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ic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Recycled Ceramic Aggregate and Ultra-fine Sand
1
作者 刘凤利 LIU Junhua +2 位作者 马保国 HUANG Jian LI Hain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2期352-360,共9页
Recycled ceramic mixed sand(RCMS) was obtained by partially replacing ultra-fine sand with recycled ceramic coarse sand(RCCS). The effects of RCCS replacement rate on the apparent density, workability, compressive... Recycled ceramic mixed sand(RCMS) was obtained by partially replacing ultra-fine sand with recycled ceramic coarse sand(RCCS). The effects of RCCS replacement rate on the apparent density, workabil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recycled ceramic concrete(RCC) were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CC was also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using of recycled ceramic aggregate can improve the cohesiveness and water retentiveness of fresh concrete and benefi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When the RCCS replacement rate is not less than 40%,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CC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reference concrete. Moreover, when recycled ceramic medium sand was completely used as fine aggregate,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both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were obtained, comparing with those of reference concrete, the increment ratio was 19.85% and 32.73%, respectively. The microscop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sing of recycled ceramic aggregate can meliorate distinctly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 and increase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cement paste. Furthermore, an expression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CC and the cement-water ratio is regressed and gains a good linear relativity.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cycle waste ceramic,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ecycled ceramic aggregate could reach from 26.9% to 47.6% of the total weight of aggregate in producing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ycled ceramic coarse sand(RCCS) ultra-fine sand recycled ceramic concrete(RCC) property regression analysis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
2
作者 窦智 刘万明 +3 位作者 陈舟 徐朝晖 赵天宇 安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多见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采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室内渗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粒径的单层多孔介质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从水力坡降与渗流流速关系、非达西渗流参数和临界雷诺数等方面...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多见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采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室内渗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粒径的单层多孔介质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从水力坡降与渗流流速关系、非达西渗流参数和临界雷诺数等方面,探讨了平均粒径、粗细颗粒界面对穿越层状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流穿越层状多孔介质时,粗细颗粒界面对非达西流渗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判断达西流态到非达西流态转换的临界雷诺数,其在单层多孔介质中随多孔介质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水流穿越层状多孔介质时,临界雷诺数不仅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随粗/细颗粒粒径差的减小而增大;受粗细颗粒界面的影响,单层多孔介质中临界雷诺数均低于粗颗粒层与单层多孔介质相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通过引入非线性分量指数发现,粗细颗粒界面对水流惯性力分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性影响程度与粗细颗粒差别大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穿越层状岩土体的非达西渗流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多孔介质 非达西渗流 流态转变 临界雷诺数 粗细颗粒界面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砂浆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俊华 张霞 刘凤利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4,140,共5页
