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C值、FA值与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ACI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靳科菲 高俊 +1 位作者 刘晓伟 徐建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表现扩散系统(ADC)值、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向异性分数(FA)值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表现扩散系统(ADC)值、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向异性分数(FA)值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TIA患者,均进行DWI、DTI检查。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TIA患者ADC值、FA值,分析ADC值、FA值与TIA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根据TIA患者入院治疗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和非ACI组,分析ADC值、FA值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管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TIA患者ADC值、FA值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TIA患者ADC值、FA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86、-0.679,P<0.05);非ACI组ADC值、FA值高于ACI组(P<0.05);ADC值与FA值联合检测预测TIA患者发生ACI的AUC、敏感度均高于DC值、FA值单独检测(P<0.05)。结论 ADC值、FA值可用于评估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且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A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常可通过DWI检查和DTI检查获取ADC值、FA值,用于评估TIA患者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并预测ACI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而减少ACI的发生,改善TIA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参数表现扩散系统 弥散张量成像 向异性分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分析
2
作者 刘华青 王熠辰 +3 位作者 吴冠瑾 乔璐 赵洁 范瑞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照发病后3个月有无进展至急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颈动脉超声指标、ABCD^(2)评分单独及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中,2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最终纳入258例;36例(13.95%)纳入进展组,222例(86.05%)纳入未进展组。进展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高于未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OR=1.545,95%CI:1.214~1.966)、合并心房颤动(OR=1.592,95%CI:1.170~2.166)、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OR=1.689,95%CI:1.095~2.60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761,95%CI:1.282~2.419)、IMT(OR=1.887,95%CI:1.393~2.557)、血管狭窄率(OR=1.998,95%CI:1.518~2.628)及ABCD^(2)评分(OR=1.772,95%CI:1.262~2.487)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预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灵敏度高于单项,AUC也高于单项(P<0.05),特异度与单项基本一致。结论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颈动脉超声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升高;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心房颤动、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hs-CRP、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超声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袁国强 李叶双 +8 位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陈建新 高怀林 吴相春 魏聪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以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阴虚、火热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了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了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 中医证候 诊断标准 量化研究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倪立新 袁建新 +2 位作者 冯玉婧 杨秀平 邓彩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248例检出了脑动脉狭窄,占98.8%。共检出病变血管688支,前循环病变587支(85.3%),后循环病变101支(14.7%)。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结论本研究资料提示,前循环动脉狭窄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毅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支兴龙 吉训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86.5%)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29例(64.4%)病人存在2处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h)和多次发作(发作频率≥2)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和多次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的血管性病因,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颅内外血管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纤溶系统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黄越冬 徐书雯 +1 位作者 肖豪 陈伟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敏 唐明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95-96,99,共3页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3个月。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系统 波立维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海鹏 张磊 +3 位作者 于寰 许梓童 刘霜 杜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50例患者和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编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CT血管造影,以评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50例患者和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编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CT血管造影,以评估椎-基底动脉的变异。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17例有椎基底动脉变异,其中包括:椎动脉迂曲6支,先天性一侧发育细小4支,先天性双侧发育细小2支,椎动脉窗2支,基底动脉窗1支,基底动脉起源异常2支。50例对照组受试者中有2例基底动脉迂曲2支。两组受试者的暴露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7.77,P<0.001)。基底动脉系统异常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风险因素(OR=20)。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A可以通过显示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关系,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血管造影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春水 李建英 +3 位作者 李雯飞 杨志刚 林勤郁 金明月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组)28例,将两组患者的3d及7d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3d及7d内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血APTT及PT均长于对照组,FIB及PA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D及t-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尿激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影响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谱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新贵 许永成 +2 位作者 黄春霞 苏兰花 苏承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颅内血管的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对 32例颈动脉系统 TIA患者进行常规检测 ,对 2例经 TCD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结果 :2 3例(71.9% )患者... 目的 :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颅内血管的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对 32例颈动脉系统 TIA患者进行常规检测 ,对 2例经 TCD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结果 :2 3例(71.9% )患者存在病侧 TCD流速异常 ,12例 (37.5 % )的患者有颅内动脉狭窄 ,2 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频谱图形异常 ,病变血管 PI、RI值增高。结论 :颅内动脉的硬化、狭窄是颈动脉系统 TIA发病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经颅多谱勒超声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宝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104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检测...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104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检测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内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ACI)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内TIA发作次数和ACI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溶栓治疗后6 h观察组患者PT、APTT、DD和tPA显著升高(P<0.05),而PAI、FIB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溶栓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APTT、DD和tPA显著升高(P<0.05),而PAI显著降低(P<0.05);但溶栓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治疗后24 h患者DD和tPA显著低于治疗后6 h(P<0.05),但PAI和FIB显著高于治疗后6 h(P<0.05)。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6 h PT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 PT和APTT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与溶栓治疗后6 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凝血活性,提高纤溶活性,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AC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尿激酶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下载PDF
