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modified surgical position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被引量:3
1
作者 Wen-Xiu Hou Hao-Xuan Zhang +2 位作者 Xia Wang Hai-Ling Yang Xiao-Rong Lu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BACKGROUND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TDR)has been considered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that have failed to improve with... BACKGROUND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TDR)has been considered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that have failed to improve with conservative methods.Positioning the surgical patient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procedure.Appropriate patient positioning is crucial not only for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 but also for optimizing surgical exposure,ensuring adequate and safe anesthesia,and allowing the surgeon to operate comfortably during lengthy procedures.The surgical posture is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used in anterior cervical approach;in general,patients are in a supine position with a pad under their shoulders and a ring-shaped pillow under their head.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use of a modified surgical position versus the traditional surgical position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TDR.METHODS In 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the patients had a soft pillow under their neck,and their jaw and both shoulders were fixed with wide tape.The analyzed data include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ition setting time,total operation time,and peri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RESULT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body positioning in both groups(P>0.05).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group,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nger position setting time(P<0.05).However,the total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indicated that total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relatively lower in 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group,thus reducing the risks of surgery while increasing the position setting time.The modified surgical posi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be used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TD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approach surgical position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下载PDF
Modified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 with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2
作者 沈慧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 key points,instrument improvement and shortterm effect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TES) via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Methods A series of m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 key points,instrument improvement and shortterm effect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TES) via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Methods A series of mod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 with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TES
下载PDF
Direct an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Comparative outcomes and contemporary results 被引量:15
3
作者 Keith P Connolly Atul F Kamath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2期94-101,共8页
Direct an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popular among arthroplasty surgeons,in large part due to the use of an intramuscular interval and desire to reduce soft tissue damage.Several studies... Direct an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popular among arthroplasty surgeons,in large part due to the use of an intramuscular interval and desire to reduce soft tissue damage.Several studies have now been published comparing the anterior intramuscular to other commonly used approaches,and many studies have published complication rates on large series of patients.Review of comparative studies indicates direct anterior hips tend towards shorter hospital stays and high rates of patients discharged to home.Although some studies show evidence of early benefit in functional outcomes,there is no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anterior approach provides any long term functional improvements compared to other approaches.Additionally,evidence to support reduced damage to soft tissue may not translate to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Rates of intra-operative femur fracture,operative time and blood loss rates are notably higher for those developing familiarity with this approach.However,when surgeons have performed a modest number of procedures,the complication rates tend to markedly decrease in most studies to levels comparable to other approaches.Accuracy of component positioning also favors the anterior approach in some studie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comparing the direct anterior to other approaches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cations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surgical HIP approaches OUTCOME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下载PDF
骨科关节机器人辅助下平卧位DAA-THA与传统PLA-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对比
4
