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mplifies the QT,and Tp-e intervals and the Tp-e/QT ratio of left chest ECG 被引量:6
1
作者 Zhao Zhao Zuyi Yuan Yuqiang Ji Yue Wu Yinzhi Qi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p-e interval (an interval from the peak to the end of the T wave), QT interval and Tp-e/QT ratio of the body surface ECG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p-e interval (an interval from the peak to the end of the T wave), QT interval and Tp-e/QT ratio of the body surface ECG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Methods: The Tp-e interval and QT interval were measured on body surface ECGs in 42 patients without either hypertension or LVH (control group), 41 patients having hypertension but not LVH (non-LVH group), and 38 patients with both hypertension and LVH (LVH group). Results: The mean corrected QT (QTc) interval, and mean corrected Tp-e[T(p-e)c] interval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LVH group (0.430±0.021s vs. 0.409±0.019s, p 〈 0.01; 0.098±0.013s vs. 0.088±0.011s,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p-e/QT ratio was also amplified in LVH group (0.232± 0.028 vs.0.218± 0.027) (p 〈 0.05). Conclusion: LVH increased the QT interval, Tp-e interval and Tp-e/QT ratio of the body surface 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QT interval tp-e interval ARRHYTHMIA
下载PDF
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对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园园 龚帆影 陶炜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4426-4429,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对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肌肥厚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LVH)27例,肥厚型心肌病(HCM)18例;根据后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和... 目的探究分析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对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肌肥厚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LVH)27例,肥厚型心肌病(HCM)18例;根据后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另选取同期心脏结构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均经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结果研究组心电图胸前V2、V3导联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电图胸前V4导联的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患者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胸导联V2~V4的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心律失常组胸前V2、V3导联的Tp-e间期高于无心律失常组,胸前V2~V4导联的Tp-e/QT比值均高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可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参考指标,也可作为预测心肌肥厚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之一,不能鉴别不同因素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间期、tp-e/QT比值 心肌肥厚 心电图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Tp-e间期延长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滕显娥 李刘宁 +2 位作者 王欢 许超蕊 杨兆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Tp-e间期延长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2例,其中冠心病猝死46例,设为猝死组,其余456例患者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Tp-e、Tp-e/姨RR、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并判断Tp-e...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Tp-e间期延长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2例,其中冠心病猝死46例,设为猝死组,其余456例患者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Tp-e、Tp-e/姨RR、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并判断Tp-e间期延长对冠心病猝死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猝死组患者Tp-e、Tp-e/姨RR和QTc明显延长(P<0.05);与存活组比较,猝死组患者LVEF明显降低(P<0.05);Tp-e延长与冠心病猝死、QTc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猝死患者Tp-e间期明显延长,Tp-e间期延长可能成为冠心病猝死的危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猝死 tp-e间期
下载PDF
AMI患者QTd、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艳芳 陈素 《新医学》 201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患者(AMI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患者(AMI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Tp-e和Tp-e/QT。结果 AMI组的Tp-e、Tp-e/Q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Tp-e、Tp-e/QT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Tp-e、Tp-e/QT比健康对照组延长,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tp-e间期 tp-e QT比值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Tp-e间期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士尧 陈鑫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Tmax法、T均法和TV3法)测得的冠心病患者Tp—e间期差异以及其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15例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通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处理获得Tp—e间期资料,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按检查结果分组:A组,冠...