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对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玲 赵晨含 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20,共8页
近二十年中国的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导致继发性不孕的剖宫产瘢痕缺损(CSD)患者增加,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解决再生育问题。CSD可显著降低ART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植入率,这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瘢痕局部发生腺肌病及子宫... 近二十年中国的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导致继发性不孕的剖宫产瘢痕缺损(CSD)患者增加,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解决再生育问题。CSD可显著降低ART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植入率,这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瘢痕局部发生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微环境紊乱、ART操作难度及妊娠并发症增加有关。除了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能改善妊娠结局,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是治疗CSD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妊娠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CSD对采用ART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为CSD患者管理及改善ART妊娠结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剖宫产瘢痕缺损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结局 综述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并发症患者产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芳 周凤勤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的1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5例),观...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的1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产妇有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皆无并发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3、6、9个月的FSFI评分、性生活频率,并对两组产妇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水平做调查。结果:(1)观察组在产后3个月、6个月的性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个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3个月、9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性生活频率明显低于孕前,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会增加产妇产后近期内的性功能障碍几率,降低产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临床剖宫产并发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并发症 生殖健康 性功能
下载PDF
米非司酮、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晶 张春莲 方彩云 《空军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对米非司酮、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研究选取的137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9例,采用米非司酮、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6... 目的对米非司酮、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研究选取的137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9例,采用米非司酮、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就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安全性,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8.6%,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8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6.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数据分别为(22.6±4.5)min、(32.5±5.6)ml、(18.2±5.3)d和(12.5±2.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β-HCG和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32.8±6.3)d和(28.6±4.8)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客观指标改善显著,不影响月经恢复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宫腔镜 腹腔镜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生育功能
下载PDF
孕产妇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林 王兰云 +1 位作者 曹娟 叶国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7期2802-2804,共3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胎膜早破(实验组)和60例非胎膜早破(对照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以及对孕妇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胎膜早破(实验组)和60例非胎膜早破(对照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以及对孕妇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合并生殖道感染的阳性率(65.83%)明显高于对照组(18.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合并生殖道感染造成自然分娩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导致母体胎盘早剥、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和绒毛膜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生殖道感染可导致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感染比例增加,并且除ARDS外增加幅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可显著影响孕妇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加强护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生殖道感染 剖宫产 分娩
下载PDF
辅助生育技术助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剖宫产分娩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泉 刘怡然 刘明博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剖宫产分娩的围手术期临床情况,为ART助孕双胎围手术期的产科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剖宫产分娩的225例ART助...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剖宫产分娩的围手术期临床情况,为ART助孕双胎围手术期的产科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剖宫产分娩的225例ART助孕双胎和95例自然受孕双胎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ART助孕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HB 108.7±16.3 g/L)下降较自然受孕组(HB 117.4±10.9 g/L)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助孕组产后出血比例(4.44%)高于自然受孕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助孕组发生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比例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前置胎盘发生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助孕组使用子宫捆绑术、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和促宫缩药物的比例以及输血率均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助孕双胎选择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其产后出血风险更高,围手术期处理更复杂,需加强对其剖宫产分娩的围手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剖宫产 辅助生育技术助孕 产后出血
下载PDF
不同子宫切口对观赏犬术后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赖勤农 曾中良 胥洪灿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0-23,共4页
将83只难产剖腹的小型观赏犬随机分为作子宫角基部切口的对照组和作子宫体背侧切口的试验组。剖腹切开子宫取胎后施以相同的术后护理,观察术后发情,及时配种,追访产仔情况。结果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受孕早和窝产数都高,分别为显著差异(P... 将83只难产剖腹的小型观赏犬随机分为作子宫角基部切口的对照组和作子宫体背侧切口的试验组。剖腹切开子宫取胎后施以相同的术后护理,观察术后发情,及时配种,追访产仔情况。结果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受孕早和窝产数都高,分别为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通过改进剖腹产手术的切口部位可确保母犬剖腹产术后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犬 剖腹产 繁殖力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和自然受孕子痫前期孕妇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文铭 徐芝慧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与自然受孕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娩的1 043例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子痫前期孕妇246例(ART组),自然受孕的子痫前期孕妇797例(自然受孕组),对两组孕妇的...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与自然受孕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娩的1 043例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子痫前期孕妇246例(ART组),自然受孕的子痫前期孕妇797例(自然受孕组),对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T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孕产次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P<0.05),ART组多胎妊娠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P<0.05)。两组胎死宫内、引产、HELLP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等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受孕组的子痫前期孕妇相比,ART组的孕妇年龄较大,多胎妊娠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及孕妇合并GDM的发生率更高,而两组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辅助生殖技术 自然受孕 早产率 剖宫产率
下载PDF
