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from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North Daba Mountain: Constraints on Albitites Petrogenesis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Gang WANG Zongqi +1 位作者 ZHANG Yingli WANG Kun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3-127,共15页
Albitite often accompanies with various metal and gem mineral deposi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occurrences have been reported globally, including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China.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Albitite often accompanies with various metal and gem mineral deposi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occurrences have been reported globally, including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China.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deposit in the North Daba Mountain area of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whose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albitite veins and fractures. As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albitite in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albitite and its mineralization age. Detailed fieldwork and mineral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initially suggest that albitite from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is igneous in origin. Further zirc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se zircons have high Th/U ratios(〉0.5), low La content, high(Sm/La)N and Ce/Ce*values, and a strong negative Eu anomaly, which are commonly seen in magmatic zircons.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are earth element(REE) patterns are consistent with magmatic zircons from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y fall within or near the field of magmatic zircons on discriminant diagrams. The calculated average apparent Ti–in–zircon temperature for young zircons is 780°C, consistent with magmatic zircon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Therefore, zircon geochemistry indicates that the albitite origin is magmatic. SIMS U–Pb dating on nine magmatic zircons yielded a concordia age of 154.8±2.2 Ma, which represents the formation of albitite and the metallogenic age. More importantly,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s of Yanshanian magmatism and metallogenesis in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so formation of the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may be a closely related geological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itite petrogenesis SIMS zircon geochronology zirc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Xiaozhen copper deposit North Daba Mountain
下载PDF
Interactions of copper,cadmium and molybdenum in buffalo calves:the levels of trace element in blood,urine and tissues
2
作者 Zeng Zhiming and Fan Pu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15-122,共8页
Ten male buffalo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five groups of two each. Four groups were fed with cadmium, molybdenum, cadmium-molybdenum, and copper-cadmium-molybdenum respectively for 1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 Ten male buffalo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five groups of two each. Four groups were fed with cadmium, molybdenum, cadmium-molybdenum, and copper-cadmium-molybdenum respectively for 1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s' metabolic interactions in calv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dmium and molybdenum could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molybdenum and cadmium in liver and kidneys in buffalo calves, but copper could not. reduce to normal the levels of molybdenum and cadmium in liver and kidneys caused by cadmium-molybdenum. In addition, we found the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and kindey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reatment calves than in contr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CADMIUM copper MOLYBDENUM buffalo calves.
下载PDF
Ore Genesis for Stratiform Ore Bodies of the Dongfengnan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Yanbian Area, NE China:Constraints from LA-ICP-MS in situ Trace Elements and Sulfide S–Pb Isotopes 被引量:4
