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t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duced by 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 unfolding: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Chuan He Yang Zhou +2 位作者 Si-Si Tang Li-Hong Luo Kun F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2期5715-5721,共7页
BACKGROUND An atrial septal defect is a common condition and accounts for 25%of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Transcatheter occlusion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aperture-type atrial se... BACKGROUND An atrial septal defect is a common condition and accounts for 25%of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Transcatheter occlusion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aperture-type atrial septal defects(ASDs).CASE SUMMARY A 30-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SD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1 year ago.The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a heart rate of 88 beats per minute,normal sinus rhythm,and no change in the ST-T wave.After admission,TTE showed an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 a left-to-right shunt,aortic root short-axis section with an ASD diameter of 8 mm,a parasternal four-chamber section with an ASD diameter of 9 mm,and subxiphoid biatrial section with a diameter of 13 mm.Percutaneous occlusion was proposed.The intraoperative TTE scan showed that the atrial septal defect was oval in shape,was located near the root of the aorta,and had a maximum diameter of 13 mm.A 10-F sheath was placed in the right femoral vein,and a 0.035°hard guidewire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transport track between the left pulmonary vein and the inferior vena cava.A shape-memory alloy atrial septal occluder with a waist diameter of 20 mm was placed successfully and located correctly.TTE showed that the double disk unfolded well and that the clamping of the atrial septum was smooth.Immediately after the disc was revealed,electrocardiograph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ST interval of the inferior leads was prolonged,the P waves and QRS waves were separated,a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 maintained the heart rate,and the blood pressure began to decrease.After removing the occluder,the elevation in the ST segment returned to normal immediately,and the sinus rhythm returned to average approximately 10 min later.After consulting the patient’s family,we finally decided to withdraw from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Compression of the small coronary artery,which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blood supply to the atrioventricular nodule during the operation,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a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t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 atrial septal defec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Reliability of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in estimating the size of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and guiding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被引量:10
2
作者 LI Gui-shuang KONG Guang-ming +4 位作者 JI Qiu-shang LI Ji-fu CHEN Yu-guo YOU Bei-an ZHANG Y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Background In China,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s popularly used for pre-intervention examination for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and for guiding ASD closure. However, the ability to determine ASD size a... Background In China,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s popularly used for pre-intervention examination for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and for guiding ASD closure. However, the ability to determine ASD size an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rE for guiding ASD closure still has not been widely accepted.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rE us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ranscatheter ASD closure with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s (ASO). Methods Sixty-eight subjects (15 men and 53 women; mean age (33.7±17.3) years) were enrolled. TT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diameters and guide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SD. The ASD was examined by long-axis view, basal short-axis view, apical four-chamber view and the subcostal view to observe position, diameter and relation with neighbouring structures. The largest diameter was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diamet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SD reference diameter: 22 subjects with ASD diameter 4-14 mm (group A); 21 subjects with ASD diameter 15-20 mm (group B); and 25 subjects with ASD diameter 21-33 mm (group C). Results ASD was occluded successfully in groups A and B. In group C, occlusion failed in 2 cases; 1 case remained with a 3-mm residual shunt sustained until 6-month follow-up. However, at 6-month follow-up, no case of thromboembolism, ASO dislocation or death occurred in the three groups. The diameter of ASD measured by l-rE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ASO size that could successfully occlude the ASD,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ASD 〈20 mm. The ASD diameter measured by l-rE correlated well with ASO size (r= 0.925, P〈0.001 ; r=0.976, P〈0.001 ; r=0.929, P〈0.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ASD diameter measured by l-rE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size of the ASO needed for successful closure of ASD. The larger the ASD, the much larger the ASO needed. l-rE is a satisfactory guiding imaging tool for ASD cl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atrial septal defect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原文传递
