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y-adjusted time without symptoms or toxicity analysis of haploidentical-related donor vs.identical sibling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1
作者 Yuewen Wang Xianli Gao +12 位作者 Ting Wang Xiaohui Zhang Lanping Xu Yu Wang Chenhua Yan Huan Chen Yuhong Chen Wei Han Fengrong Wang Jingzhi Wang Xia Yan Xiaodong Mo Xiaojun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30-544,共15页
Objective:We aim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adjusted time without symptoms or toxicity(Q-TWiST)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patients who received haploidentical-related donor(HID)and identical sibling donor(ISD)hematop... Objective:We aim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adjusted time without symptoms or toxicity(Q-TWiST)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patients who received haploidentical-related donor(HID)and identical sibling donor(ISD)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Methods:Five clinical health states were defined:toxicity(TOX),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chronic GVHD(cGVHD),time without symptoms and toxicity(TWiST)and relapse(REL).The equation used in this study was as follows:Q-TWiST=UTOX×TOX+UTWiST×TWiST+UREL×REL+UaGVHD×aGVHD+UcGVHD×cGVHD.Results:A total of 239 AML patients were enrolled.We established a mathematical model,i.e.,Q-TWiST HID HSCT>Q-TWiST ISD HSCT,to explore the range of utility coefficients satisfying the inequality.Based on the raw data,the utility coefficient is equivalent to the following inequality:10.57067UTOX-46.27733UREL+105.9374+3.388078UaGVHD-210.8198UcGVHD>0.The model showed that when UTOX,UREL,and UaGVHD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0-1,as well as when UcGVHD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0-0.569,the inequality Q-TWiST HID HSCT>Q-TWiST ISD HSCT was vali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hiCTR1800016972 study,the median coefficients of TOX,acute GVHD(aGVHD),and cGVHD were 0.56(0.41-0.76),0.56(0.47-0.72),and 0.54(0.37-0.79),respectively.We selected a series of specific examples of the coefficients,i.e.,UTOX=0.5,UREL=0.05,UaGVHD-0.5,and UcGVHD-0.5.The Q-TWiST values of ISD and HID HSCT were 896 and 900 d,respectively(P=0.470).Conclusions:We first observed that Q-TWiST was comparable between AML patients receiving HID HSCT and those receiving ISD H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adjusted time without symptoms or toxicit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IDENTICAL
下载PDF
Toxicity Symptoms among Migrant Agropesticide Workers in Oman
2
作者 Jovita Oyaimare Esechie Olurominiyi Ibitayo +1 位作者 Ihekwoaba Declan Onwudiwe Evaristus Otatade Obiny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2年第5期656-662,共7页
The toxicity symptoms among 79migrant pesticide workers involved in open-field pesticide application in Oman were studied. Questionnaires addressing the workers' demographics, pesticide use and practices, use of prot... The toxicity symptoms among 79migrant pesticide workers involved in open-field pesticide application in Oman were studied. Questionnaires addressing the workers' demographics, pesticide use and practices, use of protective devices, disposal of empty containers, storage of pesticides and self-reported poisoning symptoms were administered face-to-face to the workers before commencement of work, during break or at home. A total of 28 toxicity symptoms were reported, skin rash being the symptom reported by a majority of the workers (78%), followed by increased salivation (68%). The gravity of toxicity symptoms was attributed principally to the non-use of protective devices during pesticide spraying. Othe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oisoning were the workers' poor post-application sanitation habits, improper disposal of empty pesticide containers and storage of partially used pesticides in bedroom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ts of poisoning among the agropesticide workers, there is a need to educate them about the benefits of using PP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ensuring that they adopt good hygiene and sanitation habits at all stages of pesticide hand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ICIDES toxicity symptoms acute poisoning migrant workers.
