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S wave amplitude on the control of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by streaks 被引量:2
1
作者 Hui Guo Yulong Feng +1 位作者 Haiwen Wang Ziteng Liu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The effects of streaks on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depend on the initial amplitude of T-S waves introduced to excite the transition. This problem was studied in a flat-plate boundary layer in water tunnel by using hy... The effects of streaks on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depend on the initial amplitude of T-S waves introduced to excite the transition. This problem was studied in a flat-plate boundary layer in water tunnel by using hydrogen bubble method. Three T-S wave initial amplitude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narrow and wide-spacing streaks depress the transition excited by T-S waves with lower initial amplitude. However, when transition is excited by T-S waves of higher initial amplitude, the narrow-spacing streaks depress the transition, while the wide-spacing streaks promote the transition. Futrth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re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ontrol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hydrogen bubble method STREAKS
下载PDF
Dispersive bubble wall—a new method of flow control in tundish
2
作者 Fuping Tang Yanping Bao +1 位作者 Wei Jiang Taiquan Li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5年第6期500-503,共4页
Tundish is the last refractory vessel in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The fluid flow phenomena in tundish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eparation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The dispersive bubble wall (DBW) is a new m... Tundish is the last refractory vessel in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The fluid flow phenomena in tundish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eparation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The dispersive bubble wall (DBW) is a new method in tundish metallurgy. A water model of a multi-strand tundish has been set up based on the Froude number and Reynold number similarity criteria. The effect of DBW+weir on the flow pattern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structure of DBW+weir is beneficial not only to uniform the temperature among different submerge entry nozzles but also to separate non-metallic inclusions from liquid steel. The DBW can capture the particles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and make them float up to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DISH fluid flow dispersive bubble wall water model
下载PDF
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一波 石书强 +5 位作者 王建海 丁保东 李婷婷 徐梓然 王珍 韩宇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4,共9页
针对塔河油田气水混注驱替“阁楼油”过程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不清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为0.01~1.00 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3~2.00 m/s、管径为76 m... 针对塔河油田气水混注驱替“阁楼油”过程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不清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为0.01~1.00 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3~2.00 m/s、管径为76 mm的模拟条件下,管道中主要为泡状流和段塞流;与模拟结果相比,Barnea、Kokal、薛玉卿模型预测的转换边界偏小,Bhagwat和Yijun模型预测的转换边界偏大;随着气相表观流速增加,泡状流向段塞流转换时所需液量逐渐增大;在低液量条件下,越靠近管道中心,气泡数量越多,空隙率越大;随液量增加,单个小气泡体积减小,气泡在整个管道横截面上分布越均匀。基于漂移模型,考虑气泡群滑脱速度,建立了新的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模型,216组文献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新模型准确率为95.37%,准确度较高。建立的泡状流—段塞流转换边界模型,不仅可提高井筒压力、温度模型的计算精度,同时对塔河油田现场注入井井口参数优化、注入设备优选和提高“阁楼油”驱替效率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段塞流 转换边界 气水混注 阁楼油 缝洞型油藏
下载PDF
Mechanical stir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gas injection refining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燕 张廷安 +3 位作者 佐野正道 王强 任晓冬 赫冀成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896-1904,共9页