经胸B超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7 位作者 张军 贾国良 刘建平 何争 姚志勇 李媛 王晓燕 代正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 评价经胸B超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价值。方法  30例ASD行Amplatzer封堵术的患者 ,年龄 13~ 6 5岁 ,平均 (32± 15 )岁 ,术前及术中采用TTE指导封堵 ,术后即刻及术后 1个月 ,3个月... 目的 评价经胸B超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价值。方法  30例ASD行Amplatzer封堵术的患者 ,年龄 13~ 6 5岁 ,平均 (32± 15 )岁 ,术前及术中采用TTE指导封堵 ,术后即刻及术后 1个月 ,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 4例 (80 % )患者术前和术中直接采用TTE指导封堵成功 ,总有效率为 80 % ;5例 (16 7% )患者术前加做食管B超(TEE)选择适应证 ;1例 (3 3% )患者术中加做TEE指导封堵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症手术病例。术后即刻TTE彩色多普勒显示 2例 (6 7% )存在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1月TTE显示30例患者的ASD完全闭合 ,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 ,未对毗邻结构产生影响 ,且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结论 TTE可用于指导大多数ASD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amplatzer 封堵器 治疗 成人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立明 周青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运用TTE选择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6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运用TTE选择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6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TTE引导封堵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封堵完全闭合率91.7%(33/36),1个月为94.4%(34/36),3个月以上为100%。TTE所测房缺的最大直径明显小于球囊伸展径(P<0.01),但二者高度相关(r=0.93),为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组36例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封堵器结构断裂、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房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可靠。较之经食管超声运用范围更广,操作更简便、安全,更易掌握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唐礼江 高伟 +5 位作者 林仙方 江建军 方崇峰 杜芋茜 刘治国 薛迎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 (TTE)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1例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4 5岁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 (TTE)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1例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4 5岁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4mm为原则选择封堵器型号 ,TTE监测下放置Amplatzer封堵器。随访有无残余分流及是否影响周围瓣膜和静脉功能 ,记录临床事件 (血栓栓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结果  2 1例全部封堵成功 ,TTE监测放置Amplatzer封堵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及 1天、3天、3个月、6个月、1年复查TTE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及影响周围瓣膜功能 ,也无腔、肺静脉狭窄 ,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无封堵器移位和脱落 ,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例发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经心律平 4 5 0mg d治疗 1个月后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 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TTE监测ASD介入封堵治疗整个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 巨大 ASD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监测 瓣膜 血栓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伞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义先 谢萍 朱红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9-90,共2页
探讨超声引导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膜部缺损(Perimembranous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中的价值.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5-21岁,平均7岁;体重10-64 kg,平均35 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临床、心脏超声... 探讨超声引导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膜部缺损(Perimembranous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中的价值.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5-21岁,平均7岁;体重10-64 kg,平均35 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临床、心脏超声及心室造影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缺损的直径3-13mm,合并膜部瘤2例.所有病例心前区均可闻及Ⅱ-Ⅳ级收缩期杂音,心功能I-Ⅱ级.在封堵伞的释放前后及术后全部经心脏超声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PMVSD的全过程,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16例PMVSD)患者14例封堵成功,失败2例.所选封堵器的型号为6-16号.成功的14例术中和术后1-7天心脏超声随访无1例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失败2例,1例输送鞘穿过VSD缺口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被迫结束手术,1例JFR4导管通过缺损口时,刺激主动脉发生低血压和心脏骤停终止手术;失败的2例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后,择期心脏外科手术修补成功,无死亡病例.心脏超声在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PMVS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完全可以取代经胸超声心动图作为术中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部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用Amplatzer伞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胜煌 陈君柱 张芙荣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应用Amplatzer伞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并评价其近期疗效 .方法 :2 6例住院房间隔缺损患者 ,男 6例 ,女 2 0例 ;术前房间隔缺损直径 9~ 36mm(食管超声测量值 ) ,平均 2 4 .5mm .在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 目的 :应用Amplatzer伞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并评价其近期疗效 .方法 :2 6例住院房间隔缺损患者 ,男 6例 ,女 2 0例 ;术前房间隔缺损直径 9~ 36mm(食管超声测量值 ) ,平均 2 4 .5mm .在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伞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 ,术毕及术后 2 4h、1月、3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疗效 .结果 :2 2例房间隔缺损球囊伸长直径为 12~ 32mm ,4例食管超声值大于 34mm ,选择Amplatzer伞封堵器直径为 13~ 38mm .2 6例房间隔缺损中 2 4例闭合成功 ,2例未成功 .随访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Amplatzer伞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操作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amplatzer伞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开胸手术
下载PDF