下载PDF
经济毒性在晚期肺癌病人症状负担与失志综合征中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赵晓华 胡玉守 +2 位作者 常志红 秦瑞玲 张苇 《全科护理》 2024年第8期1409-1414,共6页
目的:探讨经济毒性在晚期肺癌病人症状负担与失志综合征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92例晚期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病人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量表... 目的:探讨经济毒性在晚期肺癌病人症状负担与失志综合征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92例晚期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病人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量表、安德森症状量表、简化版失志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6.0软件及AMOS 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晚期肺癌病人经济毒性总分为(11.66±4.35)分,症状严重程度总分为(123.14±14.23)分,症状困扰程度总分为(37.96±6.31)分,失志综合征总分为(18.73±5.1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经济毒性总分与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困扰程度及失志综合征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1,-0.537,-0.578,P<0.01),失志综合征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程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2,0.538,P<0.01)。Bootstrap法显示,经济毒性在症状负担与失志综合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经济毒性在症状严重程度与失志综合征间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3.15%。经济毒性在症状困扰程度与失志综合征间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5.26%。结论:晚期肺癌病人经济毒性在症状负担与失志综合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为病人提供全面支持,降低其经济毒性,进而降低其失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晚期 经济毒性 症状负担 失志综合征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皮肤毒性反应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婷婷 陆箴琦 +1 位作者 张晓菊 陈凤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4期1482-1487,共6页
目的描述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皮肤毒性反应的自我管理体验和现存问题。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根据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2-4月选取我院胸部肿瘤内科的15例免疫治疗后发生皮肤毒性反应的肺癌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内容分析... 目的描述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皮肤毒性反应的自我管理体验和现存问题。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根据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2-4月选取我院胸部肿瘤内科的15例免疫治疗后发生皮肤毒性反应的肺癌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结果将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皮肤毒性反应的自我管理体验共提炼为3个主题:多重消极影响(外在形象受损、睡眠质量降低、负性情绪困扰);患者应对方式(顺应症状自然发展、寻求专业支持、自我应对);自我管理现存问题(疾病信息支持不足、咨询平台缺乏、自我应对无效、心理问题仍待解决)。结论肺癌免疫治疗后发生皮肤毒性反应的患者症状负担涉及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患者在进行自我管理时仍面临较多阻碍和未满足的需求,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加强心理疏导与居家支持,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皮肤毒性 症状体验 自我管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环丝氨酸相关性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郭健 唐佩军 +2 位作者 刘佳 周芬 邹涛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环丝氨酸相关性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MDR-TB患者环丝氨酸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环丝氨酸相关性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MDR-TB患者环丝氨酸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结核病类型、治疗结局、环丝氨酸的使用情况及其相关ADRs的发生情况等信息,着重分析MDR-TB患者环丝氨酸相关性ADRs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182例MDR-TB患者排除失访、死亡和未使用环丝氨酸的患者后仅剩167例,其中治疗成功的有134例,治疗成功率为80.24%;167例患者中,发生ADRs的有10例,发生率为5.99%;诺氏评估量表显示,10例ADRs与环丝氨酸的关联性评分均为5~8分,即关联性为“很可能”;10例ADRs的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4~361 d(中位数值为67.5 d),而其临床表现均为中枢神经毒性症状(如自杀倾向、精神错乱、重度失眠、焦虑、抑郁、嗜睡等);通过停用环丝氨酸或加大维生素B6用药量,10例患者的中枢神经毒性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含环丝氨酸抗结核治疗方案对MDR-TB患者的疗效较好,同时环丝氨酸相关性中枢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因此临床在对患者开展用药宣教时应交代明确,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环丝氨酸 药物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毒性症状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毒蘑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帆 谭廷鸿 +6 位作者 孙琰妮 吴春芳 吴瑶 张歌 杨红 杨传东 康公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51-61,共11页
