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gic Life: Comments on The Daughter of the Late Colonel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春英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8-53,共6页
《已故上校的女儿》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对姐妹在独裁专政的父亲死后所过的彷徨孤独的生活。曼斯菲尔德用作品表达了从二十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前混乱的西方社会中对个人命运的关切。本文... 《已故上校的女儿》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对姐妹在独裁专政的父亲死后所过的彷徨孤独的生活。曼斯菲尔德用作品表达了从二十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前混乱的西方社会中对个人命运的关切。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导致姐妹俩悲剧生活的根源,指出小说的悲剧主题及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保持醉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人生 写作技巧 《已故上校的女儿》
下载PDF
Fitzgerald and his Tragic Philosophy of Life 被引量:1
2
作者 仇如慧 《梧州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Fitzgerald was one of the great stylist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is essay discussed how he formed a trope Philosophy of life born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how can he reflect this kind of philosophy of life in his mas... Fitzgerald was one of the great stylist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is essay discussed how he formed a trope Philosophy of life born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how can he reflect this kind of philosophy of life in his masterpiece,《The Great Gats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ZGERALD tragic American dream tragic philosophy of life
下载PDF
Study of O'Neill's Tragic View in the Light of his Life Experience
3
作者 杨宝珍 杨巳炜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9期218-219,共2页
O’Neill’s tragedy deeply rooted in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family heredity.He is an offspring of Irish immi grants,his homelessness as a child,his early education in the catholic school and his later break w... O’Neill’s tragedy deeply rooted in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family heredity.He is an offspring of Irish immi grants,his homelessness as a child,his early education in the catholic school and his later break with religion,his foreign expedi tion,life on the sea and his three marriages all influenced his life and his career and his theme deci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gene O’Neill life EXPERIENCE tragic VIEW
下载PDF
社会规训下的悲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悲剧人生
4
作者 葛桢桢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长篇小说《红与黑》以极高的艺术成就与思想价值成为司汤达的代表作。主人公于连极具双重性格,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结... 长篇小说《红与黑》以极高的艺术成就与思想价值成为司汤达的代表作。主人公于连极具双重性格,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结合《红与黑》的心理特征描写,分别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社会规训与角色性格、行为、命运之间的关系,体悟司汤达想在《红与黑》中所表达的阶级意识及人文情感,领悟司汤达对王朝复辟的批判与抨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训 《红与黑》 于连 悲剧人生
下载PDF
南方畸人的挽歌——论奥康纳《救人就是救自己》的悲剧书写
5
作者 张瑞宇 刘永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8-104,共7页
《救人就是救自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玛丽·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从人物设置角度而言,身心残缺的史福特利特、嫁女心切的老妇人露西奈尔和聋哑女孩小露西奈尔等畸人,制造和承担了悲剧事件,反... 《救人就是救自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玛丽·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从人物设置角度而言,身心残缺的史福特利特、嫁女心切的老妇人露西奈尔和聋哑女孩小露西奈尔等畸人,制造和承担了悲剧事件,反映并推动了社会的道德滑坡;起伏波动的故事情节不断调动着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对史福特利特的态度由怜悯到称赞,再至愤慨,最终转化为悲剧谢幕时的感伤;巧妙运用的象征手法,营造了压抑的氛围,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该小说映射了美国南方传统社会被北方工业化、商业化和世俗化浪潮淹没的历史背景。被异化的南方畸人陷入了身份危机,他们既是混乱时代的受害者,也是悲剧蔓延的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弗兰纳里·奥康纳 美国南方畸人 《救人就是救自己》 悲剧书写
下载PDF