眩晕反复发作两周 被引量:4
12
作者 申卫东 王大勇 +3 位作者 张欣欣 吴子明 王秋菊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5-279,共5页
患者徐女士,63岁,汉族,山东日照人,以“眩晕反复发作两周”急诊入院。患者2周前生气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并伴恶心,持续约半小时,静卧休息后缓解。第二天晨起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伴发呕吐,眩晕呈持续性,不伴耳鸣、耳闷... 患者徐女士,63岁,汉族,山东日照人,以“眩晕反复发作两周”急诊入院。患者2周前生气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并伴恶心,持续约半小时,静卧休息后缓解。第二天晨起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伴发呕吐,眩晕呈持续性,不伴耳鸣、耳闷、听力下降,与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左侧放射冠区缺血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晕厥 阿-斯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心源性晕厥 前庭神经元炎 梅尼埃病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婕 刘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的实践,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为患者建立药历,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合理的药学服务和健康教育计...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的实践,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为患者建立药历,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合理的药学服务和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参与TIA的药物治疗过程,避免了潜在的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用药的疗效。结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系统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蕲蛇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建芳 谢德辉 +5 位作者 马晔 邱风英 陈宏 孔祥锋 曾爱萍 齐彦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1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蕲蛇酶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蕲蛇酶处理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并在入院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 目的:探讨蕲蛇酶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蕲蛇酶处理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并在入院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水平,然后在入院后3、5、7、10d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2组患者基线PT和aP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Fg水平在第5天后迅速下降,DD浓度在第3天后开始逐步下降;对照组Fg和DD水平至第10天时仍然保持在第3天和第5天时的高峰水平。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蕲蛇酶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DD水平,改善TIA患者的近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志慧 张艳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0例予拜阿司匹林;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0例予拜阿司匹林;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异常,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缓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通心络胶囊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静 李华 苏俊红 《农垦医学》 2006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听觉p300测试。结果:病例组P30...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听觉p300测试。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波幅较正常对照组降低;2.病例组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即刻记忆和注意计算两个分项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认知功能 P300
下载PDF
联合评分评估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高双苓 王建桥 +1 位作者 王学仕 李战永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 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进行评估的效能。方法收集120例TIA患者,通过头DWI明确有无新鲜梗死。入院后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目的探讨联合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 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进行评估的效能。方法收集120例TIA患者,通过头DWI明确有无新鲜梗死。入院后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含量。在ABCD2评分基础上,结合血清hs-CRP、FIB结果形成联合评分,对比分析TIA后1周内ABCD2评分与联合评分两种方法的评估效能。结果 120例TIA患者中,39例(32.5%)在发病1周内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与联合评分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脑梗死发病率由高到低顺序为:高危>中危>低危。联合评分低、中危组人数减少,高危组人数增加。与ABCD2评分比较,联合评分低、中危组脑梗死发病率降低,高危组脑梗死发病率升高。联合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ABCD2评分(P<0.001)。结论结合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联合评分效能高于单纯的ABCD2评分,联合评分能更好预测高危人群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可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联合评分
下载PDF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卵圆孔未闭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扬舟 李亚萍 +3 位作者 阳衡 叶辉 张志辉 宋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18-3021,共4页
背景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卵圆孔未闭(PFO)均具有发作性特点,但目前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患者为研究... 背景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卵圆孔未闭(PFO)均具有发作性特点,但目前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依据主要临床诊断分为偏头痛组(n=266)、癫痫组(n=286)、晕厥组(n=187)、眩晕组(n=6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n=48)。比较各组及组内不同年龄患者PFO阳性率与人群整体PFO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共1030例患者完成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共检出390例PFO患者,阳性率为37.9%。去除无法归类者,340例PFO阳性患者按右向左分流(RLS)分级:RLS 1级109例,占32.1%;RLS 2级148例,占43.5%;RLS 3级83例,占24.4%。各组RL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组、癫痫组、晕厥组、眩晕组、TIA组患者PFO阳性率依次为46.2%、40.6%、35.8%、33.8%、22.9%。偏头痛组、癫痫组与晕厥组患者PFO阳性率高于人群总体PFO阳性率(P<0.05);偏头痛组、癫痫组、晕厥组、眩晕组11~岁、21~岁、31~岁患者PFO阳性率均高于人群总体PFO阳性率(P<0.05)。结论PFO与偏头痛、癫痫及晕厥可能存在临床关联,在年轻患者中进行PFO筛选可能更有意义,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卵圆孔 未闭 偏头痛 癫痫 晕厥 眩晕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国强 李叶双 +6 位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高怀林 陈静 谷春华 吴相春 魏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阴虚、火热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4个证侯要素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证候要素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病机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娟 蔡勇 +1 位作者 陶景山 杜春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磁共振联合ABCD2评分系统的预后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TIA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6分)和观察组(<6分),每组53例...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磁共振联合ABCD2评分系统的预后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TIA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6分)和观察组(<6分),每组53例。发病2 d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磁共振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发病后1 d、7 d、30 d及90 d时的脑血管狭窄程度、脑梗死发生率以及90 d的磁共振与ABCD2评分对TIA预后的预测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轻度狭窄比例高于对照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9,χ^(2)=4.810,χ^(2)=5.736,χ^(2)=6.014;P<0.05);观察组患者ABCD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0,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1 d、7 d、30 d及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χ^(2)=3.967,χ^(2)=6.014,χ^(2)=4.711;P<0.05)。磁共振与ABCD2评分预测脑梗的能力结果显示,90 d内发生TIA的风险差异显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高于磁共振预测的AUC(0.718)。ABCD2评分低的患者轻度血管狭窄例数高于ABCD2评分高的患者,中度血管狭窄、重度血管狭窄及闭锁例数低于ABCD2评分高的患者,ABCD2评分高的患者在治疗后脑梗死发生率更高。结论:ABCD2评分系统与磁共振对TIA患者的预后均具有评估价值,且ABCD2评分系统对TIA患者预后评估价值高于磁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ABCD2评分系统 磁共振 价值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