In gas injection refining processes,wide dispersion of small bubbles in the bath is indispensable for high refining efficiency.Eccentric mechanical stirring with unidirectional impeller rotation was tested using a wat... In gas injection refining processes,wide dispersion of small bubbles in the bath is indispensable for high refining efficiency.Eccentric mechanical stirring with unidirectional impeller rotation was tested using a water model for pursuing better bubble disintegration and dispersion.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bubble disintegration and dispersion were investigated.These factors were stirring mode,eccentricity and rotation speed,nozzle structure,nozzle immersion depth,and gas flow rate.Gas injection from a nozzle at the end of the impeller shaft and from an immersed lance was studied.Under eccentric stirring,a vortex was formed away from the shaft.Small bubbles were produced in the strong turbulence or high shear stress field near the rotating impeller and moved in the direction to the vortex keeping up with the macroscopic flow induced by the mechanical stirring.Thus small bubbles could disperse widely in the bath under eccentric stirring with unidirectional r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injection refining eccentric mechanical stirring unidirectional impeller rotation bubble dispersion bubble disintegration macroscopic flow
下载PDF
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流型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宁 张琪 +2 位作者 蔡中庆 赵景生 陈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3,共5页
井筒中的流动是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的变质量流动。给定井筒气液流动条件 ,在应用机械模型预测我们感兴趣的参数之前 ,我们需要识别井筒中出现的流型。由于水平井筒和常规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相似和差别 ,可以预知常规水平管流的流型... 井筒中的流动是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的变质量流动。给定井筒气液流动条件 ,在应用机械模型预测我们感兴趣的参数之前 ,我们需要识别井筒中出现的流型。由于水平井筒和常规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相似和差别 ,可以预知常规水平管流的流型转换标准对于井筒流动来说就需要进行修正或扩展。根据波的迅速成长机理 ,在Taitel和 Dukler的研究基础上 ,得到水平井筒分层流向非分层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 ;通过对分散气泡进行受力分析 ,得到水平井筒分散泡状流向间歇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 ;基于 Barner和 Brauner的研究给出水平井筒环空雾状流向间歇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从而得到一种判别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两相流动 变质量 流型 分层流动 分散泡状流动 间歇流动 环空雾状流动 油气井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翼型层流分离泡及吹吸气控制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沛清 马利川 +1 位作者 屈秋林 段中喆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8-524,540,共8页
在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表面会出现层流分离泡现象,因此本文使用Fluent求解器开展吹/吸气控制翼型表面层流分离泡的数值研究,主要探究了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速度比三个控制参数对层流分离泡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与... 在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表面会出现层流分离泡现象,因此本文使用Fluent求解器开展吹/吸气控制翼型表面层流分离泡的数值研究,主要探究了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速度比三个控制参数对层流分离泡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与SSTk-ω湍流模型耦合的γ-R槇eθt转捩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层流分离泡的位置;吹/吸气可以有效抑制低雷诺数下层流分离泡的发展,明显提高低雷诺数下翼型升阻比。固定射流位置,较大吸气速度比和较小吹气速度比可分别获得较好的流动控制效果,且吸气控制比吹气控制对层流分离泡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泡 流动控制 转捩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中单气泡形态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顾汉洋 郭烈锦 +1 位作者 张西民 王智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3-436,共4页
本文利用双平行探针技术和摄像方法对水平直管内气液两相流中单气泡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头部和气泡体的形态特征取决于气液混合Fr数,而气泡的尾部特征还与气泡长度有关;气泡的头部结构特征决定气泡的移动特性,... 本文利用双平行探针技术和摄像方法对水平直管内气液两相流中单气泡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头部和气泡体的形态特征取决于气液混合Fr数,而气泡的尾部特征还与气泡长度有关;气泡的头部结构特征决定气泡的移动特性,而气泡的尾部结构特征决定气泡向液塞区的充气特性:小气泡通过单纯水跃面的气泡尾部向液塞区弥散,而具有阶梯状尾部结构的气泡并不向随后的液塞区弥散小气泡,所以气泡尾部的结构特征的变化决定了弹状流与段塞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弹形状 弹状流 段塞流 混合Fr数
下载PDF
摇摆状态下气液两相流流型转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贾辉 曹夏昕 +1 位作者 阎昌琪 张金红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4,198,共7页
通过可视化观察和数码照片对摇摆状态下光滑有机玻璃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分类和定义,并分析了不同管径、摇摆角度以及摇摆周期对流型之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折算流速一样的情况下,管径增加、摇摆周期缩短或摇摆角度减小会... 通过可视化观察和数码照片对摇摆状态下光滑有机玻璃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分类和定义,并分析了不同管径、摇摆角度以及摇摆周期对流型之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折算流速一样的情况下,管径增加、摇摆周期缩短或摇摆角度减小会使得环状流形成需要更高的气体折算流速;弹状流向搅混流转变所需气相流量则随着管径的减小、摇摆周期的增加或摇摆角度的减小而增加。而在气相折算流速一样的条件下,管径增加、摇摆周期缩短或摇摆角度增大会使泡状流产生需要更高的液相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流型转变 环状流 弹状流 泡状流
下载PDF
精馏塔板相界面积的粒数衡算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宋海华 胡晖 王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59-964,共6页
