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from Rhizosphere of Pastures and Their Effects on Growth of Lotus corniculatus L. 被引量:1
1
作者 Lu CAI Yajiao LI +2 位作者 Xiaoxia LIU Xin WEI Jianhong SH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fixing and phosphate-solubilizing strains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strains,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fixing and phosphate-solubilizing strains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strains,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GPR compound fertilizers suitable for local environment.[Methods] In this study,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fast-growing and competitive strains from pasture nodules and rhizosphere soils in Guizhou Province,and three representative Rhizobia and 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 were chosen for the test of bacterial combination when reducing 50% of nitrogen and 30% of phosphoru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in combinations on the plant height,root length,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Lotus corniculatus L.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s of the plan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he mixed bacterial agents coul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root biomass,and the effects of A1,A3,B3 and C3 were the most obvious.The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the roots of L.corniculatus increased by 30.35%-168.45% and 26.43%-180.00%,respectively,and A3,B3,B2 and C3 had the best effects.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of the plants increased by 12.79%-55.25% compared with the CK2;and most of the bacterial agents with significant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showed decrease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while those with non-significant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showed significantly-increase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which were not as much as the CK1.Comprehensively,the most productive combination was C3,namely R27-2 Rhinohizobium fredii and P33-3 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Conclusion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bacterial fertiliz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lotus corniculatus l. BIOMASS Quality
下载PDF
百脉根不定根发育相关基因LcC2DP1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2
作者 马思宇 肖芳斌 +2 位作者 罗雪 韦飘 宋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研究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C2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LcC2DP1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ACE法从百脉根中克隆LcC2DP1基因,利用qRT-PCR检测其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在百脉根中过量表达LcC2DP1并鉴定其... 为研究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C2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LcC2DP1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ACE法从百脉根中克隆LcC2DP1基因,利用qRT-PCR检测其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在百脉根中过量表达LcC2DP1并鉴定其功能。结果显示:LcC2DP1基因全长705 bp,编码23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5.95 ku,与蒺藜苜蓿同源性最高(82%);在百脉根不定根分化过程中持续表达,表达部位为根、茎和叶片;与野生型亲本(WT)相比,转LcC2DP1基因百脉根(TP)的不定根分化提前1~2 d;在不定根分化的9~15 d,其总根长分别是WT的168%、155%,根体积分别是WT的249%、161%,根尖数分别是WT的156%、137%。TP百脉根的总根长(P<0.01)、根体积(P<0.01)和根尖数(P<0.05)表现出一定的发育优势,表明LcC2DP1基因可能与百脉根不定根发育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不定根分化 钙依赖蛋白激酶 C2结构域蛋白 基因克隆 生长发育调控
下载PDF
百脉根试管苗对NaCl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化 高明 +4 位作者 于淑梅 韦正乙 李海云 刘艳芝 张东良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4-16,共3页
各种植物对NaCl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实验利用野生型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苗为研究材料,在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及生根状态,确定百脉根试管苗对NaCl的临界耐受能力,目的是为筛选转耐盐基因百脉根抗盐性植株提供实验依... 各种植物对NaCl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实验利用野生型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苗为研究材料,在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及生根状态,确定百脉根试管苗对NaCl的临界耐受能力,目的是为筛选转耐盐基因百脉根抗盐性植株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可以初步检测所克隆基因的耐盐效果。实验结果:NaCl浓度为0.7%以上的处理,试管苗叶片发白,长势弱,不生根或根停止伸长变褐;NaCl浓度为0.7%(不包括0.7%)以下的处理中,试管苗叶片绿色,长势旺盛,根系较多,与对照(NaCl浓度为0)试管苗状态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NaCl浓度 生长及生根
下载PDF
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LcVP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基因毛白杨的获得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艳香 冯雪 赵学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杨树耐盐性状的遗传改良,笔者分析已克隆的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LcVP1的cDNA序列,根据其与植物表达中间载体pGN上的酶切位点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 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杨树耐盐性状的遗传改良,笔者分析已克隆的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LcVP1的cDNA序列,根据其与植物表达中间载体pGN上的酶切位点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开放阅读框片段。双酶切PCR回收产物和pGN载体,将目的片段定向连接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GVP,并转入根癌农杆菌;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转入毛白杨基因组中。转基因杨树的获得,为获得耐盐性提高的杨树品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液泡膜H%PlUS%-PPase lcVP1 pGVP 毛白杨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soybean GmNHX1 in Lotus corniculatus: The reduced Na^+ level is the basis of the increased salt tolerance 被引量:10
