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from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North Daba Mountain: Constraints on Albitites Petrogenesis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Gang WANG Zongqi +1 位作者 ZHANG Yingli WANG Kun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3-127,共15页
Albitite often accompanies with various metal and gem mineral deposi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occurrences have been reported globally, including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China.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Albitite often accompanies with various metal and gem mineral deposi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occurrences have been reported globally, including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China.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deposit in the North Daba Mountain area of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whose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albitite veins and fractures. As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albitite in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albitite and its mineralization age. Detailed fieldwork and mineral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initially suggest that albitite from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is igneous in origin. Further zirc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se zircons have high Th/U ratios(〉0.5), low La content, high(Sm/La)N and Ce/Ce*values, and a strong negative Eu anomaly, which are commonly seen in magmatic zircons.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are earth element(REE) patterns are consistent with magmatic zircons from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y fall within or near the field of magmatic zircons on discriminant diagrams. The calculated average apparent Ti–in–zircon temperature for young zircons is 780°C, consistent with magmatic zircon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Therefore, zircon geochemistry indicates that the albitite origin is magmatic. SIMS U–Pb dating on nine magmatic zircons yielded a concordia age of 154.8±2.2 Ma, which represents the formation of albitite and the metallogenic age. More importantly,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s of Yanshanian magmatism and metallogenesis in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so formation of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may be a closely related geological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itite petrogenesis SIMS zircon geochronology zirc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North Daba Mountain
下载PDF
Interactions of copper,cadmium and molybdenum in buffalo calves:the levels of trace element in blood,urine and tissues
2
作者 Zeng Zhiming and Fan Pu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15-122,共8页
Ten male buffalo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five groups of two each. Four groups were fed with cadmium, molybdenum, cadmium-molybdenum, and copper-cadmium-molybdenum respectively for 1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 Ten male buffalo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five groups of two each. Four groups were fed with cadmium, molybdenum, cadmium-molybdenum, and copper-cadmium-molybdenum respectively for 1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s' metabolic interactions in calv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dmium and molybdenum could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molybdenum and cadmium in liver and kidneys in buffalo calves, but copper could not. reduce to normal the levels of molybdenum and cadmium in liver and kidneys caused by cadmium-molybdenum. In addition, we found the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and kindey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reatment calves than in contr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CADMIUM copper MOLYBDENUM buffalo calves.
下载PDF
Ore Genesis for Stratiform Ore Bodies of the Dongfengnan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Yanbian Area, NE China:Constraints from LA-ICP-MS in situ Trace Elements and Sulfide S–Pb Isotopes 被引量:4
3
作者 LU Siyu REN Yunsheng +3 位作者 YANG Qun SUN Zhenming HAO Yujie SUN Xin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91-1606,共16页
