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论治慢性咳嗽
1
作者 朱恩惠 韩明向 陈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28-1533,共6页
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论述国医大师韩明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韩明向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内伤脾胃与慢性咳嗽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脾亏虚是内因,痰、瘀贯穿始终”为主要矛盾,肺脾失调为慢性咳嗽的重要... 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论述国医大师韩明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韩明向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内伤脾胃与慢性咳嗽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脾亏虚是内因,痰、瘀贯穿始终”为主要矛盾,肺脾失调为慢性咳嗽的重要因素。因此,韩明向教授在慢性咳嗽治疗上不局限于肺,运用“培土生金”这一核心治法,肺脾同治,灵活用药,多脏腑施治,疗效可观,结合验案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肺脾同治 韩明向
下载PDF
从“养胃阴”论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2
作者 苏健 刘学 +1 位作者 张伟 杨诗媛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43-347,356,共6页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口咽干燥、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本病病机演变中的核心脏腑。然脾胃升降喜恶各有不同,在温补脾气的同时,亦要强调顾护胃阴的重要性。胃阴与本...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口咽干燥、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本病病机演变中的核心脏腑。然脾胃升降喜恶各有不同,在温补脾气的同时,亦要强调顾护胃阴的重要性。胃阴与本病的相关性表现在:肺胃经络相同,气机同降,喜恶相似,同气相求,故干燥综合征常累及至肺;胃主通降,胃阴亏损,胃气不降大肠失濡而易见便秘;起初多为肺胃津伤,病久多累及肾液,且因女子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易耗伤津血,故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胃阴衰则阳明经无以滋养筋骨关节而见关节屈伸不利。根据胃阴耗伤程度及分期特点,早期甘凉濡润,中期甘寒滋养,晚期滋肾增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脾胃分治 养胃阴 间质性肺疾病 叶天士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和中医药诊治策略
3
作者 杨元明 梁丹红 +4 位作者 梁民联 郑欢 秦书敏 吴皓萌 黄绍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1-2174,2179,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难治性 原因 中医药 策略 通降理论 血三脏理论 治酸不制酸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的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臧镭镭 于清茜 +2 位作者 王若冲 梁垚 张越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系病证 治中焦如衡 半夏泻心汤 温病条辨 寒热错杂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欢 文颖娟 +1 位作者 陈茉 陈丽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等病机的疾病皆可使用本方,所治疾病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脑病、皮肤病等,疗效显著。现代临床扩大了升阳益胃汤的应用范围,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参考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健脾益胃 清热除湿 升阳益气 异病同治 名方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江一平胃滞肝郁理论及其应用
6
作者 熊雯雯 江一平 +1 位作者 李丰兰 徐如龙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9-21,共3页
江一平认为肝胃痞病常是互为影响的,其治疗亦应多方考虑,临床常见证型有肝气犯胃证。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有胃滞肝郁之证型,该证多为情志抑郁、暴饮暴食、膏粱厚味、嗜饮醇酒等因素阻滞气机导致胃气郁滞、气机升降失常,影响肝气... 江一平认为肝胃痞病常是互为影响的,其治疗亦应多方考虑,临床常见证型有肝气犯胃证。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有胃滞肝郁之证型,该证多为情志抑郁、暴饮暴食、膏粱厚味、嗜饮醇酒等因素阻滞气机导致胃气郁滞、气机升降失常,影响肝气生发,日久致脂液痰湿蓄积于肌肤、血管和脏腑中。肝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功能正常,气机升降协调,则有助于肝主疏泄,反之,胃气郁滞亦会引起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治疗应当从胃立论,运用理气和胃、清胃降火、通降胃气、益气健胃、消食和胃、滋养胃阴的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滞肝郁证 肝病 从胃立论 江一平
下载PDF
张珍玉辨治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祖正 魏凤琴 +1 位作者 王钰 曹志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本虚标实 治病求本 标本兼顾 脾胃气机升降 调肝治脾 用药量小力宏 胃痛 泄泻 @张珍玉
下载PDF
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结局质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沙志惠 王捷虹 +4 位作者 王倩 尤金枝 李力 龚珊珊 于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结局情况,为此病冬病夏治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7月12日—2021年8月19日门诊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6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脱落6例。... 目的探讨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结局情况,为此病冬病夏治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7月12日—2021年8月19日门诊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6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脱落6例。对照组给予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口服,连续3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伏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1、2、3年的临床有效率、睡眠指标以及临床结局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2、3年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睡眠指标、临床结局质量评分治疗第1、2、3年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通过调节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大脑内部氨基酸水平,达到激素平衡,调畅脾胃升降气机,改善睡眠质量,对疾病远期疗效有一定推导作用,为此病冬病夏治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三伏灸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 慢性胃炎 冬病夏治 临床结局质量
