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能带给人们生命意义感吗?——旅游情境下的生命意义感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扬乐 李佳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55,共15页
生命意义感是人类活动的关键引擎,有意义的生活是幸福的最深层次含义。文章以人们踏上旅途寻求生活的意义这一现实现象为切入点,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生命意义感范畴引入旅游研究视野,以相关网络游记与社区问答文本为材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 生命意义感是人类活动的关键引擎,有意义的生活是幸福的最深层次含义。文章以人们踏上旅途寻求生活的意义这一现实现象为切入点,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生命意义感范畴引入旅游研究视野,以相关网络游记与社区问答文本为材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最终提炼出“旅游世界中的顿悟时刻”这一核心范畴,对旅游者获取生命意义感的具体过程与一般路径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旅游者以具身实践的方式主动地构建生命意义,具身实践是旅游者生命意义感的来源;2)旅游者由审美体验中的自我超越激发生命活力,自发地觉察生命意义;3)旅游者通过自我反思这一内省过程形成对世界与真实自我的深刻理解,不断地追寻生命意义;4)旅游者通过自我认同的强化实现自我价值的确认,进而真正地肯定生命价值;5)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时,人们通过回忆与回味重新赋予旅游体验以新的意义,个体生命状态的转变是旅游积极人生意义的一种体现。文章创新地构建出旅游世界中的生命意义感生成模型,对人们在旅游世界中获取生命意义感的顿悟时刻进行了深入解读,丰富了旅游体验的研究内容,深化了现有研究对旅游积极效应的认识,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具身实践 自我超越 自我反思 自我认同
下载PDF
从谋生驱动到生命超越:师范生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
2
作者 皮武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13,62,共6页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其超越性根植于人的本性,内蕴于培养目标之中。因此,师范生培养目标不应止步于“谋生”的需要,而要进一步体现对“超越”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谋生驱动 生命超越 价值追求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感知歧视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林鑫 余婷 +1 位作者 张旭 蔺秀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4-541,共8页
目的:探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感知歧视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及惧怕否定评价、人生意义追寻、视角转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474人,采用简化Berger艾滋病耻辱量表(BHSS)、惧... 目的:探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感知歧视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及惧怕否定评价、人生意义追寻、视角转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474人,采用简化Berger艾滋病耻辱量表(BHS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意义应对量表(MFCQ)、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SMLS)进行测查。结果:BHSS总分与SMLS总分负相关(r=-0.69,P<0.001);FNE得分与人生意义追寻得分是BHSS总分与SMLS总分之间的中介变量,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13和-0.11,且FNE得分与人生意义追寻得分在BHSS总分与SMLS总分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估计值为-0.16;MFCQ视角转化得分在人生意义追寻总分和SMLS总分中起调节作用(β=0.07,P<0.05)。结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惧怕否定评价和人生意义追寻在感知歧视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之间起中介作用,视角转换在人生意义追寻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获得性免疫综合征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 歧视知觉 惧怕否定评价 意义追寻 视角转换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辩证观视角下看佛教义理中的“十个对立统一”
4
作者 陈劲松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2-20,共9页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佛教仍然具有一定的信众基础,某种程度上仍然能够发挥其对个体生命呵护和对社会秩序整合的功能。即使是普罗大众,也往往“被滑入或被戴上”所谓的佛系、佛媛的称谓,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高级宗教之中,佛教的义理是较为...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佛教仍然具有一定的信众基础,某种程度上仍然能够发挥其对个体生命呵护和对社会秩序整合的功能。即使是普罗大众,也往往“被滑入或被戴上”所谓的佛系、佛媛的称谓,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高级宗教之中,佛教的义理是较为深刻而又朴实的,具有很强的辩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这种辩证性有所认识,并从中发展出某种适宜于当代健康中国心理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观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义理 辩证性 超越性 对立统一 灵性生活
下载PDF
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李冬冬 李晓 张晴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96例葡萄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96例葡萄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6个月内复发情况,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患者和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HI评分高干预前(P<0.05),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OL-30中身体、心理、认知、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葡萄膜炎患者实施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超越思维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下载PDF
视障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卢林鑫 陈燕琴 +1 位作者 李吉芳 杨先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0-1407,共8页
目的:探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在视力障碍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对贵州省296名视力障碍青少年开展调查。结果:1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视力障... 目的:探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在视力障碍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对贵州省296名视力障碍青少年开展调查。结果:1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视力障碍青少年的领悟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均呈显著正相关(r=0.275,0.587;P<0.001);2高水平、中水平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而低水平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二者之间不发挥调节作用;3简单斜率分析发现,高水平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效应量最大(β=0.487,P<0.001),中水平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次之(β=0.273,P<0.001)。