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radial versus transfemoral approach for cerebral angiography: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被引量:3
1
作者 Ziliang Wang Jinchao Xia +4 位作者 Wei Wang Gangqin Xu Jianjun Gu Yongfeng Wang Tianxiao Li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TRA) for cerebral angiography versus the transfemoral approach(TFA) in patients.Methods: In this trial, 2314 patients underwe...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TRA) for cerebral angiography versus the transfemoral approach(TFA) in patients.Methods: In this trial, 2314 patients underwent cerebral angiography, with 1085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procedure via radial access and 1229 via transfemoral access. The arterial puncture time, operation success rate,oppression time on puncture points, local vascular complication incidence(including bleeding, hematoma, and pseudoaneurysm),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DVT), and bradycardia/hypotens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Of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erebral angiography via radial access,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 in1070 patients;compared with 1219 patients with transfemoral acces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in the success rate or the arterial puncture time. Radial access pati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present with oppression time on puncture points, local vascular complications, DVT, and bradycardia/hypotension compared with femoral access patients.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radial and femoral approaches are both safe and effective. However, the lower rate of local vascular complications may be a reason to use the radial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ANGIOGRAPHY TRANSRADIAL approach transfemoral approach Intervention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后发生早期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吴剑 蔡然泽 +1 位作者 齐飚 李秋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后发生早期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后发生早期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TRA行DSA的患者,分为RAO组和非RAO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桡动脉穿刺次数、预防桡动脉痉挛药剂中是否加入肝素等,分析及探讨其发生早期RAO的相关因素。结果一共543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24 h行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估,其中RAO组32例,非RAO组511例。穿刺成功后未即刻鞘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剂中加入肝素,桡动脉穿刺次数大于3次,使用11cm短鞘,使用Cordis裸钢针的患者,其RAO发生比率明显高于非RAO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穿刺成功后即刻鞘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剂中加入肝素(OR=0.076,95%CI:0.018~0.321,P<0.001)、桡动脉穿刺次数小于3次(OR=0.245,95%CI:0.111~0.541,P<0.001)、使用16cm长鞘(OR=0.195,95%CI:0.067~0.564,P=0.003)、使用泰尔茂套筒针(OR=0.325,95%CI:0.148~0.717,P=0.005),可以减少术后早期RAO发生。结论鞘内注射肝素抗凝,用套管针提高穿刺成功率,使用16 cm长鞘,能显著降低DSA后早期RAO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桡动脉闭塞 股动脉入路 桡动脉痉挛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赵凯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3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4年1月宿州市中煤矿建总医院收治的60例需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每组各30例。经桡动...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4年1月宿州市中煤矿建总医院收治的60例需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每组各30例。经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进行脑血管造影;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进行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短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相较于经股动脉入路穿刺时间有所延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满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行性分析
4
作者 梁军利 姚鑫 +4 位作者 陆梦如 唐健 李何鹏 何嫣倪 罗杰峰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3-820,共8页
本研究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 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实验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TRA右侧大脑中动... 本研究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 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实验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pproach, TF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导引导管到位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为93.10%(27/29),对照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100%,2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较高,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较低,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和手术费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主动脉弓型的亚组分析,观察组Ⅲ型主动脉弓患者手术操作时间(min)、射线投射时间(min)均短于对照组(73.8±15.3 vs 89.5±14.4;22.1±5.5 vs 28.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92,P=0.000;t=0.117,P=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2.8±0.6 vs 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0,P=0.002)。因此,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高,对于Ⅲ型主动脉弓患者采用该项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投射时间,且术后住院天数少,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入路 桡动脉入路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狭窄
下载PDF
不同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石鹏 马永刚 +1 位作者 吕伟波 王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4-572,共9页
神经介入是脑血管疾病诊疗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通路是介入手术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是神经介入诊疗的常规入路,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解剖相关局限性,难以适用于所有的患者。近期多项研究提... 神经介入是脑血管疾病诊疗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通路是介入手术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是神经介入诊疗的常规入路,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解剖相关局限性,难以适用于所有的患者。近期多项研究提示经尺动脉入路、经肱动脉入路以及经颈动脉入路等“非常规入路”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笔者现主要围绕不同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介入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 经尺动脉入路 经肱动脉入路 经颈动脉入路 综述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月琴 许红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25例。对比组应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实验组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25例。