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rching for the Lost Ostium: A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Ureteral Ostia Distribution in Normal and Thickened Bladder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ndourology
1
作者 Mariana Greco Paula Marsillac +4 位作者 Julia Vieira Mario Brito Andre Saud Rafael Prinz Joao Pereira-Correia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3年第3期150-154,共5页
Introduction: The ureteral ostia may not be easily identified in urological endoscopic procedures, leading to an incomplet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diseases or a predisposition to iatrogenic lesions. The purpose of... Introduction: The ureteral ostia may not be easily identified in urological endoscopic procedures, leading to an incomplet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diseases or a predisposition to iatrogenic lesions.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natomical distribution of ureteralostia in normal bladders and those with thickened wal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dissected 30 vesical-prostate blocks from human cadavers and identified the ostia of the bladder trigone. A computerized morphometr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thickness of the detrusor muscle,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ureteral ostia themselves and the distances between each ureteral ostium (left—LUO and right—RUO) and the internal urethral ostium (IUO). The angle formed between the IUO and LUO/RUO was also recorded as well as the volume of the prostates. Results: Fifteen bladders with a non-thickened detrusor (6 mm) were identified. The average prostatic volume of the dissected blocks was 23.7 cm3. The distance between ureteral ostia, the distance from IUO to LUO, the distance from IUO to RUO and the angle formed between IUO and LUO/RUO in normal and thickened bladder were, respectively, 1.9 cm/2.2 cm (p = 0.09), 1.6 cm/1.6 cm (p = 0.82), 1.6 cm/1.7 cm (p = 0.79) and 77/91 (p = 0.17).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on of bladder ostia in healthy and thickened bladders. We believe that our findings may facilitate locating the ureteral orifices in situations where endoscopic identification is diffic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teral ORIFICE CYSTOSCOPY bladder Anatomy Internal urethral ORIFIC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许凯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手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开展膀胱部分切除手术;... 目的探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手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开展膀胱部分切除手术;观察组33例,开展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优化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肿瘤 手术指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26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振立 张道习 +2 位作者 周益龙 段跃 王成元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504-150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PK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用美国AMCI公司的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26例。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54.6岁。多发肿瘤5例,单发21例,膀胱侧壁...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PK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用美国AMCI公司的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26例。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54.6岁。多发肿瘤5例,单发21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8例。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15~65min,平均30min,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18例侧壁肿瘤切除时,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但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个月,4例复发,均再行PKRBt。结论PK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闭孔神经反射是PKRBt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 等离子 物理疗法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57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祺 于跃平 +3 位作者 解忠 汪建平 金松 李松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6-88,9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7...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7例.结果 5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24个月,5例复发,再次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 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羟基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重复使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切除术 羟基喜树碱 膀胱灌注
下载PDF
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启发 刘剑新 +2 位作者 韩孝州 田长海 张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其中38例行 TURBT,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其中38例行 TURBT,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进 张婉蓉 +4 位作者 高飞 雷普 许平 徐虎 卜小斌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0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对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以期对临床老年膀胱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对13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组... 目的对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以期对临床老年膀胱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对13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行等离子体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电汽化术。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术前,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膀胱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切术 电汽化术 老年患者 膀胱癌 疗效
下载PDF
经尿道悬浮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万松 杨波 +4 位作者 关云哲 王振中 曹颖慧 杨东彪 孔祥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悬浮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SPRSB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6例患者的疗效,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MMC),术后每3个月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56例肿瘤均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直径2.0cm(0.6~3.5cm),平均手... 目的评价经尿道悬浮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SPRSB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6例患者的疗效,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MMC),术后每3个月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56例肿瘤均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直径2.0cm(0.6~3.5cm),平均手术时间30min(15~60min),平均住院时间4d(3~5d),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TURS)病例,8例(14.2%)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8.9%)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3例(5.3%)术后出现尿道狭窄。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1.5~3.5年),随访期间17例(30.3%)术后出现肿瘤异位复发,其中14例再次行SPRBT,其余3例(5.3%)因浸润性多发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3年内无复发率为43.2%。结论 SP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悬浮离子电切 膀胱肿瘤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圣坤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方法。传统的TURBT存在无法获得完整标本、无法进行精确病理分期、容易诱发闭孔神经反射等诸多缺陷。近年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TURBT在获取完整肿瘤、减...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方法。传统的TURBT存在无法获得完整标本、无法进行精确病理分期、容易诱发闭孔神经反射等诸多缺陷。近年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TURBT在获取完整肿瘤、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 等离子针状电极 闭孔神经反射 闭孔神经阻滞
下载PDF
逆行黏膜下整块剜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燕强 袁雪锋 周伟民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逆行黏膜下整块剜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进行等离子棒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物整块切除术的患者49例(研究组),以及进行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9... 目的探究逆行黏膜下整块剜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进行等离子棒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物整块切除术的患者49例(研究组),以及进行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9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84±2.18)min、(59.15±3.29)min,(1.62±0.31)d、(2.51±0.42)d;(4.09±0.21)d、(5.39±0.34)d;(6.15±0.47)d、(7.28±0.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2、8.123、7.014、7.17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浓度(0.85±0.07)g/dL,对照组(1.09±0.06)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04%、4.08%,对照组为14.28%、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4.653,P<0.05)。结论与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离子棒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物整块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尿管滞留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棒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物整块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守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Te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1年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收的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目的分析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Te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1年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收的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6例。