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系统TIA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永成 沈岳飞 +4 位作者 韦英海 吴新贵 苏兰花 黄春霞 苏承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其1个月、1年、2年及3年完全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其1个月、1年、2年及3年完全性脑梗死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14%、13.9%、28.14%及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卒中史、高血压、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中,可将高血压、家族卒中史、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作为识别高危复发人群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预后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因子分析在TIA患者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分析的应用
2
作者 史宝林 温德惠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6-68,71,共4页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提取出反映血管顺应性、血液流速、管腔3个公因子,累计...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提取出反映血管顺应性、血液流速、管腔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4.08%;以因子得分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对象聚为3类,结果显示72.0%的患者血液流速及管腔明显变小,PI、RI明显升高者占16.0%.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内动脉超声参数中PI、RI这2个反映血管顺应性的指标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超声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颅脑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在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丽山 黄飞 +3 位作者 林金香 杨平生 黄维 陈光勇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脑梗死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诊治的78例TIA患者分为初发型TIA组(66例)和进展型TIA组(12例),所有...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脑梗死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诊治的78例TIA患者分为初发型TIA组(66例)和进展型TIA组(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MRI以及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比较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MRI显示初发型TIA和进展型TIA患者的平均病灶数量[(0.87±0.31)个vs(3.33±0.93)个、病灶平均直径[(10.71±2.42) mm vs (15.74±2.16) mm]及平均体积[(0.88±0.27) cm3vs (1.65±0.41) cm3]比较,初发型TIA患者均明显低于进展型TI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TIA患者同侧颈动脉内中层厚度为(1.24±0.21) mm,明显大于初发型TIA患者的(1.06±0.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TIA患者同侧颈动脉存在血栓及狭窄程度≥50%的比例分别为25.00%和33.33%,明显高于初发型TIA患者的4.55%和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颅脑MRI及颈动脉超声成像不仅可以明确TIA发作病因,而且可以对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转归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磁共振 颈动脉超声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颈动脉
下载PDF
颈内动脉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
4
作者 傅照平 贺传沙 瞿仑学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73例中,154例(89.0%)检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病变血管共304支,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12支(69.7%),颅外动脉狭窄92例(30.3%),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P<0.05)。青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占79.3%;中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发为主,占90.0%;老年组以单纯狭窄为主,占86.6%。3组间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中年组高于青年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血管性病变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 狭窄 发生率 年龄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记忆功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丽平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是否遗留记忆障碍;并探讨颈内动脉狭窄、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平均(8±6)天接受临床记忆量表...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是否遗留记忆障碍;并探讨颈内动脉狭窄、TIA的病程,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平均(8±6)天接受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的测试,61名正常对照者也接受同样的量表测试。结果(1)TIA患者的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总量表分及其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项的等值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而两组在无意义图形再认项的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TIA组内伴颈内动脉狭窄者的总量表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项的等值量表分均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3)TIA的病程、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临床记忆量表的MQ及各项等值量表分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1)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短时记忆障碍。(2)伴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与无狭窄者相比短时记忆尤其是视觉记忆损害更重。(3)TIA患者的病程、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记忆功能 记忆障碍 颈内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在颈内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洁 董海波 陈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比较狭窄侧及对侧半卵圆中心区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浓度值。比较狭窄侧及对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内囊前肢、内囊后肢FA值的差异。结果 35例TIA患者半卵圆中心区层面双侧脑代谢存在差异,ICA狭窄侧NAA降低、Cho升高,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C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狭窄侧额叶、顶叶、内囊后肢FA值较对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枕叶、颞叶、内囊前肢FA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S、DTI技术可提示TIA患者脑组织生物代谢的改变及脑白质缺血受损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颈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例分析
7
作者 王瑞金 王得新 王佳伟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一侧肢体无力[30例(59%)]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肢体无力合并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一侧肢体无力[30例(59%)]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肢体无力合并感觉症状[14例(27%)]、失语[4例(8%)]、感觉障碍[3例(6%)]。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为23min;平均ABCD2评分为4.1分,4例患者在发作后1周内形成缺血性脑卒中。33例(65%)有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8例(35%),颅外动脉狭窄10例(20%),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5例(10%)。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4%)、11例(22%)、15例(29%)。结论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以一侧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65%,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 频发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病变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翟月萍 党根喜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10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9例,分析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59例TIA中34例存在血管狭窄,占57.6%;临床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9例,分析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59例TIA中34例存在血管狭窄,占57.6%;临床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TIA者,其病变血管率高于临床表现为椎底动脉系统TIA者(P<0.05)。结论:TIA患者多已存在血管器质性病变,应尽早行相关的有效治疗,全脑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血管障碍 颈内动脉 椎底动脉