The Dongfengnansha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representative deposit of the Tianbaoshan ore district in the Yanbian area, northeast(NE) China. There occur two types of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the stratiform o... The Dongfengnansha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representative deposit of the Tianbaoshan ore district in the Yanbian area, northeast(NE) China. There occur two types of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and veintype ones, controlled by the Early Permian strata and the Late Hercynian diorite intrusion,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ambiguous genetic type of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there has been controvers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veintype ore bodie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type of stratiform ore bodies,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in situ trace elements and S–Pb isotope analysis have been carried on the sulfides in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skarn, 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 and epithermal deposits, sphalerite samples in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of the Dongfengnanshan deposit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Fe, Mn, and In, while depleted in Ga, Ge, and Cd,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sphalerite in volcanic-associated massive sulfide(VMS) deposits. Co/Ni ratio of pyrrhotites in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is similar to that in VMS-type deposi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Cd of chalcopyr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recrystallized VMS-type deposi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so reflect the intermediate ore-forming temperature of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VMS-type deposits, reflecting that sulfur originated from the Permian Miaoling Formation.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ndicate mixed-source for lead. Moreover, the comparison of the Dongfengnanshan stratiform ore bodies with some VMStype deposits in China and abroad, on the trace elements and S–Pb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lfides reveals that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of the Dongfengnanshan deposit belong to the VMS-type, and have closely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ly Permian marine volcanic sedimentary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in situ trace element S-Pb isotope VMS-type STRATIFORM orebodies Dongfengnan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Tianbaoshan ORE district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全血微量元素比较
4
作者 吴润东 陈双双 李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体检者与白癜风患者全血微量元素的差异,从而探究微量元素对于白癜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29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白癜风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53例作为健康组。...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体检者与白癜风患者全血微量元素的差异,从而探究微量元素对于白癜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29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白癜风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53例作为健康组。利用Agilent 785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全血中十种微量元素(钙、镁、铁、铜、锌、铅、硒、钼、锰、铬)的含量,统计两组微量元素差异情况。结果健康组铜元素浓度高于白癜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余微量元素(钙、镁、铁、锌、铅、硒、钼、锰、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相比健康体检者全血中铜元素含量降低,证明铜元素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关系;而钙、镁、铁、锌、铅、硒、钼、锰、铬9种微量元素与白癜风的发病没有相关联系,本研究为国内微量元素与白癜风发病机制联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扩展了相关检验数据统计分析量,为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微量元素 健康体检 全血
下载PDF