3
作者 LU Siyu REN Yunsheng +3 位作者 YANG Qun SUN Zhenming HAO Yujie SUN Xin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91-1606,共16页
The Dongfengnansha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representative deposit of the Tianbaoshan ore district in the Yanbian area, northeast(NE) China. There occur two types of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the stratiform o... The Dongfengnansha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representative deposit of the Tianbaoshan ore district in the Yanbian area, northeast(NE) China. There occur two types of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and veintype ones, controlled by the Early Permian strata and the Late Hercynian diorite intrusion,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ambiguous genetic type of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there has been controvers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veintype ore bodie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type of stratiform ore bodies,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in situ trace elements and S–Pb isotope analysis have been carried on the sulfides in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skarn, 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 and epithermal deposits, sphalerite samples in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of the Dongfengnanshan deposit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Fe, Mn, and In, while depleted in Ga, Ge, and Cd,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sphalerite in volcanic-associated massive sulfide(VMS) deposits. Co/Ni ratio of pyrrhotites in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is similar to that in VMS-type deposi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Cd of chalcopyr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recrystallized VMS-type deposi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so reflect the intermediate ore-forming temperature of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in this deposit.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VMS-type deposits, reflecting that sulfur originated from the Permian Miaoling Formation.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ndicate mixed-source for lead. Moreover, the comparison of the Dongfengnanshan stratiform ore bodies with some VMStype deposits in China and abroad, on the trace elements and S–Pb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lfides reveals that the stratiform ore bodies of the Dongfengnanshan deposit belong to the VMS-type, and have closely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ly Permian marine volcanic sedimentary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in situ trace element S-Pb isotope VMS-type STRATIFORM orebodies Dongfengnan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Tianbaoshan ORE district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全血微量元素比较
4
作者 吴润东 陈双双 李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体检者与白癜风患者全血微量元素的差异,从而探究微量元素对于白癜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29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白癜风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53例作为健康组。...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体检者与白癜风患者全血微量元素的差异,从而探究微量元素对于白癜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29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白癜风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53例作为健康组。利用Agilent 785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全血中十种微量元素(钙、镁、铁、铜、锌、铅、硒、钼、锰、铬)的含量,统计两组微量元素差异情况。结果健康组铜元素浓度高于白癜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余微量元素(钙、镁、铁、锌、铅、硒、钼、锰、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相比健康体检者全血中铜元素含量降低,证明铜元素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关系;而钙、镁、铁、锌、铅、硒、钼、锰、铬9种微量元素与白癜风的发病没有相关联系,本研究为国内微量元素与白癜风发病机制联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扩展了相关检验数据统计分析量,为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微量元素 健康体检 全血
下载PDF
