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eding of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Variety‘Yumian 50'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1
作者 唐中杰 房卫平 +2 位作者 吕淑平 聂利红 谢德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399-1402,共4页
The mid-early-maturing new cotton variety 'Yumian 50' was bred by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t w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Hen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 The mid-early-maturing new cotton variety 'Yumian 50' was bred by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t w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Hen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16 (Yushenmian 2016002). 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ety characteristics of 'Yumian 50' and the key points of it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accelerate its application in cot-ton production,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Yumian 50'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test data of 26 times for 3 years of 'Yumian 50' participating in Henan region-al tests in 2012-2014 we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umian 50' ha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Henan regional tests and production tests. 'Yumian 50' is a new cotton variet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and high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p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Yumian 50' YIELD Fiber Quality CultivationTechnoloav
下载PDF
中棉所29栽培技术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毛树春 韩迎春 +2 位作者 宋美珍 张朝军 范正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研究表明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苗期叶绿素、IAA含量高 ,MDA含量低 ,SOD、CAT酶活性高 ,膜脂过氧化程度低 ,棉苗抗胁迫能力强 ,苗质好 ,生长健壮 ;中后期 MDA、ABA含量和 POD活性升高 ;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高的光合强度 ,N素营养充足 ,... 研究表明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苗期叶绿素、IAA含量高 ,MDA含量低 ,SOD、CAT酶活性高 ,膜脂过氧化程度低 ,棉苗抗胁迫能力强 ,苗质好 ,生长健壮 ;中后期 MDA、ABA含量和 POD活性升高 ;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高的光合强度 ,N素营养充足 ,利于高产优质 ;在华北平原一熟种植最佳播期在 4月下旬 ,中等肥水条件下最佳密度为 5.2 5万株· hm- 2 ;对缩节安化调反应不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产量 早熟性 生理特性 中棉所29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与其亲本的光合能力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1 位作者 李振怀 唐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84-289,共6页
利用Li 64 0 0光合测定系统对抗虫杂交棉鲁棉 1 5号杂种 (F1)及其父本 (M)、母本 (F)光合日变化的研究表明 ,F1的光合日变化在测定的 4个生育阶段皆呈单峰曲线 ,未出现午休 ,其净光合速率 (Pn)在铃期前一直高于M和F ,铃期界于M和F之间 ... 利用Li 64 0 0光合测定系统对抗虫杂交棉鲁棉 1 5号杂种 (F1)及其父本 (M)、母本 (F)光合日变化的研究表明 ,F1的光合日变化在测定的 4个生育阶段皆呈单峰曲线 ,未出现午休 ,其净光合速率 (Pn)在铃期前一直高于M和F ,铃期界于M和F之间 ,表现出极强的光合能力 ,这是杂种F1生长势强、产量高的重要生理基础。文中提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杂交棉 光合日变化 光合能力 光合午休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育苗移栽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源 顾万荣 +5 位作者 陈德华 田明军 夏文省 周芳刚 季春梅 吴云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为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产量潜力,2 0 0 1- 2 0 0 2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重点栽培生理实验室和江苏主要棉花产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2 9、鲁棉研15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在不同的密度和氮钾肥料运筹下群体果节量、成... 为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产量潜力,2 0 0 1- 2 0 0 2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重点栽培生理实验室和江苏主要棉花产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2 9、鲁棉研15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在不同的密度和氮钾肥料运筹下群体果节量、成铃特点、铃重和产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通过适当降低密度,保持在30 0 0 0~375 0 0株·hm- 2 ,果节量控制在30 0万·hm- 2 左右,成铃率可达到35 %以上,从而获得高产。根据高产情况下棉株壮个体优势果枝数增多、优势果枝节位上移以及上、下部位成铃数、成铃率、铃重提高等特点,提出了抗虫棉杂交种的“优、壮、高”高产栽培途径,用优化群体、壮个体的途径容易形成适宜果节量和高成铃率的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杂交棉 栽培途径 成铃特点
下载PDF
利用F_2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郭旺珍 孙敬 +1 位作者 郭玉芳 张天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0-203,共4页