下载PDF
脑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蔡立泓 曹黎明 罗利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明确颈动脉彩超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1例脑梗死组和17例后循环TIA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明确颈动脉彩超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1例脑梗死组和17例后循环TIA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血流峰值和椎动脉内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后循环TIA组,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高于后循环TIA组;所有患者左侧椎动脉内径大于右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彩超在脑梗死和后循环TIA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能体现动脉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后循环tia 颈动脉彩超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椎动脉内径 收缩期血流峰值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昭贤 田莉 杨瑞琦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898-190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老年TIA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并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无狭窄-...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老年TIA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并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组(32例)及中重度狭窄组(16例),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MMSE评分及WCST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无狭窄-轻度狭窄者血流速度(PSV)显著高于中重度狭窄者,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中重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狭窄-轻度狭窄者MMSE评分为(27.65±7.86)分,显著高于中重度狭窄者的(24.56±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CST各项指标比较,无狭窄-轻度狭窄者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显著高于WCST中重度狭窄者,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及持续性应答数显著低于中重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动脉狭窄程度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3,P<0.05),与WCST指标持续性应答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3,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PSV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411,P<0.05),与WCST指标持续性应答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2,-0.05)。结论老年TIA颈动脉狭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其认知功能间关系密切,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越明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认知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孙文君 贾建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及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及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及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及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且两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且其升高水平与是否进展为脑梗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
原文传递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鹏 郑雪平 +4 位作者 付伟伟 刘学军 冯卫华 陈海松 徐文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的就诊原因与影像学特点。方法报道4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并对以往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病年龄35~53岁,中位发病年龄43.5岁。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就诊原因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的就诊原因与影像学特点。方法报道4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并对以往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病年龄35~53岁,中位发病年龄43.5岁。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就诊原因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痫性发作1例,头晕并头痛1例。4例患者颈动脉血管造影均示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未显影,颈内动脉管缺如并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其中伴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迂曲扩张者3例,伴动脉瘤者2例。结论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以SAH为首发症状多见,中老年人以TIA起病多见。影像学表现为:(1)CT骨算法示颈内动脉管缺如;(2)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示颈内动脉全程不显影;(3)合并多种血管发育异常,如异常分支、代偿性迂曲扩张、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颈动脉CTA是诊断先天性颈动脉缺如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血管发育不良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新玲 黄怀宇 +1 位作者 凌卓敏 汪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年第6期339-342,347,共5页
目的观察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阳性率及MES计数的变化,研究微栓子与临床症状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6例,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 目的观察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阳性率及MES计数的变化,研究微栓子与临床症状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6例,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组又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12例)和脑梗死组(14例);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DSA或CTA检查,并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所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均对颈内动脉狭窄同侧的大脑中动脉进行MES监测,正常对照组则对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MES监测。结果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组的MES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症状颈内动脉狭窄组MES阳性率较无症状组高(P<0.05);TIA组和脑梗死组比较,ME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轻、中、重度狭窄三组的MES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ES阳性患者MES计数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9155,P<0.01)。结论 MES多见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特别是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信号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娟 卢洁 张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讨单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脑代谢改变。方法2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讨单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脑代谢改变。方法2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性TIA患者,应用3.0T MRI行1H-MRS检查,测量患侧和对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的代谢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的波峰下面积,比较两侧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ho、NAA/Cr和Cho/Cr的差异,并观察有无乳酸(lactate,Lac)峰。结果28例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TIA患者,1H-MRS显示患侧半卵圆中心的NAA/Cho、NAA/Cr比值显著低于病变对侧(P<0.05),Cho/Cr比值显著高于病变对侧(P<0.05),5例患者于患侧出现Lac峰。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性TIA患者的脑代谢异常,对于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狭窄 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波谱