悲剧生命的心灵之音——李煜、晏几道、秦观词词心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晓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分析词心理论 ,从词心的情感意蕴、情感的形成以及抒情取向三个层面比较考察李煜、晏几道、秦观的词作。在情感意蕴上 ,后主词的亡国之恨、小山词的伤逝之痛、少游词的身世之悲是其词词心个性。在情感的形成与抒情取向上 ,缺失性情... 本文分析词心理论 ,从词心的情感意蕴、情感的形成以及抒情取向三个层面比较考察李煜、晏几道、秦观的词作。在情感意蕴上 ,后主词的亡国之恨、小山词的伤逝之痛、少游词的身世之悲是其词词心个性。在情感的形成与抒情取向上 ,缺失性情感体验和真实深切是其词词心共性。从词心比较的视角揭示出三词人创作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晏几道 秦观 悲剧生命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建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8,共5页
路遥的小说世界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人生》描写了一场极其复杂、令人思绪纷纭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隐约透出了生活的某种... 路遥的小说世界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人生》描写了一场极其复杂、令人思绪纷纭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隐约透出了生活的某种确定性。路遥是一位“用生命歌唱”因而值得人们尊敬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人生》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 被引量:4
8
作者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8-99,共2页
作为晚唐党争的牺牲品 ,李商隐的诗歌善于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吟咏 ,深刻表现知识分子末世的苦闷与彷徨、忧愤与哀痛。充溢诗人心灵和诗歌中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哀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李商隐 悲剧人生 诗歌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没嘴葫芦”与“尴尬人”——尤氏和邢夫人的悲剧人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尧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43-47,共5页
尤氏和邢夫人分别是宁荣二府的大奶奶。然而她二人都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掌权者。究其原因,一是她们的娘家都很寒素,难以与贾府匹敌;二是她们都不是丈夫的结发嫡妻,缺乏原配夫人持家理政的基础; 三是她们都没有生儿育女,不具备赖以升腾主... 尤氏和邢夫人分别是宁荣二府的大奶奶。然而她二人都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掌权者。究其原因,一是她们的娘家都很寒素,难以与贾府匹敌;二是她们都不是丈夫的结发嫡妻,缺乏原配夫人持家理政的基础; 三是她们都没有生儿育女,不具备赖以升腾主政的资格条件;四是她们自身性情愚弱,缺乏王夫人、王熙凤姑侄的办事能力和管理水平。“没嘴葫芦”和“尴尬人”是对尤氏和邢夫人性格特征的生动写照和准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氏 邢夫人 没嘴葫芦 尴尬人 悲剧人生
下载PDF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与《史记》悲剧精神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兴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2-66,共5页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越生死荣辱,充分实现自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留百世之名。司马迁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史记》的悲剧精神,《史记》悲剧精神有四大特点:抗争具有目的性,生存具有坚韧性,死亡具有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下载PDF
生命悲剧意识和文化悲剧意识的交织——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晖 王万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6,共6页
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从生活之悲、生命之悲、文化之悲三个方面对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感知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 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从生活之悲、生命之悲、文化之悲三个方面对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感知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悲剧意识 文学人类学 文化 生命
下载PDF
诗工命穷——论南宋江湖诗人的悲剧人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君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143-151,共9页
南宋江湖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的诗歌流派,改变了一代诗风。作为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形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政治地位不高,几乎与普通百姓无异;大多数人并未因为享有诗名而过上优裕的生活,而是生计艰难... 南宋江湖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的诗歌流派,改变了一代诗风。作为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形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政治地位不高,几乎与普通百姓无异;大多数人并未因为享有诗名而过上优裕的生活,而是生计艰难,命运多舛。他们有的被迫干谒,受尽凌辱;有的兜售诗文,屡遭冷遇;有的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甚至客死他乡,无力安葬。这些诗人沦落到如此地步,一方面与诗人自身的原因有关,如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缺乏恒产,不愿走科举仕宦的道路,或嗜吟成癖和拙于生计等;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封建王朝的腐朽黑暗和统治者的压制与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江湖诗人 贫困 悲剧人生
下载PDF
日瓦戈医生悲剧人生探微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洁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5-90,共6页
长篇经典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满怀抱负、达则欲有所为,崇尚自由、穷则独善其身。其悲剧人生遭际及成因,折射了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作品的深刻性及独特性震撼人心、启人深思深省。
关键词 日瓦戈医生 悲剧人生 欲有所为 独善其身
下载PDF