通过不同抗虫棉品系间互交、后代选择的方法选育出聚合整合位点不同的 Bt基因纯合抗虫棉种质 ,开展了培育以 F2 利用为目的的杂交种探索研究。类似 F2 世代 Bt基因的不同分离类型 ,聚合有不同数目 Bt基因的棉株在整个生育期对棉铃虫有... 通过不同抗虫棉品系间互交、后代选择的方法选育出聚合整合位点不同的 Bt基因纯合抗虫棉种质 ,开展了培育以 F2 利用为目的的杂交种探索研究。类似 F2 世代 Bt基因的不同分离类型 ,聚合有不同数目 Bt基因的棉株在整个生育期对棉铃虫有显著的抗虫性。并且与单价抗虫棉时空表达一致 ,生育前期抗虫性好 ,毒蛋白表达量高 ,中、后期抗虫性有所下降 ,毒蛋白表达量降低。因此 ,用其作为亲本配置抗虫杂交种 ,是利用棉花F2 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虫杂交棉 杂种优势利用 转BT基因 聚合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豫杂35适宜密度与行距配置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宗斌 刁素萍 +3 位作者 房卫平 谢德意 李伶俐 朱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44,共4页
在河南省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抗虫杂交棉豫杂35的适宜密度和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保留2~3个强势叶枝时,豫杂35以种植2.25万株/hm^2配合行距1.20m较为适宜,分别比1.50万株/hm^2配合行距1.20m、2.25万株/hm^2配合行距1.00m... 在河南省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抗虫杂交棉豫杂35的适宜密度和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保留2~3个强势叶枝时,豫杂35以种植2.25万株/hm^2配合行距1.20m较为适宜,分别比1.50万株/hm^2配合行距1.20m、2.25万株/hm^2配合行距1.00m,1.50万株/hm^2配合行距1.00m、3.00万株/hm^2配合行距1.20m、3.00万株/hm^2配合行距1.00m的处理增产皮棉3.31%,4.42%,5.41%,8.63%,16.38%。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棉花叶面积系数(LAI)适中,冠层光分布合理,干物质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较大,单位面积的总成铃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豫杂35 密度 配置 产量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陆地棉种内杂种主要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海涛 郭香墨 夏敬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利用生育期不同的转Bt基因抗虫陆地棉和非抗虫陆地棉进行品种间杂交 ,配制成中熟组合(中棉所19×中棉所32)和早熟组合 (中棉所24×中棉所30)的6个世代 (P1、P2、F1、F2、B1、B2)。应用多元分析法 ,对株高、产量和麦克隆值等12... 利用生育期不同的转Bt基因抗虫陆地棉和非抗虫陆地棉进行品种间杂交 ,配制成中熟组合(中棉所19×中棉所32)和早熟组合 (中棉所24×中棉所30)的6个世代 (P1、P2、F1、F2、B1、B2)。应用多元分析法 ,对株高、产量和麦克隆值等1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铃数和3个纤维品质性状由加性及上位性效应控制 ,不存在显性效应 ;衣指仅有上位性效应控制 ;子、皮棉产量主要由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不同程度的上位性效应控制 ,产量性状和3个纤维品质性状均不存在显性×显性效应(l) ;其他性状的基因效应则因组合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皮棉产量和铃重的基因效应表现为超显性。在本试验中超亲优势共有6种来源 ,即|i|>d、h>d +i、l>d +i、h +l>i、h>d和h +l>d +i ,其中显性效应(h)以及加性×加性效应(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陆地棉 种内杂种 世代均值分析 性状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抗虫陆地棉对红铃虫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征彬 陈鹏 +2 位作者 杨业华 徐裕森 谢红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20 0 1- 2 0 0 2年 ,以 33份次陆地棉新品种 (新品系或新组合 )为材料 ,对不同类型棉花的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抗虫鉴定在网室进行 ,以种子虫害率为抗虫鉴定指标 ,以鄂棉 18为感虫对照品种 ,根据棉花受红铃虫危害情况将棉花的抗虫性... 20 0 1- 2 0 0 2年 ,以 33份次陆地棉新品种 (新品系或新组合 )为材料 ,对不同类型棉花的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抗虫鉴定在网室进行 ,以种子虫害率为抗虫鉴定指标 ,以鄂棉 18为感虫对照品种 ,根据棉花受红铃虫危害情况将棉花的抗虫性分为免疫 (I)、高抗 (HR)、抗虫 (R)、中抗 (MR)、感虫 (S)和高感 (HS) 6级。试验结果表明 ,对红铃虫表现高抗的品种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其中双价 (Bt+CpTI)抗虫棉的抗虫性略优于单价 (Bt)抗虫棉 ;转基因常规抗虫棉的抗虫性略优于转基因杂交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明显优于一般陆地棉。抗虫棉的种子虫害率低、僵瓣黄花少、好花率高 ,种植抗虫棉有利于保证棉花的丰产、稳产和提高皮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转BT基因抗虫棉 转Bt+CpTI双价抗虫棉 常规抗虫棉 杂交抗虫棉 红铃虫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杂种后代及其亲本纤维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瑞莲 刘爱玉 陈金湘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2000-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及其亲本为材料,检测了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纤维长度、整齐度和亲本之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后代纤维平均伸长率与高值亲本差异显著。但在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方面,... 2000-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及其亲本为材料,检测了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纤维长度、整齐度和亲本之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后代纤维平均伸长率与高值亲本差异显著。但在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F1杂种优势显著地高于亲本及F2和F3。纤维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农杂62 F1平均为11.84%;农杂62F1和H16F1的高亲优势分别为9.46%、14.34%。F1、F2、F3纤维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伸长率等品质指标群体平均数之间虽然差异很小,但F1、F2、F3群体纤维品质性状均有相似的变异个体分布。