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2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Accommodation: A Strong Defence of Minority Nations' Right to Sovereignty
1
作者 Troy Kozm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7期475-487,共13页
Citizens of liberal democracies hold that their theory of governance is the most just, the most consistent with freedom, and the most likely to promote human flourishing. Yet, Canada, one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 Citizens of liberal democracies hold that their theory of governance is the most just, the most consistent with freedom, and the most likely to promote human flourishing. Yet, Canada, one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and progressive democracies, has consistently been unable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minority nations in its midst. Why would national minorities resist joining fully in a just liberal democratic state? And in the face of this refusal, what sort of relationship should the majority establish with these national minorities? I argue that their resistance stems from an axiom of mainstream liberalism, "the civic unity assumption," which holds that, ideally, all citizens endorse a single, unified state. While seemingly innocuous, this assumption extinguishes First Nations and Qurbrcois' claims to sovereignty. I conclude that this assumption--that majority and minority nationals must all work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a singl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is ultimately an assimilative one, demanding that minority nationals merge their political community into the civic project of the majority. Drawing from John Rawls' The Law of Peoples, I argue that minority nations are best characterized as "peoples"--complete societies with their own unique mor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raditions. If we accept this claim, we will come to see the multinational state differently: not as a political project uniting all citizens, but as a pact between nations; equal sovereign peoples coming together in a spirit of reciprocity to work out fair term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LS Kymlicka national minorities LIBERALISM First Peoples
下载PDF
Research on Ethnic Culture Elements of Institute English Education for Three Minority Nations by Taking Man Zhouli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Example
2
作者 Su Fu-x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7期37-39,共3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el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for Three Minority Nations in Inner Mongolia and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ree Minority Nations. Corre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el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for Three Minority Nations in Inner Mongolia and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ree Minority Nation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curriculum and so on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nationality culture building by the English education of Three Minority Nations in Inner Mongolia on this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minority nations English Education Ethnic Culture Elements
下载PDF
White Paper:China’s Policies toward Ethnic Minorities Well Fi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Win Support from All Nationalities
3
作者 XINHUA CORRESPONDENT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published on September 27, 2009, a white paper entitled China' s Policies toward Minorities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ll Nationalities. The white paper says that t...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published on September 27, 2009, a white paper entitled China' s Policies toward Minorities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ll Nationalities. The white paper says that the policies well fit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are correct. They are instrumental to promot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all nationalities that work with one heart and one mind and in mutual cooperation; they have helped open up a good national situation characteriz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Paper s Policies toward Ethnic minorities Well Fi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Win Support from All nationalities than
下载PDF
Operationalizing Cultural Autonomy in International Law as a Form of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4
作者 Janos Fiala-Butor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9年第10期441-463,共23页
According to most commentators,cultural autonomy is not a right recognized by positive international law.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re elements of cultural autonomy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right to effective parti... According to most commentators,cultural autonomy is not a right recognized by positive international law.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re elements of cultural autonomy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right to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guaranteed by Article 15 of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FCNM).The existing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are rather vague,and fail to regulate several issue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 participation.This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wording of the Convention,but by the Committee’s choice to provide states with a very wide margin of appreciation.To fill in the gaps in the Committee’s jurisprudence,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case study of a recently adopted law on support for minority cultures in Slovakia.By using a qualitative-substantive approach,it specifies the content of cultural autonomy by defining its purpose,as well a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can be achieved.Applying the Committee’s general criteria to the specific problems raised by the Slovak law,the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core positive law requirements vis-à-vis the right to cultural autonomy.In closing,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mmittee should adopt detailed standards,similar to those proposed in the text,in order to enforc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e.Operationalizing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leads in substance to the enforcement of the right to cultural autonomy,which is a developed form of the for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minorITIES minority rights culture CULTURAL AUTONOMY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FCNM)
下载PDF
Neoteric Nationalism in India: Secular or Religious?