过氧化氢-耐尔蓝体系催化动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冶炼废水中微量铜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维 龙青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随着水土环境的日益恶化,监控包括铜在内的重金属污染对水土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基于在柠檬酸缓冲溶液反应介质中,过氧化氢在Cu(Ⅱ)的催化下能氧化耐尔蓝褪色,其... 随着水土环境的日益恶化,监控包括铜在内的重金属污染对水土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基于在柠檬酸缓冲溶液反应介质中,过氧化氢在Cu(Ⅱ)的催化下能氧化耐尔蓝褪色,其褪色程度与Cu(Ⅱ)含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u(Ⅱ)的新方法。选择的反应介质柠檬酸缓冲溶液具有某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浅析了柠檬酸缓冲溶液在工作中对耐尔蓝起增敏作用的原因,且柠檬酸作为植物提取物,具有无毒环保,易于分解,可调节酸度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通过实验确定了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5 nm,柠檬酸缓冲溶液的最佳使用量为1.0 mL,耐尔蓝和过氧化氢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75和1.0 mL,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1 min和90℃,Cu(Ⅱ)含量在0~0.32μg/mL内与吸光度的差值呈线性关系。对铜标准溶液和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8%~3.8%,相对标准偏差在3.8%~4.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6)L/(mol•cm)。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Cu(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6%~102%。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较好、有较灵敏度高、分析成本低、使用的试剂较为环保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耐尔蓝 催化动力分光光度法 微量铜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绿帘石类型和成分及其找矿意义
6
作者 陈安顺 单思齐 +6 位作者 谢桂青 刘文元 张安顺 毛景文 饶东平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4,共17页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合钻孔编录信息,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的绿帘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根据产状可将绿帘石划分为2类,分别为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Ⅰ型绿帘石)和赋存于青磐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Ⅱ型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类绿帘石中的n(Al)与n(Fe)、n(Ca)与n(Mn)均呈现负相关关系,n(Al)、n(Fe)、w(Mn)存在明显的差异,Ⅰ型绿帘石贫Fe、Mn,富Al元素,具有相对较低的X_(Fe)值,Ⅱ型绿帘石与之相反,富Fe、Mn,贫Al元素,具有相对较高的X_(Fe)值。结合矿相学特征,文章提出Ⅰ型绿帘石由斜长石蚀变而成,Ⅱ型绿帘石由角闪石蚀变而成,暗示绿帘石的主量元素变化受蚀变前的矿物控制。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青磐岩化带中由深部至浅部Ⅱ型绿帘石的w(Pb)、w(Sb)、w(Ba)显示升高的趋势,浅部绿帘石具有较低的w(Mo);Ⅱ型绿帘石中的w(Mn)、n(Al)和w(Mg)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As)、n(Fe)和n(Ca)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由于绿帘石的微量元素找矿指标变化受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根据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帘石中的w(Mg)、w(Pb)、w(Sb)、w(Ba)、w(Mo)、w(Mn)、w(As)的空间变化规律,笔者推测该斑岩型矿床热液中心在Mn元素晕之下1~2 km处。笔者研究发现Ⅱ型绿帘石中的主量元素n(Al)和X_(Fe)与w(Mn)微量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n(Ca)和n(Fe)与w(Mn)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故Ⅱ型绿帘石中的n(Al)、X_(Fe)、n(Ca)和n(Fe)元素可以作为找矿勘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主、微量元素 斑岩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
下载PDF
滇西官房铜矿床微量元素R型因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7
作者 李育 陈爱兵 +6 位作者 蔡家驭 高建国 常河 贾福聚 王泱泱 王玉祥 董雪健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官房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澜沧江火山岩段北段,属云县-景谷(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玄武岩铜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对矿区内矿石的33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聚类分析,33种微... 官房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澜沧江火山岩段北段,属云县-景谷(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玄武岩铜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对矿区内矿石的33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聚类分析,33种微量元素可分为基性岩元素组合、中低温矿化元素组合、中酸性岩相关元素及中高温矿化元素组合;R型因子分析得到F_(1)、F_(2)、F_(3)、F_(4)四类元素组合因子。其中,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的元素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能够代表矿床的成矿过程,即成矿分为热液成矿期和中低温地下水热液改造期两个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该矿床属于隐伏岩体及岩浆作用有明显成因联系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型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微量元素 官房铜矿床 滇西
下载PDF
微合金化元素对纯铜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
8
作者 梁十军 刘海涛 +3 位作者 张彦敏 宋克兴 郭慧稳 郭引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纯铜晶粒尺寸的热稳定性,经900℃×30 min高温处理后,Cu、Cu-Ti和Cu-Cr-Ni-Ag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8.57、86.06和48.35μm,即热稳定性Cu-Cr-Ni-Ag>Cu-Ti>Cu。同时,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后纯铜的导电率仍较高,Cu、Cu-Ti和Cu-Cr-Ni-Ag导电率分别为101.87、101.64和99.98%IACS。分析认为热稳定性的提高主要与TiS相、CrS相的钉扎以及Ni和Ag固溶拖拽有关,微量Ti和Cr可与杂质S反应形成六方结构TiS相和单斜结构CrS相,且均与基体呈非共格关系,特别是CrS相较TiS相更为细小、数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微合金化元素 电导率 热稳定性 析出相
下载PDF
火烧环境中铜缆线燃烧痕迹宏微观特征
9
作者 周楠 蒋敬 +2 位作者 樊武龙 方雨 陶秋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11-2218,共8页