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樊璐璐 余晓英 王燕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共149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分成两组,对照组无并发症,76例,研究组出现相关并发症,73例,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观察不同时... 目的:探讨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共149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分成两组,对照组无并发症,76例,研究组出现相关并发症,73例,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观察不同时间两组在性功能指标和生殖健康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生产3个月、6个月性功能指数为(20.97±2.11)分、(22.11±2.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56±2.35)分、(25.97±3.1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3个月、6个月性生活频率远少于孕前为63.01%、49.32%,对照组为50%、38.16%,性生活恢复上研究组3个月、6个月比率为58.9%、78.08%,远低于对照组77.63%、89.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以上指标产后9个月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生产半年后研究组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在9个月内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性大,9个月后则无明显影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相关并发症 产妇 生殖健康 性功能 影响性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许金为 陈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 5 2例剖宫产妇发生医院感染 2 0例、感染率 7.9% ,感染部位构成比生殖道占首位 ,4 0 % ,呼吸道次之占 35 ...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 5 2例剖宫产妇发生医院感染 2 0例、感染率 7.9% ,感染部位构成比生殖道占首位 ,4 0 % ,呼吸道次之占 35 % ,切口占 2 0 % ,泌尿道占 5 % ,主要病原菌为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 ,感染与剖宫产组织创伤、渗血、渗液、手术及孕娠分娩改变生殖道生态环境、抗生素使用 ,造成阴道内菌群比例及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失调有关 ,抗生素的使用不能降低感染率 ,反而增加机会菌感染 ,重视开展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 ,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官产术 生殖道 感染 微生态 抗生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探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邹学红 肖雷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322例初产产妇,按照术中、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322例产妇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3、6、9个月的FSFI...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322例初产产妇,按照术中、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322例产妇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3、6、9个月的FSFI评分、性功能障碍情况、性生活恢复情况、性生活频率以及产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并发症组在产后3个月、6个月的FSF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的FSF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在产后3个月、6个月性功能障碍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的性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剖宫产妇产后3、6、9个月性生活频率远少于孕前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组在产后3、6、9个月性生活频率略少于孕前与相当或多于孕前的产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在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6个月、9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产妇在产后6个月时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综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对产妇近期性功能影响较大,对远期的影响较小,但也能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及生殖健康,使其不孕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并发症 生殖健康 性功能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憩室相关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卓敏 胡倩瑜 +1 位作者 孙涛 徐键(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2-336,356,共6页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和继发性不孕等。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及剖宫产率的上升,与之相关的不孕症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SD不...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痛和继发性不孕等。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及剖宫产率的上升,与之相关的不孕症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SD不孕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尚无一致意见。合并少量宫腔积液的患者可选择超长方案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或明显宫腔积液者可选择先行手术治疗。然而当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缺乏统一标准,通常主要由瘢痕上残留肌层厚度决定。此外,宫腔内臭氧灌注、中药调理及理疗、干细胞移植等方法也可能对CSD继发性不孕具有潜在的治疗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瘢痕 憩室 剖宫产术 不育 女(雌)性 生殖技术 辅助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相关并发症对未来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雪茹 赵晓娟 位菊峰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23-624,共2页
目的探究剖宫产手术行馆并发症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的152名产妇,按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身体状况、产后性功能状况、性生活频、生活质量、... 目的探究剖宫产手术行馆并发症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的152名产妇,按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身体状况、产后性功能状况、性生活频、生活质量、性功能指数等。结果在FSFI评分方面,观察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9个月后,两组评分基本持平(P>0.05);性功能障碍方面,在3个月和6个月的评分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9个月的评分上两组基本持平(P>0.05);在性生活频率方面,观察组恢复状况和频率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均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GQOLI-74评分方面,观察组综合评分55.94±2.58,对照组综合评分61.38±3.0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会造成未来女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近远期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女性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未来女性 生殖健康 影响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晚期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颖 邓燕杰(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和不孕等。近年研究认为,EMs增加晚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包括EMs局部免疫和炎性反应对妊娠过程的持续影响,以及在位子宫内膜孕酮抵抗、子宫异常收缩和子宫...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和不孕等。近年研究认为,EMs增加晚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包括EMs局部免疫和炎性反应对妊娠过程的持续影响,以及在位子宫内膜孕酮抵抗、子宫异常收缩和子宫结合带增厚对胚胎着床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EMs孕妇相比,EMs孕妇的前置胎盘风险增加,可能与EMs的子宫异常收缩有关;另外EMs孕妇的剖宫产风险增加,可能与EMs孕妇的年龄较大、盆腔粘连及妊娠晚期并发症增加有关;对于EMs是否增加孕妇的胎盘早剥、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产后出血的风险还存在争议;EMs孕妇要警惕妊娠期急性并发症自发性腹腔出血。目前未发现使用预防性手术可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但对EMs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可适当增加额外的产前管理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 子痫前期 早产 胎儿生长迟缓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妊娠结局 生殖技术 辅助
下载PDF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许欣 李宛玲 王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3期6228-6231,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485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参照相关标准统计PPP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PPP组和未发生PPP组;记录入选者...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485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参照相关标准统计PPP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PPP组和未发生PPP组;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情况,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PP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85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有42例发生PPP,发生率为8.66%;发生PPP组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流产次数、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5(Eph A5)水平与未发生PP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长、流产次数>2次、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均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PPP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Eph A5高表达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PPP的发生可能与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长、流产次数>2次、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及血清Eph A5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5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再生育女性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王宏羽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953-95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再生育女性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产后42天再生育女性2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阴道组(102例)、剖宫产组(110例),阴道组2次分娩均采用阴...