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Tmax法、T均法和TV3法)测得的冠心病患者Tp—e间期差异以及其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15例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通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处理获得Tp—e间期资料,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按检查结果分组:A组,冠心病单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组(室性期前收缩≥30次/h);B组,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组(多形性、多源性、R在T上、连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合并室性逸搏);C组,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组;D组.冠心病对照组(无明显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30次/h,且无其他室性心律失常);E组.正常对照组。评价上述3种不同方法测得的Tp-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并将Tp—e间期与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比较。结果B、C组的Tp-e问期不仅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P〈0.05)。而A组Tp—e间期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间期对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且优于Q-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间期 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下载PDF
Tp-e/QT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贺文奇 赵香梅 +1 位作者 楚英杰 杨蕾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6期11-12,50,共3页
目的: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初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分别测算118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pre-PCI)和介入治疗后(post-PCI)的心电图Tp-e和Tp-e/QT的比值。结果:... 目的: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初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分别测算118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pre-PCI)和介入治疗后(post-PCI)的心电图Tp-e和Tp-e/QT的比值。结果: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Tp-e/QT比值分别为0.29(95%CI 0.24-0.32)和0.23(95%CI 0.22-0.27),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001;高pre-PCI Tp-e/QT比值与患者心梗后死亡率增高相关,其界值为0.29;介入治疗后QT和校正的QT(QTc)较介入前增大(QT:407 vs 421ms,P<0.0001)。结论:pre-PCI Tp-e/QT比值可预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全因死亡可能性,且QT在PCI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间期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p-e/QT比值 预后
下载PDF
J波、JTc、Tp-ec间期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患者术后触发治疗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章超惠 严激 +5 位作者 徐健 孙贤林 苏浩 陈康玉 杨冬妹 胡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J波、校正JT间期(JTc)、校正Tp-e间期(Tp-ec)对术后触发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CRT-D置入患者192例,留取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读取最长JTc导联中JTc、...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J波、校正JT间期(JTc)、校正Tp-e间期(Tp-ec)对术后触发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CRT-D置入患者192例,留取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读取最长JTc导联中JTc、Tp-ec间期,记录J波阳性病例数。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程控仪观察识别腔内电图图形并完善体表心电图收集。结果其中接受过触发治疗者(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除颤)44例(触发治疗组),未接受过触发治疗者148例(未触发治疗组),触发治疗组J波阳性率大于未触发治疗组(P<0.05),JTc(P<0.05)、Tp-ec(P<0.001)显著延长。当JTc≥358.50 ms、Tp-ec≥116.47 ms时,患者术后接受CRT-D触发治疗的风险显著增加,且与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影响患者预后,而J波的预测价值不确定。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JTc、Tp-ec的增大增加了CRT-D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当JTc≥358.50 ms、Tp-ec≥116.47 ms时,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增加,并可能作为是否接受触发治疗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触发治疗 J波 校正JT间期 校正tp-e间期
下载PDF
梗死区Tp-ec及Tp-e/QT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月娥 胡泽平 +2 位作者 马兰 张浩 徐心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梗死区矫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e/QT)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281例,其中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组36例,非MACE组245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梗死区矫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e/QT)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281例,其中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组36例,非MACE组24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Tp-ec及Tpe/QT值的差异,采用二分类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年龄偏高,心率增快,门球时间较长,女性比例和多支病变比例增高,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PCI术前及术后Tp-ec、Tp-e/QT值较非MAC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Tp-e/QT(OR=1.238,P<0.001)、LVEF(OR=0.924,P=0.005)、门球时间(OR=1.007,P=0.018)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p-ec、Tp-e/Q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95%CI 0.763~0.864)、0.889(95%CI 0.843~0.926)。