5
作者 SUN Yanxiang WANG Dan +2 位作者 BAI Yanling WANG Ningning WANG Y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1期1306-1315,共10页
The full length cDNA coding for a novel vacuolar Na+/H+ antiporter (GmNHX1) was cloned from soybean and determined to consist of 2591 bp with a 5′-untranslated region of 464 bp,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641 bp... The full length cDNA coding for a novel vacuolar Na+/H+ antiporter (GmNHX1) was cloned from soybean and determined to consist of 2591 bp with a 5′-untranslated region of 464 bp,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641 bp, and a 3′-untrans- lated region of 486 bp. The deduced protein se- quence contains 546 aa with the typical characters of the vacuolar Na+/H+ antiporters, and shares high similarity with that of AtNHX1, OsNHX1 and AgNHX1. The soybean genome showed a single copy of the GmNHX1 gene. North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GmNHX1 was tissue-spe- cific, increased by ABA treatment, NaCl, KCl, LiCl and dehydration stress, and lower in leaves but higher in roots and hypocotyls of salt-tolerant than salt-sensitive cultivars. The GmNHX1 was overex- pressed under the control of a tandem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CaMV) 35S promoter in the model le- guminous plant Lotus corniculatus L. and conferred salt-tolerance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Measure- ments of Na+ and K+ contents in both roots and shoo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lantlets of GmNHX1- overexpressing lines had lower Na+ and K+ content, and higher K+/Na+ ratio than the controlled lines that were transformed with the empty vector, which indi- cates that the salt-tolerance conferred by GmNHX1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decreased accumulation of Na+ in the transgenic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NHX1 耐盐性 盐胁迫
原文传递
TRANSFORMATION OF Lotus corniculatus L.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6
作者 虞剑平 邵启全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1年第8期932-937,共6页
A simple and effective syste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a leguminous plant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otyledon explants of Lotus corniculatus (var. Leo) were infec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at c... A simple and effective syste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a leguminous plant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otyledon explants of Lotus corniculatus (var. Leo) were infec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at contained a non-oncogenic Ti plasmid vector. The vector carried a chimaeric npt-Ⅱ gene and a nopaline synthase gene (nos). On the selective medium that contained kanamycin, 40% of the explants formed buds within 3 weeks. Developed shoots were cut off and transferred to rooting medium. Normal-looking plants were recovered and grew well after being transplanted into soil, bloomed and set seeds. Foreign genes were integrated onto the L. corniculatus genome, expressed, and inherited through sexual reproduction, which was proven by nopaline detection, NPT-Ⅱ enzyme activity detection and DNA hybridization test of the transformed plants and the nopaline detection of the proge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TRANSFORMATION legumineae lotus corniculatus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百脉根叶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宋丽梅 代微然 +3 位作者 任健 马向丽 欧阳青 毕玉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POD的活性明显仍低于对照(P<0.05);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复水后细胞膜受到的伤害仍然没有修复。干旱胁迫处理下,栽培型和野生型材料的生理生化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来自湿润环境中的野生百脉根的耐旱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干旱胁迫 复水 抗氧化酶系统 lotus corniculatus l
下载PDF
百脉根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血凝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占路 唐益雄 +4 位作者 薛文通 刘建利 梁哲 卢运明 吴燕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07,共5页
【目的】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AIVHA)基因转入牧草植物中,利用豆科牧草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禽流感抗原蛋白,探索研制禽流感转基因植物可饲用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百脉根子叶柄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I... 【目的】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AIVHA)基因转入牧草植物中,利用豆科牧草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禽流感抗原蛋白,探索研制禽流感转基因植物可饲用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百脉根子叶柄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IVHA基因导入百脉根,子叶柄外植体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再生,得到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明AIVHA基因已经导入到百脉根基因组中,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都得到了表达。【结论】利用百脉根表达禽流感抗原蛋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血凝素 转化 百脉根
