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hepatic collaterals and liver damage in embolotherapy for ruptured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following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surgery 被引量:8
1
作者 Yoshitsugu Tajima Tamotsu Kuroki +3 位作者 Ryuji Tsutsumi Ichiro Sakamoto Masataka Uetani Takashi Kanemats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08-413,共6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xtrahepatic collaterals to the liver on liver damage and patient outcome after embolotherapy for the ruptured hepatic artery pseudoa- neurysm following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surgery...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xtrahepatic collaterals to the liver on liver damage and patient outcome after embolotherapy for the ruptured hepatic artery pseudoa- neurysm following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surgery. METHODS: We reviewed 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for the ruptured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following major hepato- biliary pancreatic surgery between June 1992 and April 2006. W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xtrahepatic arte- rial collaterals to the liver which may affect post-TAE liver damage and patient outcome. RESULTS: The underlying diseases were all malignan- cies, and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hepatopancre- atoduodenectomy in 2 patients, hepatic resection with removal of the bile duct in 5, and pancreaticoduodenec- tomy in 2. A total of 11 pseudoaneurysm developed: 4 in the common hepatic artery, 4 in the proper hepatic artery, and 3 in the right hepatic artery. Successful he- mostasis was accomplished with the initial TAE in all patients, except for 1. Extrahepatic arterial pathways to the liver, including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the jejunal branches, and the aberrant left hepatic artery, were identified in 8 of the 9 patien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A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s depended on the extent of liver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hepatic resectio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 aberrant left hepatic artery, and the concomitant arte- rial stenosis adjacent to the pseudoaneurysm. The liver tolerated TAE without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when at least one of the collaterals from the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or the aberrant left hepatic artery was present. One patient, however, with no extrahepatic collaterals died of liver failure due to total liver necrosis 9 d after TAE. CONCLUSION: When TAE is performed on ruptured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reduced collateral path- ways to the liver created by the primary surgical proce- dure and a short postoperative interval may lead to an unfavorable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pathways liver damage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surgery
下载PDF
基于毒邪学说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2
作者 段丽敏 袁媛 +1 位作者 赵强 韩捷 《医学综述》 CAS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难以根治。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毒损肠络”是UC发生的关键病机,且以不同的形式影响UC的发展及预后,如湿热瘀毒久积损伤肠络使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难以根治。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毒损肠络”是UC发生的关键病机,且以不同的形式影响UC的发展及预后,如湿热瘀毒久积损伤肠络使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认为UC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损伤肠黏膜这一病理机制与“毒损肠络”高度吻合。中医治疗方面提出UC治法,通过解毒通络恢复各免疫细胞之间的平衡,减轻肠道炎症,促进肠黏膜愈合,以期为临床防治UC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毒邪学说 络病学说 毒损肠络 免疫炎症
下载PDF
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梦 苏丽清 胡志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的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心衰的发展及预后。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从免疫炎症与心衰的关系及中药防治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心衰早期,以心气虚为主,兼心气阴虚,尚未化毒、入络;心衰中期,心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饮留滞络脉,有化毒、入络趋势;心衰晚期,痰、瘀、水蕴结成毒,损伤心络。中药以复方治疗为主,多具有益气温阳、化瘀利水、解毒通络之功效,通过恢复M1/M2、Th1/Th2及Th17/Treg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调节促炎/抗炎因子,从根本上祛除或缓解因毒邪产生的病理状态,减轻炎症,调整心之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保护心功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心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毒邪 络病学说 毒损心络 免疫炎症
下载PDF
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毒性的研究
4
作者 邵霞 曹睿贞 +2 位作者 姚芳 张丽 曹雨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大戟粉末,空白组灌胃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7天。考察给药后各组大鼠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的肝肾功能指标及血清和组织中的氧化损伤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病理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京大戟各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肌酐(creatinine,CRE)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活性略有升高;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与京大戟组比较,醋京大戟组的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较轻,血清中AST、ALT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京大戟对正常大鼠肝、胃、肠毒性明显,对肾无明显损伤,醋制后毒性均下降,其毒性作用与氧化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正常大鼠 毒性 病理变化 肝肾功能 氧化损伤指标