将建筑垃圾中分拣出的废混凝土和废砖破碎为再生粗砂,部分取代特细砂配成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固定稠度和胶砂比,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废混凝土再生混合砂、废砖再生混合砂、废混凝土和废砖再生混合砂、特细砂和天然中砂对砂浆抗压强度和... 将建筑垃圾中分拣出的废混凝土和废砖破碎为再生粗砂,部分取代特细砂配成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固定稠度和胶砂比,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废混凝土再生混合砂、废砖再生混合砂、废混凝土和废砖再生混合砂、特细砂和天然中砂对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应用可行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混凝土再生粗砂 废砖再生粗砂 特细砂 再生砂浆 强度
下载PDF
长江口粗粉砂和极细砂输移特性研究——幕式再悬浮和底形运动 被引量:18
4
作者 程和琴 宋波 +1 位作者 薛元忠 毛兴华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长江口区主航槽中利用悬浮物浓度测定系统(ACP1) 第一次获得了近底紊流“猝发”(burst) 和床面泥沙喷发(ejection) 的连续时间序列可视图像和数据,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流速仪以及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 在长江口区主航槽中利用悬浮物浓度测定系统(ACP1) 第一次获得了近底紊流“猝发”(burst) 和床面泥沙喷发(ejection) 的连续时间序列可视图像和数据,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流速仪以及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等手段获得了大量底形沙波的实测图像和数据。这些图像和数据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南港之间粗粉砂至极细砂在涨落潮流的作用下,呈现静止———细颗粒泥沙起、悬扬———粗颗粒喷发运移的同时进行大尺度底形运动—细颗粒起扬、悬扬—静止的输移循环模式,即当U< 50cm/s,泥沙在底床上基本不运动;50cm/s< U< 65cm/s,小尺度紊流猝发发生,泥沙开始小尺度起扬,并有幕式猝发现象;65cm/s< U< 100cm/s 时,小尺度紊流猝发强度和持续宽度急剧增大,床面细颗粒泥沙开始喷发导致床面开始冲淤,形成中小尺度沙波;100cm/s< U< 110cm/s 时,大尺度紊流形成,床面粗颗粒泥沙开始喷发;到了U> 110cm/s 时,宏观紊流规模更大,床面粗颗粒泥沙的喷发强度和持续宽度急剧增大,导致床面形成大尺度沙波运动。由于 U> 110cm/s的落潮流速远远大于涨潮流速,且落潮最大流速达137cm/s,落急( 流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粉砂 极细砂 幕式再悬浮 输移模式 长江口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俊华 刘勇 +1 位作者 刘凤利 张承志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7,共4页
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和特细砂的大宗利用,将废混凝土再生粗砂、废砖再生粗砂分别与特细砂掺配,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其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替代天然... 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和特细砂的大宗利用,将废混凝土再生粗砂、废砖再生粗砂分别与特细砂掺配,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其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替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可达到设计和易性和强度要求,并有利于降低容重;废砖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韧性优于普通混凝土,而废混凝土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韧性劣于普通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混凝土再生粗砂 废砖再生粗砂 特细砂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DIC粗–细搜索方法的单轴压缩砂样的应变分布及应变梯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学滨 杜亚志 潘一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50-2057,共8页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及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的数字图像相关粗–细搜索方法,观测了两个砂样在应力控制加载条件下的3种应变场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确定了应变在小范围内猛增之前,大范围内的应变非均匀分布区域的纵向(砂样的加载方向)应变...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及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的数字图像相关粗–细搜索方法,观测了两个砂样在应力控制加载条件下的3种应变场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确定了应变在小范围内猛增之前,大范围内的应变非均匀分布区域的纵向(砂样的加载方向)应变梯度的范围。研究发现,当载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水平线应变的正峰值(正值代表受拉)和垂直线应变的负峰值(负值代表受压)都会出现在未来的局部化带内部,而剪切应变的峰值有时会发生偏离,这一点可由两种线应变场和剪应变场的差别进行解释。前两者呈倾斜的条状,而后者呈团状。3种应变的纵向梯度的范围大致相同,在0.001~0.002 mm-1之间,如果3种应变的纵向梯度比上述范围小,砂样就不会出现局部的应变猛增现象和随后的宏观裂纹。