大型真菌是地球上宝贵的生物资源,尤其是食药用价值丰富、生态功能显著的种类。毒蘑菇既是大型真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限制野生经济真菌开发利用的关键阻碍。因此,无论是真菌分类的科学研究还是毒蘑菇中毒防治的公众科普教育,系统... 大型真菌是地球上宝贵的生物资源,尤其是食药用价值丰富、生态功能显著的种类。毒蘑菇既是大型真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限制野生经济真菌开发利用的关键阻碍。因此,无论是真菌分类的科学研究还是毒蘑菇中毒防治的公众科普教育,系统开展毒蘑菇鉴别技术研究和成分安全性检测都尤为重要。本文从毒蘑菇鉴别方法、毒蘑菇中毒类型及常见种类、蘑菇毒素与中毒机制、毒素检测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近几十年,有关毒蘑菇鉴别技术的研究现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图像识别和化学反应融合发展等,对未来毒蘑菇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及应用进行了展望,旨为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提供系统性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毒蘑菇 毒素成分 中毒症状 中毒机制 鉴别方法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艾灸联合健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许满秀 施学兵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7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健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接受化疗的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后脱落1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化疗...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健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接受化疗的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后脱落1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化疗前予阿扎司琼、倍他米松、甲氧氯普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前1 d加用艾灸及健胃止呕方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24、48、72 h Karnofsky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恶心呕吐指数评估量表(R-INVR)评分、简单厌食量表评分以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24、48 h后,2组Karan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化疗72 h后对照组Karanofsky评分较化疗前下降,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24、48、72 h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总体均较化疗前升高,但观察组相对更低(P<0.01)。观察组化疗后24、48及72 h R-INVR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单厌食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健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INV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艾灸 穴位贴敷 化疗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中医症候 药物毒性
下载PDF
鼻咽癌幸存者经济毒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溢 杨丽 +4 位作者 张妍欣 梁秋婷 叶夏兰 卢佳美 邓岚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幸存者经济毒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便利抽样选取于南宁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科门诊复查的220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报... 目的 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幸存者经济毒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便利抽样选取于南宁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科门诊复查的220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量表、症状困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NPC幸存者经济毒性得分为18.00(13.00,25.00)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病程、住院次数、收入水平、症状困扰及社会支持是NPC幸存者经济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0.2%。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NPC幸存者的经济毒性情况,多关注病程短、住院次数多、收入水平低的患者,通过降低患者症状困扰、提高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经济毒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经济毒性 症状困扰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6例致幻牛肝菌中毒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吉品 钟加菊 +2 位作者 姚群梅 李朝宏 余成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77-583,共7页
目的分析致幻牛肝菌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22年36例致幻牛肝菌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对患者进食的蘑菇进行物种鉴... 目的分析致幻牛肝菌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22年36例致幻牛肝菌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对患者进食的蘑菇进行物种鉴定。结果36例中,32例中毒时间在6-9月;24例中毒地点在城镇,12例在农村;23例患者进食多餐后中毒。35例患者进食蘑菇经图谱辨认为兰茂牛肝菌,7例经基因序列比对明确鉴定为兰茂牛肝菌。中毒潜伏期1~48 h,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9.0(12.0,24.8)h。36例均有幻视症状,21例兴奋躁动、易激惹,29例意识障碍,21例运动障碍,19例语言障碍,18例伴有胃肠道症状。实验室检查16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经液体复苏结合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其中33例7 d内出院。结论致幻型牛肝菌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中毒蘑菇以兰茂牛肝菌为主,多餐食用中毒发生率高,典型症状为幻视,通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均能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中毒 兰茂牛肝菌 中毒性脑病 神经精神症状 幻觉 毒物鉴定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益气化痰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积分和毒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萌 吴丹 +1 位作者 李婧 苏垠旭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探究益气化痰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积分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探究益气化痰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积分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痰解毒汤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6例脱落,最终纳入50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NK[(61.75±4.13)%、(35.15±4.25)%、1.14±0.10、24.26±2.98]明显高于对照组[(55.75±4.04)%、(26.17±4.41)%、0.82±0.03、22.02±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26.90±6.61)分、(22.69±6.03)分、(18.47±4.22)分、(16.39±3.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34±6.87)分、(26.77±6.43)分、(23.56±4.94)分、(20.34±4.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的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解毒汤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而且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益气化痰解毒汤 近期疗效 临床症状 毒副反应