下载PDF
百脉根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和猪瘟病毒E2基因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贾永红 孙艳香 +3 位作者 张江丽 冯雪 袁晓圆 张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68-2372,共5页
在建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猪瘟病毒(CSFV)表面抗原E2基因转化进入百脉根,获得转基因阳性株系5个。并对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性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体系为子叶预培养3 d后,用OD... 在建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猪瘟病毒(CSFV)表面抗原E2基因转化进入百脉根,获得转基因阳性株系5个。并对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性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体系为子叶预培养3 d后,用OD600nm为0.5±0.05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并添加AS(乙酰丁香酮),选择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为50 mg/L,可获得理想的转化效率。为抗猪瘟可食性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 ) 高频再生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百脉根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燕 李聪 +3 位作者 苏加楷 黄文惠 陈受宜 刘风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以百脉根子叶外植体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外源目的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氨酶(mtlD)基因和npt-Ⅱ基因,建立了转化系统,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9.7%.转化处理的外植体再生植株的茎段在含卡那霉素的... 本文以百脉根子叶外植体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外源目的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氨酶(mtlD)基因和npt-Ⅱ基因,建立了转化系统,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9.7%.转化处理的外植体再生植株的茎段在含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膨大,再生成苗和植株。抗性植株的形态正常,移入盆栽后生长良好。PCR扩增与扩增产物的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百脉根的基因转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燕 李聪 +3 位作者 苏加楷 黄文惠 吕德杨 赵广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报道了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转化再生实验系统。百脉根子叶外植体被含发根性Ri质粒载体的发根农杆菌感染,孩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和一个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在含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外值体能诱导出毛根,并不断生长,毛根诱... 本文报道了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转化再生实验系统。百脉根子叶外植体被含发根性Ri质粒载体的发根农杆菌感染,孩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和一个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在含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外值体能诱导出毛根,并不断生长,毛根诱导频率为45.5%。切取毛根根段在筛选培养基上培养,毛很能膨大,并分化再生成苗和植株,其再生率为77.9%。抗性植株形态正常,浅层根系发达。DNA斑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上。甘露碱测定结果表明外源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已在百脉根植株水平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基因转化 百脉根 再生植株
下载PDF
百脉根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路玉兰 孙艳香 +1 位作者 冯雪 赵学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5,共8页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EC 4.1.1.50)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日本百脉根EST序列为基础,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编码cDNA,命名为LcSAMDC1。LcSAMDC1基因组序列全长2 626 bp,存在3个内含子...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EC 4.1.1.50)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日本百脉根EST序列为基础,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编码cDNA,命名为LcSAMDC1。LcSAMDC1基因组序列全长2 626 bp,存在3个内含子;cDNA序列全长1 799 bp,存在3个植物SAMDC基因特征性ORF,其中tORF编码2个氨基酸残基,sORF编码55个氨基酸残基,mORF编码354个氨基酸残基;mORF编码产物推断的分子量为38.6 kDa,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功能结构域(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LcSAM-DC1在幼叶和根中具有高水平的表达,在茎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成熟叶片中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多胺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 lcSAMDC1
下载PDF
百脉根植株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阳 卢福荣 +3 位作者 崔智昕 王成 茹艺 李曹娜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以百脉根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材料,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对百脉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 mg/L+KT 2.0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 以百脉根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材料,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对百脉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 mg/L+KT 2.0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01 mg/L+2%蔗糖+0.7%琼脂,生根率达100%;实验建立了一个高频的百脉根再生体系,为百脉根基因工程操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下胚轴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百脉根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星 包爱科 +1 位作者 冯波 王锁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8,共7页
