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irical study of transpedicular screw placement assisted by digital navigation templates in the thoracic spines
1
作者 陈玉兵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93-93,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transpedicular screw placement assisted by the navigation templates in cadaveric thoracic spines.Methods Twenty thoracic cadavers specimens were randomly divid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transpedicular screw placement assisted by the navigation templates in cadaveric thoracic spines.Methods Twenty thoracic cadavers specime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irical study of transpedicular screw placement assisted by digital navigation templates in the thoracic spines
下载PDF
Outcome of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in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y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al Deficit
2
作者 Shah Md. Rezaul Karim A. K. M. Shahidur Rahman +6 位作者 Syed Abdus Sobhan Md. Shahidul Islam Akon Muhammad Akter Hossain Ashraf Ali Shah Newas Md. Ruhul Quddus Md. Moshiur Rahman Mollick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3期166-187,共22页
Background: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in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y has gained popularity in the last decades as it provides immediate stability, prevents further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allows earl... Background: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in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y has gained popularity in the last decades as it provides immediate stability, prevents further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allows early mobilization of patient. Objectives: Evaluation of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in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y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al deficit patients. Methods: This quasi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at Dhaka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DMCH), Dhaka, Bangladesh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A total of twenty four (24)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unstable fracture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al deficit underwent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outcomes were assess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24 patients aged between 20 - 60 years of both sexes (Male-21, Female-03)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ir mean (±SD) age was 33.12 (±8.57) years. Most of them were farmer [09 (37.5%)] and day labour [08 (33.33%)].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were the most common [16 (66.67%)] cause of injury and then fall from height [08 (33.33%)]. The most common level of injury involved was L1-10 (41.67%) patients, followed by L2-07 (29.17%), T12-05 (20.83%) and T11-02 (8.33%) of the study patients. Burst fracture was the commonest [22 (91.67%)] type of fracture followed by Chance fracture [02 (8.33%)]. Pre-operative mean (±SD) Cobb angle, Kyphotic deformation of vertebral body, Beck index and vertebral compression deformity were 21.83 ± 4.5 degrees, 22.09 ± 4.40 degrees, 0.78 ± 2.65 and 0.18 ± 0.93 mm respectively, after procedure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p Conclusions: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having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y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al defic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LOGICAL DEFICIT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y
下载PDF
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快速恢复脊柱稳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雪静 梅伟 +3 位作者 朱彦谕 包肖肖 张振辉 王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65-2870,共6页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CT扫描评估植骨椎体的骨性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62-81岁,平均(69.7±4.8)岁;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5.1±8.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5 min(100-165 min)、285.3 mL(210-350 mL);②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③术后1周平均矫正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9.0±0.7)mm和(16.2±1.0)°,随访期内矫正的高度和角度分别丢失(5.1±0.3)mm和(8.0±0.4)°;④14例(54%)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为E级,CT扫描可见所有患者植骨椎体均实现良好的骨性愈合;⑤共7例(27%)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患者因浅表伤口组织液化延迟愈合,3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内固定邻近节段椎体骨折;⑥提示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够快速恢复脊柱稳定,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效且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Kümmell病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 骨折愈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
4
