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oxicodendron(Anacardiaceae) and i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north temperate and tropical intercontinental disjunctions 被引量:6
1
作者 Ze-Long NIE Hang SUN +1 位作者 Ying MENG Jun WEN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6-430,共15页
Toxicodendron is a genus in the Rhus complex of Anacardiaceae with a disjunct distribution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extending to southeastern Asia and the neotropics.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 Toxicodendron is a genus in the Rhus complex of Anacardiaceae with a disjunct distribution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extending to southeastern Asia and the neotropics.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d NIA-i3) and chloroplast (ndhF and trnL-F) sequenc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oxicodendr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se data strongly support Toxieodendron as a monophyletic group distinct from other genera of the Rhus complex, and the phylogeny does not fully corroborate classification at the sectional level. Two temperate disjunct lineages were detected, one from section Toxicodendron and the other between the eastern North American Toxicodendron vernix and the eastern Asian Toxicodendron vernieifluum. Their divergence times were estimated to be 13.46 (7.95-19.42) and 7.53 (2.76-12.86) mya, respectively. The disjunction between section Griffithii (taxa from warm temperate to tropical Asia) and Toxieodendron striatum (from the neotropics) was supported and their divergence time was estimated to be 20.84 (11.1 6-30.52) mya in the early Miocene. Our biogeographic results and the paleontological data support the Bering land bridge as the most likely route to explain the temperate disjunctions, yet the tropical disjunction in Toxicodendron seems to be best explained by the North Atlantic land bridge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CARDIACEAE biogeography DISJUNCTION eastern Asia NEOTROPICS North America PHYLOGENETICS toxicodendron.
下载PDF
野漆树果实性状及含蜡率分析
2
作者 温秀凤 陈新强 +5 位作者 刘丽 钟帆 谢金兰 李志良 钟远遵 唐国涛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了解野漆树果实蜡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蜡用野漆树的良种选育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文章以野漆树实生苗子代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6个单株的果实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野漆树果实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长年份含蜡率进行测定。结... 为了解野漆树果实蜡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蜡用野漆树的良种选育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文章以野漆树实生苗子代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6个单株的果实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野漆树果实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长年份含蜡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漆树单株间果实性状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果实含蜡率>果皮含蜡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皮比例>果形指数,其中千粒重、果皮含蜡率、果实含蜡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38%、14.45%、18.13%,单株间果实质量、果皮含蜡率、果实含蜡率均有较大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野漆树果实含蜡率与果皮比例、果皮含蜡率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实横径、千粒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果形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果实纵径关系不密切,说明当果皮比例越大、果皮含蜡率越高、果实千粒重越重、果实横径越大时,果实的含蜡率就越高。果实含蜡率测定结果显示,果实含蜡率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增加,其中8月果实含蜡率增长最快,至9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时,果实含蜡率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表明野漆树果实必须完全成熟后才可采摘,生产中果实采收期可以向后延续而不能提前,在广东地区9月中旬可以开始采收果实。同一单株在不同年份所提取漆蜡的脂肪酸组分是相同的,只是在含量上有些差别,其主要脂肪酸是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3种脂肪酸约占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漆树 果实性状 含蜡率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裂果漆(漆树科)在西藏的新分布
3