下载PDF
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及中毒症状学观察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静 朱九生 +2 位作者 高海燕 余清军 乔雄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系统观察了杀虫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小于0.5mg·L-1,属剧毒级药剂,对家蚕有...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系统观察了杀虫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小于0.5mg·L-1,属剧毒级药剂,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啶虫脒、毒死蜱和敌敌畏3种农药的LC50值分别为1.2371、1.0438和4.9641mg·L-1,属高毒级药剂,对家蚕有高至极高风险性;家蚕的农药急性中毒症状主要包括吐液、拒食、体缩、摆头、身体扭曲呈"S"或"C"形等,但不同类型农药其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家蚕 毒性评价 中毒症状
下载PDF
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茜 叶善蓉 +2 位作者 陈能武 张苏敏 谭和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9-347,共9页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mg/L)、镉(1~5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mg/L)、镉(1~5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茶树各器官的铬、镉含量总体随铬、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铬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老叶>新梢(一芽二叶);镉则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根部吸收的铬、镉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但镉在茶树体内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强于铬,运输到地上部的镉极易迁移到新梢中。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积累 毒害症状
下载PDF
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同剂型对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13
作者 贾伟 蒋红云 +2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毛连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及制剂对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实测浓度计,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539 mg·L^(-1),急性毒性为高毒,95%...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及制剂对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实测浓度计,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539 mg·L^(-1),急性毒性为高毒,95%嘧菌酯原药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1.09和1.21 mg·L^(-1),急性毒性均为中毒;98%啶氧菌酯原药和22.5%的啶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0974和0.0972 mg·L^(-1),急性毒性均为剧毒;95%吡唑醚菌酯原药、1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为0.0613、0.0549和0.0487 mg·L^(-1),急性毒性均为剧毒;95%醚菌酯原药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468和0.702 mg·L^(-1),急性毒性均为高毒。这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斑马鱼均有较高风险,会对其他水生生物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剂型 中毒症状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池艳艳 乔康 +2 位作者 姜辉 林荣华 王开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较多且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采用浸叶法测定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戊菌唑、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硅唑、烯唑醇2种杀菌剂对家蚕2龄幼... 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较多且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采用浸叶法测定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戊菌唑、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硅唑、烯唑醇2种杀菌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0.12和140.32 mg/L,急性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性,在桑园周围农业环境使用具有高风险性;氟环唑、戊菌唑、丙环唑、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6种杀菌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 LC50分别为297.62、388.60、637.76、690.98、713.40、947.35 mg/L,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低毒性,在桑园周围农业环境使用存在中等风险。三唑类杀菌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有多种相似特征:蚕体变软、缩短,扭曲呈"C"或"S"形,体色变褐色,拒食等。鉴于氟硅唑和烯唑醇对家蚕的安全具有高风险性,建议养蚕期间须远离桑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三唑类杀菌剂 急性毒性 生态安全性 中毒症状
下载PDF
农药阿维菌素毒理学机制及中毒治疗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婷 龙虎 +4 位作者 温海林 隗汶校 李坤明 刘忠俊 王晔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0期1554-1556,共3页
阿维菌素是一种抗寄生虫类抗生素,它主要通过影响虫类的神经系统功能而起到高效的杀灭作用。随着阿维菌素的广泛应用,其引起人体的中毒反应屡见报道。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阿维菌素类农药及对其中毒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阿维... 阿维菌素是一种抗寄生虫类抗生素,它主要通过影响虫类的神经系统功能而起到高效的杀灭作用。随着阿维菌素的广泛应用,其引起人体的中毒反应屡见报道。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阿维菌素类农药及对其中毒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阿维菌素毒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昆虫的毒作用,而对哺乳动物的毒作用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及描述。现对阿维菌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哺乳动物毒性作用机制及中毒症状与治疗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毒性 症状 治疗
下载PDF