5
作者 Dipikanta Chakrabor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1年第8期342-353,共12页
The nationalism in India emerged with the national movement as an urge of political independence,but it is not necessarily a derivative of nationalism.In this post-independence period,the concept took a drastic change... The nationalism in India emerged with the national movement as an urge of political independence,but it is not necessarily a derivative of nationalism.In this post-independence period,the concept took a drastic change from politico-cultural nationalism to particularistic nationalism of many groups and now essentially religious nationalism.The present blend of nationalism is interpreted as Hindu nationalism.It evolved from nationhood to nationalism.In this open world,Indian nationalism has been unrolled with a Hindu dominating policy due to which religion in India got politicized.The surge of religion is too high in In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genda.It has shuttere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ligious minority from the mainstream of politics.This paper is an endeavour to present this new discourse of Indian nationalism which emerged at the backdrop ofHindu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ISM HINDUISM SECULARISM minority CITIZENSHIP ETHNICITY
下载PDF
Research of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 theme Paintings development
6
作者 Guizhong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4期101-103,共3页
National theme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to achieve style deepen and breakthrough, which requires the painter fir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cultures, and ha... National theme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to achieve style deepen and breakthrough, which requires the painter fir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cultures, and have a perceptual experience of their lives. Relying on subjective feelings can easily made a minority careless conceptual evaluation, to say it is brave and pretty strong and can sing and dance that is not a bad idea; deep into their village, listening to folk songs, see the costumes, look for custom these are little difficult, in order to search the resulting to see a few works will make the looking luster, but so far it is still shallow gr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cultural structure artistic features ethnic minorities.
下载PDF
依嵌而融:东部沿海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维互嵌要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东部沿海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全方位相互嵌入的重要场域。人口要素、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和文化互嵌构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场域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依归。以天津市为例,在人口基础要素方面,民族成份齐全多元,... 东部沿海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全方位相互嵌入的重要场域。人口要素、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和文化互嵌构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场域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依归。以天津市为例,在人口基础要素方面,民族成份齐全多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增长较快等,使得各民族社会交往的人口资源增量较为丰富。在空间互嵌环境方面,民族空间交往的场域环境存具区际分布结构、民族聚居结构和社区互嵌结构的差异性。在经济互嵌条件方面,民族就业领域存在集中化现象,各民族围绕职业领域和就业分布进行民族生产交往。在文化互嵌依归方面,通过各民族文化互嵌共生,强化中华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增进了民族精神交往。要坚持“并重”思维,理性看待民族就业分布集中化现象,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顺势而为地推动东部沿海城市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互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东部沿海城市
下载PDF
回族及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基因诊断、精子超微结构观察和辅助生殖结局分析
8
作者 刘翛然 武爽 韩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 目的探讨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析患者的遗传学病因,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联合卵母细胞激活技术(ICSI+AOA)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并观察其助孕结局。结果2例患者均存在DPY19L2基因109681 bp纯合缺失,其中P2患者的DPY19L2基因缺失来源于近亲结婚的父母。P1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高,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发现精子顶体缺失,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超微结构缺陷;P2患者精子活力及精子DNA碎片率均正常,精子形态为100%圆头精子,电镜下观察发现精子主要缺陷为头部小而圆伴随顶体缺失,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少见。2例患者夫妇均接受ICSI+AOA助孕,ICSI受精率P1患者夫妇为62.5%,P2患者夫妇为75%,均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结论DPY19L2基因异常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圆头精子症患者中都是主要的致病遗传学原因。圆头精子可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ICSI+AOA是圆头精子症患者的有效辅助生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圆头精子症 DPY19L2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卵母细胞激活技术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叙事的演变及重塑
9
作者 周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面对和应对复杂且影响突出的民族事象的过程中,一套完整的民族叙事逐渐建立起来,并定格于当代中国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民族叙事围绕少数民族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后,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面对和应对复杂且影响突出的民族事象的过程中,一套完整的民族叙事逐渐建立起来,并定格于当代中国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民族叙事围绕少数民族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后,中华民族在民族叙事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一个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叙事在多种因素推动下逐步构建起来。如此,一种具有70多年演进历史的民族叙事,既是关于民族事象的阐释体系,也是今天了解和把握民族认知和对应方式的重要对象。今天,在国家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根本变化之际,根据形势的变化思考民族叙事的重塑问题,结合对民族叙事历史经验的反思,塑造一个将中华民族与国内各个民族相结合的复合型叙事,从而对当代中国的民族事象进行全面的阐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就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象 民族叙事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 复合型叙事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10
作者 胡业权 张丽丽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新的历史时代,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各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 新的历史时代,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各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培育抓手,发挥各方合力,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体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二要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族论述的正确理解;三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四要落实“石榴红”项目建设,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干部队伍。最终,使少数民族学生真正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为之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探析
下载PDF
边疆自觉、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中国观
11
作者 刘大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主动与被动的迁徙与流动中,地理、政治、社会与价值观念得以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包容不同类型的文化于国家一体的内部,兼顾共同性与特殊性,促成了新中国多民族共同主体的再造。这个主体再造的过程,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意志体现与文化表达的当代属性。少数民族文学从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新体系与格局的建构,成为总体性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美学风格。在经由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后学”思潮的洗礼之后,如今需要重申社会主义早期文化实践的遗产,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文学 主体 共同体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陈秋燕 吴柳蒨 +1 位作者 刘杨 袁晓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7,129,共9页
