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ransFix^(■) Mediated Stabilisation of Adipose-Derived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for Delaye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1
作者 Elisabeth Karsten Judy Sung +2 位作者 Charlotte Morgan Benjamin Herbert Graham Vesey 《Open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4年第3期54-63,共10页
The increasing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entre studies has led to a ne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a method that allows for accurate post-hoc analysis of patient biological samples. Assessment of total cell number, viabil... The increasing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entre studies has led to a ne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a method that allows for accurate post-hoc analysis of patient biological samples. Assessment of total cell number, viability and immunophenotype can present logistical challenges which can be aided by batch processing. The increased sample storage time that this requires necessitates the use of reagents to preserve cellular integrity, viability and immunophenotype. TransFix is a stabilising reagent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ell numbers and cell marker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whole blood for up to ten day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TransFix reagent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 of collagenase digested adipose tissu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ransFix was suitable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nucleated SVF cell numbers for up to seven days as well as back calculating original cell viability. It also stabilised three CD markers commonly used to identify populations within SVF (CD90, CD31 and CD45) for up to seven day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CD90, CD31 and CD45 positive cells after stabilisation at Day 7 compared to Day 0 unstabilised sampl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ansFix can be used to preserve a biological mixed cell population from human adipose-derived SVF for up to seven days for accurate post-ho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ix^(■) Adipose Tissu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IMMUNOPHENOTYPING
下载PDF
桡骨远端钢板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Sander Ⅲ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章浩伟 吕琳 +4 位作者 裴潇倜 黄鹏杰 孙万驹 倪明 祝晓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05-510,共6页
提出并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完整下肢骨骼-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固定,用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骨折。评估该模型在静... 提出并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完整下肢骨骼-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固定,用桡骨远端钢板(两点支撑)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骨折。评估该模型在静态站立和行走状态(足跟着地期、站立中期和推离期)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跟骨的应力集中于骨折端、跟骨与跟腱连接处,峰值为96.92 MPa。内固定的应力集中于钢板螺钉与载距突和跟骨结节接触位置,峰值为883.20 MPa。后关节面位移、Bohler角和Gissane's角均维持较好。桡骨远端钢板联合拉力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体现微创原则,操作简单,术后可以早期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两点固定 拉力钉 负重行走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宏亮 干阜生 +2 位作者 李立 崔西龙 付鹏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末次随访X线检查显示:掌倾角8°-16&...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末次随访X线检查显示:掌倾角8°-16°(13.2°±4.1°),尺偏角20°-29°(24.7°±5.1°)。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2°-50°(38.11°±16.01°),掌屈38°-59°(45.62°±12.67°),桡偏12°-17°(14.05°±4.23°),尺偏20°-28°(24.76°±6.34°)。按Dienst标准评价:优10例,良4例,可1例。1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满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经皮穿针固定
下载PDF
贯穿缝合技术在皮下肿瘤切除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达圆 沈頔 +2 位作者 王晓云 张敬德 邢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应用贯穿缝合技术修复体表肿瘤切除后的死腔,探讨一种有效封闭死腔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所收治的208例体表肿瘤患者。其中手术切除后形成较大腔隙者共17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常规分层缝合并放置引流,97例... 目的应用贯穿缝合技术修复体表肿瘤切除后的死腔,探讨一种有效封闭死腔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所收治的208例体表肿瘤患者。其中手术切除后形成较大腔隙者共17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常规分层缝合并放置引流,97例)和B组(贯穿缝合加压包扎,79例),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1%,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6%,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体表肿瘤切除后,应用贯穿缝合技术封闭死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穿缝合 死腔 体表肿瘤
下载PDF
关节镜下Trans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廖伟雄 李众利 +2 位作者 王琪 傅仰木 白晓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固定(Transfix)+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5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关...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固定(Transfix)+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5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关节镜下应用股骨端横穿钉固定(Transfix),胫骨端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行ACL单束重建,通过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单腿跳跃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动度仪KT1000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57.71±7.4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34±3.84)分(P〈0.001);IKDC 2000评分由术前(69.86±8.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23±5.14)分(P〈0.001);膝关节动度仪KT1000由术前的(6.38±2.31)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72±1.12)mm(P〈0.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Trans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横穿钉 自体腘绳肌腱 关节镜
下载PDF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更需贯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福 陈煜 《大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15-20,共6页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从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抑或是从受教育者主体结构看,以及从人文与科学两种知识形态看,人文与科学都应该而且能够融合。但是融合并非终极目标,两者之间更应该贯通。因此,融...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从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抑或是从受教育者主体结构看,以及从人文与科学两种知识形态看,人文与科学都应该而且能够融合。但是融合并非终极目标,两者之间更应该贯通。因此,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更需贯通两者,培养两者之间的通感是当前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融合 贯通 通感