作者 侯志鹏 叶森琦 +3 位作者 张吉辉 赵刘军 顾勇杰 于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颈椎CT扫描的正常人行C_(1)-C_(7)节段扫描...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颈椎CT扫描的正常人行C_(1)-C_(7)节段扫描,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5(46.0±9.0)岁。导出Dicom格式,刻入光盘,通过Mimics软件对各节段进行三维重建。并在图像上置入模拟螺钉,按照零切迹螺钉的临界值(头尾倾角44。,内倾角29。)置入,观察每个节段零切迹螺钉所在位置,确定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上位零切迹螺钉,50例研究对象的颈椎三维图像在C_(3)-C_(7)节段中均处于安全位置中,且没有出现上位零切迹螺钉与ATPS螺钉相交。对于下位零切迹螺钉,在C_(3)-C_(4)、C_(4)-C_(5)中,50例研究对象的颈椎三维图像中有4例处于安全位置,46例在最大尾倾角分别为(32.3±1.9)°和(36.1±2.2)°时可实现安全置钉;在C_(5)-C_(6)、C_(6)-C_(7)2个节段中,没有出现下位零切迹螺钉与ATPS螺钉相交,螺钉均处于安全位置。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通过选择的进钉点、位置可以实现置钉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MIMICS软件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椎间融合与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置入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柳旭 杨函 +2 位作者 杨剑 杨林雨 康建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5-1822,共8页
背景:腰椎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是一种新的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只需1枚螺钉固定1个节段,具有经济微创、操作便捷等优点。但目前探讨应用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联合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r... 背景:腰椎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是一种新的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只需1枚螺钉固定1个节段,具有经济微创、操作便捷等优点。但目前探讨应用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联合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术式的研究仍很少见。目的:通过建立改良TLIF无内固定(cage alone)、改良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BPS)和改良TLIF联合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内固定(cage+BTPTDS)3种有限元模型,评估改良TILF联合不同内固定对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椎间盘、下终板的应力分布及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腰椎薄层CT扫描图像,通过Mimics、Geomagic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3种有限元模型:cage alone模型、cage+BPS模型和cage+BTPTDS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模拟施加人体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侧旋转、右侧旋转6种不同运动载荷,计算3种模型cage及内固定、下终板、椎间盘应力分布和腰椎活动度的差异,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案对腰椎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成功构建了3种有限元模型:cage alone、cage+BPS和cage+BTPTDS;②cage+BTPTDS模型在前屈、侧弯运动载荷下,其cage最大应力小于cage alone模型,稍大于cage+BPS模型;在后伸运动载荷下,cage+BPS模型的cage最大应力明显小于其余两种模型;在旋转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与cage+BPS模型cage最大应力接近,小于cage alone模型;③在屈伸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明显大于cage+BPS模型;在侧弯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与cage+BPS模型二者内固定最大应力接近;而在旋转载荷下,cage+BTPTDS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则小于cage+BPS模型;④cage+BPS模型的融合节段下终板最大应力介于另外两者之间;⑤cage+BTPTDS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其活动度与cage alone模型差异不大;⑥结果表明,改良TLIF联合双侧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内固定既能够带来良好的稳定性,又能够保证腰椎整体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 脊柱微创 经椎弓根经椎间盘螺钉 有限元 内固定
下载PDF
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影像学测量及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陈钧麟 马向阳 +6 位作者 邹小宝 付索超 朱昌荣 邓琛府 马仁财 陈泽星 夏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0,139,共6页
目的测量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指标,并分析该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全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设定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即进钉点在枢椎侧块的水平中线与中外1/3垂线交... 目的测量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指标,并分析该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全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设定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即进钉点在枢椎侧块的水平中线与中外1/3垂线交点处,螺钉自枢椎侧块穿C_(2/3)关节突关节、C_(3)侧块止于C_(3)椎弓根下缘。测量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数据,包括C_(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螺钉通道长度,内倾角度,头倾角度,最狭窄处宽度。并分析各项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C_(3)椎弓根平均宽度5.48 mm,平均高度6.82 mm,螺钉通道平均长度18.68 mm,平均内倾角度20.46°,平均头倾角度50.1°,最狭窄处平均宽度2.80 mm。C_(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呈正相关(P=0.000),螺钉通道长度与C_(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螺钉通道最狭窄处宽度与C_(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240例置钉测量数据中,如使用3.5 mm直径螺钉,均可完成置钉,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适用于所有患者。结论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作为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补充的置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影像学测量 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后路经椎弓根置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厉彦成 李磊 +1 位作者 饶建伟 叶舟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后路经椎弓根置钉的精准性,分析实际置钉角度误差,明确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经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12例,共置入螺钉44枚,按手术置钉方式不同分为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 目的观察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后路经椎弓根置钉的精准性,分析实际置钉角度误差,明确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经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12例,共置入螺钉44枚,按手术置钉方式不同分为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组(20枚螺钉)和传统经验置钉组(24枚螺钉),3D打印导航模板组借助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传统经验置钉组术前虚拟设计理想钉道,不打印导航模板,术中经验性置钉。术后两组所有患者复查颈椎CT,分析两组在置钉等级、置钉内倾角误差值、头倾角误差值上的差异,明确置钉精准性与安全性。