下载PDF
《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洪颖慧 石艳红 +1 位作者 黄慧思 张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281-1286,共6页
探讨元朝医家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活幼心书》诊治惊风重视心火肝风的病机特点和调理脾胃的治疗宗旨,善用攻法分期辨证治疗急惊风。急惊风初期需清解表邪,邪去则正安;中期需清利小便以通心气,泻火安神;... 探讨元朝医家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活幼心书》诊治惊风重视心火肝风的病机特点和调理脾胃的治疗宗旨,善用攻法分期辨证治疗急惊风。急惊风初期需清解表邪,邪去则正安;中期需清利小便以通心气,泻火安神;对惊风后仍存有痰热之邪、预后不佳的患儿,可针对性地运用化痰逐水的中药,阻断患儿病情进展;对受惊而惊风的患儿,应重视行气法调整气机。在攻邪的同时,注重以寒温并用的方式固护脾胃。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惊风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生姜、人参、茯苓、肉桂,用药多选用药性为温性与寒性及药味为辛甘的药物,且多归脾胃二经;挖掘得到2个新方组合,新方组合1(大黄、防风、茯神)具有清热泻火、平肝熄风、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急惊风中期以平肝清心;处方2(大黄、防风、生姜)具有发散表邪、清热泻火、温中解毒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急惊风初期以解表合营。《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幼心书》 惊风 心火肝风 调理脾胃 攻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阳明起手三法”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10
作者 时岩 范虹 +4 位作者 陈敏 袁润 高晶晶 周巧瑞 孙国星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19-23,共5页
“阳明起手三法”是清代柯琴总结《伤寒论》治疗阳明病无形邪热三组方剂所提出的理论,始记载于《伤寒来苏集》,由栀子豉汤、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组成。栀子豉汤病在上焦,热扰胸膈;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病在中焦,内热炽盛;猪苓... “阳明起手三法”是清代柯琴总结《伤寒论》治疗阳明病无形邪热三组方剂所提出的理论,始记载于《伤寒来苏集》,由栀子豉汤、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组成。栀子豉汤病在上焦,热扰胸膈;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病在中焦,内热炽盛;猪苓汤病在下焦,水热互结。“阳明起手三法”是仲景处方用药法度的深刻体现,对后世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历代医家对其方证多有总结和临床应用。本文通过研究“阳明起手三法”之病机、方证、方药及其临床应用的异同,探讨其临床和学术价值,必能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起手三法 栀子豉汤 白虎汤 猪苓汤
下载PDF
数据挖掘分析颤证用药规律的研究概述
11
作者 李丹梅 邹丽萍 +2 位作者 张同同 魏宇晴 陆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对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颤证用药规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了解颤证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现状。白芍对治疗颤证具有重要作用;治疗颤证常用的温性药物有当归、熟地黄、川芎、红花、鸡血藤、黄芪、白术、山茱萸、肉苁蓉、杜仲、... 对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颤证用药规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了解颤证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现状。白芍对治疗颤证具有重要作用;治疗颤证常用的温性药物有当归、熟地黄、川芎、红花、鸡血藤、黄芪、白术、山茱萸、肉苁蓉、杜仲、半夏、厚朴、木瓜、石菖蒲、五味子等;治疗颤证常用补益肝肾类及平肝息风类药物;顾护脾胃,治颤酌加健脾和胃之药。参考文献3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证 帕金森病 白芍 温药治颤 补益肝肾 平肝息风 健脾和胃
下载PDF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晓娟 杨浩 赖榆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温病条辨》所言“治中焦如衡”是“和”法的沿袭和进一步发挥,专为脾胃疾病而设。以“治中焦如衡”理论指导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其具体应用包括:消补兼施以归于衡、平调寒热以归于衡、斡旋升降以归于衡、和调情志以归于衡。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脾胃病 小儿推拿
下载PDF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智龙 吉学群 +3 位作者 赵淑华 张景江 康涛 杨秀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取效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曲池、合谷、血海、...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取效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地机、三阴交等穴针刺;对照组按《针灸学》取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阳陵泉等穴针刺。2组均每日治疗2次。以临床症状体征、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服用量;血糖、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等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调理脾胃针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而且能改善ST段下移的程度和左室舒张功能,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尿白蛋白水平亦有良性的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的显效率为50.00%,优于对照组的13.79%。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糖、脂异常造成的心血管损害,降低尿蛋白水平,抑制MCP-1过度表达,并能减轻心肌负荷,提高心搏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Ⅱ型 冠状动脉疾病 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从脾胃论治