通过对气液湍流系统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推导出气泡破碎速率与聚并速率的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气泡分散特性的粒数衡算模型 .求解粒数衡算方程可以计算精馏塔板上气泡的粒度分布以及气液相界面积 ,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 通过对气液湍流系统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推导出气泡破碎速率与聚并速率的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气泡分散特性的粒数衡算模型 .求解粒数衡算方程可以计算精馏塔板上气泡的粒度分布以及气液相界面积 ,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的数据相当一致 ,证明可以利用粒数衡算模型较准确地预测气液湍流系统的分散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界面积 粒数衡算模型 破碎速率 聚并速率 精馏塔板
下载PDF
相间作用对泡状流压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博峰 黄飞 +1 位作者 郭烈锦 王先元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70-74,共5页
利用两流体模型、小扰动原理和线性一阶齐次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得到了气液泡状流型下的压力波色散方程。着重分析了相间作用力,包括壁面剪切应力、虚拟质量力、拖拽力,对压力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剪切应力降低压力波的... 利用两流体模型、小扰动原理和线性一阶齐次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得到了气液泡状流型下的压力波色散方程。着重分析了相间作用力,包括壁面剪切应力、虚拟质量力、拖拽力,对压力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剪切应力降低压力波的传播,并使压力波的衰减增大;而虚拟质量力和拖曳力对压力波的影响比较复杂,随频率的差异在低频和高频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间作用 气-液泡状流 压力波 色散方程 两流体模型 传播速度 衰减
下载PDF
方形气固流化床从鼓泡到湍动流型转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涛 漆小波 +1 位作者 黄卫星 祝京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在368mm×368mm方形气固床中对FCC颗粒进行流态化实验,研究了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型转变行为及相关问题。实验测试了多个床层截面的压差波动,由波动标准差随表观气速变化的最大值获得了流型转变速度Uc。结果表明,方形床中的流态化平均... 在368mm×368mm方形气固床中对FCC颗粒进行流态化实验,研究了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型转变行为及相关问题。实验测试了多个床层截面的压差波动,由波动标准差随表观气速变化的最大值获得了流型转变速度Uc。结果表明,方形床中的流态化平均行为在床层截面纵横两个方向一致,沿床层轴向呈现不均匀性,底部存在颗粒密相区;不同床层截面转变速度Uc不同,由床层上部向下扩展,Uc呈线性增加关系,说明流型转变至上而下进行;静床高度对Uc影响显著,静床高度增加,床层轴向各截面Uc相应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了目前仅与气固物性参数相关联的Uc预测模型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流化床 鼓泡流态化 湍动流态化 转变速度 流型
下载PDF
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分散泡状流流动模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宁 宿淑春 张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通过对分散泡状流流型中的分散气泡进行受力分析 ,考虑了管壁入流或出流的影响 ,得到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分散泡状流向间歇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并分别应用气、液两相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考虑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对于... 通过对分散泡状流流型中的分散气泡进行受力分析 ,考虑了管壁入流或出流的影响 ,得到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分散泡状流向间歇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并分别应用气、液两相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考虑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对于分散泡状流流型压降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筒 气液两相 分散泡状流 流型转变 计算模型
下载PDF
平板喷气流场特性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青 董文才 欧勇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了揭示平板底部喷气时气层的流动特征,在低湍流度水洞中开展了平板气液两相流边界层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了气流量、来流速度等对气层宏观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气层流态的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层在平板底部随来流向后扩散,存在一个横... 为了揭示平板底部喷气时气层的流动特征,在低湍流度水洞中开展了平板气液两相流边界层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了气流量、来流速度等对气层宏观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气层流态的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层在平板底部随来流向后扩散,存在一个横向扩散角;气流量增加,横向扩散角增大;来流速度增加,横向扩散角减小。气层流态与气流量和来流速度有关,当无因次气流量系数Cq≤0.610时,气层主要表现为气泡流;当Cq≥1.446时,气层转变为分层流,其他情况下呈现出分层流与气泡流同时存在的过渡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 流场 气层形态 扩散角 气泡流 过渡流 分层流 气流量系数
下载PDF
展向离散抽吸法控制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辉 李小宝 +1 位作者 王海文 冯玉龙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
通过实验成功发展了一种生成大振幅稳定条带的有效方法,即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条带控制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实验在水洞中进行,以零压力梯度平板边界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泡时间线法观测引入条带前后人工激发转捩边界层中... 通过实验成功发展了一种生成大振幅稳定条带的有效方法,即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条带控制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实验在水洞中进行,以零压力梯度平板边界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泡时间线法观测引入条带前后人工激发转捩边界层中扰动发展变化,分析条带对转捩的控制效果及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展向离散抽吸方法生成的稳定条带最大振幅可达28.4%U(U为自由流速度);实验中引入的宽度14和28mm的稳定条带都能起到抑制转捩的作用;条带振幅越大、宽度越窄,抑制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为探索降低水/空气中航行器摩阻的新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 边界层 转捩 流动控制 氢气泡法
下载PDF