原文传递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及其临床表现
15
作者 李惠允 周华东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清醒状态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在局麻下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狭窄7例,椎-基底动脉系狭窄5例.结果:本组12例均成功接受了血管... 目的:探讨在清醒状态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在局麻下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狭窄7例,椎-基底动脉系狭窄5例.结果:本组12例均成功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患者清醒,配合良好,无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DSA提示,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7.5%±9.5%下降至9.5%±2.8%(P<0.01).随访12~23个月,12例患者症状均改善,无卒中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将重要并发症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颅内动脉痛觉神经并不敏感,完全可以承受介入支架置入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时宏娟 张晓俊 +3 位作者 陈菲 冯尧 王炎强 肖成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A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86例...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A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炎性因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P、LP-PLA2、ox-LDL、MMP-9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易损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ICA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减轻炎性反应,抑制颈动脉IMT增厚,有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赵焱 陶定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E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内动脉系统TEA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E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内动脉系统TEA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的3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无颈内动脉系统TIA临床症状及体征的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在发病〈48h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行CT平扫、CTPI及CTA检查,检测并对比病例组缺血区和对侧对照区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脑内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分析其与CTA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5例患者中有28例(80%)在CT灌注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MTT图上发现灌注异常区28例,CBF图上发现23例,而CBV图上仅15例;另外7例患者在所有灌注参数图上均未发现灌注异常区。35例患者中CTPI、CTA出现异常的对应关系存在以下4种情况:(1)CTPI发现灌注异常,且CTA显示其责任血管者有25例(71%),包括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16例、血管多发软斑块13例、颈内动脉系统发育不良6例,并有多种病因共存现象。(2)CTPI发现灌注异常,而CTA未发现责任血管者有3例(9%)。(3)CTPI未发现灌注异常,而CTA发现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异常者有3例(9%)。(4)CTPI未发现灌注异常且CTA未发现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异常者有4例(11%)。结论MTT是颈内动脉系统TEA在CTPI检查中最敏感、最主要的指标,而CBF、CBV的变化可反映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状态。颈内动脉系统的低灌注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多发粥样硬化斑块是颈内动脉系统TEA的主要病因。CTPI与CTA联合应用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诊断提供了直接客观的影像学信息,并可以为TIA的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单侧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病变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及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胡艳 罗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30-34,49,共6页
背景侧支循环代偿对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急性脑梗死(ACI)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单侧颈内动脉(UICA)与大脑中动脉(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尚不清楚。目的探讨UICA与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 背景侧支循环代偿对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急性脑梗死(ACI)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单侧颈内动脉(UICA)与大脑中动脉(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尚不清楚。目的探讨UICA与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及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1例和ACI患者79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UICA组(n=43)和MCA组(n=47);根据ACI患者3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48)和预后不良组(n=31)。比较UICA组与MCA组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特征,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UICA组患者TIA发生率高于MCA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 d mRS评分低于MCA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MCA组(P<0.05);UICA组与MCA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后良好率,血管病变程度,行静脉溶栓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男性比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血管病变程度,病变血管,行静脉溶栓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1.166,95%CI(1.029,1.322)〕、侧支循环代偿程度〔OR=0.461,95%CI(0.233,0.912)〕是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UI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MCA病变所致者,而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程度是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伟萍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9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9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组患者在是否出现高血压症状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34);比较轻、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TIA发作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C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18、5.529、4.270,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MMSE、Mo CA、CCSE评分低于轻度狭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受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认知未受损患者(t=5.06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颈动脉狭窄、高血压、CRP水平升高是TIA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高血压、CRP水平升高是TIA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