对比组应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实验组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E峰)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A峰)的比值(E/A)、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压、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利钠肽(BN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肱动脉峰值流速变化率]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比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穿刺时间(4.36±1.26)min、X线曝光时间(41.16±8.37)min、术后卧床时间(3.16±1.05)d及住院时间(7.53±1.10)d均短于对比组的(11.97±1.51)min、(48.84±8.53)min、(6.72±1.53)d、(13.51±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LVESD、LVEDD、心率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O、SV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A、NT-proBNP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E/A(1.23±0.08)优于对比组的(0.94±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T-proBNP、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3.20±6.45)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6.44±5.93)分及SF-36评分(65.03±8.16)分均优于对比组的(50.94±6.76)、(61.44±5.83)、(58.46±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与对比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BNP、6MWT、NO、ET-1、NMD、FMD、肱动脉峰值流速变化率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hs-CRP(7.14±0.95)mg/L、BNP(389.15±31.82)ng/L、6MWT(451.36±56.17)m、NO(75.84±7.95)μmol/L、ET-1(69.35±5.22)pg/ml、NMD(16.11±2.91)%、FMD(12.01±1.23)%、肱动脉峰值流速变化率(68.34±6.34)%均优于对比组的(11.81±1.48)mg/L、(460.81±38.22)ng/L、(412.61±52.72)m、(55.31±8.36)μmol/L、(81.56±5.37)pg/ml、(14.04±2.35)%、(9.38±1.47)%、(56.01±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经股动脉途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介入治疗 心功能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0
7
作者 肖华 李志粱 +4 位作者 陈爱华 宋旭东 傅强 缪绯 刘映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结果A、B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6%,鞘管置入时间[(2.93±0.42)vs(3.07±0.54)min,P=0.14]、血管再通时间[(17.23±3.47)vs(16.81±4.86)min,P=0.61]、手术总时间[(47.04±7.53)vs(48.74±6.22)min,P=0.21]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发生率(5/51,P=0.0164)及拔管迷走反射(4/51,P=0.0327)均明显高于A组(0/56)。结论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行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入路 经皮股动脉入路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巫颖 陈诗平 +2 位作者 刘华勇 梁东 黄梦照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超过75岁冠心病患者168例,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超过75岁冠心病患者168例,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88)和股动脉组(n=80),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术后不适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桡动脉途径 股动脉途径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入路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华 陈爱华 +4 位作者 李志粱 宋旭东 傅强 缪绯 刘映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行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48例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随访术后6...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行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48例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冠状动脉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结果94例患者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均没有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近期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入路 经皮股动脉入路 心肌梗塞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经桡、股动脉途径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荆全民 黄贵奇 +6 位作者 韩雅玲 王守力 马颖艳 王效增 王耿 王斌 徐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TRA)、经股动脉途径(TFA)行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ULMCA病变PCI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RA 144例(...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TRA)、经股动脉途径(TFA)行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ULMCA病变PCI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RA 144例(TRA组),TFA 142例(TFA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手术操作成功率,复杂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及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征相似。TRA组CAG、手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6.5%、98.6%)与TFA组(分别为92.3%、9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P=0.641);TRA组复杂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Crush,Culotte,T stent)的应用(29.9%)、曝光时间(53.1±10.42min)、造影剂用量(247.66±106.98ml)与TFA组(分别为26.8%、51.23±9.80min、267.26±136.09ml)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61、P=0.105、P=0.175)。TRA组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0.4%)明显低于TFA组(19.7%,P=0.028);TRA组住院期MACE率(6.3%)与TFA组(1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两组均无介入后心肌梗死(MI)、脑卒中、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TR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7±0.62d)、术后住院时间(4.16±3.19d)、总住院时间(7.29±4.42d)均较TFA组(分别为2.40±1.45d、7.75±5.29d、12.10±7.58d)明显缩短(P<0.001);平均随访10±5.6个月,两组MACE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vs 9.9%,P=0.953)。结论对ULMCA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TRA与TFA有相同疗效,且成功率相似,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 血管成形术 冠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下载PDF
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奉环 杨跃进 +16 位作者 乔树宾 吴永健 秦学文 姚民 徐波 刘海波 陈珏 袁晋青 尤士杰 钱杰 杨伟宪 窦克非 邱洪 高展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8-501,共4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对比研究,探讨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01至2012—03所有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NI)患者315例,...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对比研究,探讨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01至2012—03所有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NI)患者315例,根据介入通路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18例)和股动脉组(97例),对比观察两组血栓抽吸的成功率及血栓抽吸的近期临床效果(支架置人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心肌灌注和心脏功能的结果)。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血栓抽吸成功率分别为95.4%和97.9似P〉0.05);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分级(Blush分级)3级血流分别为95.87%和48.16%对96.91%和5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53.70±4.35)mm和(52.91±4.82)mm(P=0.61);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8±0.15和0.51±0.12(P=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桡动脉途径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和股动脉途径同样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和股动脉入路 血栓抽吸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不同路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安立 奚望 +1 位作者 于越 王志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0-67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路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Pub Med、Embase、Ovid Medline数据库和效果评价文摘数据库(DARE)进行文献检索,获得已公开发表的行经心尖(TAp)、经股动脉(TF)及经升主动脉(T...