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方佐药组方规律理论研究《伤寒论》方佐药组方规律理论研究(正文见847-850页)图1佐药药物类别统计图图2佐药补虚药统计图图3佐药解表药统计图图4佐药四气统计图图5佐药归经统计图图6佐药规律统计图
1
作者 刘春慧 董秋梅 +7 位作者 王滨 麻春杰 任存霞 金星 任常胜 张志芳 郭静 史圣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47-849,I0007,共4页
建立《伤寒论》方剂数据库,统计112首方剂的佐药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毒性,总结佐药的组方规律,认为佐药的规律是偏于扶正。
关键词 《伤寒论》 佐药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从“方-证要素对应”探讨栀子豉汤及其衍化方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梦莹 张鑫蕾 孙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590-1593,1597,共5页
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心中懊恼、烦、热和不得眠等症的主方,后世对其发展应用治疗诸多病症,且疗效颇佳。“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探究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属于临证组方... 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心中懊恼、烦、热和不得眠等症的主方,后世对其发展应用治疗诸多病症,且疗效颇佳。“方-证要素对应”是在“方证相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探究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属于临证组方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同时更加强调“理、法、方、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配伍组方药物的靶向更加明确。用“方-证要素对应”理论对栀子豉汤及其衍化方进行剖析,探究其演化规律,以扩大栀子豉汤及其衍化方在临床中的应用,拓展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要素对应 栀子豉汤 衍化方 演化规律 伤寒论 心中懊恼 不得眠
下载PDF
《伤寒论》方君药组方规律理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春慧 程振芳 +4 位作者 赵清树 王滨 董秋梅 任常胜 金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115-1116,共2页
建立《伤寒论》方剂数据库,统计《伤寒论》112首方剂的君药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毒性,总结君药的组方原理。认为君药的规律是偏于祛邪。
关键词 《伤寒论》 君药 理论研究
下载PDF
经方常用药物在韩国韩医中用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林 安相佑 +4 位作者 车雄硕 赵城焄 李丙旭 朴持炫 傅延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17-421,共5页
本文通过对韩医713首处方的数据研究,探讨了经方常用50味药物(Top50)在韩医临床的用量情况,包括用药频次,药物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和平均剂量。结果表明:韩医用药频次位于前15味的药物与张仲景使用频次最高15味药物有9味相同,与明代医生... 本文通过对韩医713首处方的数据研究,探讨了经方常用50味药物(Top50)在韩医临床的用量情况,包括用药频次,药物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和平均剂量。结果表明:韩医用药频次位于前15味的药物与张仲景使用频次最高15味药物有9味相同,与明代医生使用频次最高前15位药物有14味相同。Top50在韩医临床的平均剂量范围有80%的药物在3g/日~6g/日之间;83%的药物最小量不超过2g/日;85%药物的最大量不超过30g/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医 用量 经方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伤寒论》方的君药组方原理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春慧 赵清树 +4 位作者 董秋梅 王滨 程振芳 任常胜 金星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S1期52-55,共4页
综述《伤寒论》方的君药组方原理研究近况。研究君药的源流、涵义、定性、定位。君药源流,一起源于《神农本草经;》二起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药涵义,主要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定性从历史来源看,主要有... 综述《伤寒论》方的君药组方原理研究近况。研究君药的源流、涵义、定性、定位。君药源流,一起源于《神农本草经;》二起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药涵义,主要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定性从历史来源看,主要有三种观点:《神农本草经》的君药固定论;《黄帝内经》的君药随证论;李东垣的君药按量论。从目前研究现状看包括:君药原则论、君药结构论、君药原理论、君药主药论。定位方面包括传统君药定位法、现代实验研究君药定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君药原理 综述
下载PDF
《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方春平 刘步平 朱章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948-950,共3页
[目的]探析《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逐条摘录《伤寒论》中与胃气相关的服药、饮食、大便、脉象等条文,归纳其胃气思想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运用。[结果]《伤寒论》主张试验性地投用水谷... [目的]探析《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逐条摘录《伤寒论》中与胃气相关的服药、饮食、大便、脉象等条文,归纳其胃气思想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运用。[结果]《伤寒论》主张试验性地投用水谷和药物以测胃气之盛衰。药食后发热则胃气受损、疾病难愈,不发热则胃气尚存、疾病易愈;腹中转矢气则胃气实、可攻下,无矢气则胃气虚、不可攻下。能食代表中焦实热、胃气来复或中焦虚极;不能食者根据伴随症状又有寒、热、虚、实之分。通过观察大便的数量、颜色、形状、次数、气味,可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瘀血。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趺阳脉(冲阳脉)浮、太溪脉小于趺阳脉均是有胃气的表现。