过氧化氢-耐尔蓝体系催化动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冶炼废水中微量铜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维 龙青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随着水土环境的日益恶化,监控包括铜在内的重金属污染对水土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基于在柠檬酸缓冲溶液反应介质中,过氧化氢在Cu(Ⅱ)的催化下能氧化耐尔蓝褪色,其... 随着水土环境的日益恶化,监控包括铜在内的重金属污染对水土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基于在柠檬酸缓冲溶液反应介质中,过氧化氢在Cu(Ⅱ)的催化下能氧化耐尔蓝褪色,其褪色程度与Cu(Ⅱ)含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u(Ⅱ)的新方法。选择的反应介质柠檬酸缓冲溶液具有某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浅析了柠檬酸缓冲溶液在工作中对耐尔蓝起增敏作用的原因,且柠檬酸作为植物提取物,具有无毒环保,易于分解,可调节酸度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通过实验确定了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5 nm,柠檬酸缓冲溶液的最佳使用量为1.0 mL,耐尔蓝和过氧化氢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75和1.0 mL,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1 min和90℃,Cu(Ⅱ)含量在0~0.32μg/mL内与吸光度的差值呈线性关系。对铜标准溶液和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8%~3.8%,相对标准偏差在3.8%~4.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6)L/(mol•cm)。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Cu(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6%~102%。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较好、有较灵敏度高、分析成本低、使用的试剂较为环保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耐尔蓝 催化动力分光光度法 微量铜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绿帘石类型和成分及其找矿意义
6
作者 陈安顺 单思齐 +6 位作者 谢桂青 刘文元 张安顺 毛景文 饶东平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4,共17页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合钻孔编录信息,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的绿帘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根据产状可将绿帘石划分为2类,分别为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Ⅰ型绿帘石)和赋存于青磐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Ⅱ型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类绿帘石中的n(Al)与n(Fe)、n(Ca)与n(Mn)均呈现负相关关系,n(Al)、n(Fe)、w(Mn)存在明显的差异,Ⅰ型绿帘石贫Fe、Mn,富Al元素,具有相对较低的X_(Fe)值,Ⅱ型绿帘石与之相反,富Fe、Mn,贫Al元素,具有相对较高的X_(Fe)值。结合矿相学特征,文章提出Ⅰ型绿帘石由斜长石蚀变而成,Ⅱ型绿帘石由角闪石蚀变而成,暗示绿帘石的主量元素变化受蚀变前的矿物控制。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青磐岩化带中由深部至浅部Ⅱ型绿帘石的w(Pb)、w(Sb)、w(Ba)显示升高的趋势,浅部绿帘石具有较低的w(Mo);Ⅱ型绿帘石中的w(Mn)、n(Al)和w(Mg)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As)、n(Fe)和n(Ca)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由于绿帘石的微量元素找矿指标变化受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根据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帘石中的w(Mg)、w(Pb)、w(Sb)、w(Ba)、w(Mo)、w(Mn)、w(As)的空间变化规律,笔者推测该斑岩型矿床热液中心在Mn元素晕之下1~2 km处。笔者研究发现Ⅱ型绿帘石中的主量元素n(Al)和X_(Fe)与w(Mn)微量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n(Ca)和n(Fe)与w(Mn)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故Ⅱ型绿帘石中的n(Al)、X_(Fe)、n(Ca)和n(Fe)元素可以作为找矿勘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主、微量元素 斑岩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
下载PDF
滇西官房铜矿床微量元素R型因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7
作者 李育 陈爱兵 +6 位作者 蔡家驭 高建国 常河 贾福聚 王泱泱 王玉祥 董雪健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官房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澜沧江火山岩段北段,属云县-景谷(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玄武岩铜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对矿区内矿石的33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聚类分析,33种微... 官房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澜沧江火山岩段北段,属云县-景谷(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玄武岩铜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对矿区内矿石的33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聚类分析,33种微量元素可分为基性岩元素组合、中低温矿化元素组合、中酸性岩相关元素及中高温矿化元素组合;R型因子分析得到F_(1)、F_(2)、F_(3)、F_(4)四类元素组合因子。其中,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的元素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能够代表矿床的成矿过程,即成矿分为热液成矿期和中低温地下水热液改造期两个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该矿床属于隐伏岩体及岩浆作用有明显成因联系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型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微量元素 官房铜矿床 滇西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床成矿斑岩起源及成矿意义
8