下载PDF
从“毒损脑络-从化”理论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机及针刺治疗思路
5
作者 李冰 王嘉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08-513,共6页
毒损脑络理论以毒邪和络脉为切入点,探讨脑络、气血、脑神与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理病理联系;从化理论从邪气自身性质从化、体质从化等角度阐释疾病的病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强调脑卒中与认知功能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毒损脑络理论... 毒损脑络理论以毒邪和络脉为切入点,探讨脑络、气血、脑神与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理病理联系;从化理论从邪气自身性质从化、体质从化等角度阐释疾病的病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强调脑卒中与认知功能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较为贴合,同时其发展转归、临床表现与从化理论相契合,故可从“毒损脑络-从化”理论出发,探讨PSCI的病机特点及针刺治疗思路。由此认为,浊毒是PSCI发病的物质基础,脑络损伤、脑神失养是PSCI发病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毒邪去则络脉不再受损而易复,络脉通则气血畅,神机自复。此外,PSCI波动期邪多从火而化,蕴化热毒,故治以清热泻火;PSCI稳定期邪多从体质而化,因人而异,治宜调平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损脑络 从化理论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针刺 浊毒 体质
下载PDF
清热解毒药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凤梅 蔡芸蔓 +1 位作者 黄世敬 杨雄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近年来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热毒的形成与演变贯穿WMIL的发病过程,内生热毒损伤脑络在WMIL病理机制中占重要地位。针对WMIL“虚、热、毒、瘀”的病机,清热解毒药通过抑制炎症过程干扰缺血级联反应、清除痰瘀热毒等... 近年来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热毒的形成与演变贯穿WMIL的发病过程,内生热毒损伤脑络在WMIL病理机制中占重要地位。针对WMIL“虚、热、毒、瘀”的病机,清热解毒药通过抑制炎症过程干扰缺血级联反应、清除痰瘀热毒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发挥解毒祛邪的作用。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如牛黄、大黄、黄芩、黄连)在WMIL治疗中疗效明确,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缺血状态,延缓或阻止WMIL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为有效治疗脑白质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清热解毒药 缺血性脑卒中 毒损脑络
下载PDF
基于“毒损络脉”理论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7
作者 彭锦 何泽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9期35-39,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常见的妇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除高雄激素表现、排卵异常、卵巢多囊样改变外,还多伴有内分泌代谢障碍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缠绵,病程长。西医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对症治疗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常见的妇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除高雄激素表现、排卵异常、卵巢多囊样改变外,还多伴有内分泌代谢障碍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缠绵,病程长。西医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针对本病的整体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根据临床表现,可概括久、顽、杂为其发病特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肝、脾、肾有密切联系,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虚、肝气郁结,病理产物胶着久蕴成毒,络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冲任气血生化乏源,胞宫失于濡养,气血失和,痰聚瘀结,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与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和络病学说的内涵相符合。根据患者临床不同病证特点,可将毒邪分为瘀毒、痰毒、浊毒、虚毒,在此基础上提出“毒损络脉”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在诊治过程中,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特点,基于肝脾肾虚、痰、瘀、浊毒相互交织的病理状态,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指导原则,灵活应用滋肾健脾疏肝、解毒通络导邪等治法,并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瘀毒阻络脉、浊毒损络脉、虚毒损络脉及肾虚、肝虚、脾虚等侧重点的不同辨证用药,且在药物中重视虫类药、藤类药等通络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毒损络脉 扶正解毒通络法 络病学说 毒邪
下载PDF
戴恩来教授基于“毒损肾络”理论治疗肾性水肿验案举隅
8
作者 党心雨 戴恩来 周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9期76-80,共5页
水肿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也是肾内科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缠绵难愈。西医学认为,肾性水肿的发生多由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失衡,或由电解质紊乱导致水钠潴留等造成。西医治疗肾性水肿通常使用利尿剂,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重... 水肿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也是肾内科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缠绵难愈。西医学认为,肾性水肿的发生多由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失衡,或由电解质紊乱导致水钠潴留等造成。西医治疗肾性水肿通常使用利尿剂,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重吸收作用等,促进机体排水、排尿,但长期使用会加剧机体水和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异常,加重水肿。中医药的介入可阻止肾性水肿进展。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水肿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关键在肾;病理因素多为湿、瘀互结。肾为水脏,与水肿的发生关系密切,水液的运化依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及开阖作用。戴恩来教授认为,“毒邪”存在于慢性肾脏病的始终,其中以“瘀毒”“湿毒”最为常见,且二者极易结合,导致肾性水肿迁延难愈。“毒损肾络”,则肾失开阖,蒸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戴恩来教授基于“毒损肾络”理论,运用“解毒通络法”治疗肾性水肿,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基于“毒损肾络”的理论基础及“解毒通络”法的具体应用,总结戴恩来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毒损肾络 解毒通络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安络化纤丸对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岫美 张斌 魏欣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试验证明,安络化纤丸对四氯化碳(CCl_4)、D-胺基半乳糖(D-Gal)引起的小鼠和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血清转氨酶,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对CCl_4诱发的实验性肝硬化(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能够... 试验证明,安络化纤丸对四氯化碳(CCl_4)、D-胺基半乳糖(D-Gal)引起的小鼠和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血清转氨酶,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对CCl_4诱发的实验性肝硬化(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能够降低血清转氨酶,升高总蛋白、白蛋白及A/G比值,降低血清唾液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对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形成乃至肝硬化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络化纤丸 药理学 肝纤维化 肝损伤