作者 韦荣勇 胡伟强 +2 位作者 甘干达 吴宁 吕伟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骨科关节机器人辅助下直接前侧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THA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THA治疗,观察组... 目的 研究骨科关节机器人辅助下直接前侧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THA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THA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DAA,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PLA。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等长度、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Harris评分及术后影像检查测量假体髋臼角度。结果 8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髋臼假体前倾角及外展角精准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双下肢等长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Harris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关节机器人辅助下平卧位DAA-THA具有手术微创损伤小、出血量少,假体安装精准、牢靠、下地活动时间早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微创手术 骨科机器人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永旺 何荣丽 +5 位作者 张谦 安明 祁辉 马文海 宋兴建 孙俊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48-2854,共7页
背景:后外侧入路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常用手术入路。近年来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目的:比较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 背景:后外侧入路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常用手术入路。近年来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目的:比较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其中男35例,女55例,年龄35-70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前入路组(n=45)和后外侧入路组(n=45)。术后随访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假体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试验干预及治疗方案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9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51个月,平均14个月;直接前入路组发生2例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股神经损伤、20例阔筋膜张肌损伤,后外侧入路组未发生上述并发症;②直接前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直接前入路组44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处于内翻位,全部假体初始固定质量优;后外侧入路组43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2髋处于内翻位,全部假体初始固定质量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直接前入路组髋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的比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100%,82%,P<0.05);⑤结果表明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仰卧位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早期快速康复,获得更精准的髋臼假体角度,更有利于获得双下肢等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但该技术操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经历学习曲线,同时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入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仰卧位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华 姜亮 +7 位作者 韦峰 于淼 吴奉梁 党礌 王永强 党耕町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的入路选择,初步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10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男31例,女43例;年龄11~69岁,平均40.2岁。分别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联合侧...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的入路选择,初步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10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男31例,女43例;年龄11~69岁,平均40.2岁。分别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手术完成肿瘤的全脊椎切除。分析脊柱肿瘤WBB分期及肿瘤所在部位、是否首次手术与手术入路选择的关系。结果:选择后正中入路手术者25例,肿瘤位于B^D、3~9区15例,其中单节段12例,两节段3例;B^D、1~12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肿瘤软组织肿块较小、位于A^D/E、3~9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A^D/E、1~12区单节段2例。整块切除24例,大块经瘤切除1例。上胸椎2例,胸椎及胸腰段21例,中下腰椎2例。后路联合前方入路手术者30例,肿瘤侵袭A^D/E、累及1~12区20例,单节段11例,两节段及以上9例,其中复发肿瘤12例;累及3~9区8例,单节段5例、两节段及以上3例,其中上胸椎5例(复发肿瘤2例);累及B^D、3~9区的L4和L5肿瘤各1例。整块切除8例,大块经瘤切除22例。上胸椎7例,下腰椎(L4-L5)5例,胸椎或胸腰段18例。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19例,肿瘤累及A^D/E、1~12区10例,单节段肿瘤9例,2节段1例;累及A^D/E、3~9区的单节段初次手术的胸腰段肿瘤5例,软组织肿块位于脊椎的侧方;累及B^D、1~12区的中下腰椎单节段肿瘤2例,胸腰段肿瘤2例。整块切除3例,大块经瘤切除16例。胸椎及胸腰段10例,中下腰椎9例。结论: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侵袭范围及所在脊椎部位进行选择。局限在脊椎骨内或椎旁肿块较小的单及两节段肿瘤选择单纯后正中入路;肿瘤突破脊椎致前方有较大肿块、复发肿瘤及侵袭椎旁的上胸椎肿瘤多选择联合前方入路;软组织侵袭位于脊椎侧方的肿瘤多选择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胸椎 腰椎 手术入路 全脊椎切除术
下载PDF
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伟国 张鲁阳 +8 位作者 洪希周 马君俊 董峰 臧潞 冯波 陆爱国 宗雅萍 孙晶 郑民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术后短期疗效以及手术技术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32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 目的:研究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术后短期疗效以及手术技术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32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史资料,并与同期29例传统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人均成功接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头侧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103.6±16.9)min,淋巴结清扫时间(17.2±2.7)min,术中出血(95.3±21.5)m L和总淋巴结清扫数(17.1±7.2)枚,与传统中间入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侧中间入路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3.3±1.2)枚,与传统中间入路的(1.9±1.2)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用于保留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基础上,达到较彻底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尚需更多病例以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前、后外侧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斌 成伟男 +5 位作者 王云华 黄野 王伯尧 袁同洲 刘军 王刚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估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9月,将入选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前外侧组及后外侧组,各50例。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结果随... 目的评估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9月,将入选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前外侧组及后外侧组,各50例。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5~50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前外侧组(16%)高于后外侧组(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前外侧组(0)低于后外侧组(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关节脱位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深静脉血栓 脱位
下载PDF