下载PDF
根据“心胃相关”理论从心论治脾胃病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嘉鑫 郭宇 +2 位作者 顾然 王庆国 魏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464-1467,共4页
通过心胃在位置、经脉、功能等生理、病理方面的影响与联系,阐述心胃相关理论。结合名师从心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即从泻心、养心、宁心、化瘀等方面论治脾胃病,进而探讨心与脾胃病的内在关系,探索从心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为... 通过心胃在位置、经脉、功能等生理、病理方面的影响与联系,阐述心胃相关理论。结合名师从心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即从泻心、养心、宁心、化瘀等方面论治脾胃病,进而探讨心与脾胃病的内在关系,探索从心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为临床从心论治脾胃病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胃相关 脾胃病 胃病治心
下载PDF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海英 王翰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调脾胃安五脏 脾胃学说 补土派 五脏病
下载PDF
廖志峰主任医师“从脾胃本脏论治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武正权 廖挺 田旭东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4期31-33,共3页
廖志峰主任医师在脾胃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他重视从本脏论治脾胃病,强调据证立法,精究方药配伍,临床疗效突出,临证时以"从脾胃本脏论治脾胃病"为基本守则;立法用药注重升脾阳,祛湿滞,养胃阴,调气机,化瘀血。
关键词 从脾胃本脏论治 脾胃病 廖志峰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从“胃心相关”论治脾胃病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小林 唐林 +1 位作者 李继慧 陈宝贵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4期444-447,共4页
通过论述胃与心在部位、经络、五行、气血与功能方面的相关性,以及现代医学对胃心相关理论的发展,阐述胃心同治的重要性。并结合导师陈宝贵教授的临床应用对胃心相关理论作一浅析。
关键词 胃心相关 胃心同治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脑肠轴
下载PDF
内分泌代谢疾病从脾论治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四海 林逸轩 +1 位作者 方朝晖 尤良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痛风多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而西药往往具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皮疹等,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不...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痛风多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而西药往往具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皮疹等,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增效减毒,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升清降浊,“脾者土也,治中央”,“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和水液代谢的枢纽,脾喜燥恶湿,在体合肌肉与四肢,这些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可能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密切相关,故内分泌代谢疾病多从脾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系统疾病 从脾胃论治 中草药 综述
下载PDF
从胃治肾探析“肾者胃之关”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永胜 张思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69,172,共3页
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水液代谢过程的概述,联系"肾者胃之关"上下文,结合诸多学者对于"肾者胃之关"的论述及其指导下的临证实践,认为"肾者胃之关",此句原义是暗含以胃为水液代谢的"... 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水液代谢过程的概述,联系"肾者胃之关"上下文,结合诸多学者对于"肾者胃之关"的论述及其指导下的临证实践,认为"肾者胃之关",此句原义是暗含以胃为水液代谢的"上源",肾为之"下源"的整个津液代谢过程,强调的是从全局考量水液代谢疾病。肾为胃之门户,肾病及于胃,由肾治胃;胃为肾之上源,胃病及于肾,从胃治肾。并着重从胃治肾的角度进行"肾者胃之关"的阐释,以拓展对于"肾者胃之关"的全面认识,为从胃治肾的临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为胃之关 《黄帝内经》 水液代谢 从胃治肾
下载PDF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拯忠 叶人 单泽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指导恶性肿瘤的具体治疗。[方法]通过系统梳理"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治则形成的历史源流,分析肿瘤患者在脏腑、肢体、关窍等部位形式多样的临床表现,结合典型病案,探析"治中"... [目的]探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指导恶性肿瘤的具体治疗。[方法]通过系统梳理"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治则形成的历史源流,分析肿瘤患者在脏腑、肢体、关窍等部位形式多样的临床表现,结合典型病案,探析"治中"的具体治疗方法和饮食忌宜。[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终末期或者频繁接受现代医学治疗后,临床多表现为"上下交损"。根据历代医家顾护脾胃的传统治疗思想和叶天士"当治其中"的战略性治法,提出恶性肿瘤治疗扶正以补中为先,祛邪以伤脾为禁,提倡适时适度使用虫类药物攻邪,调摄以碍胃为忌等具体治疗和调护的方法。[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上下交损",中医治疗以"治中"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下交损 脾胃 治中 叶天士 虫类药物 医案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