下载PDF
拓展王伯祥教授“肝络瘀阻”学说构建中医肝病分期辨证体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聂广 张赤志 +7 位作者 唐智敏 盛国光 张建军 李瀚旻 方步武 陈盛铎 朱清静 曾常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73-779,786,共8页
本文回顾了王伯祥教授治疗肝病尤重瘀血的学术思想和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该团队在“肝病血瘀证”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该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毒损肝络”假说的具体内容和临床应用,提出以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诊... 本文回顾了王伯祥教授治疗肝病尤重瘀血的学术思想和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该团队在“肝病血瘀证”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该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毒损肝络”假说的具体内容和临床应用,提出以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诊疗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血瘀证 毒损肝络假说 分型辨证 分期辨证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脏和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珏平 沈建国 童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经灌胃途径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方法 ]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KP)、γ 谷氨酸转移酶 (γ G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 ,单细...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经灌胃途径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方法 ]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KP)、γ 谷氨酸转移酶 (γ G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彗星试验 )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AN迁移长度。 [结果 ]MCLR在 1μg/L浓度下即可引起ALT、LDH的显著升高 ;在达到 10 0 μg/L浓度时可引起AKP明显升高 ;但各剂量组AST、γ 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不同剂量MCLR均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 ,且有剂量 反应关系。 [结论 ]MCLR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小鼠 肝毒性 DNA损害
下载PDF
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星状细胞标记物VEGF和PDGF-AB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赫伟丽 苑晓晨 +2 位作者 赵帆 徐光福 张爱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15-2720,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肝炎门诊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已规范使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入组后予益气解毒通络颗粒治疗6个月;对健康者,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血样,待标本集中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成批检测VEGF、PDGF-AB含量。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血清VEGF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轻度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健康者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PDGF-AB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 <0. 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 05)但仍低于健康者(P <0. 05)。结论:VEGF和PDGF-AB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相关,益气解毒通络颗粒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和PDGF-AB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通络颗粒 乙肝肝硬化 毒损肝络 气虚络闭型 益气解毒通络法 肝星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
下载PDF
基于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见文 田军彪 +5 位作者 孙青 王庆海 张颜伟 王峰 冯娜娜 臧春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523-2527,2554,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给予中药及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cy水平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安全性,并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IL-4、TNF-α、hs-CRP、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浊瘀毒损型脑梗死施以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可更明显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及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 浊瘀毒损 复发率
下载PDF
复肝肽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傅颖 梅松 +1 位作者 来伟旗 王茵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复肝肽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1个正常对照组、1个CCl4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复肝肽+CCl4组(复肝肽的剂量分别为2.5、5.0、10.0ml/kg),每组10只。采用CCl4致小鼠化... 目的探讨复肝肽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1个正常对照组、1个CCl4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复肝肽+CCl4组(复肝肽的剂量分别为2.5、5.0、10.0ml/kg),每组10只。采用CCl4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损伤情况。结果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复肝肽+CCl4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复肝肽+CCl4组小鼠肝脏组织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肝肽对四氯化碳急性染毒致小鼠肝损伤的愈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复肝肽 四氯化碳 急性毒性 肝损伤
下载PDF
中风肝阳化风病机缕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元庆 李雪君 +1 位作者 于成 张安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91-295,共5页
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风扰络损脑属于中风发病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其发展过程标志着中风病位、病性的变化。①肝气郁结,肝气逆乱,气郁化火,火盛阳旺,火盛伤阴,阴虚阳亢,风阳扰络、损络、入络损脑是肝阳化风不同阶段发生的病机变化,亢... 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风扰络损脑属于中风发病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其发展过程标志着中风病位、病性的变化。①肝气郁结,肝气逆乱,气郁化火,火盛阳旺,火盛伤阴,阴虚阳亢,风阳扰络、损络、入络损脑是肝阳化风不同阶段发生的病机变化,亢阳得以下潜,肝风便能平息;若肝风扰络犯脑,特别是发生络破血溢,或络痹血瘀,纵然风阳平息,但瘀塞或破损之脉络与受损之脑髓多难修复。②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郁逆化火,肝肾阴虚是肝阳化风的先期病机损害,或者说是肝阳化风的基础病变,大多积久而成并持续存在;气逆阳亢,化风上扰,损脉及脑是肝阳化风致中的核心病机环节;风阳入络,易入难出;风阳损络噬脑,多难修复,乃至殒命。③肝风扰络、损络、入络,进而毁损脑髓是肝阳化风致中的不同病机损害,预后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郁结 郁逆化火 肝阳化风 阴虚阳亢 肝风扰络 肝风损络 肝风入络 损络噬脑
