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dow Extra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Moving Vehicles for Tracking Vehicles
1
作者 Kalpesh Jadav Vishal Sorathiya +5 位作者 Walid El-Shafai Torki Altameem Moustafa HAly Vipul Vekariya Kawsar Ahmed Francis MBui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3年第11期2009-2030,共22页
Shadow extraction and elimination is essential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in vehicle tracking application.The shadow is the source of error for vehicle detection,which causes misclassification of vehic... Shadow extraction and elimination is essential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in vehicle tracking application.The shadow is the source of error for vehicle detection,which causes misclassification of vehicles and a high false alarm rate in the research of vehicle counting,vehicle detection,vehicle tracking,and classification.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on shadow extraction of moving vehicles in high intensity and on standard datasets,but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shadows from moving vehicles in low light of real scenes is difficult.The real scenes of vehicles dataset are generated by self on the Vadodara–Mumbai highway during periods of poor illumination for shadow extraction of moving vehicles to address the above problem.This paper offers a robust shadow extraction of moving vehicles and its elimination for vehicle tracking.The method is distributed into two phases:In the first phase,we extract foreground regions using a mixture of Gaussian model,and then in the second phase,with the help of the Gamma correction,intensity ratio,negative transformation,and a combination of Gaussian filters,we locate and remove the shadow region from the foreground areas.Compared to the outcomes proposed method with outcomes of an existing method,the suggested method achieves an average true negative rate of above 90%,a shadow detection rate SDR(η%),and a shadow discrimination rate SDR(ξ%)of 80%.Hence,the suggested method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moving shadow detection in real sc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 illuminations ImageJ software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s mixture of Gaussian model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vehicle tracking
下载PDF
基于行驶轨迹的道路出入口标线精细化设计
2
作者 张敏 贾志绚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3-77,83,共6页
在道路出入口经常发生车辆换道碾压实线的违章事件,严重时还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太原市玉门河南沿岸近西中环出入口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出入口的物理尺寸,收集分析了车辆换道运行数据据,利用Matlab建立了基于车辆运行车速-行驶... 在道路出入口经常发生车辆换道碾压实线的违章事件,严重时还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太原市玉门河南沿岸近西中环出入口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出入口的物理尺寸,收集分析了车辆换道运行数据据,利用Matlab建立了基于车辆运行车速-行驶轨迹的换道轨迹模型,对该出入口的交通标线进行了精细化设计。Matlab、VISSIM仿真表明,考虑运行车速-行驶轨迹的标线设计更符合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可减少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车辆碾压实线的违章现象。研究表明,标线设计要结合道路物理结构、运行车速、车辆行驶轨迹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促进人、车、路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出入口 交通标线 精细化设计 运行车速 行驶轨迹 车辆换道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梁超高设置及限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峰 朱尔玉 仲建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走行面的超高调整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调整方式之前,首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根据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的调...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走行面的超高调整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调整方式之前,首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根据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的调整范围和设置方式.最后从超高时变率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应急轨道梁走行面超高调整方式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应急轨道梁的行车控制速度做出了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交通 应急轨道梁 超高 超高变化率 行车舒适性
下载PDF
山地城市单轨交通平曲线超高变化对行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1-424,共4页
在山地城市单轨交通线路系统中,由于单轨系统特点,对轨道线路的要求指标比地铁系统相对较低。因而展线更加灵活,所采用的超高较大、缓和曲线较短、曲线半径可以更小。基于这些特点,降低超高变化率可以控制颠簸强度从而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关键词 超高变化率 单轨交通 超高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规划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毛颖 《规划师》 2004年第8期76-78,共3页