[结论]《伤寒论》常通过试药食、问饮食、审大便、切脉博来判断胃气的盛衰和戾、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胃气 饮食 大便 脉象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针(灸)药选配思想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鸿芳 河恩惠 +5 位作者 陈胤希 杨超 唐杰 秦秋果 赵明文 赵吉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作为方书之祖,《伤寒论》对针、灸、药的选择应用谨慎而精到,并开创了针(灸)药并用之先河。其内容有先针后药者;有先灸后药者;有只针不药者;有只灸不药者;有针灸药皆宜者;有误用针灸,汤药救逆者;有根据疾病轻重,而选择针或药者。通过整... 作为方书之祖,《伤寒论》对针、灸、药的选择应用谨慎而精到,并开创了针(灸)药并用之先河。其内容有先针后药者;有先灸后药者;有只针不药者;有只灸不药者;有针灸药皆宜者;有误用针灸,汤药救逆者;有根据疾病轻重,而选择针或药者。通过整理、分析《伤寒论》中针(灸)药选配应用的有关条文,探析针(灸)药各自的优势及相互作用,把握其针(灸)药选配特点,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选配 针药并用 针灸临床 伤寒论
下载PDF
谈《伤寒论》中的欲愈候 被引量:3
8
作者 魏雅楠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92-195,198,共5页
欲愈候是预示疾病将愈的一类证候。文章列举《伤寒论》中6种典型欲愈候,并结合后世医家评述,分别探讨其临床指征、作解机理、现代临床意义,这对于临床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欲愈候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常变思维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成明 刘力 +1 位作者 田丙坤 隆靖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4期5-7,共3页
《伤寒杂病论》全面贯穿运用了常变思维。本文结合常变思维的含义,认为该书中发病传变、诊断疾病、治疗病证、鉴别诊断、选方用药及预后转归等方面皆与常变思维密切相关。常变思维可助医者更好的处理一般性与特殊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 《伤寒杂病论》全面贯穿运用了常变思维。本文结合常变思维的含义,认为该书中发病传变、诊断疾病、治疗病证、鉴别诊断、选方用药及预后转归等方面皆与常变思维密切相关。常变思维可助医者更好的处理一般性与特殊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对当今临床准确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常变思维 运用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项立明 王彩莹 黄莺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表现为通阳助气化;中等剂量则表现为解肌疏风、调和营卫,调整阴阳;用至中重剂量,其温通之性更显,主要表现在温通心阳,温补脾阳,通络散寒而除痹症;重剂量使用则温化阴气,而平冲降逆。在看待桂枝在方中的作用时必须同时考虑配伍及比例,配伍可以影响桂枝功效的发挥,而同一配伍的比例调整也体现了中医调整阴阳、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桂枝功效发挥方向与剂量、配伍及比例关系密切,学习时当综合考虑,着眼于病机、方证、用药,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应用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霍乱病篇评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2-215,共4页
《伤寒论》将霍乱的证治列于六经病篇之外,旨在进行类证鉴别;《伤寒论》所论之霍乱属于虚寒性质的湿霍乱,其发病多兼有表证;《论》中所谓之热是指发热之症状,非为病性,所以“热多”、“寒多”并不是论“热霍乱”和“寒霍乱”;对其证治... 《伤寒论》将霍乱的证治列于六经病篇之外,旨在进行类证鉴别;《伤寒论》所论之霍乱属于虚寒性质的湿霍乱,其发病多兼有表证;《论》中所谓之热是指发热之症状,非为病性,所以“热多”、“寒多”并不是论“热霍乱”和“寒霍乱”;对其证治方药进行了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霍乱 类证 四逆汤
下载PDF
葛根汤辨析及在眼科临床上的运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礼新 于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57-460,共4页
葛根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太阳病篇的重要方剂,在中医各科临床上均有广泛而高效的运用。但是历代经方家对其病机的解读,大多语焉不详,欠缺清晰准确,甚至有相反的阐述。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运用葛根汤的体会,对葛根汤证的病机进行详细的辨... 葛根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太阳病篇的重要方剂,在中医各科临床上均有广泛而高效的运用。但是历代经方家对其病机的解读,大多语焉不详,欠缺清晰准确,甚至有相反的阐述。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运用葛根汤的体会,对葛根汤证的病机进行详细的辨析与解读,以期为葛根汤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的诊疗依据,并以相关的中医眼科病案加以说明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伤寒杂病论 中医眼科
下载PDF
《伤寒论》中的防传防变防复思想及其现代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秋晔 陈少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272-2273,共2页
预防是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思想,包括治未病、已病防传防变、新瘥防复,但就其指导意义而言,"已病防传防变""新瘥防复"更具实用价值。"已病防传防变"包含了"固护正气,防病加重","未... 预防是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思想,包括治未病、已病防传防变、新瘥防复,但就其指导意义而言,"已病防传防变""新瘥防复"更具实用价值。"已病防传防变"包含了"固护正气,防病加重","未盛防盛,挫邪锐气"及"就近驱邪,邪有出路"等原则,"新瘥防复"包含了"新瘥调理,以防病复","待邪势弱,乘势歼之"等原则。这些思想在现代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体现了仲景预防医学思想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防传防变 新瘥防复
下载PDF
仲景方药贵乎和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明 李娟娟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0期1605-1606,共2页