结果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组置钉准确率达95%,传统置钉准确率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CT影像学分析,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组置钉内倾角误差值为(4.47±3.86)°,头倾角误差值为(4.41±5.90)°,传统经验组置钉内倾角误差值为(9.98±7.91)°,头倾角误差值为(8.65±7.33)°,两组在置钉内倾角、头倾角误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技术具较高的准确性,置钉角度误差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改良导航模板 颈后路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向前 吴明虎 +4 位作者 龚东亮 张军 付文芹 高如峰 陈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36-94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0.2±11.2)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12个月伤椎的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评分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VAS及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术后1周及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01)。根据MacNab评分,术后12个月试验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对照组术后第3天出现1例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均可以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序列,使骨折椎体复位;而伤椎经皮经椎弓根植骨可以增加骨折椎体的稳定性,术后能更好地维持椎体高度,从而降低后凸畸形和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植骨 经皮置钉 胸腰椎骨折 自体骨植骨
下载PDF
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4
9
作者 何蔚 张桦 +2 位作者 何海龙 许国华 叶晓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20具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单节段(L4-5)腰椎标本和双节段(L4-5,L5-S1)腰椎标本(各10具)。每具标本分别制作以下3种模型:正常对照;右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 目的探讨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20具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单节段(L4-5)腰椎标本和双节段(L4-5,L5-S1)腰椎标本(各10具)。每具标本分别制作以下3种模型:正常对照;右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单侧模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双侧模型)。用WDW-4100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各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方向上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节段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弯、左/右扭转6个方向上的生物学稳定性在单侧模型与双侧模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节段标本在前屈、左弯、左/右旋转方向上的生物学稳定性在单侧模型与双侧模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后伸、右弯方向上双侧模型的稳定性均较单侧模型高(P<0.05)。结论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腰椎可获得可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90
10
作者 马远征 陈兴 +4 位作者 薛海滨 郭立新 李宏伟 白一冰 才晓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 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 35例 ,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 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 35例 ,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随访时间 1 5~ 5年 ,平均 3 4年。结果 :术后 1~ 1 5年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2 8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6例 ,改善率 92 9%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 7° ,1 5~ 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2 9°。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胸椎 腰椎 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植骨融合 治疗
下载PDF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炤 赵杰 +2 位作者 王以近 王新伟 侯铁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斜向植入 ) ;(4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5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6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单枚腰椎融合器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 ,腰椎的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 ,其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正常标本显著下降 (P<0 .0 5 ) ;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植入椎间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 (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 )显著提高 (P<0 .0 5 ) ,但仍低于正常标本 (P<0 .0 5 ) ;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和正常标本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斜向植入单枚腰椎间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其生物力学性能优良 ,强度和刚度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2 位作者 刘秀珍 薛海滨 孙继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45-447,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 44例 ,对于胸椎或胸腰椎结核 ... 目的 :总结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 44例 ,对于胸椎或胸腰椎结核 ,采用单切口双入路 ,以使病灶和内固定器隔开。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随访时间 1.5~ 4.5年 ,平均 3 .0年。结果 :术后 1年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6 .7°。1.5~ 4.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0° ;2 8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5例 ,改善率 89.3 %。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 ,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截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合并症 前路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单纯椎间融合术的ALIF(Ⅰ)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明显增加;ALIF(Ⅰ)、PLIF(Ⅰ)、TLIF(Ⅰ)组的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P<0.05)和21.6%、17.5%、5.9%(P<0 05);扭矩强度分别依次下降38.6%、49.1%、27.2%(P<0.05)。(2)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单纯椎间融合组的相应术式比较,ALIF(Ⅱ)、PLIF(Ⅱ)、TLIF(Ⅱ)三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分别减小了21.4%、12.3%、24.5%(P<0.05)和21.4%,22.3%,24.5%(P<0.05);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增加了87.8%、77.9%、75.9%(P<0.05)和60.6%、68.1%、63.1%(P<0.05);平均扭转强度分别增加了95.1%、110.9%、87.6%(P<0 05)。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三种椎间融合术中,TLIF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准确植入方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谭军 万年宇 +5 位作者 左金良 欧阳跃平 侯铁胜 贾连顺 赵定麟 屠开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99-102,共4页
