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庆
袁贤瑞
+2 位作者
潘亚文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研究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评价寰椎横突 (TPA)在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 (× 3~× 2 0 )逐层显露颅颈交界区结...
目的 研究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评价寰椎横突 (TPA)在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 (× 3~× 2 0 )逐层显露颅颈交界区结构 ,明确不同解剖结构与TPA的位置关系。结果 颅颈交界区所有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TPA为参照标志予以明确。二腹肌后腹位于其浅层。TPA的后方为枕下三角 ,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和C1神经通过。头侧直肌起始于TPA的上表面 ,止于枕骨颈静脉突的下表面 ,可作为确定颅外颈静脉孔、茎乳孔的解剖标志。茎突位于TPA的前方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穿行于茎突与TPA之间 ,颈内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前内侧。结论 TPA是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的重要外科解剖标志 ,利用这一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横突
解剖学
组织学
颅颈肿瘤
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0) 杨氏埋线针刀直达迷走神经后侧的进针角度深度研究——CT观察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及周围组织之距离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才德
马重兵
辛仲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杨氏埋线针刀以寰椎横突尖为坐标刺入迷走神经后侧术式的安全角度及深度。方法采用CT平扫技术以右侧寰椎横突尖为坐标,研究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乳突、茎突、椎动脉、颈静脉、颈内动脉的距离。结果寰椎横突尖是相对固...
目的探讨杨氏埋线针刀以寰椎横突尖为坐标刺入迷走神经后侧术式的安全角度及深度。方法采用CT平扫技术以右侧寰椎横突尖为坐标,研究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乳突、茎突、椎动脉、颈静脉、颈内动脉的距离。结果寰椎横突尖是相对固定的体表骨性标志,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恒定的解剖关系。结论以寰椎横突尖为穿刺点,通过设计合理的进针角度和刺入深度,可以到达迷走神经后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埋线针刀
进针角度
安全深度:寰椎横突尖
迷走神经
周围组织距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治疗颈内静脉受压狭窄所致脑鸣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朱广通
毛贝贝
+4 位作者
周陈
黄辉
关峰
胡志强
吉训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治疗颈内静脉狭窄所致脑鸣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颈内静脉上段狭窄所致脑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
目的探讨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治疗颈内静脉狭窄所致脑鸣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颈内静脉上段狭窄所致脑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颈静脉CT和颈静脉超声检查进行评估,证实为寰椎横突压迫导致颈内静脉上段狭窄。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将32例患者分为脑鸣进展期(包括脑鸣早期+中期)(23例)和脑鸣持续期患者(9例)。27例患者行单侧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5例行双侧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观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情况。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指标为术后1周、3个月的症状,颈内静脉形态和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4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术中颈内静脉损伤1例,术后出现耸肩及转颈力弱1例,颈肩不适感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3个月,脑鸣及其他伴随症状的总改善率为62.5%(20/32),其中脑鸣症状的改善率为28.1%(9/32);颈内静脉狭窄的改善率为84.4%(27/32);血流速度的改善率为75.0%(24/32)。脑鸣进展期较脑鸣持续期患者术后颈内静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更明显(Ζ=2.06,P=0.039)。结论对于颈内静脉受压狭窄所致脑鸣患者,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可有效减轻颈内静脉上段的受压狭窄,改善颈内静脉的形态和血流速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减压术
外科
脑鸣
治疗结果
并发症
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
原文传递
高颈位手术入路中寰椎横突的解剖学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侯文仲
王向宇
姜晓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寰椎横突(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的临床解剖学意义。方法成人尸头标本2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以TPA为参照中心对高颈部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在确定TPA位置之后以之为中心,高颈部的所有重要结构均可有条理地识别。TPA浅面有二腹...