下载PDF
狮子崖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毛红梅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5期351-352,共2页
结合狮子崖隧道实例,完整介绍了隧道洞内外控制测量的建网、技术要求、操作要点及贯通误差估算办法等,指出控制测量关键是要加强过程控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证隧道的顺利贯通。
关键词 控制测量 建网 操作要点 贯通误差
下载PDF
治疗老年患者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高朋杰 程立山 +1 位作者 谭亚荣 黄燕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选用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研究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方法:临床选取患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老年患者患牙76例,随机分为2组,1组按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根管预备至根尖狭窄处作为对照组,另... 目的:选用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研究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方法:临床选取患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老年患者患牙76例,随机分为2组,1组按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根管预备至根尖狭窄处作为对照组,另1组在进行根管治疗首次时有意识的刺通根尖孔,破坏根管狭窄处作为实验组。临床判断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首次有意识地刺通根尖孔可以有效地引流根尖周炎症,很大程度上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痛。结论:在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时有意识地刺通根尖孔可以帮助快速有效消除炎症,大大减少患者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术 老年患者 化脓性根尖炎 刺通 根尖狭窄处
下载PDF
股骨旋入针逆行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国栋 王书明 +5 位作者 魏春群 张玉明 齐刚 宋玉堂 刘起富 于世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评价采用股骨旋入针逆行穿针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股骨下段骨折采用经膝前方切口逆行穿针固定并随访6~18个月。结果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月。结论股骨旋入针逆行穿针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手... 目的评价采用股骨旋入针逆行穿针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股骨下段骨折采用经膝前方切口逆行穿针固定并随访6~18个月。结果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月。结论股骨旋入针逆行穿针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下段骨折 股骨旋入针 锁片 逆行穿针固定
下载PDF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配合外敷促愈膏治疗尺桡骨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冻军亭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2-62,共1页
目的:观察尺桡骨骨折采用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配合外敷促愈膏的疗效。方法: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配合外敷促愈膏。结果:治疗不稳定性尺桡骨骨折28例,愈后良好占88.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好。
关键词 手法整复 穿针固定 膏药外敷 尺桡骨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横穿钉固定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温亮 张博 +3 位作者 王志为 张晓冬 曲铁兵 林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股骨侧应用横穿钉(Transfix)固定,胫骨侧界面螺钉(Interference)结合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侧横穿钉(Trans...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股骨侧应用横穿钉(Transfix)固定,胫骨侧界面螺钉(Interference)结合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侧横穿钉(Transfix)固定,胫骨侧界面螺钉(Interference)结合门型钉固定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其中使用自体腘绳肌腱患者81例,使用同种异体肌腱患者36例,观察此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及近期疗效,使用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0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7.60±5.74)分提高到术后的(94.55±2.38)分(P<0.05)。IKDC 2000评分96例正常,6例(5.8%)接近正常,1例(1%)异常。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同种异体肌腱组患者的物理检查及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股骨侧横穿钉固定,胫骨侧界面螺钉结合门型钉固定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肯定,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安全。应用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进行重建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主观要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横穿钉 自体腘绳肌腱 同种异体肌腱
原文传递
经皮穿针万向接头铆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培刚 王亮 +3 位作者 赵楷生 刘仲 陈淮海 徐鹿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尸骨作万向接头铆固转子间骨折标本力学测试;病人在X线下骨折复位,于大转子下2~3cm处向股骨颈穿入三根斯氏针,在大转子下方7~10cm处横向向股骨拧入一根螺纹针,用万向接头牢固连接该...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尸骨作万向接头铆固转子间骨折标本力学测试;病人在X线下骨折复位,于大转子下2~3cm处向股骨颈穿入三根斯氏针,在大转子下方7~10cm处横向向股骨拧入一根螺纹针,用万向接头牢固连接该螺纹针与一根斯氏针。结果力学测试实验组骨折向外成角不明显,统计学处理0.01<P<0.05。骨折病人术后2~4个月愈合,无髋内翻发生。结论用万向接头后能显著提高转子间骨折抗内翻能力,该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经皮穿针 万向接头 老年人 外固定
原文传递
沿鼻翼轮廓线肋软骨移植联合V-Y推进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彦文 孙诚 +2 位作者 陈波 路会 曾高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2,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沿鼻翼轮廓线肋软骨移植联合V-Y推进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右侧第六肋切取肋软骨作为移植物,取跨鼻小柱"Λ"形切口经穹窿部至鼻翼软骨下缘,基底沿鼻翼缘设计一含皮肤、前庭皮肤、黏膜... 目的探讨应用沿鼻翼轮廓线肋软骨移植联合V-Y推进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右侧第六肋切取肋软骨作为移植物,取跨鼻小柱"Λ"形切口经穹窿部至鼻翼软骨下缘,基底沿鼻翼缘设计一含皮肤、前庭皮肤、黏膜的"V"形皮肤黏膜瓣,于鼻翼缘两侧皮肤之间沿皮下向远端分离形成一"囊袋"形腔隙,向外展开囊袋形成新的鼻翼缘,将肋软骨片移植物插入囊袋内,通过V-Y推进,"Y"形缝合切口及皮肤切口使鼻翼缘下移,鼻翼缘贯穿缝合固定移植物。鼻孔内以凡士林纱布包裹硅胶管支撑,鼻背以热塑板塑形。结果采用此方法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27例,有效的使鼻翼缘复位,术后随访患者均满意。结论沿鼻翼轮廓线肋软骨移植联合V-Y推进瓣是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翼缘退缩畸形 肋软骨移植 V-Y推进瓣 鼻翼缘贯穿缝合 囊袋
原文传递
缝扎膀胱下动脉保留后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14
作者 张冀桂 赖海标 钟亮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 探讨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方法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 71例 ,随机分为三组。⑴治疗组 (采用缝扎膀胱下动脉保留后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改良Madigan术 ) 2 1例 ;⑵对照Ⅰ组 (采用Millin术 ) 18例 ... 目的 探讨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方法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 71例 ,随机分为三组。⑴治疗组 (采用缝扎膀胱下动脉保留后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改良Madigan术 ) 2 1例 ;⑵对照Ⅰ组 (采用Millin术 ) 18例 ;⑶对照Ⅱ组(采用经耻骨上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 3 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 ,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治疗组无论在术中尿道损伤 ,出血量 ,术后膀胱冲洗天数 ,近期尿失禁 ,继发出血 ,尿路感染 ,膀胱痉孪 ,尿道狭窄 ,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缝扎膀胱下动脉保留后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具有术式简单 ,操作较容易 ,住院时间短 ,医疗费用少等优点 ,易于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缝扎膀胱下动脉保留后尿道前列腺切除术(Millin)术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