作者 孙茂妤 代作文 +4 位作者 刘申态 李秋耘 周怿惟 杨志明 侯增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8-1600,共23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是碰撞型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根据现有研究发现,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和含矿斑岩的成矿潜力不同。为深入探讨该矿床的岩浆起源,并揭示控制其成矿潜力的内在因素,本文对玉龙矿区含矿的二长花...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是碰撞型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根据现有研究发现,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和含矿斑岩的成矿潜力不同。为深入探讨该矿床的岩浆起源,并揭示控制其成矿潜力的内在因素,本文对玉龙矿区含矿的二长花岗斑岩和成矿的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和Sr-Nd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有与二长花岗斑岩相近的结晶年龄(42~41 Ma),同时也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87)Sr/^(86)Sr)_(i)分别为0.7060~0.7076和0.7062~0.7067、ε_(Nd)(t)分别为-2.9~-2.1和-4.6~-1.9,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两期斑岩具有高K_(2)O含量(平均值大于4%),较低的MgO、Mg^(#)、Cr含量,显著的Nb、Ta负异常,较低的Nb/U和Ce/Pb值,重稀土元素相对轻稀土元素亏损,高Sr/Y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起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数据显示,两期斑岩均具有较高的Eu/Eu^(*)(>0.44)、10000×(Eu/Eu^(*))/Y(>3.6)、(Ce/Nd)/Y(>0.01)及较低的Dy/Yb值(<0.31,平均0.22),暗示两者均具有很高且相近的岩浆水含量;二长花岗斑岩ΔFMQ为0.29~2.29(平均为1.44),花岗斑岩ΔFMQ为1.07~2.74(平均为1.80),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岩浆氧逸度,但花岗斑岩氧逸度具有更大的变化范围,且较二长花岗岩的更高,暗示氧逸度的差异导致了两者的成矿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斑岩铜矿 西藏玉龙
下载PDF
微合金化元素对纯铜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
9
作者 梁十军 刘海涛 +3 位作者 张彦敏 宋克兴 郭慧稳 郭引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纯铜晶粒尺寸的热稳定性,经900℃×30 min高温处理后,Cu、Cu-Ti和Cu-Cr-Ni-Ag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8.57、86.06和48.35μm,即热稳定性Cu-Cr-Ni-Ag>Cu-Ti>Cu。同时,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后纯铜的导电率仍较高,Cu、Cu-Ti和Cu-Cr-Ni-Ag导电率分别为101.87、101.64和99.98%IACS。分析认为热稳定性的提高主要与TiS相、CrS相的钉扎以及Ni和Ag固溶拖拽有关,微量Ti和Cr可与杂质S反应形成六方结构TiS相和单斜结构CrS相,且均与基体呈非共格关系,特别是CrS相较TiS相更为细小、数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微合金化元素 电导率 热稳定性 析出相
下载PDF
乳糜泻与微量元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 李婷 高峰 《胃肠病学》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乳糜泻是一种由遗传易感个体摄入麸质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小肠,引起小肠绒毛萎缩。许多乳糜泻患者因肠道炎症出现各种营养素吸收障碍,导致体内营养失衡,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失衡。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很少,但因其特殊生理功能,... 乳糜泻是一种由遗传易感个体摄入麸质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小肠,引起小肠绒毛萎缩。许多乳糜泻患者因肠道炎症出现各种营养素吸收障碍,导致体内营养失衡,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失衡。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很少,但因其特殊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部分乳糜泻相关并发症与不同微量元素失衡有关。此外,研究发现多种微量元素在乳糜泻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乳糜泻患者中一些重要微量元素水平,以及近年各种微量元素在乳糜泻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微量元素 膳食 无麸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斑岩型钼(铜)矿床主要硫化物化学成分特征及地质意义--以770钼(铜)矿床为例
11
作者 孙永刚 靳皇玉 +3 位作者 王永胜 张徐平 王成昆 李焕纪 《黄金》 CAS 2024年第11期27-33,共7页
斑岩型钼(铜)矿床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770钼(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钼(铜)矿床,目前对于该矿床的报道较少。以大兴安岭北段770钼(铜)矿床中黄铁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 斑岩型钼(铜)矿床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770钼(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钼(铜)矿床,目前对于该矿床的报道较少。以大兴安岭北段770钼(铜)矿床中黄铁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深入探讨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晶体形态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组成,以便更全面地解析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770钼(铜)矿床为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的花岗斑岩中。从中心向外部,蚀变区域可分为钾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带。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中w(S)普遍小于53.45%,w(Fe)普遍小于46.55%,w(S)/w(Fe)≥1.148,表明770钼(铜)矿床黄铁矿主要为贫铁贫硫型黄铁矿,成矿环境的硫逸度较高。黄铁矿微量元素与主量元素的正负相关性特征表明,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如Zn、Mo、Ni、Co和As,通常以矿物包裹体或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770钼(铜)矿床中黄铁矿w(Co)/w(Ni)值(2.25~4.50)显示,其具有岩浆热液成因的性质。黄铜矿的[n(Cu)+n(Fe)]/n(S)值(平均值为0.91)表明,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可能发生在中低温(约200℃)热液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斑岩型 770钼(铜)矿床 黄铁矿 黄铜矿 微量元素 岩浆热液
下载PDF
夏商青铜器铜料资源产地变迁初探——基于微量元素统计分析
12
作者 杨冬宜 吴晓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6,共13页
