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on Method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1
作者 李培林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7年第1期98-105,190,共9页
关键词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on Method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原文传递
Environmental Risks in China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2
作者 夏光 《China Economist》 2015年第4期4-21,共18页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6-2020) is a crucial perio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represents the last chanc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under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6-2020) is a crucial perio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represents the last chanc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under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manner.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China' s environment is confronted with the following major risks: risk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human health, ecological security,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overal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tendencies of changing eco-environment are complex, problems remain outstanding, and some risks have abated while others have intensified with possible improvements in the future. Future prospects mainly depend on the intensity of actions taken. It is suggest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of"overall optimization" be adopted for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pheres, so that these areas with major influence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ill improve and transform toward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irection and ultimately help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eco-environment and people's welfare.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reverse mainstream understanding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suggested to defin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rising from grow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ina ' s limited and fragil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s a major contradiction of Chinese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S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overall optimization major contradiction of chinese society
下载PDF
全球化变局下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
3
作者 邹诗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第一、二波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第三波全球化,则是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而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的全球化。全球化变局下,奈格里式集资本、技术与网络三位一体的“帝国”观日渐式微。主权民族国家的复兴... 第一、二波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第三波全球化,则是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而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的全球化。全球化变局下,奈格里式集资本、技术与网络三位一体的“帝国”观日渐式微。主权民族国家的复兴,尤其是美国的帝国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面对全球化变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并赓续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基础,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变局 第三波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经济社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20
4
作者 谢地 刘佳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4,共8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增长和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转型,即从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对私人物品的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主要涉及"社会生产"和&qu...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增长和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转型,即从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对私人物品的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主要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进而催生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外部环境调整的系统转变,是对主要矛盾转型的主动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下载PDF
开放大学五年:总结与反思——“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8
5
作者 徐辉富 魏志慧 李学书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2017年10月10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1所开放大学领导齐聚上海,围绕"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展开研讨。会议认为,五年来,5+1所开放大学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确立了新型大学的主体地位,... 2017年10月10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1所开放大学领导齐聚上海,围绕"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展开研讨。会议认为,五年来,5+1所开放大学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确立了新型大学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的办学模式;推进技术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中的融合应用、推进科研发展、加强质量保障、建设与完善学分银行的学分认证和转换体制、改革和探索新的治理体制机制等。会议同时指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型大学定位没有完全得到落实、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和省市开放大学需要加强协同等。会议建议开放大学必须明确新型大学类型定位,支持开放大学先行先试,加快推进39所省级电大的更名,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设计和制定,扩大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总结指出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历程艰难,前景广阔。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未来还面临如何提供个性化学习、如何迎接技术的创新、如何加强一体两翼的事业布局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转型 创新 中国模式 建设模式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意涵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霄 吴波 王凤阁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显著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发生了新变化。在深入研究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立足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史的梳理,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逻辑、物质基础和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显著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发生了新变化。在深入研究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立足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史的梳理,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逻辑、物质基础和转化条件进行理论阐释,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三重意涵:一是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二是集中反映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三是集中表达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现实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阶段 需求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高等教育发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海涛 马国焘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43,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步伐,使高等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相互作用 高等教育发展
下载PDF
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分类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游云福 林辉 吴仲柱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3-135,142,共4页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基本分为民间纠纷性质的个人、集体(群体)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同政府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两大类,二者的特点截然不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利益性、尖锐性和长期性五大...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基本分为民间纠纷性质的个人、集体(群体)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同政府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两大类,二者的特点截然不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利益性、尖锐性和长期性五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人民内部矛盾 分类 特征 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被引量:37
9