结论:高水平、中水平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调节了视力障碍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且随着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不断升高,领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也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障碍青少年 创伤后成长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 领悟社会支持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深层次危机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倩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7,71,共6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隐藏着诸多带有危机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开启的主流审美原则即“审美无功利的合目的性”相背离;日常生活审美所具有的“当下、现实、平庸和有限”的特征,也拒斥了传统审...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隐藏着诸多带有危机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开启的主流审美原则即“审美无功利的合目的性”相背离;日常生活审美所具有的“当下、现实、平庸和有限”的特征,也拒斥了传统审美的超越性;其刺激消费的深层动机,成为了资本与欲望的陷阱,削弱了人类的精神性追求,助长了人的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使人在与物的关系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而变为资本流通的一个环节,人的生存被进一步伪饰化、虚拟化,人被异化为“非人”,现实感丧失。“日常生活审美化”充满假象和欺骗性的及浅表化、伪饰化的审美事实,违背了美的本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它隐藏着的未被充分反思与言明的、关乎人类未来的危机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功利性 超越性 物质主义 人的异化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心理机制探析
8
作者 杨昕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新时代,精神需求已成为人民的显性需求。灵活运用趋向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等三种心理机制,可抵达内在美好。意义疗法是通往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路径。个体采用趋向应对和回避应对策略解决现实问题,采用超越应对策略自主、自由地赋... 新时代,精神需求已成为人民的显性需求。灵活运用趋向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等三种心理机制,可抵达内在美好。意义疗法是通往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路径。个体采用趋向应对和回避应对策略解决现实问题,采用超越应对策略自主、自由地赋予自己的存在以意义,从而超越不可改变事实困境。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心理机制,是促进美好生活动态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心理机制 意义疗法 自我超越
下载PDF
生命的真实与超越——劳伦斯在小说《虹》中表达的生命观 被引量:6
9
作者 程悦 陈淑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劳伦斯的代表作《虹》以一个家族的精神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在西方文明中人类生命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进而表达了劳伦斯独特的生命观:一、生命的本质是具有先验性质的生命力量,即"非人类因素";二、人类生命过程的本质意义就在... 劳伦斯的代表作《虹》以一个家族的精神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在西方文明中人类生命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进而表达了劳伦斯独特的生命观:一、生命的本质是具有先验性质的生命力量,即"非人类因素";二、人类生命过程的本质意义就在于不断实现超越;三、生命超越的目标是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但这个状态并不仅指为诸多学者所注意并反复讨论的"和谐的性爱"、"血性的张扬"及"本能的复位",而是具有更深广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观 非人类因素 生命的超越 超越的目标
下载PDF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 被引量:143
10
作者 程红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20,共4页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 ,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 ,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并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
关键词 生命 有限性 独特性 超越性 教育理论
下载PDF
论生命的本真与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9,共6页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并自觉地从生命的三重性出发安排人生,才能引伸出正确的生命意识,拥有合理的生活态度,减少人生中的痛苦而获得幸福与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真 生命意义 血缘生命 社会生命 超越生命
下载PDF
STEAM教育的本体论承诺:理想的追问与反思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旭东 饶景阳 陈荣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9,共6页
STEAM教育的本体论承诺,即其寄托在学习者身上的全部追求,是像艺术家一样去想象以展现自我的真实,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以彰显理性的权威,像工程师一样去行动以释放知识的力量,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以汲取生活的滋养,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过程... STEAM教育的本体论承诺,即其寄托在学习者身上的全部追求,是像艺术家一样去想象以展现自我的真实,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以彰显理性的权威,像工程师一样去行动以释放知识的力量,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以汲取生活的滋养,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过程中真、善、美的统一,破解工业时代异化的教育造就异化的人这一历史难题,让教育在21世纪人类文明创新发展的新历史进程中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教育 自我的真实 理性的权威 知识的力量 生活的滋养 异化的超越
下载PDF
文学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锋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文章认为政治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层、制度层与政策层三层含义,理念层面表达的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文学与政治的关联,正是文学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政治想象的结合。但由于文学的想象是非实践的,所以它始终保持了对于政治实践的... 文章认为政治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层、制度层与政策层三层含义,理念层面表达的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文学与政治的关联,正是文学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政治想象的结合。但由于文学的想象是非实践的,所以它始终保持了对于政治实践的某种超越性,从而形成了对于政治的积极介入与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政治想象 美好生活 超越性
下载PDF