Z检验显示,术前Tp-e/QT的AUC与术前Tp-ec、术后Tp-ec、术后Tp-e/QT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p-e/QT是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p-ec、Tp-e/QT对MACE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p-ec间期 tp-e/QT比值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QTc、Tp-ec、Tp-e/QT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冲 高传玉 +2 位作者 王宪沛 吴莎 高素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各期患者QTc、Tp-ec及Tp-e/QT指标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258例,测量并计算慢性肾衰竭CKD各期患者QT间期、Tp-e间期及Tp-e/QT比值,记录住院2周内恶性心律失常事...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各期患者QTc、Tp-ec及Tp-e/QT指标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258例,测量并计算慢性肾衰竭CKD各期患者QT间期、Tp-e间期及Tp-e/QT比值,记录住院2周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选择心电图正常的9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①QTc、Tp-ec、Tp-e/QT在CKD 1、2、3期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KD 4期各指标为QTc(428.4±10.8)ms、Tp-ec(99.6±6.5)ms、Tp-e/QT 0.240±0.010,CKD 5期各指标为QTc(446.1±6.7)ms、Tp-ec (113.6±8.7)ms、Tp-e/QT 0.259±0.009,QTc、Tp-ec、Tp-e/QT在CKD 4、5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Tp-ec、Tp-e/QT在CKD 1、2期之间,CKD 2、3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其在CKD 3、4期,4、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CKD 1、2期之间,CKD 2、3期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CKD 3、4期,4、5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以420 ms,Tp-ec以100 ms,Tp-e/QT以0.250为节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慢性肾衰竭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与QTc、Tp-ec、Tp-e/QT指标的增大明显相关.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CKD 4、5期后,QTc、Tp-ec、Tp-e/Q指标逐渐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QTc、Tp-ec、Tp-e/QT有望成为评估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损害的心电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 tpe间期 tpe/QT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p-e间期与Tp-e/QT比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朋程 陈礼平 +2 位作者 柯淑兰 王志颖 王彤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4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QT间期、Tp-e间期和Tp-e/Q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50例,分别与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组、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四组V4导联QT间期、Tp-e间期、计...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QT间期、Tp-e间期和Tp-e/Q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50例,分别与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组、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四组V4导联QT间期、Tp-e间期、计算Tp-e/QT。结果 (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体检组对比QT间期、Tp-e间期和Tp-e/Q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对比,Tp-e间期和Tp-e/QT比值均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间期与Tp-e/QT比值比QT间期在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更有价值;Tp-e间期和Tp-e/QT可作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 tp-e间期 tp-e/QT
下载PDF
J波、fQRS、Tp-ec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由建 张晓 范卫东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J波、校正Tp-e间期(Tp-ec)、碎裂QRS波(fQRS)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选择STEMI患者108例,成功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MAE组(29例)和非MAE(NMAE)组(79例),72例正常... 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J波、校正Tp-e间期(Tp-ec)、碎裂QRS波(fQRS)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选择STEMI患者108例,成功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MAE组(29例)和非MAE(NMAE)组(79例),72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示MAE组J波阳性、fQRS阳性、Tp-ec≥100ms显著高于NMAE组(P<0.05);STEMI患者Tp-ec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经溶栓治疗后,Tp-ec 1周和1个月时逐渐恢复,但Tp-ec仍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J波阳性(OR=3.612)、fQRS阳性(OR=2.905)、Tp-ec≥100ms(OR=3.226)(均P<0.05)与MAE的发生独立相关。以此认为J波、Tp-ec、fQRS和MAE正相关,对溶栓后MAE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J波 碎裂QRS波 校正tpe间期
下载PDF
Tp-e/QT比值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香梅 秦历杰 +2 位作者 杨蕾 李法良 陈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急性药物中毒无MACE组患者144例,急性药物中毒合并MACE组患者27例.比较两组患者校正Q...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急性药物中毒无MACE组患者144例,急性药物中毒合并MACE组患者27例.比较两组患者校正QT间期(QTc)、Tp-e间期、Tp-e/QT比值及Tp-e离散度(Tp-ecd)等相关指标,分析其与MACE的关系.结果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中发生MACE组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P=0.018)、校正后Tp-e间期(Tp-ec)(P<0.001)、Tp-e/QT比值(P<0.001)和Tp-ec离散度(Tp-ecd)(P=0.001)均高于无MACE组.在单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QTcd(OR=1.065,P=0.020)、Tp-ec(OR=1.158,P=0.001)、Tp-e/QT(OR=1.344,P=0.002)和Tp-ecd(OR=1.193,P=0.001)与MACE显著相关.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Tp-e/QT比值仍为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强力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Tp-e/QT比值曲线下面积(AUC)与QTcd(P=0.012)、Tp-ec(P=0.013)和Tp-ecd(P=0.006)在MACE组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药物中毒发生MACE组患者QTcd、Tp-ec、Tp-e/QT和Tp-ecd较无MACE组患者明显增加,Tp-e/QT比值增大是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发生MACE较好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药物中毒 tp-e间期 tp-e/QT比值 心脏不良事件(MACe)