杀虫剂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骞 崔新倩 +2 位作者 姜辉 王晓军 王开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0-764,共5页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较小,96 h的LC50值大于1 000 mg/L,幼虫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胸部肿大以及身体扭曲呈"S"形等;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慢性毒性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色变黄、不食不动、生长缓慢;添食75~1 000 mg/L蚊蝇醚药液处理的桑叶,均可导致幼虫龄期延长,眠期体质量增加,发育不齐,最终无法正常结茧、化蛹。依据试验结果认为: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缓慢而持久,在推广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时应远离桑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蚊蝇醚 家蚕 慢性毒性 中毒症状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与中毒症状观察 被引量:40
17
作者 崔新倩 张骞 +2 位作者 姜辉 林荣华 王开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8-291,共4页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它3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不同种类杀虫剂引起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差异。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噻虫胺、吡虫...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它3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不同种类杀虫剂引起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差异。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烯啶虫胺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0.065 1、0.174、0.258、0.445 mg/L,属剧毒级农药,噻虫嗪和啶虫脒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1.31、2.73 mg/L,属高毒级农药,6种药剂均对家蚕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头部肿大等。其它3类杀虫剂中,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的毒性属剧毒级,并在测定药剂中的毒性最高,家蚕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部或尾部翘起、拒食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毒性属高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吡咯类杀虫剂虫螨腈的毒性属中毒级。因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强,建议远离桑园使用,以避免对养蚕生产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非靶标生物 家蚕 毒性 中毒症状
下载PDF
硝基芳烃类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及中毒症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静玲 郎佩珍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藻类实验是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通过OECD标准藻类阻碍生长实验,得到25种典型硝基芳烃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obliquus)的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值。其毒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藻类实验是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通过OECD标准藻类阻碍生长实验,得到25种典型硝基芳烃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obliquus)的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值。其毒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硝基氯苯>二硝基苯>二硝基苯胺>二氯硝基苯=二硝基甲苯>硝基溴苯=硝基氯苯>硝基甲苯=硝基苯甲醚=硝基苯酚>硝基苯胺>硝基苯。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到斜生栅列藻的中毒症状:①似亲孢子释放受阻.②质壁分离。③细胞核和细胞器解体;④原生质体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栅列藻 中毒症状 硝基芳烃类 毒性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浩 邵莒南 +5 位作者 翟一凡 吴光安 陈浩 门兴元 于毅 郑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9-816,共8页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方法】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1日龄工蜂成虫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测定药剂对...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方法】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1日龄工蜂成虫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测定药剂对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HQ)值评估杀虫剂对熊蜂的风险。【结果】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成年工蜂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分别为2.50,4.97和4.07μg a.i./蜂,均表现为中毒。氟啶虫胺腈急性触杀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为8.72μg a.i./蜂,表现为中毒,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最高剂量120μg a.i./蜂触杀处理未见地熊蜂死亡,表现为低毒。同时,3种药剂对地熊蜂成年工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氟啶虫胺腈经口处理抑制了ACh E的活性,且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的LD60剂量对ACh E的活性具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结论】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对地熊蜂的致毒作用慢于氟啶虫胺腈,且室内安全性评价表明它们的安全性高于氟啶虫胺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熊蜂 杀虫剂 毒性 中毒症状 乙酰胆碱酯酶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敏感性及中毒症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金凤 赵云贺 +2 位作者 李北兴 刘峰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1-448,共8页
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 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为0.138 1~27.40 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_(50)值小于22.63 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_(50)值大于38.13 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_(50)值大于40.83 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委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中毒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