目的研究寰椎横突(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的临床解剖学意义。方法成人尸头标本2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以TPA为参照中心对高颈部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在确定TPA位置之后以之为中心,高颈部的所有重要结构均可有条理地识别。TPA浅面有二腹肌后腹。茎突位于其前方,颈内静脉和后组颅神经位于茎突和TPA之间。沿颈动脉鞘向上可至颈动脉管和颈静脉孔(JF)。JF的前下方,舌下神经通过舌下神经管出颅。TPA后部为枕下三角,三角内可见椎动脉及静脉丛。结论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是一个恒定而又可靠的解剖学标记,可通过其切除病变同时识别并保护相关的重要组织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横突
解剖学
高颈位入路
原文传递
题名
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庆
袁贤瑞
潘亚文
姜维喜
罗端午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资助课题(编号ZD 0 2 - 0 5)
文摘
目的 研究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评价寰椎横突 (TPA)在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 (× 3~× 2 0 )逐层显露颅颈交界区结构 ,明确不同解剖结构与TPA的位置关系。结果 颅颈交界区所有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TPA为参照标志予以明确。二腹肌后腹位于其浅层。TPA的后方为枕下三角 ,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和C1神经通过。头侧直肌起始于TPA的上表面 ,止于枕骨颈静脉突的下表面 ,可作为确定颅外颈静脉孔、茎乳孔的解剖标志。茎突位于TPA的前方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穿行于茎突与TPA之间 ,颈内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前内侧。结论 TPA是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的重要外科解剖标志 ,利用这一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 。
关键词
寰椎横突
解剖学
组织学
颅颈肿瘤
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Keywords
transverse process of atlas/anut
Craniovertibral neoplusms/surg
Microsurgical
分类号
R323.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739.9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0) 杨氏埋线针刀直达迷走神经后侧的进针角度深度研究——CT观察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及周围组织之距离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才德
马重兵
辛仲宏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基金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No.GZK-2015-58】
文摘
目的探讨杨氏埋线针刀以寰椎横突尖为坐标刺入迷走神经后侧术式的安全角度及深度。方法采用CT平扫技术以右侧寰椎横突尖为坐标,研究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乳突、茎突、椎动脉、颈静脉、颈内动脉的距离。结果寰椎横突尖是相对固定的体表骨性标志,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恒定的解剖关系。结论以寰椎横突尖为穿刺点,通过设计合理的进针角度和刺入深度,可以到达迷走神经后侧。
关键词
杨氏埋线针刀
进针角度
安全深度:寰椎横突尖
迷走神经
周围组织距离
Keywords
Yang's catgut embedding needle knife
needle angle
safety depth
the apex of
transverse
process
of
atlas
vagus nerves
distance from the surrounding tissue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治疗颈内静脉受压狭窄所致脑鸣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朱广通
毛贝贝
周陈
黄辉
关峰
胡志强
吉训明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0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1858)。
文摘
目的探讨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治疗颈内静脉狭窄所致脑鸣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颈内静脉上段狭窄所致脑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颈静脉CT和颈静脉超声检查进行评估,证实为寰椎横突压迫导致颈内静脉上段狭窄。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将32例患者分为脑鸣进展期(包括脑鸣早期+中期)(23例)和脑鸣持续期患者(9例)。27例患者行单侧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5例行双侧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观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情况。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指标为术后1周、3个月的症状,颈内静脉形态和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4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术中颈内静脉损伤1例,术后出现耸肩及转颈力弱1例,颈肩不适感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3个月,脑鸣及其他伴随症状的总改善率为62.5%(20/32),其中脑鸣症状的改善率为28.1%(9/32);颈内静脉狭窄的改善率为84.4%(27/32);血流速度的改善率为75.0%(24/32)。脑鸣进展期较脑鸣持续期患者术后颈内静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更明显(Ζ=2.06,P=0.039)。结论对于颈内静脉受压狭窄所致脑鸣患者,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可有效减轻颈内静脉上段的受压狭窄,改善颈内静脉的形态和血流速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轻微。
关键词
颈静脉
减压术
外科
脑鸣
治疗结果
并发症
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
Keywords
Jugular veins
Decompression,surgical
Cranial tinnitus
Treatment outcome
Complications
Removal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of the
atlas
分类号
R65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颈位手术入路中寰椎横突的解剖学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侯文仲
王向宇
姜晓丹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A2003470)
文摘
目的研究寰椎横突(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的临床解剖学意义。方法成人尸头标本2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以TPA为参照中心对高颈部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在确定TPA位置之后以之为中心,高颈部的所有重要结构均可有条理地识别。TPA浅面有二腹肌后腹。茎突位于其前方,颈内静脉和后组颅神经位于茎突和TPA之间。沿颈动脉鞘向上可至颈动脉管和颈静脉孔(JF)。JF的前下方,舌下神经通过舌下神经管出颅。TPA后部为枕下三角,三角内可见椎动脉及静脉丛。结论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是一个恒定而又可靠的解剖学标记,可通过其切除病变同时识别并保护相关的重要组织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寰椎横突
解剖学
高颈位入路
Keywords
transverse
process
of
atlas
Anatomy
High cervical approach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刘庆
袁贤瑞
潘亚文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0) 杨氏埋线针刀直达迷走神经后侧的进针角度深度研究——CT观察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及周围组织之距离
杨才德
马重兵
辛仲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寰椎横突外侧骨质磨除术治疗颈内静脉受压狭窄所致脑鸣的疗效分析
朱广通
毛贝贝
周陈
黄辉
关峰
胡志强
吉训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高颈位手术入路中寰椎横突的解剖学意义
侯文仲
王向宇
姜晓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