下载PDF
北豆根不同组分抗炎药效伴随毒副作用肝内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栾永福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9期5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肝内过氧化损伤路径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在抗炎作用下伴随出现的毒副作用机制,为其"功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肝内物质水平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复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皮下注射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 目的研究基于肝内过氧化损伤路径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在抗炎作用下伴随出现的毒副作用机制,为其"功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肝内物质水平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复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皮下注射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北豆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连续灌胃3天和7天,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和肝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和活性。结果北豆根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可使小鼠血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NO含量增加,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GSH含量下降,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炎症小鼠产生的肝脏毒副作用机制可能与过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豆根 不同组分 毒性 肝内损伤机制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基于JNK传导通路探析解毒通络调肝方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扬扬 朴春丽 熊壮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6期567-569,576,共4页
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肝脏JNK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ZDF大鼠,饲养12周后48只成模,随机分组为模型组12只、二甲双胍组9只、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各9只,ZL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以蒸馏水,给药组给予相应... 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肝脏JNK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ZDF大鼠,饲养12周后48只成模,随机分组为模型组12只、二甲双胍组9只、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各9只,ZL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以蒸馏水,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定期对大鼠进行糖耐量实验,24周末切除肝脏,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计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各时点OGT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与低剂量组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稳态葡萄糖输注率均较模型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JNK及p-JNK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方改善治疗糖尿病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抑制了JNK信号通路,降低了JNK磷酸化水平;糖毒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炎症激活JNK信号通路,增强JNK活性导致肝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毒损肝络 解毒通络调肝方 JNK
下载PDF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对益肾解毒法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立满 刘冬梅 +3 位作者 吴兢 裴雪梅 刘言祥 李庆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886-890,共5页
目的基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益肾解毒颗粒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尼麦角林... 目的基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益肾解毒颗粒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尼麦角林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益肾解毒中药颗粒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采用统一疾病和疗效的判定标准,评价益肾解毒中药颗粒对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认知损害均改善,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解毒中药颗粒对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疗效较好,能够提高病人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 毒损脑络 益肾解毒中药颗粒 益肾解毒法 认知功能 生活能力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石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0期1634-163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OPD对症支持治疗和抗肺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痰培养阴转率以及肝肾损害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痰培养阴转率(36例,85.71%)与对照组(41例,8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85.62±11.37)低于对照组(91.25±12.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痊愈2例(4.76%),显效26例(61.90%),有效10例(23.81%),无效4例(9.52%);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例(2.0%),显效17例(34.0%),有效22例(44.0%),无效10例(20.0%);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生肝肾损害14例,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痰培养阴转率和不加重肝肾负担的情况下,老年COPD急性期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接受一般性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补肺通络化痰方 有效率 肝肾功能损害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下载PDF
血液病血证从肝火与脾肾亏损论治——黄振翘治疗出血病证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韶虹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0-22,共3页
根据血液病出血病证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 ,归纳分析出血病证的病机为肝火伤络为标 ,脾肾亏损为本 ,是标本互见之证。病机以实为主 ,采用泻肝火凉血分伏热为治本 ,止血为治标 ;以本虚为主 ,当脾肾同治 ,调气血、水火、阴阳及肝脾肾三脏。... 根据血液病出血病证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 ,归纳分析出血病证的病机为肝火伤络为标 ,脾肾亏损为本 ,是标本互见之证。病机以实为主 ,采用泻肝火凉血分伏热为治本 ,止血为治标 ;以本虚为主 ,当脾肾同治 ,调气血、水火、阴阳及肝脾肾三脏。临床用药主张辨证施治 ,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出血病证 肝火伤络 脾肾亏损 黄振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