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路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Pub Med、Embase、Ovid Medline数据库和效果评价文摘数据库(DARE)进行文献检索,获得已公开发表的行经心尖(TAp)、经股动脉(TF)及经升主动脉(TAo)3种路径TAVI的随机对照研究,统计各路径患者术后早期(30 d内)病死率、人工瓣膜瓣周漏、严重出血事件、大血管并发症、卒中、急性肾损伤及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等手术相关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总病例数11 530例。TAp组、TAo组患者术后早期人工瓣膜瓣周漏发生率均低于TF组[4.6%(63/1 384)vs 9.2%(400/4 366),P<0.00001;6.4%(33/518)vs 9.3%(331/3 541),P=0.002],而术后早期病死率均高于TF组[10.0%(271/2 711)vs 4.8%(326/6 756),P<0.000 01;8.9%(46/518)vs 4.5%(160/3 541),P=0.002]。TAp组、TAo组患者的术后早期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TF组[8.4%(186/2 204)vs 3.9%(268/6 818),P<0.000 01;6.5%(35/542)vs 1.4%(50/3 569),P=0.01]。TAp组患者术后早期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F组[2.3%(58/2 524)vs 6.5%(417/6 367),P<0.000 01],而TAo组与TAp组、T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组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于TAp组[8.3%(610/7 334)vs 22.8%(615/2 699),P<0.000 01]和TAo组[3.1%(110/3 569)vs 12.5%(68/542),P<0.000 01]。TF组患者术后早期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TAo组[13.2%(472/3 569)vs 9.2%(50/542),P=0.003]。结论经TAp路径及经TF路径行TAVI路径较短,可以有效减少瓣周漏及大血管损伤的发生,具备独特的优势与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经心尖路径 经股动脉路径 经主动脉路径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井景 付文军 +3 位作者 袁超 刘小光 郑红菊 曾秋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13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70例,经股动脉组68例,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13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70例,经股动脉组68例,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朝锌 何贵新 +3 位作者 吴万里 王庆高 何新兵 张阵千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MI发病时间在12h以内的患者6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经桡动脉介入组33例、经...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MI发病时间在12h以内的患者6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经桡动脉介入组33例、经股动脉介入组33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6.6%(29/30),其中1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92.6%(28/30),股动脉组为93.6%(3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桡动脉组为(43.8±19.6)min,股动脉组为(45.6±1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下载PDF
两种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舒适度和局部并发症的对比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海燕 李晓霞 马丹丹 《护理学报》 2006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肝素 经桡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穿刺 舒适度
下载PDF
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昭健 蒋其俊 甘正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分析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20例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经冠状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15例为对... 目的分析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20例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经冠状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完整、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野暴露程度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输血例数、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颅咽管瘤全切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头痛、内分泌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嗅觉障碍、视力减退、多尿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经眉弓入路锁孔显微技术治疗颅咽管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脑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输血例数较少,头痛、内分泌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 经冠状额下入路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勇 文亚红 +5 位作者 田巨龙 罗晓辉 徐大文 钱昌明 曾晓斌 高红梅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64-466,470,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6年4月应用我国万东公司生产的大型C臂心血管造影机(CGO-3000)对290例(163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组... 目的比较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6年4月应用我国万东公司生产的大型C臂心血管造影机(CGO-3000)对290例(163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组(n=98)或经股动脉组(n=192)途径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鞘管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结果PCI总成功率99.3%,高于全国第3次PC I病例注册资料分析结果,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增多。两组病例基线水平、增加出血的危险因素、病变复杂程度、支架置入血管、支架置入数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成功率、鞘管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无统计学意义;A组血肿0例(0%)、B组21例(10.9%),A组血管迷走反射0例(0%)、B组21例(10.9%),A组皮肤破溃、感染0例(0%)、B组11例(5.7%),A组穿刺血管痉挛4例(4.1%)、B组0例(0%),A组不能入睡0例(0%)、B组184例(95.8%),A组腰背部疼痛0例(0%)、B组153例(79.7%),A组尿潴留0例(0%)、B组63例(32.8%),A组平均住院(4.2±0.6)d、B组(6.1±2.2)d,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更容易接受的PCI方法,它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对有选择的病例桡动脉途径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国产心血管造影机
下载PDF
比较桡动脉、股动脉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勇 罗晓辉 +5 位作者 田巨龙 文亚红 徐大文 钱昌明 高红梅 唐永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23例男性)诊断明确、... 目的:观察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23例男性)诊断明确、有急诊PCI适应症的STEMI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的14例纳入经桡动脉PCI组(A组),其余26例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桡动脉搏动弱或Allen试验阴性者纳入经股动脉PCI组(B组)。结果:PCI临床成功率100%,PCI操作成功率A组92.9%(13/14),B组92.3%(24/26),P〉0.05,无统计学意义。鞘管置入时间分别为10.31±4.53min、9.69±5.31min,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0.25±24.37min、59.69±25.18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月A组无手术侧手臂缺血症状,未发生桡动脉闭塞,无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B组出现2例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皮肤破溃感染、3例高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STE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下载PDF
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陈勇 刘涛 +3 位作者 赵超美 陈世蓉 邓建平 赖诚民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568例行冠脉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8例,经股动脉冠脉造影3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568例行冠脉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8例,经股动脉冠脉造影3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并发症,血管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樊华 兰永乔 +2 位作者 林琦 陈兵阳 周振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2例,应用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桡动脉组30例,股动脉组32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2例,应用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桡动脉组30例,股动脉组32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住院时间(5.9±1.3)天,住院费用(7363.8±1124.9)元,无腰背痛、排尿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经桡动脉途径 股动脉 经股动脉途径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