其中A组行TURBT术,B组行TeURBT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A组,而尿管留置、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同时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复查时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MCP-1、YKL40、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年时的累计复发率为6.52%,低于A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URBT与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TeURBT在改善围手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效果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疗效 复发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民 王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江苏省新沂市铁路医院接收的45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经...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江苏省新沂市铁路医院接收的45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耗时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肉眼血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痉挛、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可观,且具备损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肿瘤 复发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林 薛红光 祖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抽选期间该院收治膀胱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患者入院时编号以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经尿道...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抽选期间该院收治膀胱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患者入院时编号以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期间临床各项指标,分析差异性,另外检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差异,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中出血量(31.04±4.03)mL少于对照组,其他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经手术治疗前尿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患者采取经尿道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恢复更快,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 等离子整块切除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等离子切除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国伟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2期249-250,共2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TURBT组50例和PKRBT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一年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KRBT组手术时间(2...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TURBT组50例和PKRBT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一年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KRBT组手术时间(24.5±10.2)、术中失血(40±21)ml,一年内复发率为2.50%;TURBT组手术时间为(25.9±9.0)、手术中失血为(48±25)、一年内的复发率为4.00%。两组患者经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RBT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安全性较高,在低温下切割,创面没有焦伽;切割比较精确,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膀胱肿瘤 电切术 研究
下载PDF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85例报告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定益 王名伟 +4 位作者 王健 唐崎 赵菊平 张翀宇 周文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癌85例,切割电极切除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癌85例,切割电极切除肿瘤直达深肌层,同时扩大到电切距肿瘤基底1 cm范围的正常组织,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结果手术时间10~52 min,平均23 min。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腹膜外穿孔2例。64例随访3~72个月,平均21个月,复发17例(术后6~12个月3例复发,1~2年9例复发,2~5年5例复发),行1~4次电切8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全膀胱切除4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机梗死,另1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双极等离子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下载PDF
经尿道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益森 何宇辉 +4 位作者 周晓峰 丁振山 王建峰 陈星 李俊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3-85,89,共4页
目的:探索经尿道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术(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9月应用TURis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共56例,其中TURis组26例,双极电切组30例。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后... 目的:探索经尿道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术(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9月应用TURis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共56例,其中TURis组26例,双极电切组30例。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随访,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结果:56例手术均成功,TURis组的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1.80±0.63d和3.19±1.38d,双极电切组的分别为2.93±1.51d和4.70±1.95d,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URis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8.23±8.84ml)显著低于双极电切组(13.90±10.17ml,P<0.05)。双极电切组有2例出现较长时间的轻度血尿。术后3个月,TURis组复发1例;双极电切组复发3例。结论:与双极电切术相比,TURis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留置尿管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少,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下载PDF
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释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阎思宇 黄兴 +20 位作者 陈征 杨璐 贾招辉 彭谋 任选义 熊晶 李晓东 徐晓峰 王永博 李绪辉 郑航 王婷 靳英辉 訾豪 刘同族 曾宪涛 贺大林 王行环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创等离子手术体系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组 《医学新知》 CAS 2022年第2期81-89,共9页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在男性中更常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既是膀胱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也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相较于传统单极电切,等离子双极电切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的优势,临床应用渐趋...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在男性中更常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既是膀胱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也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相较于传统单极电切,等离子双极电切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的优势,临床应用渐趋广泛。为规范常见病的诊疗,国家卫健委持续发布相关的临床路径,但临床路径的内容有限,对其进行释义可以更好的推广使用。本释义以最新发布的《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为蓝本,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路径中涉及的给药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以期为医护及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正确运用临床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振阳 何长海 王鸿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447-1449,1453,共4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6例SB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行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GEM膀胱...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6例SB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行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GEM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sICAM-1、sVCAM-1、肿瘤标志物、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观察组sICAM-1为(53.26±24.30)ng/L、sVCAM-1为(69.35±27.40)ng/L及细胞角蛋白19(CK19)为(9.34±3.48)μg/L、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为(30.05±8.67)μ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7.43±28.81)ng/L、(83.47±31.05)ng/L、(12.97±3.71)μg/L、(36.12±9.75)μg/ml,复发率(7.55%)低于对照组(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C患者TURBT术后采用GEM膀胱灌注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降低复发率,降低sICAM-1、sVCAM-1及CK19、DKK1水平,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 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翟超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799-801,共3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及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及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肉眼血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较同期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尿流动力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前进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51例,予以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指标差异,并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0.271、0.496、1.088,P>0.01)。研究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膀胱穿孔、术中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6,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37.25%,与对照组的41.1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术中操作娴熟,术后表现好,且并发症更少,复发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其整体表现安全可靠,可作为成熟术式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等离子柱状电极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红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7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经尿...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7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DK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8例,缓解率为54.29%,控制率为77.14%;实验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2例,缓解率为77.14%,控制率为94.29%。实验组的缓解率与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的VEGF为(332.78±39.91)pg/ml、治疗后为(186.45±28.41)pg/ml,治疗前的DDK1为(5.68±0.77)ng/ml、治疗后为(3.20±0.61)ng/ml;实验组治疗前的VEGF为(335.28±40.05)pg/ml、治疗后为(143.99±21.83)pg/ml,治疗前的DDK1为(5.72±0.73)ng/ml、治疗后为(2.56±0.52)ng/ml。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DD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EGF、DD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3^(+)(71.54±7.03)%、CD4^(+)(46.12±3.87)%、CD8^(+)(23.78±5.00)%、CD4^(+)/CD8^(+)(1.16±0.14)均优于对照组的(63.23±6.34)%、(31.65±3.01)%、(30.51±4.03)%、(0.83±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值得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化疗 浅表性膀胱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