经胸超声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芝兰 朱雯瑾 +2 位作者 韩克 杨春 王冬玲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封堵术适应症33例先心病,其中23例ASD、6例VSD、4例PDA。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封堵术适应症33例先心病,其中23例ASD、6例VSD、4例PDA。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1例ASD、5例VSD、4例PDA封堵成功,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总成功率为90.91%(30/33)。21例ASD 病例中,14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与球囊测量最大伸展径比较,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与球囊测量最大伸展径比较有明显相关性(r=0.563,P<0.05)。7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基础上加3-4 mm作为封堵器大小的选择。筛选6例膜周部VSD,5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失败。VSD例数虽少,但发现VSD形态变化多,VSD右室面形态各一。筛选4例PDA封堵成功。30例成功封堵术封堵即刻无残余分流为93.33%(28/30),6.67%有低速少量分流(2/30)。术后一周复查心脏均有一定缩小,6个月复查心脏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TTE可用来筛选ASD、VSD、PDA封堵术病例,术中检测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观察即刻疗效,治疗可靠;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 先心病 超声指导 动脉导管未闭(PDA) 膜周部VSD 封堵失败 TTE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ASD 封堵术 最大径 经胸超声 术前应用 观察疗效 定期随访 形态变化 残余分流 正常范围 术中检测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学峰 甄艳华 +3 位作者 申志扬 李伟 王艳 喻红霞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11期969-97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超声心动图行术前筛选76例房间隔缺损病人,术中经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单纯II孔型房间隔缺损40例,全部成功封堵(10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超声心动图行术前筛选76例房间隔缺损病人,术中经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单纯II孔型房间隔缺损40例,全部成功封堵(100%),边缘不全型10例,成功封堵9例(90%),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2例,全部成功封堵(100%),多孔房间隔缺损8例,成功封堵6例(75%),合并房间隔膨出瘤6例,全部成功封堵(100%)。其中22例出现二、三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16例反流即刻消失,6例术后6个月内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手术顺利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导管堵闭房间隔缺损(ASD)疗效评价(附16例报告)
10
作者 陈关良 李新明 +3 位作者 李斌 王青 黄雪汝 赵军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导管堵闭房间隔缺损 (ASD)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1 6例 ,年龄 8- 58(31± 1 6)岁 ,体重 2 3 - 67(49.1 9± 1 0 .2 1 )kg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示ASD直径为...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导管堵闭房间隔缺损 (ASD)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1 6例 ,年龄 8- 58(31± 1 6)岁 ,体重 2 3 - 67(49.1 9± 1 0 .2 1 )kg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示ASD直径为 1 2 - 36(1 8.64± 6 .2 8)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TTE或TE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ASD。 1例存在大小紧邻的两个房间隔缺损 ,采用较大封堵器一并封堵两个缺损。术后 2 4小时、1月、3月及 6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 6例ASD球囊测量伸展径为 1 4 - 38(2 1 .46± 6 .1 9)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1 6 - 4 0 (2 6 .1 2± 5 .83)mm。 1 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 1 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或TEE显示 2例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小时行TTE检查示仅 1例合并两个房缺的患者存在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 3月TTE示该例残余分流消失。 1 1例完成术后 6月随访 ,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适合于各年龄组选择性的继发孔型ASD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房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心导管术 ASD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11
作者 刘怀霖 袁义强 +5 位作者 杨兴明 于力 郭应先 王瑞敏 韩可军 祖占霞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全组共18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在常规C型臂X 线机透视和TT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结果:18例患者中有2例未放置成...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全组共18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在常规C型臂X 线机透视和TT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结果:18例患者中有2例未放置成功而改为开胸手术;16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即刻完全堵闭,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TTE示ASD仍被完全封闭,未见残余分流。随访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在TTE 和X线透视指导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安全可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 ASD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置入 监测 安全 分流 放置
下载PDF
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卢学峰 杨利霞 +3 位作者 申志扬 李伟 王艳 喻红霞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筛选封堵术适应证36例先心病,其中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术中用经胸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筛选封堵术适应证36例先心病,其中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术中用经胸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于胸骨旁四腔观、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五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剑突下四腔心观分别观察封堵器的形态,瓣膜反流及封堵器周围分流情况。术后进行定期复查。结果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成功,总成功率100%。其中16例出现二、三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10例反流即刻消失,6例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可用来筛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术中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 amplatzer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的研究
13