凝眸女性命运的隐喻叙事——葛水平《喊山》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衡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8-30,共3页
《喊山》中,琴花与红霞似乎是女性趋于两极的表现。一个极端的蛮横自私、无情寡义;一个善良豁达、懂得感恩,而这种差异则又暗示了其身份、地位与话语权的差异。尽管琴花与红霞的人生际遇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她们的命运却都是悲剧性的,为... 《喊山》中,琴花与红霞似乎是女性趋于两极的表现。一个极端的蛮横自私、无情寡义;一个善良豁达、懂得感恩,而这种差异则又暗示了其身份、地位与话语权的差异。尽管琴花与红霞的人生际遇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她们的命运却都是悲剧性的,为此作者通过隐喻叙事对女性的自我拯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喊山》 琴花 红霞 人生悲剧
下载PDF
试论昭君悲剧命运的实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作良 白晓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1-114,118,共5页
昭君和亲本是一个历史事件,但由于其"掖庭待诏"的身份,后世对昭君和亲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其中不乏悲剧的论调。然而,那些论调大多没有抓住昭君人生悲剧命运的实质。从传统的儒家观念出发,君王与后宫女子的关系就是一种潜... 昭君和亲本是一个历史事件,但由于其"掖庭待诏"的身份,后世对昭君和亲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其中不乏悲剧的论调。然而,那些论调大多没有抓住昭君人生悲剧命运的实质。从传统的儒家观念出发,君王与后宫女子的关系就是一种潜在的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昭君与汉元帝的微妙关系,使得昭君和亲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王昭君,为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可供开掘的空间。和亲是汉家对匈奴的外交政策,在政治的大层面上考虑是一回事,具体到王昭君个人,那只能是被当作货物或筹码,牺牲、使用、被侮辱损害的对象。昭君悲剧的开始,并不始于和亲事件,也不始于她待诏掖庭的身份时,而是从她被征召入宫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与其他和亲女子一样,"昭君们"和亲可以做的,就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获得国家社会的安宁和国民的富足。在这中间,她们非但没有选择的自由,也失去了作人的自尊。由于人生选择自由的被剥夺,无论如何,其人生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评价昭君和亲,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就会因为只看到了昭君和亲的皆大欢喜的结果,从而忽略或歪曲王昭君这个鲜活生命的想法和感受。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和亲女子一样,昭君和亲并不是个人的人生选择,而是政治和外交的一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 和亲 悲剧命运 人生选择
下载PDF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丛惠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5-88,共4页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近代小说鼻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体。但其一生自始至终却志不在文学,观其一生政治观...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近代小说鼻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体。但其一生自始至终却志不在文学,观其一生政治观及其政治追求,可以看到其寂寞的身影。二叶亭四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能善始善终,他的每一个愿望也都没能实现。从少年时的军人梦,到想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无一遂愿。造成其一生苦闷、寂寞、不得志的根源,不能不说是其固守政治抱负和过于理想化且矛盾的性格所致。对于二叶亭四迷,我们试着就其性格探究其悲剧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亭四迷 理想化 矛盾的性格 悲剧的一生
下载PDF
兼美女子空余恨——解读《红楼梦》中的秦可卿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保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5-78,共4页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解读秦可卿,解读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解读秦可卿,解读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可卿 兼美 悲情人生 美学意义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根源浅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琳娅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给读者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苔丝的悲剧人生。苔丝的悲剧有自身、社会、道德、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 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给读者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苔丝的悲剧人生。苔丝的悲剧有自身、社会、道德、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悲剧 根源 英国 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
下载PDF
《史记·孔子世家》辨惑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晋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6,共4页
学者对《史记·孔子世家》一文存在不少争议,要之有二:一是体例上,司马迁著孔子之传是挂靠"列传"还是入籍"世家"?二在内容上,太史公述孔子言行是尤多"妄言"还是别有"诗心"?孔子言行是否尤... 学者对《史记·孔子世家》一文存在不少争议,要之有二:一是体例上,司马迁著孔子之传是挂靠"列传"还是入籍"世家"?二在内容上,太史公述孔子言行是尤多"妄言"还是别有"诗心"?孔子言行是否尤多妄言虚语。对于前者,古代学者有一个误解,即认为"世家体"在司马迁时代已是一种述史定例。司马迁实际上是因孔子"追修经述"以"拨乱反正"的伟大历史实践才将其列入世家的。对于后者,古代学者只知其一,未明其二。太史公实际上是有意运用不实史料以揭示孔子一生"不用"的悲剧,以表达自己的悲孔惜圣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世家》 争议 拨乱反正 悲剧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2-76,共5页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悲秋”意识 嬗变 精神联系 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