F1群体纤维品质优于F2、F3,F2群体纤维品质略优于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杂交棉 纤维品质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瑞莲 陈金湘 +2 位作者 刘爱玉 周文新 熊格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1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1%;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1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1%;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8.01%;F3平均皮棉产量为1117.65kg/hm2,比对照增产35.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3.30%.F1竞争优势最大,其次为F2,F3.F2,F3的衰退率与竞争优势一致,其平均优势衰退率分别下降了12.59%和17.62%.在试验材料中,农杂62的产量最高,F1竞争优势大,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大;H16的产量最低,F1竞争优势最小,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小.在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中,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962,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10和0.54273;F1,F2,F3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84119,0.13814,表明杂种的结铃优势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F1 F2 F3 产量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路曦结 叶泗洪 +1 位作者 添长久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19-17220,共2页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7~2008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皖杂棉11号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33.0、1476.2、1312.7 kg/hm2,分别较对照皖杂40F1增产11.0%、9.4%、6.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纤维品质优良。[结论]皖杂棉1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皖杂棉1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的品种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4 位作者 马晓杰 肖松华 许乃银 刘剑光 吴巧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5-1426,共2页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国产威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并于2007年12月20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证书,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0...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国产威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并于2007年12月20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证书,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07)第253号。该品种2008年8月7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818。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苏杂6号的品种特性,为其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虫杂交棉 苏杂6号 品种特性
下载PDF
中棉所29不同部位棉铃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海莲 李存东 +2 位作者 张建平 王向东 李龙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以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为材料、33B为对照,设早、中、晚三个播期,分上、中、下三个部位,对铃壳及子棉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在铃壳营养物质的再分配及子棉干重积累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不同播期结果表现... 以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为材料、33B为对照,设早、中、晚三个播期,分上、中、下三个部位,对铃壳及子棉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在铃壳营养物质的再分配及子棉干重积累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不同播期结果表现为:在适期早播情况下,利于中棉所29棉铃铃壳中的干物质向子棉中转移,以提高其单铃重;中部棉铃铃壳干物质转移率和子棉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下部和上部果枝棉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棉所29 棉铃 干物质积累 动态研究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_1纤维品质优势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瑞莲 陈金湘 +2 位作者 刘爱玉 刘海荷 汪丁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114,共7页
2007—2008年以11个新配置的杂交组合和对照农杂66为材料,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检测了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除反射率外,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黄度、短纤维指数、整齐度各组合(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从... 2007—2008年以11个新配置的杂交组合和对照农杂66为材料,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检测了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除反射率外,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黄度、短纤维指数、整齐度各组合(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从纤维品质的整体方面来看,参试组合中纤维品质最好的是农杂417,其次是农杂420,最差的是农杂441;从各组合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的均值来看,黄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平均为10.04%,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平均为0.59%,大小依次为:黄度>麦克隆值>短纤维指数>比强度>伸长率>长度>反射率>整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F1 纤维品质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转Bt基因在洞A型核不育两系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福良 张相琼 +3 位作者 周宏俊 李文均 张小军 张小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30-934,共5页