为探究涉铜缆线电气火灾的起火原因,通过设计并开展燃烧实验制备铜缆线燃烧试样,综合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试样燃烧痕迹的宏、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线缆规格尺寸、有无绝缘层以及不同燃烧温度对燃烧痕迹宏观形态和微观... 为探究涉铜缆线电气火灾的起火原因,通过设计并开展燃烧实验制备铜缆线燃烧试样,综合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试样燃烧痕迹的宏、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线缆规格尺寸、有无绝缘层以及不同燃烧温度对燃烧痕迹宏观形态和微观组织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规格的铜缆线,绝缘层材料的存在提高了缆线燃烧温度的极值,但二者的熔断温度相差不大,同时,也降低了缆线燃烧后熔端的集束性;随着缆线截面尺寸的增加,其燃烧过程中达到的温度极值也不断提高,不同规格铜缆线的熔断温度总体上与其截面尺寸成正比;铜缆线在高温作用下易形成熔珠,其直径通常为铜线线径的1~3倍,裸铜缆线形成的熔珠表面较光滑,具有金属光泽,而含绝缘层铜缆线形成的熔珠表面较粗糙,附着聚氯乙烯残留物。研究结果可为铜缆线在火场环境中燃烧痕迹的分析及起火原因的判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铜缆线 燃烧痕迹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微量铜离子联合碳酸氢盐类芬顿体系降解水中双酚A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丽红 晏彩霞 +4 位作者 聂明华 张艺民 袁玉龙 丁明军 王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6-1196,共11页
基于铜离子(Cu^(2+))的类芬顿体系通常需要较高的Cu^(2+)剂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微量Cu^(2+)(2.5μmol/L)联合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Cu^(2+)/H_(2)O_(2)/HCO_(3)^(-))体系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降解.结果表明:... 基于铜离子(Cu^(2+))的类芬顿体系通常需要较高的Cu^(2+)剂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微量Cu^(2+)(2.5μmol/L)联合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Cu^(2+)/H_(2)O_(2)/HCO_(3)^(-))体系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降解.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u^(2+)/H_(2)O_(2)/HCO_(3)^(-)体系对BPA的降解效果随Cu^(2+)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随H_(2)O_(2)和HCO_(3)^(-)投加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在溶液初始pH值5.06~11.02范围内,BPA均可得到有效去除,且升高反应温度可促进BPA的降解.Cl-、HPO_(4)^(2-)、腐殖酸会抑制BPA降解,而NO_(3)^(-)、SO_(4)^(2-)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活性物种猝灭和捕获实验表明,单线态氧和Cu^(3+)是BPA降解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CuCO_(3)(aq)可能是H_(2)O_(2)活化生成的活性氧化物种与Cu^(3+)的主要络合物.同时,Cu^(2+)/H_(2)O_(2)/HCO_(3)^(-)对天然水体基质中的BPA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另外根据5种鉴定的中间体,提出了Cu^(2+)/H_(2)O_(2)/HCO_(3)^(-)体系中BPA的可能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微量铜离子 碳酸氢盐 过氧化氢 降解
下载PDF
外源喷施铜、硒对枸杞果实品质及其耐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婷 白雅楠 +7 位作者 米佳 李巨秀 何昕孺 禄璐 张波 段淋渊 闫亚美 秦垦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262,共11页
[目的]为枸杞生产中叶面肥的选择和喷施提供参考。[方法]以‘宁杞1号’为试材,在枸杞果实采前以不同频率喷施相同浓度的铜肥、硒肥和喷施1次不同配比的铜硒复合肥,分析枸杞鲜果大小、形状、色泽、枸杞多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耐... [目的]为枸杞生产中叶面肥的选择和喷施提供参考。[方法]以‘宁杞1号’为试材,在枸杞果实采前以不同频率喷施相同浓度的铜肥、硒肥和喷施1次不同配比的铜硒复合肥,分析枸杞鲜果大小、形状、色泽、枸杞多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耐储性等指标。[结果]喷施1次硒铜复合肥、喷施1次0.035%的铜肥、喷施2次0.035%的硒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枸杞果实表面积、周长、直径、长和宽。硒铜复合肥处理均增加了果实?L、?a和?b值,喷施1次0.035%的铜肥处理增加了果实△a、△b值。枸杞多糖含量与施铜肥频率显著正相关,喷施4次和5次0.035%的铜肥处理、喷施3次0.035%的硒肥处理、喷施1次复合肥(硒铜含量比1∶1、3∶1)处理显著增加了枸杞多糖含量。喷施1次0.035%的硒肥、喷施3次0.035%的铜肥处理显著增加枸杞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结论]枸杞现蕾期喷施不同配比的硒铜复合肥处理均可增加枸杞果实大小、果实紧致度、枸杞多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果实鲜亮度。现蕾期喷施1次0.035%的铜肥可显著增加枸杞果实大小、红色度;喷施1次0.035%的硒肥可显著增加枸杞果实中类胡萝卜含量。枸杞现蕾期、始花期各喷施1次0.035%的硒肥可显著增加果实大小。枸杞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0.035%的硒肥可显著增加果实中多糖含量。采前喷施铜、硒肥可降低果实的采后腐烂率,但不能抑制果实呼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微量元素 铜硒配施 耐储性 叶面肥
下载PDF
铜同位素及其在环境污染示踪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韩嫣 胡雅婷 +2 位作者 王倩 石明辉 周炼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8-387,共10页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大气、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环境重金属污染,关键是要确定其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本研究选取了3种典型的污染,即河流污染、冶炼厂地污染及大气颗粒物污染...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大气、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环境重金属污染,关键是要确定其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本研究选取了3种典型的污染,即河流污染、冶炼厂地污染及大气颗粒物污染,选择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为研究方法,并且以铜作为示踪指标,对铜元素的基本性质,以及铜同位素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分馏,不同类型样品的处理、消解以及同位素分离纯化方法,同位素测试技术、示踪技术、端元模型进行了汇总,以及对现已发表的成果中上述3种典型重金属污染的端元(自然输入源和人为输入源),受污染途径、污染程度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Cu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溯源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表生过程中Cu同位素的分馏机理,为认识重金属污染源与汇迁移过程中的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运用多种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扩展多元同位素指纹数据库;而且同位素模型是对重金属污染源及污染贡献率进行正确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还需构建新的多同位素多元污染模型来解决更为复杂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技术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绿泥石成因矿物学