中华民族认同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促进个体福祉的关键因素。为探索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特点,中华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生活满意... 中华民族认同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促进个体福祉的关键因素。为探索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特点,中华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民族地区三所中学1232名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总体较高,高中生的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华民族认同对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在二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6.15%。可见,中华民族认同不仅能直接改善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提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为促进民族地区学生整体福祉铺设了坚实的心理与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积极心理资本 生活满意度 民族地区中学生
下载PDF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流变——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
13
作者 魏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流变阶段,既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少数民族当中是有深厚的认同基础,也强化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是多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之事实。诗歌是少数民族最重要、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真实反映了他们近代以来对政治性的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近代以来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流变情况,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认同 诗歌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天梅 朱晓晨 《档案学刊》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来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与思路。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来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与思路。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塑的价值视角,将其划分为文化遗产与档案治理、数字记忆与社会效益两层融合角度,从战略政策、科技创新与资源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的契机,并基于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三个模块构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数字化 少数民族档案 资源重构 档案文化资源
下载PDF
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文化的共享及其对大一统中国发展的贡献
15
作者 王文光 李书豪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33-41,共9页
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的民族国情就是多民族。多民族的民族国情影响和制约着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的基本走向,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大一统是主流。少数民族政权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某些日本和美... 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的民族国情就是多民族。多民族的民族国情影响和制约着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的基本走向,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大一统是主流。少数民族政权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某些日本和美国学者故意忽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对多民族中国大一统的向心力与认同感,夸大少数民族政权的独立性,罔顾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大一统追求的事实,罔顾少数民族政权政治家对儒家文化的共享和使用儒家文化进行政权建设的事实,是对统一多民族中国国家性质的否定。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国大一统历史演进中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贡献研究,以澄清这部分日本和美国学者的错误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权 儒家文化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成就举措及未来展望
16
作者 党宝宝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稳步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民族教育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规模宏大、质量优良的教育体系,如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稳步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民族教育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规模宏大、质量优良的教育体系,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逐步深化,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教育公平深入推进并逐步迈向优质均衡,教师队伍“扩量提质”稳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本,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步深入等。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将始终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己任,不断增强各民族“五个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强国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 教育强国 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旅行杂志》中的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
17
作者 苍铭 牛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劳动者”“建设者”取代“华夷”,认同基准重构。《旅行杂志》不同时期对云南民族形象呈现不同,抗战前是“远夷”,抗战时是“典范”,建国后是“劳动者”“建设者”。形象差异源于接触程度和观念转变。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国家、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旅行杂志》从一个微观视角反映了其凝聚融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五个共同 《旅行杂志》 “华夷”观
下载PDF
社会保障满意度何以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认同——以类型细分为视角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李艳霞 冷雪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6-113,共18页
突破对社会保障体系与国家认同的整全型认知,以国家认同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类型细分为主线构建分析框架,以“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数据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对该群体的理性赞... 突破对社会保障体系与国家认同的整全型认知,以国家认同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类型细分为主线构建分析框架,以“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数据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对该群体的理性赞同型国家认同具有支撑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该群体的情感归属型国家认同;少数民族群体对“普惠型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对该群体的国家认同具有支撑作用,但少数民族群体对“救济型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对其国家认同不具有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回应了理论界关于少数民族群体社会保障满意度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理论论争,可为少数民族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精准发力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少数民族 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风险与优化路径
19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限于民族领域,而是关涉现代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成为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当... 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限于民族领域,而是关涉现代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成为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在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然面临一定的现实风险,表征为境外民族分裂意识形态干扰压力相对较大、多元民族文化与一些社会思潮演化相交织、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认知程度仍需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机制的创新性存在不足等方面。对此,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路径在于,以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机制建设来提升对外意识形态斗争能力,以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整合多元文化思潮,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创新。最终,在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意识形态安全 政治安全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20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