利用杂交转育,将抗虫转Bt基因导入洞A型抗病两用系抗A2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两用系抗A3。抗A3高抗红铃虫,接近高抗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抗虫×抗虫、抗虫×非抗虫、非抗虫×抗虫)的核不育杂交组合的抗虫性、生育期、纤维品质... 利用杂交转育,将抗虫转Bt基因导入洞A型抗病两用系抗A2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两用系抗A3。抗A3高抗红铃虫,接近高抗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抗虫×抗虫、抗虫×非抗虫、非抗虫×抗虫)的核不育杂交组合的抗虫性、生育期、纤维品质和产量等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虫两用系与优质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品质较好,其杂交F1代的平均增产率在所有类型的杂交组合中最高。利用抗A3为母本,优质丰产品系ZR5为父本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杂交种川杂棉15,该品种高抗红铃虫、高抗棉铃虫,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洞A型核不育 抗A3 川杂棉15
下载PDF
高强纤维双价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品种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旭升 郭三堆 +4 位作者 许乃银 狄佳春 肖松华 刘剑光 崔洪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3,共5页
分析了高强纤维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的品种特性,结果显示:①苏杂3号纤维强力高、品质优,HVICC纤维长度30.3 mm、比强度34.3 cN/tex、整齐度85.2%、伸长率7.1%、马克隆值4.6、反射率77%、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8;②苏杂3号... 分析了高强纤维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的品种特性,结果显示:①苏杂3号纤维强力高、品质优,HVICC纤维长度30.3 mm、比强度34.3 cN/tex、整齐度85.2%、伸长率7.1%、马克隆值4.6、反射率77%、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8;②苏杂3号综合抗病虫性能好,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高耐枯萎病、耐黄萎病;③苏杂3号产量水平高,子棉单产3 359.4 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5.14%;皮棉单产1 304.7 kg/hm2,比对照增产0.37%。苏杂3号集高强纤维、高产、抗虫于一体,是新一类型的高品质国产双价抗虫杂交棉。抗虫蛋白试剂条检测显示,苏杂3号具有B t毒蛋白的高阳性表达。PCR检测结果表明,苏杂3号含有中国合成构建的外源B t+CpTI双价杀虫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高强纤维 双价抗虫基因 品种特性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 胡尚钦 +3 位作者 童文 牟方生 黄璐琳 杨伟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高产 栽培技术 川杂13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及其杂交F_1代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凯 魏凤娟 +1 位作者 林毅 蔡永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调查法研究双价抗虫棉及其杂交F1代不同生育期主茎功能叶和花铃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抗虫性。结果表明:双价抗虫棉及其杂交F1代的抗虫性变化规律与B t基因棉的抗虫性变化规律相近,为生育前期(苗期、蕾期)抗性强,生... 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调查法研究双价抗虫棉及其杂交F1代不同生育期主茎功能叶和花铃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抗虫性。结果表明:双价抗虫棉及其杂交F1代的抗虫性变化规律与B t基因棉的抗虫性变化规律相近,为生育前期(苗期、蕾期)抗性强,生育后期(花铃期、吐絮期)抗性弱,在花铃期为:棉铃>棉蕾>花>棉叶,且差异极显著。与B t基因棉相比,生育前期双价抗虫棉及其杂交F1代的抗虫性略弱,但差异不显著;生育后期双价抗虫棉及其杂交F1代的抗虫性显著强于B t基因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 杂交F1代 抗虫性
下载PDF
转Bt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性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立旺 潘群斌 +7 位作者 施庆华 陈丽萌 王为 陈建平 张萼 潘宗瑾 王海洋 王永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客观分析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性状,为棉花育种者制定合适的育种策略提供依据。基于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G-GE等统计软件系统研究了新品种‘苏棉29’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抗性等性状。... 客观分析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性状,为棉花育种者制定合适的育种策略提供依据。基于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G-GE等统计软件系统研究了新品种‘苏棉29’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2010、2011)平均,‘苏棉29’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为4185、1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2012)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 kg/hm2,皮棉产量1744.5 kg/hm2;‘苏棉29’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该品种在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研究从表型数据初步解析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虫机理,将为进一步推广利用该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 杂交棉花品种 苏棉29 性状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转基因棉F_1和F_2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刚 钟吉萍 +2 位作者 王仁祥 朱景明 王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199-202,共4页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转基因 杂交棉 产量及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