在局部化带之外,存在一定的塑性应变及应变梯度,这一点不能用非经典的弹塑性模型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样 单轴压缩 应变场 应变梯度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粗–细搜索方法 应变局部化带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洪积扇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锋 彭仕宓 +1 位作者 唐海发 周国锋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八道湾组是典型洪积扇储层,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无法细分储层,提出了沉积环境分析与岩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认为二中西八道湾组为洪积扇扇中亚相,在系统取心井研究基础上,确定研...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八道湾组是典型洪积扇储层,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无法细分储层,提出了沉积环境分析与岩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认为二中西八道湾组为洪积扇扇中亚相,在系统取心井研究基础上,确定研究区的4种沉积微相类型: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状水道细砂岩相、辫状水道间泥岩相.应用孔隙度与渗透率交汇图结合岩石相划分电性标准,建立沉积微相-岩石相定量识别模式,并根据八道湾组沉积微相-岩石相剖面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本区的沉积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 洪积扇 沉积相 砂砾岩相 粗砂岩相 细砂岩相
下载PDF
废砖再生混合砂砂浆性能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凤利 刘俊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利用废砖再生粗砂和特细砂混合配成废砖再生混合砂,并以其配制再生砂浆。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废砖再生粗砂取代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砂浆稠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因素各水平的影响权重和优选方案... 利用废砖再生粗砂和特细砂混合配成废砖再生混合砂,并以其配制再生砂浆。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废砖再生粗砂取代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砂浆稠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因素各水平的影响权重和优选方案并进行了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砖再生粗砂 特细砂 再生砂浆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砂浆性能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俊华 刘凤利 张承志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9,共5页
将废混凝土、废砖再生粗砂和特细砂混合后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了水胶比、建筑垃圾再生粗砂取代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层次分析、方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得出再生砂浆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 将废混凝土、废砖再生粗砂和特细砂混合后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了水胶比、建筑垃圾再生粗砂取代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层次分析、方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得出再生砂浆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取代率是影响再生砂浆性能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取代率增大对再生砂浆强度具有较大的劣化作用,建筑垃圾再生粗砂取代率对砂浆稠度的影响较大,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再生粗砂 特细砂 再生砂浆 正交试验 最优配比
下载PDF
废陶瓷再生混合砂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俊华 谷向韶 刘凤利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4,59,共4页
为实现废陶瓷的再生利用和特细砂的大宗利用,将废陶瓷再生粗砂与特细砂掺配,得到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研究了其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结论:配合比相同时,废陶瓷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 为实现废陶瓷的再生利用和特细砂的大宗利用,将废陶瓷再生粗砂与特细砂掺配,得到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研究了其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结论:配合比相同时,废陶瓷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优于同龄期普通混凝土相应值,并有利于降低容重,但流动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废陶瓷再生粗砂 特细砂 性能
下载PDF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淤粗排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自英 姜乃迁 +1 位作者 黄福贵 陈伟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结果显示:①在2004-2006年黄河干流来水不利的水沙条件下,通过放淤闸、弯道溢流堰、退水闸的合理布置、调度运用和淤区的合理布置,基本可以实现"淤粗排细"目标。淤区大于0.050mm的粗沙淤积量占淤... 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结果显示:①在2004-2006年黄河干流来水不利的水沙条件下,通过放淤闸、弯道溢流堰、退水闸的合理布置、调度运用和淤区的合理布置,基本可以实现"淤粗排细"目标。