探索了一种旨在降低胸腰段椎弓根螺钉植入失败率的定位手段。用钢丝环扎标本的椎弓根,定位针入骨质处夹止血钳拍前后位X线片。定位针被标记止血钳分为骨内段和骨外段,通过判断骨内段中点与钢丝环的关系即可了解定位针在椎弓根内的位... 探索了一种旨在降低胸腰段椎弓根螺钉植入失败率的定位手段。用钢丝环扎标本的椎弓根,定位针入骨质处夹止血钳拍前后位X线片。定位针被标记止血钳分为骨内段和骨外段,通过判断骨内段中点与钢丝环的关系即可了解定位针在椎弓根内的位置,此点与钢丝环的最小距离大于4.5mm可保证螺钉在理想的位置。临床应用时以椎弓根内侧壁和此点距离大于3mm为标准。实验和临床应用均证明此方法的高度准确性。采用本研究所建议的定位手段结合空心螺钉可有效地提高螺钉准确植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植入 X线
下载PDF
单侧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蔚 何海龙 +5 位作者 许国华 范纯泉 张桦 蒋玉权 朱云荣 叶晓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患者行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短期与中期...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患者行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短期与中期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1年的随访期内,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末次随访时,应用Oswestry指数P0~P5分级的患者分别为5、11、6、2、0、0例。用改良JOA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单侧固定可以用于需要行椎间融合的椎间盘突出症和Ⅰ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中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间融合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李健 肖斌 +2 位作者 赵洪普 高梁斌 范震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0-592,共3页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64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64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35%,脊柱后凸角(Cobb角)26°,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5例,D级6例,E级7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3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7%,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2%,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5例,E级16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损伤 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 经椎弓根 植骨术
下载PDF
快速成形3D导板辅助下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与徒手置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杰 赵刘军 +8 位作者 郑敏哲 干开丰 陈意磊 冯宗贤 潘凌霄 徐君翔 范腾迪 陈景阳 赵凤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比较快速成形3D导板辅助下和徒手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差异,评价两种置钉方法的安全性。方法:8具甲醛浸泡后的成人下颈椎尸体标本,男4具,女4具;年龄32~65(40.3±5.6)岁,行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破坏和畸形后,随机选取其... 目的:比较快速成形3D导板辅助下和徒手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差异,评价两种置钉方法的安全性。方法:8具甲醛浸泡后的成人下颈椎尸体标本,男4具,女4具;年龄32~65(40.3±5.6)岁,行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破坏和畸形后,随机选取其中4具(3D导板组)行CT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模,设计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cervical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理想进钉点和钉道,获得钉道的个性化导板后以STL数据导出,通过快速成形和3D打印技术打印个体化导板,依次在3D导板辅助下在之前选取的4具下颈椎尸体标本上一对一的个性化置入ATPS螺钉,另外4具(徒手组)下颈椎尸体标本采用徒手技术置入ATPS螺钉。术后对所有标本行CT薄层扫描加三维重建,采用Tomasino法分别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图像上评价螺钉的安全性,以明确是否有椎弓根下缘、内缘皮质穿破。根据CT评级结果Ⅰ级和Ⅱ级是安全,Ⅲ-Ⅴ级为危险,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ATPS螺钉的准确性评级情况。结果:8具尸体分别在C3-C7节段,每节置入2枚螺钉。共计置入螺钉80枚,3D导板组40枚,徒手组40枚。根据Tomasino螺钉评级法进行螺钉的安全性评级,3D导板组Ⅰ级21枚,Ⅱ级14枚,Ⅲ级3枚,Ⅳ级1枚,Ⅴ级2枚;徒手组Ⅰ级14枚,Ⅱ级8枚,Ⅲ级8枚,Ⅳ级6枚,Ⅴ级2枚;螺钉的安全率3D导板组为87.5%,徒手组为55.0%(χ^2=8.7,P=0.003)。结论:3D打印快速成形导板辅助下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可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椎弓根螺钉 快速成形 3D导板
下载PDF
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远征 陈兴 +3 位作者 薛海滨 李宏伟 吴长勇 孙继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 48例 ,随访时间 1 5— 5 5年 ,平均 3 6年。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 48例 ,随访时间 1 5— 5 5年 ,平均 3 6年。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3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 ,症状改善 35例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 1° ,1 5— 5 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2°。结论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可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有利于骨融合 ,促进截瘫恢复和防止截瘫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同期病灶清除术 治疗 胸腰椎结核
下载PDF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玉光 江伟 叶蜀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前侧方脱位得到基本复位,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均明显改善。植骨面均见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神经损伤1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后还可获得很好的脊柱融合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对Cobb角和相邻正常椎体的比率也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胸椎 骨折 脱位 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薛海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1 998年 6月到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 65例 ,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1 998年 6月到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 65例 ,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主观满意率和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随访 1年~ 4年 2个月 ,平均 2年 6个月。结果 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 (0 796±0 1 67)g/cm2 ,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 (0 953± 0 1 85)g/cm2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患者之间的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 (P <0 0 5)、植骨融合率 (P <0 0 0 1 )、主现满意率 (P <0 0 1 )和客观疗效 (P <0 0 0 1 )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行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 ,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客观定量测定骨密度可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术前骨密度低于 (0 796± 0 1 67)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椎弓根螺钉系统 内固定 后路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