组(429例)。对出院后的ACS患者每半年随访1次。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心功能衰竭和再血管化治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EM水平升高对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根据患者是否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是否行PCI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关亚组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 640(1 380,2 189)d。CEM>131.56 μg/mg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高于CEM≤131.56 μg/mg组[11.7%(50/429)比7.2%(31/430),P=0.026]。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相关风险因子后,基线CEM水平升高(>131.56 μg/mg)仅增加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HR=1.690,95%CI 1.041~2.742,P=0.03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HR=1.794,95%CI 1.010~3.186,P=0.046)、PCI治疗(HR=2.365,95%CI 1.054~5.307,P=0.037)或LDL-C>1.8 mmol/L(HR=1.687,95%CI 1.026~2.774,P=0.039)的ACS患者中,基线CEM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结论提示CEM水平的升高可增加ACS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 预后
原文传递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建华 徐岩 +3 位作者 陈旭华 伍梦佐 程自平 陈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1期3164-3169,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511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511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CS)组10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不典型胸痛对照(Control)组115例。测定各组CEM水平及血浆hs-CRP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N-ST-ACS组(127.82μg/mg,107.50~155.32μg/mg)与ST-ACS组(130.56μg/mg,118.34~148.18μg/mg)患者CEM明显升高(P<0.01);而CEM在SAP组(77.05μg/mg,64.87~92.74μg/mg)与Control组(83.43μg/mg,65.04~95.13μg/mg)之间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N-ST-ACS(OR32.043,95%CI12.964~79.203,P<0.01)及ST-ACS均有显著相关性(OR53.926,95%CI19.506~149.084,P<0.01)。统计结果显示CEM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445,P<0.01),同时发现在SAP与ST-ACS两组患者中CEM与hs-CRP有正相关性(r=0.174,P<0.05)。结论 CEM水平与AC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CEM可能参与ACS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CEM作为反映ACS的意义可能优于hs-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联合Gensini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慧清 田刚 +1 位作者 张华 徐福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6期46-50,62,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方法,但术后仍有患者在近期内会发生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故采用一定的方法评估ACS患者PCI后近期预后具有实际意义。有研究提示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和Gensini评...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方法,但术后仍有患者在近期内会发生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故采用一定的方法评估ACS患者PCI后近期预后具有实际意义。有研究提示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和Gensini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目的分析CEM联合Gensini评分对PCI后ACS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黄骅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并行PCI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CEM、冠状动脉病变情况(Gensini评分、多支病变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记录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根据PCI后6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M、Gensini评分及其联合对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评估价值。结果150例患者中,共34例(22.7%)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S患者CEM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45,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131,95%CI(1.001,1.277)〕、CEM≥130μg/mg〔OR=2.649,95%CI(1.437,4.882)〕、Gensini评分≥70.0分〔OR=2.106,95%CI(1.222,3.632)〕、多支病变〔OR=1.898,95%CI(1.132,3.185)〕是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M、Gensini评分及其联合评估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95%CI(0.892,0.974)〕、0.741〔95%CI(0.663,0.809)〕和0.956〔95%CI(0.909,0.982)〕。结论CEM、Gensini评分均是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应用对患者PCI后近期不良预后有重要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 GENSINI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梅玫 徐岩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204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ACS组9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CEM水平,用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204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ACS组9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CEM水平,用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S组CEM值为(149.50μg/mg,120.33~180.11μg/mg),较SAP组(79.98μg/mg,56.75~97.56μg/mg)及对照组(76.64μg/mg,62.12~91.84μg/mg)均明显增高(均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ACS发病显著相关(OR24.990,95%CI5.220~119.596,P<0.01)。CEM水平与血清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CEM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ACS发病的进程,是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的一个潜在标记物,对于ACS的预测作用优于hs-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 易损斑块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