夏商青铜器金属矿料来源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前人研究基本厘清了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变化规律,但是加铅工艺的普遍应用导致铅同位素数据主要指征了铅料来源,铜料产地及变迁仍然扑朔迷离。本研究搜集了目前已公布的夏商青铜... 夏商青铜器金属矿料来源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前人研究基本厘清了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变化规律,但是加铅工艺的普遍应用导致铅同位素数据主要指征了铅料来源,铜料产地及变迁仍然扑朔迷离。本研究搜集了目前已公布的夏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对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二里头与郑州二里岗期出土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存在相似性,呈现出与铅料相似的变化规律,说明夏与商的铜、铅原料具有传承性。二里岗上、下层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未发生明显变化,即该时期铜料来源未发生转变,而铅料从低比值铅转变成高放射性成因铅。郑州二里岗期与盘龙城青铜器微量元素有很多共性,两地之间应该存在铜料的流通。郑州二里岗期铜器与小胡村、殷墟、三星堆等晚商遗址的的微量元素差异较大,与高放射性成因铅表现出来的铅料延续性不同,表明商代早晚期铜料产地发生了重大变迁。殷墟时期中原地区不同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存在相似性,说明殷墟时期各地之间不仅存在着高放铅铅料的共享,还有部分铜料在各地间流通。但山东、陕北和成都平原的遗址可能使用了不同的铜料。二里头至二里岗期铜料的延续、二里岗至殷墟时期铜料产地的转变与中条山铜矿开采和废弃的时间较为吻合,从侧面说明二里头至二里岗时期铜料主要产自中条山铜矿。殷墟时期的铜料转变可能与铜岭、铜绿山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铜矿的大规模开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铜料产地 微量元素法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超痕量铜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永春 李丹 +1 位作者 岳爽 计红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以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超声作用下铜在铂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建立了超痕量铜的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超声波增加了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近一个数量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 以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超声作用下铜在铂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建立了超痕量铜的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超声波增加了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近一个数量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离子浓度在两个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5.00~20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 0.0453 + 0.00101c (nmol/L, R=0.9963, SD=0.0078);检出限为0.20 nmol/L (13 ng/L);在0.200~8.00 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0.243 + 0.0864c (μmol/L, R=0.9983, SD=0.0188).常见金属离子一般不干扰.方法简便快速, 直接用于自来水实际样品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95.4%~104.6%;RSD为3.36%,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 超痕量铜 电化学沉积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PGE及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3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张长青 许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玄武岩铜矿的成因,文章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石的铜、铂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有机质对铜的初始富集作用不明显,铜矿化是后生热液成因的,进一步支持了玄武岩为... 为了进一步探讨玄武岩铜矿的成因,文章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石的铜、铂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有机质对铜的初始富集作用不明显,铜矿化是后生热液成因的,进一步支持了玄武岩为铜矿化的矿源岩、沥青及碳质等有机质的存在只是为自然铜沉淀提供了条件的认识。而且,铜矿石的低U、Th含量为该类铜矿石的铅是正常铅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含量 铂族元素 微量元素 铜矿 玄武岩
下载PDF
离子液体溶剂浮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铜(Ⅱ)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春宏 朱红 +3 位作者 姜大雨 王庆伟 王良 闫永胜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等体积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为浮选剂,以四环素(TC)为捕集剂,建立了离子液体气浮溶剂浮选-光度法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Cu(Ⅱ)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络合物的组成、气体流速、浮... 以等体积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为浮选剂,以四环素(TC)为捕集剂,建立了离子液体气浮溶剂浮选-光度法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Cu(Ⅱ)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络合物的组成、气体流速、浮选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在pH 5.8的溶液中,气体流速为50mL/min,浮选时间为50min时,Cu(Ⅱ)的富集倍数(α)达到98(500mL初始样品/5mL测定液),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3为2.54×105 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8~0.56mg/L,检出限为0.3μg/L。实测了环境水样中Cu(Ⅱ),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5%。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一致,适合于环境水样中痕量/超痕量Cu(Ⅱ)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 气浮溶剂浮选 分离/富集 分光光度法 痕量铜
下载PDF
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微量铜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秋娈 冯爱青 孙静静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9-550,571,共3页