作者 毕海燕 林云 《高原农业》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本研究报道了漆树科(Anacardiaceae)裂果漆[Toxicodendron griffithii(J.D.Hook.) O.Kuntze]在西藏的分布新记录。本文对该植物做了详细形态描述,提供了凭证标本照片,编排了西藏漆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对相关种类进行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 漆树科 裂果漆 新分布 西藏
下载PDF
日本绳纹文化时期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的引进和使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Shuichi Noshiro Mitsuo Suzuki Yuka Sasaki 《中国生漆》 2011年第4期25-30,共6页
在日本漆器及漆器加工在绳纹文化时期(约开始于6300B.P.,即约5300B.C.)开始普及。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被认为是史前从中国作为植物引入,一直在日本种植生长,但是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考古证据,直至2004年这种漆树与本土的(Toxi... 在日本漆器及漆器加工在绳纹文化时期(约开始于6300B.P.,即约5300B.C.)开始普及。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被认为是史前从中国作为植物引入,一直在日本种植生长,但是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考古证据,直至2004年这种漆树与本土的(Toxicodendron)树种的木材结构的被明确区分开为止。新的鉴别结果表明从绳纹时代早期开始(T.vernicifluum)普遍种植于本州中部到北部。这说明从绳纹文化早期开始(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一般种植于居住地周围,且被史前居民看作是周围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在绳纹文化时期大漆不仅仅被用作涂料,也用作粘结或模型材料。漆树不仅仅用于采集大漆,也用于底地的建筑。例如东京的 Shimo-yakebe 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一百多棵漆树和栗树(Castaneacrenata)用于河边成排的木桩。Shimo-yakebe遗址的居民首先从种植于居住地周围的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树上采集大漆,然后砍伐漆树,将木头用于底地的建筑。同样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树在绳纹文化时期在底地建筑上的应用在本州中部和北部地区普遍被发现,可见绳纹文化时期的居民已清楚地认识到在饱水情况下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木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10到20年前绳纹文化时期的居民传统上被看作是简单的采集狩猎者。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树在绳纹文化时期的利用表明这个时期该植物资源被引进、种植、管理、并多方利用,进而明确地证实史前先民并不是过着原始简单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绳纹文化时期 漆树 植物引进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木材利用
下载PDF
漆脂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分析
5
作者 张娟妮 李东旭 刘帅 《中国生漆》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漆脂是漆籽中提取的漆油和漆蜡的统称,本文分析了漆油和漆蜡的组成,简单介绍了漆脂的提取工艺,综述了其开发现状和应用潜力,并对漆脂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漆树 漆籽 漆脂 漆蜡 漆油
下载PDF
漆树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纪元 白航宇 +3 位作者 宋金禄 张智雯 赵爱国 刘朝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漆树作为中国古老的经济树种,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抗逆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蛋白家族。为探索WRKY转录因子在漆树生长发育及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以漆树转录组测序结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保守结构域分析和多序列比对,共筛... 漆树作为中国古老的经济树种,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抗逆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蛋白家族。为探索WRKY转录因子在漆树生长发育及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以漆树转录组测序结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保守结构域分析和多序列比对,共筛选出20个具有WRKY保守域的基因,根据WRKY结构特征,将筛选出的基因分为3组,其中Ⅱ组根据保守基序分析又可分为5个亚组。通过构建漆树和拟南芥WRKY基因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漆树WRKY基因同源性,并根据其与拟南芥同源漆树基因进行功能预测。同时,对漆树WRKY转录因子在漆树不同部位的差异表达做分析,TvWRKY2、TvWRKY11、TvWRKY14、TvWRKY16、TvWRKY17、TvWRKY19、TvWRKY8、TvWRKY15在根中表达水平上调。通过对漆树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分析特定WRKY基因功能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后续深入研究漆树WRKY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WRKY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红背漆,福建漆树科一新种
7
作者 陈新艳 马良 +2 位作者 周承源 陈彬 陈世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3-869,共7页
描述了福建省中北部山区漆树科(Anacardiaceae)漆树属(Toxicodendron)一新种:红背漆(Toxicodendron purpureum),该种与小漆树(T. delavayi)相近,与小漆树不同之处在于叶长达25 cm (vs长达13 cm);小叶叶背紫红色,稀绿色,小叶柄长2~5 mm ... 描述了福建省中北部山区漆树科(Anacardiaceae)漆树属(Toxicodendron)一新种:红背漆(Toxicodendron purpureum),该种与小漆树(T. delavayi)相近,与小漆树不同之处在于叶长达25 cm (vs长达13 cm);小叶叶背紫红色,稀绿色,小叶柄长2~5 mm (vs叶背被白粉,小叶柄长1~2 mm);花序长不超过叶长1/3 (vs与叶近等长);花瓣不具暗褐色脉纹(vs具暗褐色脉纹)。通过比较4相近种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基于29物种的核基因片段ITS和2个质体基因片段(trn L-F和ndh F)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均支持该新种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背漆 漆树科 新种 福建
下载PDF
日本野漆树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法志 童俊 +3 位作者 杨守坤 翟敬华 高惠江 刘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95-100,共6页