下载PDF
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p-ec、QTd及心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由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7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Tp-ec、QTd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Tp-ec、... 目的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Tp-ec、QTd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Tp-ec、QT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Tp-ec、QTd及心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S患者的Tp-ec、QTd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注射液 急性冠脉综合征 tp-ec QTD 心功能
下载PDF
健康人Tp—e时间与Q—T间期比值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桂芝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T波峰-末时间(Tp—e时间)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为临床Tp—e/Q—T的研究提供正常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12例健康体检者,其12导联心电图T波在Ⅱ、V3、V4和V5直立,终末部清晰可辨,心率60~100次/min。分... 目的观察健康人T波峰-末时间(Tp—e时间)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为临床Tp—e/Q—T的研究提供正常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12例健康体检者,其12导联心电图T波在Ⅱ、V3、V4和V5直立,终末部清晰可辨,心率60~100次/min。分别测量Ⅱ、V3、V4和V5 Q—T间期、Q—TP间期,计算Tp—e时间、Tp—e/Q—T值。结果Tp—e/Q—T各导联总均值为022±0.03,95%可信区间0.16~0.28;V3、V。和V5Tp—e/Q—T总均值为022±0.03,95%可信区间0.16~0.28。当心率从60次/min至100次/min不等时,各导联间Tp—e/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导联Tp—e/Q—T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导联Tp—e/Q—T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到了健康人Tp—e/Q—T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T波峰-末时间
下载PDF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与TP—TE时间及Q—T间期比值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小芳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长Q—T间期患者T波峰末时间(TP-TE时间)、TP-TE/Q—T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长Q—T间期患者29例,将其分为伴TdP组(发作期或稳定期)和不伴TdP组两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测量... 目的探讨长Q—T间期患者T波峰末时间(TP-TE时间)、TP-TE/Q—T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长Q—T间期患者29例,将其分为伴TdP组(发作期或稳定期)和不伴TdP组两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测量并比较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P-TE时间和TP-TE/Q—Tc结果伴TdP组稳定期患者TP-TE时间、TP—TE/Q—T(14157±37.33ms、0.27±0.05)和发作期(154.29±42ms、0.29±0.06)均较不伴TdP组(97.60±5.51ms、0.19±0.13)延长或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预测TdP发生风险时,伴TdP组稳定期和发作期TP-TE时间、TP-TE/Q—T均较Q—T间期更敏感(Wald值分别为1247、15.77和5.77、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P-TE时间TP-TE/Q—T比值有助于预测长Q—T间期患者发生TdP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p-Te时间 tp-Te/Q—T
下载PDF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Tp—e间期关系的探讨
16
作者 唐康林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0期364-365,共2页
目的:探讨Tp—e闻期与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冠心病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56)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112),比较两组各导联和12导联平均Tp一e间期、经心率校正的Tp一e(Tp—e离散度)间期。结果:与... 目的:探讨Tp—e闻期与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冠心病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56)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112),比较两组各导联和12导联平均Tp一e间期、经心率校正的Tp一e(Tp—e离散度)间期。结果:与B组比较。A组各导联和12导联平均Tp一e间期和Tp—e离散度间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O.01)。结论:Tp一e间期可作为预测冠心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间期 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痛
下载PDF
Tp-e离散度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宪沛 吴莎 +5 位作者 高传玉 陈冲 晏娟娟 冯宇 林振浩 沈玉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评价T波峰点到末端的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间期)和其他心电图参数对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 目的:评价T波峰点到末端的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间期)和其他心电图参数对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比无MVAE组有更长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ms∶(39.98±7.4)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ms∶(127.69±12.9)ms;P<0.001]和校正的Tp-e间期离散度[cTp-ed:(55.55±15.4)ms∶(39.98±7.4)ms;P<0.001],并且有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297±0.03;P<0.001)。