淤区大于0.050mm的粗沙淤积量占淤积泥沙总量的39.7%,大于0.025mm的中、粗沙占淤积总量的72.2%;②淤区进口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越粗,落淤效果越好;③淤区"淤粗"、"排细"呈明显的反比例关系,适当减小粗沙落淤率,可以显著提高细沙排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粗排细 放淤试验 小北干流 黄河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拦粗排细”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焦恩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2-65,共4页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至1966年为蓄水运用和滞洪排沙运用,受壅水作用,流速锐减,粗泥沙落淤而细泥沙排出库外,有“拦粗排细”作用。随着库区淤积发展,潼关以下库区形成高滩深槽,一般洪水不漫滩,较大洪水漫滩时,较细泥沙被...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至1966年为蓄水运用和滞洪排沙运用,受壅水作用,流速锐减,粗泥沙落淤而细泥沙排出库外,有“拦粗排细”作用。随着库区淤积发展,潼关以下库区形成高滩深槽,一般洪水不漫滩,较大洪水漫滩时,较细泥沙被水流带到滩地落淤。1967年以后,两条泄洪洞先后投入运用,泄流能力增加,河槽冲刷下切,洪水漫滩机会大减,泥沙都在河槽内运动。1974年以后改为蓄清排浑运用;非汛期蓄水,泥沙淤在河槽内,汛期降低库水位,借助洪水将前期淤在槽内泥沙冲刷出库,基本上保持库区冲淤平衡,亦起不到拦粗排细的作用。因此,拦粗排细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水库运用 粗沙 细砂 拦沙
下载PDF
辽河特细砂混凝土的抗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宓永宁 毕建成 +1 位作者 肇毓锋 宓辰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6,共6页
结合近年来普通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等不同类型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配置不同水灰比和砂率的辽河特细砂混凝土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不同水灰比及砂率对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45的特细砂混凝... 结合近年来普通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等不同类型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配置不同水灰比和砂率的辽河特细砂混凝土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不同水灰比及砂率对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45的特细砂混凝土试块的抗冻性能明显好于水灰比为0.55的;砂率为27%的特细砂混凝土试块抗冻性能稍好于砂率为25%的;采用水灰比为0.45、砂率为27%配置特细砂混凝土时,其试块可经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为223次,达到了F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细砂混凝土 抗冻性 水灰比 砂率 冻融试验 辽河
下载PDF
论泥沙砾石的起动流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毛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在泥沙起动的希尔兹曲线基础上,讨论比较了类同的各家试验曲线变化的共同点。即最容易冲刷起动的泥沙粒径为0.1~0.2 mm;再粗或再细,其起动流速渐升。同时,从实用观点考虑,找出了希尔兹曲线和类同试验曲线的经验公式。这些曲线公式,在细... 在泥沙起动的希尔兹曲线基础上,讨论比较了类同的各家试验曲线变化的共同点。即最容易冲刷起动的泥沙粒径为0.1~0.2 mm;再粗或再细,其起动流速渐升。同时,从实用观点考虑,找出了希尔兹曲线和类同试验曲线的经验公式。这些曲线公式,在细颗粒方面,若与用粘聚力或抗剪强度表征的粘性土转换为等效颗粒的公式比较,起动流速的计算结果尚称一致。在粗颗粒方面与一般的起动流速测验资料和公式比较,误差较大,而且颗粒愈大,偏大误差愈大。最后还提供了非正规水流的不同流态情况下寻求河床质起动流速的方法,并作为一例给出了底流式流态情况下防冲块石的起动流速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砾石 起动流速 希尔兹曲线 经验公式 粗细颗粒 非正规流态
下载PDF
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的干缩性能
15
作者 刘俊华 刘凤利 张承志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不同骨料砂浆干缩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废陶瓷再生骨料对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废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和水胶比对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陶瓷再生骨料有利于降低... 通过不同骨料砂浆干缩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废陶瓷再生骨料对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废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和水胶比对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陶瓷再生骨料有利于降低砂浆的干缩。废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是影响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干缩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取代率在7d以前对砂浆干缩的影响较大,7d以后影响变小,粉煤灰取代率为10%时对废陶瓷再生混合砂砂浆干缩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陶瓷再生粗砂 特细砂 正交试验 干缩性能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图像识别的堆积体粒径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彭双麒 许强 +1 位作者 李骅锦 郑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0-1301,共12页