作者 蒋永穆 周宇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8,共9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破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我们认为应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平衡,以及创新不充分、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破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我们认为应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平衡,以及创新不充分、改革不充分、开放不充分等问题,进而破解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跃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2期26-32,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的科学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正确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的科学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新论断的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科学内涵,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新要求,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历史定位以及主要矛盾新变化新论断的重大意义,对于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 新变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趋势及其政治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冯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7,共8页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趋势,这被学者们称为"个体化"的社会变迁进程被学界认为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及其变革模式和趋势的重要视角。由此,个体化被中国社会发展赋予了鲜明...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趋势,这被学者们称为"个体化"的社会变迁进程被学界认为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及其变革模式和趋势的重要视角。由此,个体化被中国社会发展赋予了鲜明的政治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个体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转型和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上分析,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更是在驱动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转型和推进中国当代政治参与及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形塑新的国家-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中国社会 政治转型 政治参与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新结构主义:一种对“中国式发展”的新解释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继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基于本国国情独立探索出的本土概念和解释框架。"新结构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呈现的"伞式"和"蜂窝式"并存的二元结构,提出"中国式发展"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一条腿走由政府主导的"伞式"发展路子,另一条腿走由民间自发开拓的"蜂窝式"发展路子。实践证明,通过"伞式"和"蜂窝式"的二重奏方式,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主旋律,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功奏响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发展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伞式社会 蜂窝式社会 新结构主义
下载PDF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81
13
作者 唐皇凤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共11页
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政府确立自身主要任务的基本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确定国家治理现代化愿景目标、战略路径和行动议程的客观基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与工作重点的重新聚焦,更大程度地满足更多人对美好生... 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政府确立自身主要任务的基本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确定国家治理现代化愿景目标、战略路径和行动议程的客观基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与工作重点的重新聚焦,更大程度地满足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和根本归宿,着力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更加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聚焦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望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强大动力。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社会历史过程。我们需要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及时而稳妥地推行"美好新政",积极探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突破口,以公共服务优化国家治理,大力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战略选择 美好新政
下载PDF
论中国社区治理——从威权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型 被引量:73
14
作者 周庆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7,159,共10页
中国社区是国家体制延伸的一部分,不是具有主体性的整体社会的一部分。中国社区治理是威权式治理,表现为高度的政治化与行政化的特征。从威权式治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型是社区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但社区治理转型问题首先是一个有关主体性... 中国社区是国家体制延伸的一部分,不是具有主体性的整体社会的一部分。中国社区治理是威权式治理,表现为高度的政治化与行政化的特征。从威权式治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型是社区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但社区治理转型问题首先是一个有关主体性社会的建构问题,或者说祛除社会对国家权力的依附性之后,才有参与式社区治理的转型。从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现状看,地方不断推出的所谓创新或模式,基于的是旧体制逻辑,是国家传统社区管理体制的延续、巩固和强化,滞后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中国社区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致力于新旧体制的交替,致力于现代社区治理体制的转型,而不是将现代社区治理建设的价值目标理解为加强威权式管理和提高行政效率,因袭和强化传统社区管理体制的制度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区治理转型 主体性社会 社区自治
下载PDF
迈向人类学的中国时代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旭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85,共12页
一种以中国意识为基础的文化转型的人类学在当下中国呼之欲出,它成为了新一轮"人类学的中国时代"的主基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的特征:其一,今日中国亟需人类学的理论构建;其二,人类学学科分支的不断拓展;其三,人类学人才... 一种以中国意识为基础的文化转型的人类学在当下中国呼之欲出,它成为了新一轮"人类学的中国时代"的主基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的特征:其一,今日中国亟需人类学的理论构建;其二,人类学学科分支的不断拓展;其三,人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最近二十年蓬勃发展,与人类学缺少恰当学科地位形成对照;其四,既有研究范式在日益发生着转变;其五,中国人类学在"走进"和"走出"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国时代 文化转型 乡土社会 学科发展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造中国道路升级版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鞍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6,2,共21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文本采用既相互联系、又不断升级和加强的"软件版本"对中国道路作了历史性梳理、分析、总结和评价。文本从21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文本采用既相互联系、又不断升级和加强的"软件版本"对中国道路作了历史性梳理、分析、总结和评价。文本从21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领导人创新中国道路及发展战略,形成了1.0版到5.0版,不仅体现了中国道路的继承性、连续性,更体现了创新性、阶段性,成为这一道路的原创版、升级版、加强版,从而解释了中国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不断发展和创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社会主要矛盾 原创版 升级版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伦理的困惑:再论《等待》的主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卫景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试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借用国内社会学研究界有关“二元社会结构”和“转型期社会”这两个概念,分析小说中呈现的中国社会“城市”与“农村”两个世界的封闭与反差,并解释作者在书中的诸多两难表述。《等待》以中国社会转型的初始阶... 本文试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借用国内社会学研究界有关“二元社会结构”和“转型期社会”这两个概念,分析小说中呈现的中国社会“城市”与“农村”两个世界的封闭与反差,并解释作者在书中的诸多两难表述。《等待》以中国社会转型的初始阶段为背景,以婚姻和爱情的社会伦理为叙述层面,展开作者对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的思考,它从一个农村家庭的解体和转化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及其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 中国社会转型 主题 二元社会结构 社会伦理 社会学研究 初始阶段 变化过程 内在因素 农村家庭 转型期 作者 国内
下载PDF
演化中的利益协调机制: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28
18
作者 景跃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8,共15页
伴随市场转型而出现的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的分化,使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两种基本的矛盾形式———官民矛盾与劳资冲突对既有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但造成局部领域的失序状态,而且也使"维稳&q... 伴随市场转型而出现的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的分化,使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两种基本的矛盾形式———官民矛盾与劳资冲突对既有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但造成局部领域的失序状态,而且也使"维稳"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作为对这种挑战的回应,各级政府从公共政策领域和政府过程优化两个维度做出回应,力图建构一种与开放环境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利益协调机制。迄今为止,这种实践尚处于进行时态,但它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值得进行严肃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利益分化 官民矛盾 劳资冲突 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机制
下载PDF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谈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韩克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我国当前需求端的特点,即需求的多层次、高品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概括了我国当前供给侧的特点,即结构不平衡、数量不充分,但...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我国当前需求端的特点,即需求的多层次、高品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概括了我国当前供给侧的特点,即结构不平衡、数量不充分,但结构性不平衡占据主导地位。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社会主要矛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社会信用危机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大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6,共8页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取代政治权威是信用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对权威的服从转变为对规则的自觉遵从,并进而建立起规则信用体系,是中国信用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中国社会 信用 信用危机 信用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