经小切口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郝跃峰 孙俊英 +1 位作者 杨玉生 杨沛彦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总结经小切口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TH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小切口直接外侧入路手术65例,70髋。随访至少满半年。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8.8 cm,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术后24h引流... 目的总结经小切口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TH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小切口直接外侧入路手术65例,70髋。随访至少满半年。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8.8 cm,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术后24h引流量平均200ml。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常规入路显著改善。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平均98分。结论该入路具有暴露好,创伤小,假体安装定位准确,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切口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外科入路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保玉 段红彬 +5 位作者 张瑞 李国新 张秀卿 乔建兴 刘小军 徐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8-140,16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适应证的2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TME手术肿瘤学结果评价;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解剖学特点及外科入路。结果手术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适应证的2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TME手术肿瘤学结果评价;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解剖学特点及外科入路。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73 min(120-245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67 ml(20-200 ml);术后3-7 d(平均5 d)拔除导尿管;术后48-120 h排气,平均72 h;术后3 d腹腔平均引流量133 ml(20-475 ml)。肠管标本切除长度16.2 cm(10-26 cm);肿瘤近端切缘间距平均13.0 cm(10.5-16.5 cm);肿瘤远端切缘间距平均3.5 cm(2-6 cm);淋巴结清扫数目12-20枚,平均16枚;阳性淋巴结平均数目1枚(0-6枚)。腹腔镜下以Toldt’s交界线、乙状结肠粘连带及骶岬、腹膜折返等固有解剖标志可逐步游离进入左侧Toldt’s间隙、骶前间隙、Denonvillier’s筋膜间隙及直肠侧间隙,实现直肠癌的规范化TME。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遵循"无瘤触碰、肿块切除、系膜完整切除、合理清扫淋巴范围"基本原则下,肿瘤学结果可达到2010NCCN直肠癌根治标准。腹腔镜具有术野放大效应,利于直视下锐性游离依次进入左侧Toldt’s间隙、骶前间隙、Denonvillier’s筋膜间隙及直肠侧间隙所组成的直肠外科平面实施规范化T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 外科入路 解剖特点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文丹 吴晗 +6 位作者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前后联合入路等入路来获得充分暴露,但上述入路都不可避免的损伤了强直性髋关节患者长期失用性萎缩的髋关节周围肌肉。而直接前方入路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最符合微创手术标准的全髋置换入路,髋臼侧显露充分,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治疗后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12 例(17 髋)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直腿抬高时间并随访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院医字(2018)7 号。结果与结论:①12 例患者(17 髋)平均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11.12±1.69)cm、(122.47±25.40)min、(279.41±135.85)mL 和(9.59±4.62)d;②假体位置良好:平均前倾角度为(15.76±2.84)°,平均外展角为(40.00±3.45)°;③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 Harris评分明显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④置换治疗中发生 1 例股骨Cheng Wendan, MD,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3 个月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塞、假体松动、肢体长度不等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Associate professor,强直性髋关节能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同时创伤小, Master’s supervisor,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是强直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强直性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HARRIS评分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方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及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新光 王卫国 +1 位作者 张念非 郭万首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背景:经直接前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度过学习曲线后DAA和后方入路(PA)对THA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内关于DAA与PA对THA疗效及安全性影... 背景:经直接前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度过学习曲线后DAA和后方入路(PA)对THA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内关于DAA与PA对THA疗效及安全性影响的对照试验,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检出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可以合并分析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入选患者1612例,其中DAA组817例,PA组795例。DAA组患者术后需使用助行设备的时间明显短于PA组(WMD=-11.05,95%CI:-17.79^-4.31,P=0.001)。描述性分析发现DAA在术后早期功能恢复以及活动能力上优于PA。两组术中及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OR=1.48,95%CI:0.69~3.20,P=0.32)、术中骨折发生率(OR=1.31,95%CI:0.50~3.45,P=0.58)、术后脱位发生率(OR=0.34,95%CI:0.09~1.28],P=0.11)、异位骨化发生率(OR=1.01,95%CI:0.26~3.94,P=0.99)、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OR=2.73,95%CI:0.62~12.06],P=0.19)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两组的手术时间(WMD=10.25,95%CI:-6.33~26.83],P=0.23)、住院时间(WMD=-0.34,95%CI:-0.76~0.07],P=0.10)、Lewinnek安全区内髋臼假体的数量(OR=2.08,95%CI:0.65~6.72,P=0.22)也无统计学差异。同时,DAA具有预防术后脱位的潜在优势,DAA术中使用X线透视会避免出现明显异常的髋臼假体位置。结论:在熟练掌握DAA THA技术的前提下,DAA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直接前入路 后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超 谢国华 杨晓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53例,其中28例经SuperPath微创后入路手术者作为观察组,25例经常规入路手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53例,其中28例经SuperPath微创后入路手术者作为观察组,25例经常规入路手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人工髋关节术后位置评分、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人工髋关节术后位置总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并发症率10. 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微创手术 手术入路 人工髋关节
下载PDF
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卫民 陶松年 王道新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7期451-453,共3页