绕翼型低雷诺数流动的数值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强 杨永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分离泡的产生是绕翼型低雷诺数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分离泡通常都是非定常的,会对整个流场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分离附面层的不稳定性,很快诱发转捩,并产生湍流再附。文中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数值模拟了绕Eppler387翼型的低雷诺数非... 分离泡的产生是绕翼型低雷诺数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分离泡通常都是非定常的,会对整个流场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分离附面层的不稳定性,很快诱发转捩,并产生湍流再附。文中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数值模拟了绕Eppler387翼型的低雷诺数非定常流动,并对两方程SSTk-ω湍流模型,代数B-L模型和层流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N-S方程和两方程湍流模型的控制方程非耦合求解,时间推进均采用近似因子方法(AF);空间离散无粘项采用ROE格式,粘性项用中心差分方法计算;计算非定常流场时,采用伪时间子迭代(τt-s)方法保证二阶时间精度,湍流模型计算时都是在固定点转捩。最后分析了转捩对低雷诺数流动的影响、分离泡的存在引起的流动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的脱出涡,数值计算给出的时间平均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泡 低雷诺数 转捩 两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 伪时间子迭代(τ-ts)
下载PDF
油水气三相流的流型及泡状流向弹状流的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树众 昝元峰 +1 位作者 王祺 林宗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油水气多相混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中赖以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其流动特性的准确计算是管线设计及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首先,通过实验确定出了油水两相混合物由油包水(W/O)向水包油型(O/W)的转变发生在含水率约为0.45时.垂直下降... 油水气多相混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中赖以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其流动特性的准确计算是管线设计及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首先,通过实验确定出了油水两相混合物由油包水(W/O)向水包油型(O/W)的转变发生在含水率约为0.45时.垂直下降管内油水气三相流的流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油包水和水包油型的泡状流、弹状流及环状流.通过对垂直下降管内气泡碰撞、合并机理的分析建立了油水气三相流动过程中泡状流与弹状流间的转变界限的计算式,该转变发生的临界截面含气率约为0.35,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11%.泡状流向弹状流的转变主要取决于折算气速和折算液速的大小,含水率对转变界限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气三相流 流型 泡状流 弹状流 垂直下降管流 油气运输 混输工艺
下载PDF
矩形窄通道内泡状流向搅拌流转变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艳林 陈炳德 +1 位作者 黄彦平 王俊峰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5,110,共5页
在池式沸腾Helmholtz失稳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假设,构建流动沸腾条件下矩形窄通道内泡状流向搅拌流流型转变机理模型。基于调研的已有研究成果,得到矩形窄通道内汽泡可能稳定存在的极限尺寸,并由此得到泡状流向搅拌流转变的热边... 在池式沸腾Helmholtz失稳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假设,构建流动沸腾条件下矩形窄通道内泡状流向搅拌流流型转变机理模型。基于调研的已有研究成果,得到矩形窄通道内汽泡可能稳定存在的极限尺寸,并由此得到泡状流向搅拌流转变的热边界条件。利用已有实验数据对该机理模型进行评价,该模型在低压条件下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隙矩形通道 泡状流 搅拌流 流型转变 模型
下载PDF
卧式螺旋管内泡状流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烈锦 陈学俊 周芳德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在对卧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动及其转变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现象为根据建立了泡状流转变的模型,给出了全范围内泡状流转变的边界预报式,实验与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模型考虑了离心力和重力联合作用下的机制,对... 本文在对卧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动及其转变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现象为根据建立了泡状流转变的模型,给出了全范围内泡状流转变的边界预报式,实验与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模型考虑了离心力和重力联合作用下的机制,对于弯管和直管内流动,模型具有兼顾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螺旋管 气液两相流 泡状流转变
下载PDF
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存在条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鸿辉 刘国青 刘波涛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5年第5期268-272,共5页
文章对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存在条件进行了研究。对重力自循环的流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泡状流的流型转变机理,并分别从Hewitt-Roberts流型图、Taitel泡状流与弹状流的判别式、泡状流存在的最小管径Barnea模型3个不同... 文章对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存在条件进行了研究。对重力自循环的流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泡状流的流型转变机理,并分别从Hewitt-Roberts流型图、Taitel泡状流与弹状流的判别式、泡状流存在的最小管径Barnea模型3个不同角度分析并验证了某空间模拟器的液氮制冷系统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上升管 气液两相流 泡状流 流型转变 机理
下载PDF
气泡初始尺寸对泡-弹状流型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建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3-795,共3页
本文对气液两相泡状流向弹状流转换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气泡合并是影响该流型转换的主要机制,并据此用随机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泡初始尺寸对泡状流向弹状流转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量纲气泡碰撞率是一条通用曲线,根据该... 本文对气液两相泡状流向弹状流转换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气泡合并是影响该流型转换的主要机制,并据此用随机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泡初始尺寸对泡状流向弹状流转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量纲气泡碰撞率是一条通用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确定气泡初始尺寸产生影响的区域及其大小,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 气泡初始尺寸 泡状流 弹状流转换 随机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