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
1
作者 冀志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视角,并以此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审美观物体系。这种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特殊观看模式。首先,由台这种建筑所引发的观看模式,在《周易》中形成一种仰观俯察的视线;其次,屈... 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视角,并以此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审美观物体系。这种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特殊观看模式。首先,由台这种建筑所引发的观看模式,在《周易》中形成一种仰观俯察的视线;其次,屈原在《离骚》中又展现出一种游目流观的审美视线,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美学话语。同时,楼阁亭榭的空间结构也加入了由台引发的审美观看当中,从而形成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亭台楼阁审美观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台楼阁 审美体系 仰观俯察 游目流观
下载PDF
论“游道”——明清文士旅游观研究之一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建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8,共5页
游山玩水 ,作为一项亲历审美活动 ,有其专门的内在机理 ,明清文士称之为“游道”、“游政”或“游山学”。伴随着旅游活动的炽盛 ,明清士夫们对“游地”、“游具”、“游时”、“游伴”及“游术”等“游道”作了多层面、多视角的探讨 ,... 游山玩水 ,作为一项亲历审美活动 ,有其专门的内在机理 ,明清文士称之为“游道”、“游政”或“游山学”。伴随着旅游活动的炽盛 ,明清士夫们对“游地”、“游具”、“游时”、“游伴”及“游术”等“游道”作了多层面、多视角的探讨 ,从而丰富了我国的旅游学理论 ,对今天的旅游业建设也不无裨益。由此 ,并可窥视明清文士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道 旅游观 文士
下载PDF
生态旅游景区简易悬索桥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正雄 周新年 +2 位作者 吴能森 冯建祥 陈玉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68,共3页
根据生态旅游景区简易悬索桥设计的特点及要求 ,结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桃源峪简易悬索桥工程设计 ,对悬索桥设计的关键部分———总体设计方案选优和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 ,使悬索桥设计达到美观、经济、安全、实用的目的。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区 简易柔性悬索桥 设计 技术参数
下载PDF
虚拟旅行与感知变迁:一种中国早期电影观看经验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一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游记或观光记录式的语汇来描述电影以及观影经验,是中国早期电影评论与电影广告的常见策略。以这种策略完成的电影评论和广告,透露出早期中国电影观众在放映活动中以本土经验描述并接纳电影这一新型媒介与感知形式的倾向。早期电影放... 以游记或观光记录式的语汇来描述电影以及观影经验,是中国早期电影评论与电影广告的常见策略。以这种策略完成的电影评论和广告,透露出早期中国电影观众在放映活动中以本土经验描述并接纳电影这一新型媒介与感知形式的倾向。早期电影放映活动引发的美学变迁,即表现为电影引发的时间感、空间感和速度感的变迁。电影放映活动提供了有关"虚拟旅行"的经验,引发了中国早期电影观众的兴趣、好奇心与激情,并具有商业和文化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行 中国 早期 观影活动 感知方式 变迁
下载PDF
基于Google街景视图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5
作者 李政 王金平 +2 位作者 刘明远 耿永烈 张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建筑实例游览需求,设计了基于Google街景视图的建筑游览程序,很好地满足了建筑设计教学中增强对建筑空间理解的教学需要,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学习提供了途径。
关键词 设计教学 建筑游览 街景视图 GOOGLE地图
下载PDF
浅析文化型导游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秦楠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年第6期86-88,共3页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接待外宾人次的不断增长,旅游市场对导游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型导游呼之欲出。文化型导游有利于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对促进国内国际旅游的发展,加速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化 导游 旅游业 景点 旅游市场
下载PDF
谈张可久西湖之外的山水散曲
7
作者 李亮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7-90,94,共5页
小山酷爱山水,一生游历甚丰。或是翛然远游,或是择隐婆娑;或是宦游奔走,亦能兴发山水情志,从而“江山好处追游遍”。发为歌咏,留下许多游观、纪行、栖迟于佳山胜水的山水散曲。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游观视野和审美视野下的山水之美,... 小山酷爱山水,一生游历甚丰。或是翛然远游,或是择隐婆娑;或是宦游奔走,亦能兴发山水情志,从而“江山好处追游遍”。发为歌咏,留下许多游观、纪行、栖迟于佳山胜水的山水散曲。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游观视野和审美视野下的山水之美,艺术性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可久 山水散曲 游观视野 审美视野
下载PDF
晚明士人旅游之风及新游观探析
8
作者 蓝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3-90,共8页
