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炎症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刘雅 李晓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8-730,共3页
目的观察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 S)形成过程中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疫复合物(C IC)水平的变化和三七总皂苷(PN S)对这些免疫因子及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大小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 S... 目的观察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 S)形成过程中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疫复合物(C IC)水平的变化和三七总皂苷(PN S)对这些免疫因子及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大小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 S模型组及PN S防治组,喂饲高脂饲料制备兔A S模型,各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实验第4、6、8周末经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IL-6、CRP和C IC的水平。结果A S模型组IL-6、CRP及C 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N S组各时相点IL-6、CRP和C IC水平显著低于A S模型组(P<0.05);PN S组主动脉斑块面积较A S组明显降低(P<0.05);IL-6、CRP和C IC水平均与A S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r=0.975、0.960、0.968,P<0.01)。结论兔食饵性A S形成过程中有炎症免疫因子的参与,PN S可以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的途径发挥抗A 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三七总皂苷 C-反应蛋白 循环免疫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小萍 曾凡鹏 +3 位作者 刘首明 林小鸳 冯素莲 沈祖泓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0期1753-1754,1779,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1例CIMT≥0.9 mm和(或)有颈AS斑块的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1例CIMT≥0.9 mm和(或)有颈AS斑块的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人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CIMT和斑块以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前hs-CRP、MMP-9、s CD40L、IL-6、TNF-α水平、CIMT和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12周hs-CRP、MMP-9、s CD40L、IL-6、TNF-α水平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CIMT和斑块积分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保护高脂血症的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降低血清hs-CRP、LDLC、s CD40L、MMPs、IL-6、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三七总皂苷 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血塞通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鹏 《黑龙江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制备血塞通口腔崩解片并进行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取三七总皂苷与辅料制拉,混匀后压片。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和三七皂苷R_1的总量。结果:制备的血塞通口腔崩解片外观光洁,口毒好,崩解时间小于1min;三七皂苷R... 目的:制备血塞通口腔崩解片并进行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取三七总皂苷与辅料制拉,混匀后压片。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和三七皂苷R_1的总量。结果:制备的血塞通口腔崩解片外观光洁,口毒好,崩解时间小于1min;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Rb_1总量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0.93%。结论: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血塞通口崩片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口崩片 三七总皂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0/CD40L炎症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江小萍 沈祖泓 +3 位作者 刘冰冰 朱少琴 刘首明 柳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0/CD40L信号通路、IL-1、IL-6、IL-10、hs 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9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0/CD40L信号通路、IL-1、IL-6、IL-10、hs 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9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后s CD40L、IL-1、IL-6、IL-10、hs CRP、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服药12周s CD40L、IL-1、IL-6、hs 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IL-10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服药12周s CD40L、IL-1、IL-6、hs 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P<0.05)、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症因子IL-1、IL-6、hs CRP、升高IL-10有关,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组作用优于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三七总皂苷 CD40/CD40L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血脂异常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江小萍 曾凡鹏 +3 位作者 刘首明 林小鸳 冯素莲 沈祖泓 《中药与临床》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的AS患者血清hs-CRP、SOD、GSH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1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的AS患者血清hs-CRP、SOD、GSH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1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hs-CRP、SOD、GSH、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12周血清hs-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表2),SOD、GSH较各自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抑制高脂血症的AS患者C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降低hs-CR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三七总皂苷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基于β-容度容忍区间的血塞通注射液近红外定量分析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冰 薛忠 +3 位作者 罗赣 李建宇 史新元 乔延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2-839,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β-容度容忍区间(β-CTI)的血塞通注射液近红外(NIR)定量分析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方法采用"I×J×K"型析因实验设计法获取NIR分析校正和验证实验数据,通过PLS算法建立NIR定量模型,通过β-CTI估计NIR定量... 目的建立基于β-容度容忍区间(β-CTI)的血塞通注射液近红外(NIR)定量分析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方法采用"I×J×K"型析因实验设计法获取NIR分析校正和验证实验数据,通过PLS算法建立NIR定量模型,通过β-CTI估计NIR定量分析不确定度,并与常规β-期望容忍区间(β-ETI)进行比较。采用ln U=a+b ln Y模型对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与相应质量浓度(Y)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设置不确定度可接受限(λ)=20%,并绘制不确定度决策曲线。结果在考察的7个质量浓度水平中,除1.485 mg/m L外,由β-ETI估计的不确定度均低于由β-CTI估计的不确定度。由β-ETI和β-CTI确定的临界可接受不确定度质量浓度分别为4.867、5.686 mg/m L。结论β-CTI可充分估计NIR定量不确定度,可用于NIR定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定量不确定度 β-容度容忍区间 β-期望容忍区间 血塞通注射液 三七总皂苷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区泳芳 伏学坤 +1 位作者 梅兴莎 郑惠珍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5-292,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t PNS)对二氯化钴(CoCl_2)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BMSCs。不... 本文旨在研究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t PNS)对二氯化钴(CoCl_2)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BMSCs。不同浓度t PNS(1、10和100μg/m L)处理r BMSCs 48 h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Ed U法)和细胞周期。300μmol CoCl_2孵育细胞24 h诱导凋亡,在CoCl_2处理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t PNS(1、10和100μg/m L)。Annexin V-FITC/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膜电位改变;q RT-PCR检测细胞Bcl-2家族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t PNS各浓度组细胞增殖率均较对照组升高,100μg/m L t PNS组G2+S期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oCl_2组细胞凋亡率增加14.2%,而t PNS三个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分别较CoCl_2组减少14.4%、12.8%和13.9%(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CoCl_2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而t PNS各浓度组膜电位降低程度明显低于CoCl_2组。t PNS各浓度组的Bcl-2和Bcl-xl m RNA表达均高于CoCl_2组(均P<0.05);10和100μg/m L t PNS组的Bax/Bcl-2比值较CoCl_2组显著降低。以上结果提示,t PNS对CoCl_2诱导的r BMSCs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