牧草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农杆菌介导百脉根遗传转化原理、影响农杆菌介导百脉根遗传转化的重要因素、转基因技术在百脉根的生物固氮、抗逆性和品质改良以及生产可食性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就百脉... 牧草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农杆菌介导百脉根遗传转化原理、影响农杆菌介导百脉根遗传转化的重要因素、转基因技术在百脉根的生物固氮、抗逆性和品质改良以及生产可食性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就百脉根基因工程研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基因工程 品质改良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赤霉素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长江 蔡辉明 +4 位作者 张红艳 杜勇 张文香 王宏伟 陈志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7-100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赤霉素(GA_3)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其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为百脉根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10、15、20和25℃下开展百脉根种子萌发试验,并在20℃恒温条件下开展100.0、200.0、300.0、4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赤霉素(GA_3)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其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为百脉根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10、15、20和25℃下开展百脉根种子萌发试验,并在20℃恒温条件下开展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GA_3溶液浸种萌发试验,对比分析百脉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其植株萌蘖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10℃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64.44%)最高,20℃处理的发芽势(40.00%)和发芽指数(7.17)最高;25℃处理的发芽率最低(42.22%),与1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0℃处理下发芽势(10.00%)和发芽指数(0.50)最低,与15、20和25℃处理的差异显著。在20℃恒温条件下,100.0 mg/L GA_3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52.22%)、发芽势(45.56%)和发芽指数(7.41)均显著高于300.0、400.0和500.0 mg/L GA_3处理。以秋季的平均净萌蘖株数最多,为4.73株,其他季度平均净萌蘖株数分别为2.23株(春季)、3.40株(夏季)和2.53株(冬季)。【结论】百脉根种子以100.0 mg/L GA_3浸种24 h后在20℃恒温条件下的萌发效果最佳,秋季萌蘖生长株数最多,可在百脉根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种子萌发试验 温度 赤霉素(GA3) 植株萌蘖
下载PDF
抗逆转录因子在百脉根中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飞 马江涛 +4 位作者 唐益雄 李京生 卢运明 徐秉良 吴燕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0-258,共9页
为提高豆科牧草百脉根抗旱方面的能力,从沙生植物胡杨和铃铛刺中克隆了4个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从中筛选了2个具有抗旱特性的基因PeDREB2a和HhERF2,构建了以磷酸甘露糖异构酶为筛选标记的单、双价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百脉根Le... 为提高豆科牧草百脉根抗旱方面的能力,从沙生植物胡杨和铃铛刺中克隆了4个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从中筛选了2个具有抗旱特性的基因PeDREB2a和HhERF2,构建了以磷酸甘露糖异构酶为筛选标记的单、双价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百脉根Leo品种,结果表明,转录因子基因明显改善了百脉根的抗旱特性,经过抗旱复水试验证明转基因百脉根成活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转录因子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 抗旱 转基因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野生百脉根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健 代微然 +2 位作者 宋丽梅 欧阳青 马向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_3、低温湿沉积+GA_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休眠 硬实 发芽率 平均发芽天数
下载PDF
含硫氨基酸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百脉根的转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宁 王涌鑫 +2 位作者 李聪 苗丽宏 张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在本研究中,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BglⅡ从中间载体pMD18zeolin和pMD18zein上切下zeolin基因(约1600bp)和γ-zein基因(约720bp),将其定向连接在经相同酶切的质粒载体pCAMBIA1302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和pCBzein。采用冻融法将p... 在本研究中,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BglⅡ从中间载体pMD18zeolin和pMD18zein上切下zeolin基因(约1600bp)和γ-zein基因(约720bp),将其定向连接在经相同酶切的质粒载体pCAMBIA1302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和pCBzein。采用冻融法将pCBzeolin和pCBzein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利用该菌株转化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L.)。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再生,得到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检测表明,γ-zein和zeolin基因已经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中,在核酸水平得到了表达。含硫氨基酸数据分析表明,转zeolin基因植株含硫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转γ-zein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的含量(P<0.01),但转γ-zein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氨基酸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百脉根 转化
下载PDF
FMDV vp1基因在豆科牧草百脉根中的转化与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宝琴 王小龙 +3 位作者 张永光 潘丽 王文秀 董金杰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5期526-529,共4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MDV阿克苏(Akesu/O/58)株结构基因vp1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子叶和子叶柄,其愈伤、芽和生根等过程经50 mg/L Kan筛选后,获得Kan抗性百脉根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vp1基因的PCR、RT-PCR检测和VP1蛋白的Western-blott...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MDV阿克苏(Akesu/O/58)株结构基因vp1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子叶和子叶柄,其愈伤、芽和生根等过程经50 mg/L Kan筛选后,获得Kan抗性百脉根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vp1基因的PCR、RT-PCR检测和VP1蛋白的Western-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vp1基因转入百脉根中,检测有转录活性;目的蛋白获得了正确表达;扩繁和移栽后获得了批量转基因百脉根,为下一阶段的动物试验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根癌农杆菌 VP1基因 转化 表达 百脉根
下载PDF
百脉根单株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亚飞 曹致中 马乐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06,160,共5页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而分枝叶柄长度(X5)、侧枝叶柄长度(X10)则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1.121 6)>分枝节间数(0.346 3)>侧枝长度(0.114 6)>分枝数(0.106 4)>分枝茎粗(0.084 6)>侧枝节间数(0.034 2)>侧枝茎粗(0.028 9)>侧枝数(0.021 6)>侧枝叶柄长度(-0.043 6)>分枝叶柄长度(-0.065 4)>自然高度(-0.748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