合理的交通接驳换乘设施布局,可缩短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接驳换乘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出行中的时空消耗。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应理顺交通衔接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票价策略,明确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的时序,并协调衔接设施管理的责权问题。
关键词 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 规划研究 交通衔接 换乘设施 换乘时间 时空消耗 管理体制 设施管理 接驳
下载PDF
综合监控系统联动功能的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季 《自动化应用》 2014年第6期95-97,共3页
介绍综合监控系统联动功能的设计,以为地铁机电系统的协调配合提供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综合监控 联动
下载PDF
基于雷达数据的车辆换道行为识别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苏丽娜 李凡 +2 位作者 潘秀 田子立 赵建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7,共8页
针对高速公路车辆轨迹跟踪及换道行为识别问题,基于路侧雷达数据提取车辆换道过程特征,提出了融合支持向量机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的换道行为识别模型.首先,针对异常数据及轨迹匹配问题,采用空间约束、动力约束、长度约束等多重条件约束进... 针对高速公路车辆轨迹跟踪及换道行为识别问题,基于路侧雷达数据提取车辆换道过程特征,提出了融合支持向量机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的换道行为识别模型.首先,针对异常数据及轨迹匹配问题,采用空间约束、动力约束、长度约束等多重条件约束进行数据清洗,并分别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和改进弗雷歇距离算法对轨迹进行平滑和匹配;其次,为有效分析换道轨迹信息特征,从整段轨迹和换道区间中,提取了偏移角度、平均换道横向速度、平均换道纵向速度、横向偏移量、换道时长作为典型换道特征;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的换道行为识别模型,并针对核函数参数优化问题,分别运用网格搜索法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模型参数寻优.最后,以高速公路路侧雷达检测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识别模型相比,SVM-PSO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3.59%、97.75%,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轨迹跟踪 支持向量机 弗雷歇距离 雷达 换道行为
下载PDF
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隧道进出口道路标线设计
8
作者 崔晓宇 肖庆一 +1 位作者 杨萌 袁景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0286-10294,共9页
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状构造物,因内外光环境的差异导致隧道进出口处的事故率明显高于普通路段。为提高隧道进出口处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设计,并采用眼动特征指标检验标线的警示作用。基于透视原理与闪现率原... 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状构造物,因内外光环境的差异导致隧道进出口处的事故率明显高于普通路段。为提高隧道进出口处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设计,并采用眼动特征指标检验标线的警示作用。基于透视原理与闪现率原理确定交通标线宽度与间距的取值范围,依据山区隧道的特点确定交通标线的具体设计值,通过视觉诱导理论设计的渐变交通标线与常规等间距设计的交通标线作对比;选取85名年龄在18~50周岁的受试者参与本项试验,通过虚拟驾驶技术获得不同的交通标线对驾驶员眼动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眼动特征表征受试人员在模拟行驶时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对比两种交通标线对受试人员的瞳孔面积和注视区域的影响,绘制路面热力图及眼动轨迹图。研究表明:受试人员在试验中,接近隧道入口处时,行驶在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上瞳孔面积变化率较小,注视区域集中,注视点离散程度低,待完全进入隧道后眼动特征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能较好的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常规的交通标线相比眼动特征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视觉诱导 眼动特征 瞳孔变化率 眼动轨迹 路面热力图
下载PDF
基于轨迹预瞄的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 被引量:20
9
作者 聂枝根 王万琼 +2 位作者 赵伟强 黄震 宗长富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为实现实际动态交通环境下智能汽车的变道控制,提出了基于轨迹预瞄的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策略;针对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车速和加速度的动态变化,提出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算法,获得了能够避免智能汽车发生碰撞... 为实现实际动态交通环境下智能汽车的变道控制,提出了基于轨迹预瞄的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策略;针对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车速和加速度的动态变化,提出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算法,获得了能够避免智能汽车发生碰撞的变道轨迹的动态最大纵向长度;设计了兼顾变道效率和乘员舒适性的优化目标函数,优化获得了在变道轨迹最大纵向长度范围内的实时动态最优变道轨迹;利用轨迹预瞄前馈和状态反馈相结合的类人转向控制方式,实现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跟踪和乘员舒适性的最优控制,并利用硬件在环试验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定速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航向角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4%、4.8%和0.59 m·s^-2;定加速度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航向角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1%、4.6%和0.48 m·s^-2;变加速度激烈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7%和0.80 m·s^-2,航向角超调后能迅速重新跟踪动态轨迹航向角;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跟踪控制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汽车在定车速、定加速度和变加速度工况下的智能汽车动态变道轨迹,从而能实现智能汽车最优变道,可确保变道过程中不与目标车道汽车发生碰撞,并兼顾变道效率和乘员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变道 动态轨迹规划和跟踪 预瞄控制 动态交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