晚明士人游风之炽盛,不仅是引人注目的历史与文化现象,亦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学现象。山水游赏不仅是晚明士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亦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晚明士人阶层形成了新的游观,彰显出晚明特殊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气象。
关键词 晚明 士人 山水游赏 游观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阈下“佛山武术丝路行”的品牌定位与传播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捷 《武术研究》 2022年第2期54-57,共4页
在"一带一路"视阈下,通过分析佛山武术文化"走出去"形象的定位和传播形象,对佛山武术文化中的养生品牌、竞技品牌、影视品牌和旅游品牌进行了深入挖掘、剖析和提炼,对"佛山武术丝路行"品牌构建方面进行... 在"一带一路"视阈下,通过分析佛山武术文化"走出去"形象的定位和传播形象,对佛山武术文化中的养生品牌、竞技品牌、影视品牌和旅游品牌进行了深入挖掘、剖析和提炼,对"佛山武术丝路行"品牌构建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行佛山武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思考,得出"佛山武术丝路行"品牌定位和传播的可行性建议,对于塑造"佛山武术丝路行"品牌、提高佛山武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加强佛山武术文化品牌传播目标的实现具有长远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武术丝路行 一带一路视阈 佛山武术文化 品牌传播
下载PDF
藏传佛教文化的导游讲解艺术
10
作者 杨建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藏区作为一个热点宗教旅游区,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藏传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对整个藏区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藏传佛教文化的讲解中,导游必须全面掌握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技巧,满足游... 藏区作为一个热点宗教旅游区,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藏传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对整个藏区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藏传佛教文化的讲解中,导游必须全面掌握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技巧,满足游客心理上对藏传佛教神秘性的探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生态观 道德观 讲解艺术 文化旅游
下载PDF
兼具“赏观性”和“透水性”的聊城运河植物景观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宏 翟付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248-249,284,共3页
聊城是京杭运河流经的14个城市之一,京杭运河从城区中部蜿蜒穿过,为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笔者以该段运河为标本,通过对现状植物景观分析和植物种类的调查,总结得出运河聊城区段的植物配置的经验和不足。由此带来对滨河植物景观问... 聊城是京杭运河流经的14个城市之一,京杭运河从城区中部蜿蜒穿过,为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笔者以该段运河为标本,通过对现状植物景观分析和植物种类的调查,总结得出运河聊城区段的植物配置的经验和不足。由此带来对滨河植物景观问题的思考,借由这些问题引入"赏观性"和"透水性"概念,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对滨河植物景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为相关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观性 透水性 运河 滨河植物景观
下载PDF
城市生态旅游小流域建设研究——以张家口市安家沟为例
12
作者 马洪飞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9年第6期57-59,共3页
张家口市桥西区农委用5a的时间建设郊区安家沟生态旅游小流域,研究北方生态景观格局,开展以水板块为主旋律的生态旅游,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旅游效果。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小流域 景观生态
下载PDF
广州黄埔军校旅游风景区景点规划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瑜琴 杨宏烈 《建筑与环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黄埔军校旧址周边还有很多著名的史迹景点亟须复原开发。采用新思维、新策略、新手法整合军营炮台景观,军工船厂景观、海军战舰景观,村镇服务景观,创建“广州黄埔军校是旅游风景区”,让黄埔精神永放光芒。
关键词 黄埔军校 旅游风景区 号点复兴 景区创新
下载PDF
从“贾政游园路线”谈《红楼梦》大观园与圆明园之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蕴涵 洪波 姜润声 《南方建筑》 2020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以有正本《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游园路线"为线索,以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为参考,对《红楼梦》大观园和圆明园之间景点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个园林在相对位置和园林要素方面的联系。结论如下:(1)相对位... 以有正本《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游园路线"为线索,以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为参考,对《红楼梦》大观园和圆明园之间景点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个园林在相对位置和园林要素方面的联系。结论如下:(1)相对位置方面:大观园的稻香村、蓼汀花溆、蘅芜苑、正殿、怡红院与圆明园的杏花春馆、平湖秋月、四宜书屋、方壶胜境、勤政亲贤分别对应;(2)植物方面:大观园中,潇湘馆的竹林、稻香村的杏花、蘅芜苑和怡红院的柳树、正殿的松树都可以在圆明园的对应景点中找到相同的植物对应;(3)建筑方面:大观园正门、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正殿、怡红院与圆明园的大宫门、天然图画、杏花春馆、四宜书屋、方壶胜境、勤政亲贤分别对应;(4)山石方面:大观园的稻香村、蘅芜苑和怡红院与圆明园的杏花春馆、四宜书屋以及勤政亲贤分别对应;(5)水体方面:大观园的潇湘馆与圆明园的天然图画对应。从风景园林角度为大观园和圆明园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思路,为今后两个园林深入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贾政游园路线 大观园 圆明园 园林要素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普兰店古莲园荷苑民宿及附属小品建筑——一次对话原生态地景的风景小品建筑设计实践