髋部人工假体置换85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9例。结果显示,全髋置换病人中,优良级和很好级病例占75%;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中,优良级和很好级病人占76.8%。作者认为,(1)髋关节直接外侧切口具有创伤小,... 髋部人工假体置换85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9例。结果显示,全髋置换病人中,优良级和很好级病例占75%;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中,优良级和很好级病人占76.8%。作者认为,(1)髋关节直接外侧切口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操作方便,无坐骨神经损伤及不易产生髋关节脱位等优点.(2)假体位置不当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运用多孔面型人工关节,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考虑使用骨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 骨水泥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华 陆圣君 +1 位作者 龚腊梅 赵训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炎性氧化应激及椎旁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49例,分别行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炎性氧化应激及椎旁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49例,分别行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和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炎性氧化应激指标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影像学指标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SH)、椎间盘高度(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OM)及椎旁肌形态(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腰肌相对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结果经皮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 d经皮内镜组血清AOPP、MDA、TNF-α水平低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1周经皮内镜组VAS评分低于显微镜组(P<0.05)。手术前后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患者ISH、DH较小(P<0.05),ROM较大(P<0.05)。术后3个月,经皮内镜组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大于显微镜组(P<0.05),腰肌相对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小于显微镜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整体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提升腰椎功能,调整结构状态的同时能够维护椎旁肌形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管狭窄症 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 经皮全脊柱内镜 显微镜 手术疗效 安全性 腰椎功能 椎旁肌形态
下载PDF
微创股肌下入路与微创内侧髌旁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文勇 张晓刚 +2 位作者 骆文远 张超 王春亮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6期126-129,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股肌下入路与微创内侧髌旁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0膝)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用微创内侧髌旁入路,B组32例用微创股肌下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支持带松解...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股肌下入路与微创内侧髌旁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0膝)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用微创内侧髌旁入路,B组32例用微创股肌下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支持带松解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1 d进行VAS评分、直腿抬高时间、起始行走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达到Ⅰ期愈合,并获得12个月的随访,B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而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直腿抬高时间、起始行走时间和术后3 d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均有统计学差异,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KSS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KSS功能和临床评分亦优于MPM组(P<0.05);二者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股肌下入路相对于微创内侧髌旁入路切口小,不干扰伸膝装置,能保护髌股关节稳定性,术后初期功能恢复快,但其对医生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在临床选择上须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比较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健 成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及髋臼假体位置.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9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肌酸激酶(CK)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对照组CRP、IL-1、TNF-α及CK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侧入路与常规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疗效相当,且髋臼假体位置差别不大,但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发育不良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赖笑雨 钟艳春 +2 位作者 赖光松 何澄 高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44-346,349,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术后3月检测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量及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月内脱位发生率高于直接外侧入路,两组术后3月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及Harris评分相仿。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选择后外侧入路时,应尽量对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三种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巍 王祥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比较直接上方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 目的比较直接上方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FN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SA组、DAA组和PLA组,每组30例,分别经DSA、DAA和PLA入路行THA。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评分及并发症;利用影像学资料对假体安放位置、双下肢长度、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及股骨柄内外翻发生率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与DSA组和DAA组比较,PLA组手术时间更短(P=0.000)。但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长、手术后1周内VAS评分、Harris评分、SF-36评分,DSA组和DAA组均优于PLA组(P=<0.05)。术后1月、3月、6月VAS评分、Harris评分、SF-36评分,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DAA组股骨柄内翻发生率16.7%(5/30),DSA组和PLA组无股骨柄内翻病例,DAA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相较于PLA入路,DSA入路和DAA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早期优势。但是DAA入路股骨柄内翻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手术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入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强 王莉茹 孙卫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入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接受TKA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58例)和B组(采用经股肌下入路,57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入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接受TKA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58例)和B组(采用经股肌下入路,57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疼痛VAS评分、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个月A组均优于B组(P<0.0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与经股肌下入路TKA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经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具有术后早期患者疼痛感较轻、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