13
作者 吉彦冰 杜丽娟 +5 位作者 黄智龙 陈军 李波 李鑫正 刘林林 杨再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57,共15页
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羊拉铜矿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羊拉铜矿床从侵入体到围岩发育一系列蚀变作用,且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然而,前人对羊拉矿床蚀变矿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榴子石等干矽卡岩阶段的矿物,对区内广泛发育的绿... 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羊拉铜矿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羊拉铜矿床从侵入体到围岩发育一系列蚀变作用,且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然而,前人对羊拉矿床蚀变矿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榴子石等干矽卡岩阶段的矿物,对区内广泛发育的绿泥石等退化蚀变阶段矿物缺乏系统的矿物学及成分的研究,制约了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全面认识。为此,本文以羊拉铜矿床矽卡岩型矿化中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A-ICP-MS)原位微区技术开展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羊拉铜矿床绿泥石可分为早晚2期,早期绿泥石(Chl-Ⅰ)与钙铁榴石及黄铜矿等硫化物共生,晚期绿泥石(Chl-Ⅱ)常与大量方解石共生,2类绿泥石均属于三八面体结构富Mg型绿泥石,指示其形成于较为还原的环境。其Fe^(2+)、Mg^(2+)替代及Tschermark替代机制是2类绿泥石主量元素的主要替代机制;2)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结果在140~281℃,平均224℃,2类绿泥石温度从Chl-Ⅰ→Chl-Ⅱ逐渐降低,指示该成矿作用阶段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3)与矿化相关的早成矿阶段(Chl-Ⅰ)→晚成矿阶段(Chl-Ⅱ),绿泥石中微量元素(Sc、Ti、Ga、V)含量降低,可能与热液流体温度逐渐降低有关,暗示富含Ti、Sc、Ga、V等元素的绿泥石与矿化更加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有效的矿化指示剂,因此研究绿泥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对矿床的勘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矽卡岩矿床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羊拉铜矿床
下载PDF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铜矿化构造背景——来自闪长玢岩锆石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雪鹏 田永飞 +3 位作者 王宁 韩学智 王宗起 于晓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60,共21页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吉造山带内,其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石湖沟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闪长玢岩形成时代及其锆石成因,探讨其成矿潜力,为区域找矿提供基础理论。利用LA-ICP...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吉造山带内,其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石湖沟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闪长玢岩形成时代及其锆石成因,探讨其成矿潜力,为区域找矿提供基础理论。利用LA-ICP-MS技术对闪长玢岩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具有典型岩浆成因特征,闪长玢岩侵位时间为225.6~218.7 Ma,属于晚三叠世,该期岩浆活动应与矿区内一期铜矿化作用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稀土元素丰度值均较高,w(ΣREE)介于(216.3~1305.9)×10^(-6)之间,具有Ce正异常和弱的Eu负异常特征。利用Ti温度计得到锆石形成温度为568~913℃,氧逸度范围为ΔFMQ-0.05~ΔFMQ+4.05,其氧逸度特征指示岩体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成矿潜力。区域地质背景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期岩浆活动可能与大陆深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成因 闪长玢岩 大石湖沟铜矿床 辽东地区
下载PDF
PCB印制板的通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颖聪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3年第8期107-111,共5页
主要通过介绍影响PCB通流量的重要因素:覆铜厚度、温升、走线宽度、走线位置等条件,分析各因素对PCB通流量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来研究通流量的变化,最终为印制板选择合适的制板参数,使PCB设计更加合理。根据研究结果,对ZPW... 主要通过介绍影响PCB通流量的重要因素:覆铜厚度、温升、走线宽度、走线位置等条件,分析各因素对PCB通流量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来研究通流量的变化,最终为印制板选择合适的制板参数,使PCB设计更加合理。根据研究结果,对ZPW·F-K型发送器的PCB参数进行核算,确认发送器的参数选择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流量 影响因素 覆铜厚度 线宽
下载PDF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黄铁矿的元素含量与热电性特征研究
16
作者 王蓓琪 宋扬 +1 位作者 李发桥 孙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3-194,共2页
黄铁矿广泛分布在铜金矿床及其蚀变带中,其热电性、主微量元素等成分特征不仅可反演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而且可记录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细微变化(申俊峰等,2021)。斑岩铜金成矿系统是世界上铜、金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 黄铁矿广泛分布在铜金矿床及其蚀变带中,其热电性、主微量元素等成分特征不仅可反演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而且可记录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细微变化(申俊峰等,2021)。斑岩铜金成矿系统是世界上铜、金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常构成两个不同就位深度的统体系(Sillitoe,2010)。本文通过系统对比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低位域斑岩型铜金矿床和高位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的黄铁矿主微量元素特征和热电性特征,取得了些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 黄铁矿 主微量元素 热电性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不同成矿温度热液金矿床磷灰石矿物化学特征:兼论卡林型金成矿流体来源特殊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林林 陈军 +3 位作者 杨再风 杜丽娟 吉彦冰 郑禄林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分布有众多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仍存在争议。