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痛症危险因素的Logit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海威 孙卫东 +4 位作者 蒋科卫 程桯 陈思 孙永生 温建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4期9-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为拇外翻术后前足底疼痛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治疗的47例拇外翻患者(67足)进行术后随访,20例术后出现转移性跖... 目的探讨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为拇外翻术后前足底疼痛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治疗的47例拇外翻患者(67足)进行术后随访,20例术后出现转移性跖骨痛足为观察组,47例术后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足为对照组,随访时间平均(17.74±6.23)个月,研究人员按研究方案填写回访表,内容包括年龄、随访时间、拇趾外翻角、第一至二跖骨间角、第一跖骨短缩度、第一跖骨近端关节固定角,足内侧纵弓角,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第一跖楔关节矢状面活动度、推进期第一跖骨头下压力及拇趾下压力。对可能影响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第一跖楔关节活动度,第一跖骨(相对第二跖骨短缩)为拇外翻患者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针对每一只拇外翻患足的具体病理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注意尽可能避免第一跖骨过度短缩、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而且要注意术后拇趾功能的恢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足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机率,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转移性跖骨痛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关节融合术治疗重度僵硬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涛 高翔 +3 位作者 张殿英 郁凯 董胜利 李建鹏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08-310,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融合术治疗重度趵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关节融合术治疗的重度(母)僵硬患者30例(30足),采用AOFAS、VA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获得融合率、融合时间及跑外翻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第1... 目的探讨关节融合术治疗重度趵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关节融合术治疗的重度(母)僵硬患者30例(30足),采用AOFAS、VA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获得融合率、融合时间及跑外翻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第1~5跖骨头下压力分布改变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高于术前(72.8±6.2 vs 48.2±7.6,8.3±1.1 vs 1.7±0.7,均P〈0.01);融合部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1周,未出现融合失败及躅外翻畸形。第1~5跖骨头下压力分布较术前由异常外侧分布向正常负重分布恢复。结论关节融合术可有效治疗重度躅僵硬,解除疼痛症状,恢复前足底压力分布,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僵硬 关节融合术 转移性跖痛 足底压力
下载PDF
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痛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海威 金立夫 +3 位作者 孙卫东 蒋科卫 程桯 温建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3期41-44,共4页
拇外翻术后少数患者易发生转移性跖痛症,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熟悉并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于转移性跖痛症的临床预防、治疗及康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上除保守治疗外,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因各家学... 拇外翻术后少数患者易发生转移性跖痛症,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熟悉并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于转移性跖痛症的临床预防、治疗及康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上除保守治疗外,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因各家学术观点不同,给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法则及术式上造成诸多困难。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当前主要学术流派的观点及看法,并简要评价,针对其常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术 转移性跖痛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第一跖楔关节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纪霖锋 丁声龙 张明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TMT1)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就诊的111例拇外翻患者(167足)的负重CT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PedCAT负...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TMT1)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就诊的111例拇外翻患者(167足)的负重CT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PedCAT负重CT扫描双足,使用CubeVue软件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跖骨抬高距离(PD)、内侧楔骨-第一跖骨关节面角(CMA)及跖骨突出距离(MPD),其中PD及CMA作为TMT1不稳的征象。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根据临床检查有无TM将患者分为TM组及非TM组,比较两组间HVA、IMA、PD、CMA、MPD、VAS及FAAM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CMA和HVA、IMA、VAS及FAAM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111例患者(167足),其中男35例,女76例,年龄(57.7±14.1)岁。TM组中HVA(37.9°±8.6°)、IMA(17.9°±2.6°)、CMA(2.1°±0.3°)、PD[(1.8±0.4)mm],均高于非TM组[HVA(32.5°±9.1°)、IMA(15.1°±3.4°)、CMA(1.7°±0.3°)、PD为(1.6±0.2)mm](均P<0.001)。TM组及非TM组M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TM组VAS评分高于非TM组(P<0.001)。TM组FAAM评分为(54.1±11.8)分,低于非TM组的(66.2±11.4)分(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D与HVA、IMA及VAS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PD、CMA与FAAM评分呈负相关(r_(s)=-0.637、-0.254,均P<0.001);CMA与HVA、IMA及VAS评分呈正相关(r_(s)=0.603、0.971、0.269,均P<0.001)。结论负重CT有助于TMT1矢状不稳的诊断,TMT1矢状不稳程度与拇外翻严重程度及TM具有相关性,TMT1不稳对拇外翻病理变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转移性跖骨痛 负重 锥束CT 第一跖楔关节 不稳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第1跖楔关节失稳与(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相关性-前足跖骨头下压力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立夫 胡海威 +5 位作者 温建民 荀淑英 梁朝 程桯 蒋科卫 孙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8-913,共6页
[目的]建立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对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 [目的]建立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对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外翻 转移性跖骨痛 有限元 第1跖楔关节 应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