仲景遣药配方或营卫双调,或寒热并用,或散敛相济,或辛开苦降,或补泻兼施,不离阴阳调和之圭臬,充分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和” 张仲景 《伤寒论》
下载PDF
《伤寒论》的条件关系分析与知识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武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10期70-74,共5页
不能因中国古代在逻辑理论研究上的缺乏就否定其在逻辑应用上的重要成就,更不能因此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是不合逻辑的。《伤寒论》中从证到病,从证和病到方的过程都属于条件关系推理过程,整个推理系统是一种强关系下的条件推理。患某种病... 不能因中国古代在逻辑理论研究上的缺乏就否定其在逻辑应用上的重要成就,更不能因此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是不合逻辑的。《伤寒论》中从证到病,从证和病到方的过程都属于条件关系推理过程,整个推理系统是一种强关系下的条件推理。患某种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些原因构成了患某种病的必要条件,而这些必要条件的各因素又总和起来构成患病的充分条件。在对《伤寒论》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知识表达的基础上,可以建构相应的医疗专家系统,以满足临床诊断和知识学习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应用 条件关系 知识表达 《伤寒论》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麻黄煎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伤寒杂病论》之用麻黄,其先煎与否,非常灵活机动,要视病情、体质和用量大小及其配伍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欲大汗猛汗者,则不必先煎去沫;欲缓发慢散,务去邪以尽者,必当先煎去沫;体质弱或用量小者,必须先煎去沫;而体质壮实,用量较大者,... 《伤寒杂病论》之用麻黄,其先煎与否,非常灵活机动,要视病情、体质和用量大小及其配伍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欲大汗猛汗者,则不必先煎去沫;欲缓发慢散,务去邪以尽者,必当先煎去沫;体质弱或用量小者,必须先煎去沫;而体质壮实,用量较大者,则勿须先煎去沫;配伍单纯,不相互牵制者,应予先煎去沫;而配伍复杂,有相畏、相杀、相恶者,则不必先煎去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麻黄 煎法 “先煎去沫”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方名翻译 被引量:4
17
作者 柴卉 吴承艳 《光明中医》 2010年第4期703-704,共2页
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中,方剂学的翻译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伤寒论》方是方剂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翻译质量的提高将大大有助于中医药对外交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方命名方法的研究探讨《伤寒论》方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 方剂学 《伤寒论》方 翻译
下载PDF
伤寒论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丽清 储开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7期34-35,共2页
《伤寒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典范,并且在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下造就了许多中医学家。它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完整、严密、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伤寒论》作为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备了基础... 《伤寒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典范,并且在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下造就了许多中医学家。它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完整、严密、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伤寒论》作为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备了基础及临床学科的性质。其课程教学是通过对六经辨证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其理论体系,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和运用伤寒方的实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临床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
下载PDF
《伤寒论》方臣药组方规律理论研究
19
作者 刘春慧 程振芳 +4 位作者 董秋梅 王滨 赵清树 金星 任常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43-1344,共2页
建立《伤寒论》方剂数据库,统计112首方剂的臣药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毒性,总结臣药的组方规律,认为臣药的规律是偏于扶正。
关键词 《伤寒论》 臣药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清代岭南伤寒名家郭元峰《伤寒论》学术思想概略
20
作者 沈创鹏 胡正刚 +1 位作者 陈晓薇 张横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7-78,共2页
郭元峰,广东南海人,清代岭南名医,医术精湛,学术颇丰,崇经典,深研仲景伤寒之说,提出许多创见。郭氏对伤寒及治疗次第的认识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对六经本证述之简当,紧扣临床,辨证从实际需要出发,辨证手段丰富,师古而不泥古,活用经方,参... 郭元峰,广东南海人,清代岭南名医,医术精湛,学术颇丰,崇经典,深研仲景伤寒之说,提出许多创见。郭氏对伤寒及治疗次第的认识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对六经本证述之简当,紧扣临床,辨证从实际需要出发,辨证手段丰富,师古而不泥古,活用经方,参以时方,是岭南经方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元峰 伤寒论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