为探究日本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种子的休眠原因、解除休眠方法及萌发特性,以成熟的日本野漆树种子为材料,观测其形态结构及吸水率,测定日本野漆树种子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白菜种子发芽与生长的影响,比较不同脱蜡处理... 为探究日本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种子的休眠原因、解除休眠方法及萌发特性,以成熟的日本野漆树种子为材料,观测其形态结构及吸水率,测定日本野漆树种子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白菜种子发芽与生长的影响,比较不同脱蜡处理结合赤霉素浸泡对日本野漆树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测定日本野漆树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日本野漆树种子透水性差,存在物理休眠现象,清水浸泡15 d吸水率仅34.17%,种子酸蚀处理后清水浸泡5 d已吸胀,吸水率达77.12%。日本野漆树内种皮提取物对白菜种子发芽与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内种皮含有抑制发芽内源物质,存在生理休眠现象。98%H_(2)SO_(4)脱蜡处理20 min结合300 mg/L赤霉素溶液浸种12 h,可打破日本野漆树种子休眠,相比对照发芽势、发芽率显著提高,且萌发早、发芽整齐,发芽势达(54.33±0.58)%,发芽率达(97.67±2.52)%,第3天开始萌发,第10天发齐。日本野漆树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OD、α-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休眠期日本野漆树种子ABA含量较高、GA3含量较低,种子吸胀阶段GA3含量急剧增加,胚根长出后ABA和GA3含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种子休眠 休眠解除 发芽率 萌发生理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法和基因组K-mer分析法检测漆树基因组大小
9
作者 郭晖 陈鹏 +3 位作者 郭欣怡 任俊澎 商慧颖 柏国清 《中国生漆》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资源,在工业、药用、生态、文化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漆树基因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已知基因组大小的柳树(S...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资源,在工业、药用、生态、文化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漆树基因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已知基因组大小的柳树(Salix matsudana Koidz)作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估算漆树基因组大小为538.90 Mb。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漆树基因组进行K-mer分析,估算漆树基因组大小为605.9Mb,基因组杂合度为0.572%,重复序列约占71.4%,GC含量为37.2%。从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上看,漆树基因组属于高重复、高杂合的复杂基因组。利用获得的DNA序列数据,从头组装了一个大小为638.5Mb,contig N50长度为153bp的漆树基因组。本研究为漆树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K-mer分析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割漆经验
10
作者 庞玉飞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0-61,64,共3页
小陇山林区生漆采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整理报告小陇山林区生漆采割经验,包括割漆树龄、季节、时间,准备工作、割口形状、漆刀使用方法、收漆与验漆等7个方面,以期发扬光大民间智慧,促进生漆生产。
关键词 漆树 生漆采割 经验
下载PDF
不同种源地漆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林 崔凯 +4 位作者 廖声熙 贺圆 李立 刘怡君 姜小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9-1224,共6页
对采自16个地理种源漆树种子的大小(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发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漆树种子表型差异显著,遗传差异较大,各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种子千粒重(18.07%)>... 对采自16个地理种源漆树种子的大小(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发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漆树种子表型差异显著,遗传差异较大,各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种子千粒重(18.07%)>种子厚度(13.47%)>种子宽度(12.84%)>种子横径(7.86%)。漆树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长度、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与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种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种子 特性 萌发
下载PDF
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HPLC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朔南 李林 +2 位作者 赵喜萍 赵猛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0-627,共8页
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陕西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的树皮提取物化学成分,并以提取物中6个化学成分含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2、3、4和5号主要特征峰分析,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的13个样品平均相似度为0.974... 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陕西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的树皮提取物化学成分,并以提取物中6个化学成分含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2、3、4和5号主要特征峰分析,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的13个样品平均相似度为0.974;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各主要特征峰含量、漆酚总量之间存在差异,且变异系数最大达61.49%.(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依据漆酚总量等6个变量完全可将漆树8个品种的8个样品分开,表明单烯漆酚为区分8个样品的第一关键因子,未知化合物和二烯漆酚为第二、第三关键因子.同时,采自商南的2个漆树品种样品和采自平利的6个品种样品分别聚为两类,表明其聚类结果与漆树地理分布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HPLC 指纹图谱 漆酚 品种