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再生育女性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产后42天再生育女性2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阴道组(102例)、剖宫产组(110例),阴道组2次分娩均采用阴道自然分娩方式,剖宫产组2次分娩均采用剖宫产术。所有观察对象均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Oxford盆底肌力强度评分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结果:治疗前,阴道组SUI、POP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治疗后SUI、PO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阴道组与剖宫产组SUI、POP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治疗前阴道组Oxford盆底肌力强度评分升高,PFIQ-7评分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Oxford盆底肌力强度评分升高,PFIQ-7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阴道组与剖宫产组Oxford盆底肌力强度评分及PFIQ-7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自然分娩对再生育产妇盆底功能影响较大,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后,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再生育产妇盆底情况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再生育 盆底康复治疗
下载PDF
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临床研究
16
作者 吴华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7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自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收治的132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纳入66例,未产生相关并发症的产妇纳入参照组,产生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究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产妇生殖健康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自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收治的132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纳入66例,未产生相关并发症的产妇纳入参照组,产生相关并发症的产妇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性生活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的FSFI评分为(20.76±1.36)分低于参照组的(24.19±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0,P<0.001),性生活恢复率为34.85%低于参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1,P<0.001),产后6个月的FSFI评分为(25.17±1.63)分低于参照组的(28.63±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2,P<0.001),性生活恢复率为74.24%低于参照组的9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4,P=0.005);生活质量评分中研究组物质生活评分为(48.16±3.49)分低于参照组的(56.27±4.1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2.67±3.86)分低于参照组的(61.74±4.18)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1.07±3.52)分低于参照组的(72.49±4.63)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8.62±2.47)分低于参照组的(63.41±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6、12.950、15.951、10.741,P<0.05)。结论剖宫产相关并发症会降低产后半年内的性功能指数,减少性生活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并发症 生殖健康 性功能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子宫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嘉怡 季慧 凌秀凤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7-852,共6页
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 继发性不孕的人数增多, 从而使剖宫产术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助孕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加, 但目前关于剖宫产术对ART妊娠结局的影响尚存争议。研究显示剖宫产切口瘢痕可能通过... 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 继发性不孕的人数增多, 从而使剖宫产术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助孕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加, 但目前关于剖宫产术对ART妊娠结局的影响尚存争议。研究显示剖宫产切口瘢痕可能通过改变子宫解剖结构、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破坏宫腔微生态环境等影响胚胎着床, 从而增加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及异位妊娠等风险。瘢痕修补术是改善此类患者助孕结局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宫腔灌注、抑制异常宫缩、抗生素治疗等也成为改善宫腔环境的新思路。本文基于剖宫产瘢痕子宫与后续生育力的关系, 围绕其影响ART妊娠结局的可能机制及处理方案展开综述,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 生殖技术 辅助 妊娠结局 继发不孕
原文传递
分娩方式对生殖道微生物组影响的机理学研究
18
作者 杨星 张博伦 +4 位作者 李满超 曾智 梁晓燕 高琳芝 黄睿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2-1010,共9页
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物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 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物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剖宫产组包含9例剖宫产继发不孕患者,顺产组包含同期5例顺产后继发不孕患者,并分别对患者的宫颈和内膜进行采样分析。提取两组宫颈外口和内膜表面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剖宫产宫颈组、剖宫产内膜组、顺产宫颈组和顺产内膜组进行测序,共检测到12种微生物群,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菌门厚壁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拟杆菌门丰度在顺产组表达较高,而变形菌门在剖宫产组表达较高。菌科水平发现14个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菌科为乳杆菌科,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进一步分析发现13个优势菌属,含量最高的菌属为乳杆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分娩妇女的生殖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剖宫产妇女的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相比顺产妇女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剖宫产后妇女不孕状态与子宫腔内乳杆菌等群落丰度的差异相关,提示从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改善角度出发,是寻求改善不孕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新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微生物组 不孕症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瘢痕子宫
原文传递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丽 叶旭萍 +3 位作者 陆子阳 王平娟 刘翠 王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9期3719-3722,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选择在地区门诊就诊的孕妇108例,检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胎膜早...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选择在地区门诊就诊的孕妇108例,检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8例孕妇中,48例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感染率为44.4%。感染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孕次、受教育年限、孕周等与非感染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2.9%和18.8%,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3.3%和1.7%(P<0.05)。感染组的剖宫产率高于非感染组,自然分娩率低于非感染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例孕妇中,Pearson分析显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比较常见,可导致剖宫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也与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道 解脲支原体感染 剖宫产 胎膜早破 新生儿窒息
原文传递
人工破膜对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母婴风险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霞 吴思思 王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9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生殖道GBS感染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自然破膜,研究组人工破膜,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围生期并...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生殖道GBS感染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自然破膜,研究组人工破膜,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4.38%,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25%,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产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GBS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破膜能够促进生殖道GBS感染产妇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 人工破膜 产程 APGAR评分 剖宫产 新生儿 围生期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