高位滑坡具有高隐蔽特性,失稳破坏后往往转化为流动性强大的碎屑流,成灾时间短暂且破坏性极强。由于碎屑流本质为碎裂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高速远程运动,研究其堆积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用以分析灾害过程,对碎屑流危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高位滑坡具有高隐蔽特性,失稳破坏后往往转化为流动性强大的碎屑流,成灾时间短暂且破坏性极强。由于碎屑流本质为碎裂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高速远程运动,研究其堆积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用以分析灾害过程,对碎屑流危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该认识,本文选用PCAS系统分析碎屑流堆积体影像数据,并基于此结果开展后续分析。本文以2017年贵州普洒村崩塌碎屑流为研究案例,步骤如下:首先,结合现场调查,拍摄无人机航拍图像;随后,统计灾害前后受灾房屋情况;最后,使用PCAS系统开展堆积体图像识别,并分析堆积体粒径分布情况以及分析粒径分布与房屋破坏之间的关系;研究可知:(1) PCAS系统识别堆积体颗粒效果好,精度高。(2)随着碎屑流的运移,堆积物小粒径占比增加。(3)大粒径出现了双峰分布,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4)在横向分布上,其一致性越来越优。(5)堆积体房屋具有"拦粗排细"的作用。综上可知,运用PCAS图像识别分析碎屑流粒径分布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能够在堆积体粒径识别领域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堆积体 PCAS系统 图像识别 粒径分布 拦粗排细
下载PDF
橡胶颗粒掺量对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超 李大勇 +1 位作者 张磊 李珊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56-61,67,共7页
将废旧轮胎加工为橡胶颗粒,并与砂土混合成为混合土,使之更适合作为路堤、挡墙、桥台等填筑工程的填料。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量(如10%、20%、30%、40%及50%)对细海砂以及中粗砂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剪切位移与剪... 将废旧轮胎加工为橡胶颗粒,并与砂土混合成为混合土,使之更适合作为路堤、挡墙、桥台等填筑工程的填料。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量(如10%、20%、30%、40%及50%)对细海砂以及中粗砂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剪切位移与剪应力的关系,分析并比较细砂、中粗砂改良后的抗剪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当橡胶颗粒掺量小于20%时,细海砂-橡胶颗粒混合土和中粗砂-橡胶颗粒混合土的抗剪强度随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量增加而增大;反之,细海砂-橡胶颗粒混合土和中粗砂-橡胶颗粒混合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 中粗砂 细砂 抗剪强度
下载PDF
不同材质吹填管线中粗砂输送摩阻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陶润礼 梅志能 +1 位作者 袁超哲 赵天彪 《中国港湾建设》 2017年第12期11-14,共4页
以厦门新机场大小嶝造地工程作为典型工程,开展不同材质吹填管线中粗砂输送摩阻特性的现场监测研究。在绞吸挖泥船吹填管线中串联钢基聚氨酯内衬管、Q235钢制管和铠装管,进行清水和中粗砂输送条件下的沿程压力监测。根据该测试结果,对... 以厦门新机场大小嶝造地工程作为典型工程,开展不同材质吹填管线中粗砂输送摩阻特性的现场监测研究。在绞吸挖泥船吹填管线中串联钢基聚氨酯内衬管、Q235钢制管和铠装管,进行清水和中粗砂输送条件下的沿程压力监测。根据该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输送清水和中粗砂介质条件下,不同材质吹填管线的摩阻特性;并根据不同材质吹填管线的水力坡度,对比绞吸船给定排压条件下不同材质吹填管线中粗砂的排距。结果表明:打清水和输送中粗砂时,铠装管的水力坡度最大,Q235钢制管次之,钢基聚氨酯内衬管最小;中粗砂输送条件下,钢基聚氨酯内衬管线的水力坡度比Q235钢制管降低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造地 吹填管线 中粗砂 摩阻特性 排距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特性及减淤运用方式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立刚 陈洪伟 +1 位作者 李占省 李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42,共3页
小浪底水库在初期运行管理中采用了调控水位、异重流排沙、调水调沙、相机降低水位排沙、拦粗排细等综合调度运行方式,对减少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16年汛前,水库累计淤积泥沙30.97亿m3,库区泥沙淤积形态及下... 小浪底水库在初期运行管理中采用了调控水位、异重流排沙、调水调沙、相机降低水位排沙、拦粗排细等综合调度运行方式,对减少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16年汛前,水库累计淤积泥沙30.97亿m3,库区泥沙淤积形态及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进一步提高淤积库容的利用率、尽量延长淤积库容的使用年限,对水库泥沙重点监测内容、淤积形态调整、汛期限制水位、调水调沙清水用量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粗排细 调水调沙 泥沙淤积 淤积库容 小浪底水库 黄河
下载PDF
机制砂在高频振动下风力除粉的机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0-174,共5页
机制砂不同于天然河砂,在机械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石粉,科学地控制石粉含量是保证机制砂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对干法机制砂除粉工艺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首先通过高频振动对机制砂进行粉团分散、粉砂分离、粗细分级的预处理,... 机制砂不同于天然河砂,在机械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石粉,科学地控制石粉含量是保证机制砂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对干法机制砂除粉工艺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首先通过高频振动对机制砂进行粉团分散、粉砂分离、粗细分级的预处理,然后通过风力除去所含石粉的除粉方法;借助离散元分析及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高频振动与普通振动进行比较,研究团聚性石粉及黏附性石粉颗粒间黏结键断裂的机理,验证了机制砂经高频振动筛分后除粉效率得到较大提高的论述;对于传统除粉技术,高频振动筛分与风选相结合的除粉工艺,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机制砂混凝土 高频振动 粉团分散 粉砂分离 粗细分级 风选除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