15
作者 崔岩 赵云楚 《城市建筑》 2022年第7期171-173,共3页
风景小品建筑作为风景区功能服务的载体,需要实现人、景观、建筑的相互融合。本文以普兰店古莲园荷苑民宿及附属小品建筑设计为例,对其在“行游望居”理念下的设计和与生态自然的平衡策略进行探讨。通过对建筑的地景景观、空间体验、公... 风景小品建筑作为风景区功能服务的载体,需要实现人、景观、建筑的相互融合。本文以普兰店古莲园荷苑民宿及附属小品建筑设计为例,对其在“行游望居”理念下的设计和与生态自然的平衡策略进行探讨。通过对建筑的地景景观、空间体验、公共开放、文化属性、景观互动与可停留性的深度考量,使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实现对景区环境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小品建筑 民宿及附属小品建筑 行望游居 生态地景
下载PDF
基于城市风貌特色为重心的总体规划——以福建省周宁县总体规划为例
16
作者 郑景山 《福建建筑》 2009年第4期5-6,1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周宁县总体规划实例的分析、解读,从城市产业规划、城市定位、生态系统构建、空间布局和旅游规划五个总体规划的主要层面探索重塑城市特色之路。
关键词 城市风貌特色 生态 旅游 周宁
下载PDF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云南旅游经济强省建设
17
作者 罗明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5期94-96,共3页
本文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分析了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概况,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云南旅游业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目标,以及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云南 旅游经济 以人为本 产业规模 产业体系 旅游产品
下载PDF
落日余晖——科玄论战中的康有为
18
作者 万兆元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3,共9页
学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并未参与一个世纪前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实际上,康有为在1923年北上演讲中谈及相关论题,可以说间接而实质性地参与了那场论战。他通过“显微”思想强调科学之于人生观的意义,借助“电通”思想重诂儒学核心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并未参与一个世纪前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实际上,康有为在1923年北上演讲中谈及相关论题,可以说间接而实质性地参与了那场论战。他通过“显微”思想强调科学之于人生观的意义,借助“电通”思想重诂儒学核心概念,利用现代天文知识发挥出见泰忘忧的“天游”思想。他推崇科学之于个人思想与国家发展的作用,但不承认科学的万能。他认为欧战的肇因不在科学与物质的发展,而在精神文明的缺位。这种不乏辩证思维的整全性立场与科学派和玄学派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提出保存国粹讲求物质的双重救国方案,体现了中西文明互补的世界主义立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也可以说康有为发了弥合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调和唯科学与反科学两种主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康有为 北上演讲 科学与人生观 两种文化
原文传递
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的形式传承、文化背景和禅宗旨趣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6,共9页
继《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题跋考论》之后,本文以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画面的四个相关问题。首先是空间形式的重要特征,即绵长水域中的"卧游"视点变化;第二是景物布局的结构,与江参的《千里江山... 继《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题跋考论》之后,本文以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画面的四个相关问题。首先是空间形式的重要特征,即绵长水域中的"卧游"视点变化;第二是景物布局的结构,与江参的《千里江山图》等作了比对,并认为这是两宋之际出现的"卧游"山水特色,类似布局可以追溯到董源一系的山水长卷;第三是分析了"卧游"长卷出现的文化史原因,其主要来自北宋晚期为创作"潇湘图"山水而采用的舟行观景方式,士人游历山水后对"真趣"的追求,以及自神宗朝至苏黄士人圈的审美趣味和坐禅证悟的需要;第四是从禅宗之义理分析了"幻出"墨法这种独特形式产生的原因,即以变幻的"境""以幻修幻",体现"法尔自然"的佛法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卧游图 潇湘八景 卧游 江参 幻出
原文传递
论惜春作画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鹏飞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3,共11页
曹雪芹精心安排惜春画大观园行乐图,其意义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强化对惜春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的刻画;二、强化对小说盛衰之变与色空主题的表达;三、构造具备特殊美感的"镜像结构"。
关键词 惜春作画 大观园行乐图 盛衰对比 镜像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