通过对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姚安金矿床和普朗金铜矿床)和低温卡林型金矿床(...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分布有众多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仍存在争议。通过对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姚安金矿床和普朗金铜矿床)和低温卡林型金矿床(八渡和泥堡)中的热液磷灰石进行微量元素统计分析发现:高温富碱斑岩型金(铜)矿床中的磷灰石自形程度较好,具有较高的F和Cl含量,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相对而言,低温卡林型金矿床中产出的磷灰石自形程度较差,具有相对较低的F和Cl含量,稀土呈中稀土富集模式。另外,磷灰石δEu-δCe图解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揭示卡林型金矿床相对于岩浆热液型铜、金矿床具有更高的氧逸度。结合右江盆地辉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磷灰石(包括萤石和方解石)中稀土(MREE)富集特征指示低温成矿流体可能与特殊的盆地基底岩石存在一定联系。综合分析认为:磷灰石在高温—中低温金矿床中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有效揭示矿床类型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卡林型金矿 岩浆热液型铜金矿
下载PDF
江西永平铜矿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得凤 李桂贤 +3 位作者 朱云 颜青 刘建平 孙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64,共12页
江西永平铜矿是钦杭成矿带东部重要的大型W-Mo-Cu多金属矿床,针对该矿床的深入细致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严重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过程的认识。本文采用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对矿体内广泛存在的闪锌矿进行微区原位微量... 江西永平铜矿是钦杭成矿带东部重要的大型W-Mo-Cu多金属矿床,针对该矿床的深入细致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严重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过程的认识。本文采用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对矿体内广泛存在的闪锌矿进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为矿床成因类型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永平铜矿内的闪锌矿相对富集Fe、Mn、Cu、Cd元素,In、Co、Ni、Ga含量次之,Ag、Se、Pb、Bi、Te含量较低。其中Fe、Cd、Mn、In、Ag、Ni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闪锌矿内,而Cu、Pb、Bi则有类质同象和微粒包体两种赋存形式。闪锌矿的Cd/Fe值(0.033~0.20)、Cd/Mn值(0.62~4.15)和Zn/Cd值(多数小于250)揭示成矿过程与花岗质岩浆关系密切;闪锌矿的Fe元素含量(1.1%~9.4%)、Ga/Ge值(2.0~340.6)、Ga/In值(0.01~7.00)、Zn/Cd值(135.5~318)均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温成矿条件(约208~289℃之间)。与国内多个典型矿床相比,永平铜矿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较集中,这一特征明显不同于MVT型矿床;Fe、Cd元素含量明显低于SEDEX型和VMS型矿床,Fe、Mn、Ag、Co、Sb等元素的组成与矽卡岩型矿床高度吻合。永平铜矿应属于矽卡岩型矿床,闪锌矿Fe含量截然不同的2类矿石应该分别形成于石英-硫化物成矿期的早、晚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LA-ICP-MS 成矿条件 矿床成因 永平铜矿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业纯锌中微量铝镉铁铜
19
作者 刘攀 李景滨 +3 位作者 杜米芳 张毅 张健豪 张欣耀 《分析仪器》 CAS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采用盐酸-硝酸混合酸(王水)溶解工业纯锌样品,以高纯锌按基体匹配法配制系列校准曲线溶液,选择Al396.152nm、Cd226.502nm、Fe238.204nm、Cu327.395nm为分析谱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工业纯锌中微量铝、镉、铁、... 采用盐酸-硝酸混合酸(王水)溶解工业纯锌样品,以高纯锌按基体匹配法配制系列校准曲线溶液,选择Al396.152nm、Cd226.502nm、Fe238.204nm、Cu327.395nm为分析谱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工业纯锌中微量铝、镉、铁、铜的方法。该方法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9,铝、镉、铁、铜的定量限分别为0.0006%、0.0001%、0.0010%和0.0004%,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7%,锌合金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证书给出的认定值相符合。该方法能够满足工业纯锌中微量铝、镉、铁、铜的常规快速检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锌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基体匹配 微量 王水
下载PDF
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超痕量铜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永春 李丹 +1 位作者 岳爽 计红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以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超声作用下铜在铂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建立了超痕量铜的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超声波增加了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近一个数量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 以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超声作用下铜在铂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建立了超痕量铜的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超声波增加了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近一个数量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离子浓度在两个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5.00~20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 0.0453 + 0.00101c (nmol/L, R=0.9963, SD=0.0078);检出限为0.20 nmol/L (13 ng/L);在0.200~8.00 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0.243 + 0.0864c (μmol/L, R=0.9983, SD=0.0188).常见金属离子一般不干扰.方法简便快速, 直接用于自来水实际样品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95.4%~104.6%;RSD为3.36%,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 超痕量铜 电化学沉积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