下载PDF
秦岭山区漆树种籽含油率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森 谢碧霞 +2 位作者 何方 余江帆 钟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1,129,共6页
以秦岭山区栽培的火罐子、白皮高八尺、黄绒高八尺、贵州黄等4个漆树品种种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树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①4个秦岭山区漆树品种种籽的含油率分别为16.21%、13.15%、15.76... 以秦岭山区栽培的火罐子、白皮高八尺、黄绒高八尺、贵州黄等4个漆树品种种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树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①4个秦岭山区漆树品种种籽的含油率分别为16.21%、13.15%、15.76%、10.90%,差异极显著;②4个秦岭山区漆树品种种籽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3种,其中亚油酸、油酸(E)、油酸(Z)、亚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7种脂肪酸的含量总和分别占测定到总脂肪酸含量的97.28%、98.09%、98.12%、95.02%;③4个秦岭山区漆树品种种籽油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差别较大,在67.41%-83.03%之间,最高差值为16.52%;④火罐子、白皮高八尺、黄绒高八尺等3个秦岭山区本地品种与引入品种贵州黄之间,在脂肪酸的构成上差异较大,3—辛基环氧乙烷辛酸、环丙烯丁酸、十五烷酸、十八烷—9,12—二烯酸、2—己基—环丙辛酸、9,12—十六碳烯酸、二十三烷酸、亚麻酸(异构)、9—十四碳烯酸等9种脂肪酸在二者之间存在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木本油料 含油率 脂肪酸
下载PDF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鉴别陕西漆树品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朔南 赵喜萍 +2 位作者 田敏爵 李林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5-671,共7页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对陕西8个漆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从26个形态性状中筛选出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指标7个(第5小叶长/宽、花瓣长、花瓣宽、花丝长、花丝直径、花药长和宽)贡献率为30.383%;第2...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对陕西8个漆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从26个形态性状中筛选出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指标7个(第5小叶长/宽、花瓣长、花瓣宽、花丝长、花丝直径、花药长和宽)贡献率为30.383%;第2主成分指标5个(小叶数、复叶长、复叶柄长、第5小叶叶柄长、顶端小叶叶柄长)贡献率为19.321%;第3主成分指标2个(第5小叶顶角角度、顶端小叶顶角角度)贡献率为13.777%.筛选的8对AFLP引物组合,均可将漆树14个样品完全区分开.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相结合,不仅可用于漆树不同品种及野生居群间的鉴别,而且可反映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形态学 AFLP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野漆树与日本野漆树油脂成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唐丽 傅超凡 +1 位作者 钟秋平 王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漆树科(Anacandiaceae)资源丰富,约60属60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漆树群体5亿多株,能结籽的有1亿多株。目前,漆树研究大多是以生产生漆的漆树类为对象,对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研究较少,而漆蜡(油)用途广泛,在化... 漆树科(Anacandiaceae)资源丰富,约60属60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漆树群体5亿多株,能结籽的有1亿多株。目前,漆树研究大多是以生产生漆的漆树类为对象,对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研究较少,而漆蜡(油)用途广泛,在化妆品、防水剂、涂料、粘接剂、润滑剂、电子摄影调色剂、水果保鲜剂及蜡纺印花等轻化电子产业中有巨大的潜力(王成章,2001;唐丽等,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漆树 漆蜡 漆油 漆籽油脂成分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林区倒木及其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杰 侯琳 +1 位作者 蔡靖 张硕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4,共6页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和漆树倒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倒木腐烂等级划分方法,测定其 5 个腐烂等级的6种化学元素( C,N,P,K,Ca,Mg) 的含量,分析倒木对土壤化学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油松倒木5个腐烂等级间 C 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漆树倒木...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和漆树倒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倒木腐烂等级划分方法,测定其 5 个腐烂等级的6种化学元素( C,N,P,K,Ca,Mg) 的含量,分析倒木对土壤化学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油松倒木5个腐烂等级间 C 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漆树倒木 C 含量随着分解显著递减; 漆树和油松Ⅴ级倒木的 N 含量随着分解显著递增; Mg 含量在油松倒木分解过程中无显著差异,在漆树倒木分解后期显著增加; P,K,Ca 含量在漆树和油松分解过程中都无显著差异,但 P 和 Ca 含量随着油松和漆树倒木的腐烂呈线性增加,K 含量随油松和漆树倒木分解呈线性下降。