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红梅 李莹 郑晓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自我超越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自我超越量表对150例门诊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总分(40.19±12.07)分,仅27.33%患者有较好的...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自我超越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自我超越量表对150例门诊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总分(40.19±12.07)分,仅27.33%患者有较好的自我超越水平。年龄、疼痛评分与患者自我超越呈负相关,学历高、在职的患者自我超越水平高于低学历、不在职患者(P<0.05,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评分及是否在职是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自我超越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年龄大、学历低、不在职、疼痛程度高患者的正确引导,以提高其自我超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自我超越 生命意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志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在原初状态上是合而为一、完全融合的,它后来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和工具化。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当代学科综合化、道德教育情感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回归生活并不是要与... 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在原初状态上是合而为一、完全融合的,它后来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和工具化。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当代学科综合化、道德教育情感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回归生活并不是要与现实生活重新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而是要在回归中超越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现实生活 回归 超越
下载PDF
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反思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69,共6页
"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在"构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大前提,对三大前提的论证不仅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厘清,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是面向生命、提升生命... "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在"构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大前提,对三大前提的论证不仅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厘清,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是面向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在目的指向上是面向超越的教育,在基本路向上是面向幸福的教育。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的内在规律,在自在与自为、适应与超越以及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中唤醒生命、弘扬生命、发展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前提反思 双重生命 超越 幸福
下载PDF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家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7-102,共6页
理解《庄子》的钥匙是“心斋”或“坐忘”,它清楚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三层面及精神活动的逐渐深化。这一理路贯穿全书,其美学思想也据此而展开。庄子学派要求超越炫惑耳目的感性形色、樊然散乱的道德观念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即游心于万物之... 理解《庄子》的钥匙是“心斋”或“坐忘”,它清楚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三层面及精神活动的逐渐深化。这一理路贯穿全书,其美学思想也据此而展开。庄子学派要求超越炫惑耳目的感性形色、樊然散乱的道德观念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即游心于万物之所终始的玄妙境界。庄学的主导倾向不是客观唯心主义,而是心学,是如何达到心灵澄明之学,其超越性与内指性浑为一体。庄子美学经过魏晋玄学的中介开始广泛渗透于我国的艺术观念中,至中唐以后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气运使然,同时也得益于禅宗美学的相助。庄子美学追求天人的境界可以弥补现代人生存的缺失,执著于德全有助于克服现代人格的畸形,它将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超越性 内指性 艺术 人生
下载PDF
大学生四维生命之特殊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苗春霞 徐继承 谷玉明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9期7-9,共3页
大学生的生命有四维,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大学生四维生命的特殊性表现为:自然生命——发育基本成熟的体格和抵达巅峰的体质;精神生命——过渡性、定向性、智力抵达巅峰、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和情感体验日趋深刻;社... 大学生的生命有四维,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大学生四维生命的特殊性表现为:自然生命——发育基本成熟的体格和抵达巅峰的体质;精神生命——过渡性、定向性、智力抵达巅峰、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和情感体验日趋深刻;社会生命——角色转变巨大、承载无限希望和背负重大使命;大学生超越生命——超越自我、超越时间和超越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 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 社会生命 超越生命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生死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春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德”层面;在生死超越论上,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出生死”之道,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言”层面。总之,王阳明全面、典型地体现了儒家的生死哲学。挖掘和梳理王阳明的生死哲学既有助于对王阳明和儒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于当今生死哲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生死哲学 生死态度 生死价值 生死超越
下载PDF
本体与超越:生活儒学的本体论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玉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解构本体论”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然而,本体论恰恰是“哲学”的核心。本体论的必要性在于:人类关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所有观念必定是一个有序的层级性的整体,它必定有一个塔尖,此即所谓“本体”;否则,人类的...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解构本体论”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然而,本体论恰恰是“哲学”的核心。本体论的必要性在于:人类关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所有观念必定是一个有序的层级性的整体,它必定有一个塔尖,此即所谓“本体”;否则,人类的观念就不成其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因此,生活儒学的态度是:必须解构旧的本体论,然而同时必须建构新的本体论。为此,必须追溯到“前本体”即“前存在者”的存在或生活,即生活论或生活存在论为本体论奠基,本体论再为形下学(知识论、伦理学)奠基。因此,生活儒学建构了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进而建构了指向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本体 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