作者 丁正东 周佳 +2 位作者 刘红雨 蒋迪 王颖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侧重点的观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ASD封堵的成功率。方法门诊ASD患者行TTE检查,主要观察缺损孔直径大小和缺损边缘距周围功能结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侧重点的观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ASD封堵的成功率。方法门诊ASD患者行TTE检查,主要观察缺损孔直径大小和缺损边缘距周围功能结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心房分流情况以及ASD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筛选适合封堵的16例ASD患者行TTE引导经导管封堵治疗,术中TTE引导鞘管将封堵器放置缺损处行封堵,多切面观察封堵器放置的位置,左、右面伞是否平行夹于房间隔边缘两侧,规整呈“”形。CDFI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16例ASD患者均经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术后1周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结论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是否成功,术前病例的筛选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TTE只要能观察到ASD及周围残余房间隔状况,ASD边缘至周边功能性结构距离符合封堵条件者,TTE是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此外,对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amplatzer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勤 杨一峰 +8 位作者 徐新华 高雷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9,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准确评估选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并评估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评估近中期疗效。结果:287例房间隔缺损中27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17%,其中多孔型缺损37例,后下缘短残边者23例。随访过程中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有着重要且可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衡 陈良万 +2 位作者 张贵灿 廖东山 王齐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单纯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在TTE和/或TEE监测下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32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术后即刻TT E复查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示残余分流消失。其余31例患者在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复查TT E,均未见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玉顺 吴栋梁 +3 位作者 张军 李寰 代政学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容积采用面积长度法计算。结果 :房缺封堵术后 2天及 3个月随访 ,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 ,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右径均进行性改善 ,与术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术后 2天 ,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 ,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3个月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房缺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 ,右心形态进行性改善 ,主要表现在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进行性缩小 ;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虽明显减轻 ,但随访中右心功能无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下载PDF
超声监护下国产器材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心导管法与经胸小切口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小梅 赵丽娜 +5 位作者 郭学佳 张宁 孙玉娜 王军 王震 刘改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9-634,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国产器材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时心导管法及经胸小切口法两种介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采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共1 080例,其中心导管法734例,经胸小切口法346例。心导管...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国产器材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时心导管法及经胸小切口法两种介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采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共1 080例,其中心导管法734例,经胸小切口法346例。心导管法术中是在导管室用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并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以TTE评价疗效。经胸小切口法在手术室完全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整个封堵过程,指导放置封堵器,并即刻评价疗效。结果:两种介入术式中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种介入术式比较,缺损最长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房间隔长度、封堵器大小、封堵器大小与ASD最长径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两种介入术式封堵成功率均为100%;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经胸小切口法封堵成功率为100%,心导管法封堵成功率为50%。结论:国产器材封堵安全,成本低。对于同样大小的缺损,经胸小切口法选择的封堵器较小,更合适。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经胸小切口法成功率比心导管法大,心导管法失败者可转为经胸小切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国产封堵器 安全性 心导管法 经胸小切口法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变化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妍 王珂 +2 位作者 刘晓萍 旅朝霞 于文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与术前比较 ,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 ,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 (P <0 0 5~0 0 1) ,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房室瓣和腔静脉梗阻以及主动脉壁受压 ,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和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右心高容量负荷状态 ,降低肺动脉高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下载PDF
肺静脉释放法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欧阳文斌 郭改丽 +8 位作者 胡盛寿 赵广智 张凤文 谢涌泉 刘垚 李慕子 邱旭 岳子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肺静脉释放法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10至2016-09期间,入选38例ASD患者由于常规释放方法无法成功放置封堵器而接受肺静脉释放法,患者平均年龄(16.0±15.6)岁,平... 目的:探讨肺静脉释放法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10至2016-09期间,入选38例ASD患者由于常规释放方法无法成功放置封堵器而接受肺静脉释放法,患者平均年龄(16.0±15.6)岁,平均体重(37.2±22.9)kg,ASD平均直径(17.1±4.2)mm。术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在门诊随访。结果:37例患者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使用肺静脉释放法成功完成经皮ASD封堵术,1例患者改为使用可调弯鞘经皮封堵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2±5.1)min,ASD封堵器平均直径(22.9±5.6)mm,2例患者术后早期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外周血管损伤、肺静脉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3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9±0.7)天,术后平均随访(23.9±15.4)个月,且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反流及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肺静脉释放法行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安全、有效,该方法避免了放射线损伤,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常规方法释放封堵器失败的ASD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展英华 刘薇 +1 位作者 王雪 吴世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引导下,对18例膜周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用Amplatzer VSD封堵器封堵。结果:18例VSD中17例封堵成功,其中3例术中出...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引导下,对18例膜周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用Amplatzer VSD封堵器封堵。结果:18例VSD中17例封堵成功,其中3例术中出现主动脉瓣反流,2例残余分流,1例三尖瓣反流,经调整封堵器位置和方向后上述异常即刻消失;1例封堵后5小时封堵伞脱落,急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伞,缝闭缺损。全部病例术中均未出现心率失常等并发症,17例成功封堵者术后随访1年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定,无并发症。结论: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VSD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