研究了氯磺酚S与Cu^2+的显色反应。氯磺酚S在pH 2.5~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最大吸收波长为564nm,与Cu^2+反应生成蓝色配合物,λmax=650 nm,比显色剂本身红移86 nm。铜含量在0~20μg/10 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ε=6.87×... 研究了氯磺酚S与Cu^2+的显色反应。氯磺酚S在pH 2.5~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最大吸收波长为564nm,与Cu^2+反应生成蓝色配合物,λmax=650 nm,比显色剂本身红移86 nm。铜含量在0~20μg/10 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ε=6.87×10^4L·mol^-1·cm^-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有增敏作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水果蔬菜中铜(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蔬菜 微量铜 氯磺酚S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三江中段铜多金属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昊 张成江 +2 位作者 李佑国 钟文丽 李家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4-814,共11页
研究区属"三江成矿带"中段,包含三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由西向东依次为金沙江混杂岩带、中咱地块、义敦岛弧带。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构造单元中代表性铜多金属矿床中热液石英脉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讨论了各构造... 研究区属"三江成矿带"中段,包含三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由西向东依次为金沙江混杂岩带、中咱地块、义敦岛弧带。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构造单元中代表性铜多金属矿床中热液石英脉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讨论了各构造单元中石英脉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及演化,进一步讨论石英脉中微量元素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英脉中Cu、Zn等成矿元素与亲岩浆元素呈较好正相关,指示成矿与岩浆活动的联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中咱地块成矿流体与岩浆活动的联系较为密切;2)中咱地块石英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义敦岛弧带和金沙江混杂岩带成矿流体差异较大,中咱地块流体稀土元素接近于地幔的稀土组成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近于水平的平缓曲线,稀土元素特征参数表明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反映出深部来源很可能是中咱地块成矿流体的主要物质来源;3)石英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为本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佐证,金沙江混杂岩带和义敦岛弧带的成矿流体特征较为相似,而在中咱地块与扬子陆块夹持间形成的义敦岛弧带成矿流体与中咱地块存在较大的元素地球化学差异。本文通过对石英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为该区的区域成矿特征、热液流体成因和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并对西南三江地区的找矿理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 成矿流体 微量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示踪 铜多金属矿床 三江中段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生物组织中微量铜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红莲 刘继升 洪英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研究了阿司匹林铜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中小白鼠肝、脑、肾、脾和血内微量铜的 ICP- AES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 ,回收率为 96%— 10 6% ,相对标准偏差为 1.9%— 6.8%。
关键词 生物组织 ICP-AES 微量分析 阿司匹林铜
下载PDF
奶牛蹄病与微量元素铜、锰、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德义 江汪洋 +2 位作者 顾有方 陈会良 谷雨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了研究奶牛蹄病与被毛中Cu、Mn、Zn等微量元素的关系,选择26头健康奶牛和26头蹄病奶牛,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每头奶牛被毛中Cu、Mn、Zn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健康组和蹄病组被毛中Cu、Mn、Zn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蹄病组与健康对照组(Ⅱ)... 为了研究奶牛蹄病与被毛中Cu、Mn、Zn等微量元素的关系,选择26头健康奶牛和26头蹄病奶牛,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每头奶牛被毛中Cu、Mn、Zn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健康组和蹄病组被毛中Cu、Mn、Zn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蹄病组与健康对照组(Ⅱ)中Cu、Mn等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Zn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蹄病 微量元素 含量 关系
下载PDF
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建荣 寿凯胜 +1 位作者 董训杰 汤福隆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34,共3页
本文研究了新水溶性卟啉试剂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T(3-BrP)PS_4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3,铜与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此配合... 本文研究了新水溶性卟啉试剂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T(3-BrP)PS_4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3,铜与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此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12.8nm,摩尔吸光系数为2.61×10 ̄5L·mol ̄(-1)·cm ̄(-1)。铜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943、+0.167x,相关系数为r=0.9997。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直接用于大米和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与AAS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苯基 卟啉 光度法 茶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