血管痉挛缓解并且抬高的ST段和倒置的T波恢复至正常水平后,两组间QTc间期、cQTd、cTp-e间期、cTp-ed和Tp-e/QT比值均没有明显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cTp-ed(OR=1.452,95%CI:1.150~1.832,P=0.001)均与MVAE的发生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Tp-ed可以进入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cTp-ed为0.933(均P<0.05)。Z检验显示,cTp-ed(0.933)的AUC与cQTd(0.724)、cTp-e间期(0.841)、Tp-e/QT比值(0.924)的AUC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Tp-e/QT比值的AUC与cQTd相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cQTd、cTp-e间期、Tp-e/QT比值和cTp-ed在合并MVAE的VA患者中明显增高,均可预测MVAE的发生,其中cTp-ed是最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tp-e间期 tp-e/QT比值 tp-e间期离散度 心绞痛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和Tp-e间期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宪沛 吴莎 +5 位作者 高传玉 陈冲 晏娟娟 冯宇 林振浩 齐大屯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抬高的ST段(STE)和增大的Tp-e间期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中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 目的:探讨抬高的ST段(STE)和增大的Tp-e间期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中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较无MVAE组有更加抬高的STE[(0.72±0.23)mV︰(0.41±0.10)mV,P<0.001],更长的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0)ms︰(39.98±7.40)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0)ms︰(127.69±12.90)ms,P<0.001],和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0.297±0.030),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STE(OR=5.665,95%CI:1.830~17.539,P<0.001)均与MVAE的发作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TE和cTp-ed均可以作为MVAE发生的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STE为0.918。Z检验显示,Tp-e/QT比值的AUC和STE的AUC无显著差异,两者均与cQTd、cTp-e间期的AUC有显著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TE分别和cTp-e间期(r=0.658,95%CI:0.527~0.754,P<0.001)、Tp-e/QT比值(r=0.763,95%CI:0.576~0.862,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抬高的ST段和增加的Tp-e间期有关联的电生理机制,并对VA患者的MVAE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间期 tp-e/QT比值 ST段抬高 变异型心绞痛 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
原文传递
Tp-ec、Tp-e/QT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国胜 王宪沛 +2 位作者 高传玉 王焱 刘静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间期、Tp-ec(校正的T波的顶点到T波的终点的时间)和Tp-e/QT指标的变化及这些指标与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急性STEMI患者60例,测量并计算梗死相关和非梗死导联QT、QTc、Tp-ec、Tp...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间期、Tp-ec(校正的T波的顶点到T波的终点的时间)和Tp-e/QT指标的变化及这些指标与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急性STEMI患者60例,测量并计算梗死相关和非梗死导联QT、QTc、Tp-ec、Tp-e/QT比值,记录1年内恶性心电生理事件。正常心电图6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急性STEMI 12h内梗死和非梗死导联QTc明显延长(P<0.01),1周和1个月回复正常水平。梗死相关导联12h内Tp-ec间期比非梗死导联及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均P<0.01),1周和1个月逐渐回复正常。Tp-e/QT比值在梗死相关导联比其他导联明显增大(P<0.01),随之逐渐回复,但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QTc 440ms作为截点电生理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以Tp-ec100ms和Tp-e/QT比值0.25作为截点恶性电生理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Tp-ec,尤其是Tp-e/QT比值增加,与恶性电生理事件相关,是预测急性STEMI后恶性电生理事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tp-e间期 tp-e/QT比值 跨室壁离散 恶性电生理事件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单导联ST段回落的预测因素、预测价值及其与校正的Tp-e、QT间期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华 高传玉 +7 位作者 王宪沛 张优 李牧蔚 鞠晨晖 刘馨允 朱利杰 赵洛沙 胡大一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早期识别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高危患者,积极干预,探索影响ST段回落的因素。方法:收集成功溶栓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8例,分别测算溶栓前、溶栓后2h梗死相关导联校正的QT间期(QTc)、单导联ST段回落(STR)、校正的T... 目的:早期识别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高危患者,积极干预,探索影响ST段回落的因素。方法:收集成功溶栓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8例,分别测算溶栓前、溶栓后2h梗死相关导联校正的QT间期(QTc)、单导联ST段回落(STR)、校正的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Tp-ec)、Tp-e/QT比值等指标的变化,随访6个月内发生MACE情况。以STR50%为切点,分为STR>50%组与STR<50%组,分析溶栓前后QTc、Tp-ec、Tp-e/QT变化的数值和不同变化幅值例数与STR程度的关系。χ2检验分析STR与Tp-ec、Tp-e/QT变化在不同切点对6个月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STR≥50%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STR<50%组(P<0.05)。ΔTp-e/QT≥0.04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0.04组(P<0.05);而ΔTp-ec以25ms为切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前后QTc变化(ΔQTc)数值在STR≥50%和STR<5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变化幅值例数比较:ΔTp-ec≥25ms组STR≥50%比例明显大于ΔTp-ec<25ms组,ΔTp-e/QT≥0.04组STR≥50%比例明显大于ΔTp-e/QT<0.04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因素有前壁心肌梗死、入院Killip分级2级以上、入院白细胞计数、胸痛至溶栓时间。结论:溶栓后2hSTR可预测住院期间、6个月MACE的发生;急性STEMI患者Tp-ec、Tp-e/QT的变化与溶栓前后STR相关,有望成为替代STR预测预后的临床简易指标;前壁心肌梗死、入院Killip分级2级以上、入院白细胞计数、胸痛至溶栓时间可影响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回落 tp-e/QT tp-e间期 恶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