油松和漆树倒木下土壤 C 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显著减少,K,Ca,Mg 含量随土层加深无显著差异; 土壤 C含量随倒木腐烂显著递增,N,P,Ca,Mg 含量随倒木分解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揭示倒木分解过程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对促进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制定林木更新措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油松 漆树 倒木 分解 化学元素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漆树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波 李建伟 +1 位作者 林杰 张飞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基于漆树的206条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9种环境因子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漆树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并综合利用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响应曲线对影响漆树分布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值达0.941... 基于漆树的206条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9种环境因子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漆树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并综合利用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响应曲线对影响漆树分布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值达0.941;年均降水量、海拔、年平均温度和温度变化方差为影响漆树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目前漆树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秦巴山、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研究结果对中国漆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和科学区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MaxEnt模型 地理分布 适生区
下载PDF
小木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一然 韩国伟 +5 位作者 张雪 李旦 刘树娜 赵月明 和润喜 何承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9,共8页
以优良小木漆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小木漆组培技术体系,研究茎段消毒方法和茎段褐变防治、腋芽启动、幼苗增殖、幼苗生根培养基以及炼苗移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消毒以75%乙醇浸泡20 s,0.05%苯扎氯胺浸泡1 min,0.1%升汞浸... 以优良小木漆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小木漆组培技术体系,研究茎段消毒方法和茎段褐变防治、腋芽启动、幼苗增殖、幼苗生根培养基以及炼苗移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消毒以75%乙醇浸泡20 s,0.05%苯扎氯胺浸泡1 min,0.1%升汞浸泡20 min效果最好,外植体无污染;褐变防控的培养基以附加100 mg/L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效果最好,褐变率仅为1.15%;腋芽启动培养基以White+半胱氨酸100 mg/L+6-BA 2.0 mg/L+NAA 0.5 mg/L效果最好,萌发率达91.67%;幼苗增殖培养基以MS+ZT 0.5 mg/L+6-BA 1.0 mg/L+TDZ 0.1 mg/L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4.89以上;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05 mg/L+IBA 0.2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幼苗生根数3.98条。组培苗炼苗后移栽在V(腐殖土)∶V(河沙)=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木漆 茎段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不同季节漆树树皮结构与漆酚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朔南 傅淑颖 胡正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3,I0002,F0003,共9页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显微结构 乳汁道 生漆 漆酚
下载PDF
漆树TvMYB1基因的鉴定及干旱响应潜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梦歌 黄晓华 +4 位作者 李大培 何学高 谢冬冬 王武萍 杨桂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2-397,共6页
该研究筛选漆树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经同源比对、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基本特征等分析,选取其中的TvMYB1进行基本生物学信息及逆境表达分析。以一年生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盆栽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漆树TvMYB1基因... 该研究筛选漆树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经同源比对、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基本特征等分析,选取其中的TvMYB1进行基本生物学信息及逆境表达分析。以一年生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盆栽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漆树TvMYB1基因的cDNA,以漆树茎和根部的cDNA为模板对漆树TvMYB1基因进行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经PEG6000胁迫后其在根部、茎、叶片中随处理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TvMYB1基因ORF长900 bp,编码蛋白含29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2.45 kD,理论等电点为9.51,其蛋白结构含有1个MYB不完全重复子结构域,属于1R-MYB类,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2)进化树分析显示,TvMYB1基因编码蛋白与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可可豆(Theobroma cacao)、柑橘(Citrus sinensis)的MYB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qRT-PCR分析结果显示,经PEG6000处理后,TvMYB1在漆树不同组织中均可被诱导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根和茎中表达量相对较低。随处理时间延长,TvMYB1在根部和茎中的表达有递增的趋势,在叶片中则相反。研究认为,TvMYB1受渗透胁迫诱导,在漆树干旱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是漆树逆境适应机制研究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MYB转录因子 干旱胁迫 Q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