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临证价值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俊杰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9-333,共5页
《伤寒论》临证思想研究者众多,已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伤寒学研究体系,然尚存不足之处,如对此书临床价值认识不全面、疫病诊治重温病轻伤寒、经典理论应对当代疾病及经方运用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治伤寒亦治杂病;疫... 《伤寒论》临证思想研究者众多,已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伤寒学研究体系,然尚存不足之处,如对此书临床价值认识不全面、疫病诊治重温病轻伤寒、经典理论应对当代疾病及经方运用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治伤寒亦治杂病;疫病诊治重温病轻伤寒,实则寒温相互羽翼;经典研究可借鉴西医思维,应对疾病须以中为基;目前经方运用重方药略理法,亟待构建规范体系等观点,为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临证价值 经方 理法方药 计算机 人工智能 方证相应
下载PDF
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探讨
2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以功能失调为主;血分统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兼有更加严重的功能失调。外感热病重症转化病机包括热盛动血、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化源欲绝、少阴寒化及正气外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共性病机 传变机制 卫气郁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瓜蒂散证浅析
3
作者 王勇 蒋涛 +3 位作者 卞胡伟 刘金柱 徐晶 钱程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瓜蒂散证病机为邪气在肺,与正气向外交争,其势向外,以瓜蒂作用于中焦,借其春木之性,配合酸平之赤小豆,辛香之淡豆豉,越上而吐,则病可解。脉弦而有力、脾胃不虚者,用之最宜;肝虚者,可加竹茹,柴胡等;若恐伤胃气,可加生麦芽顾脾胃而调肝。... 瓜蒂散证病机为邪气在肺,与正气向外交争,其势向外,以瓜蒂作用于中焦,借其春木之性,配合酸平之赤小豆,辛香之淡豆豉,越上而吐,则病可解。脉弦而有力、脾胃不虚者,用之最宜;肝虚者,可加竹茹,柴胡等;若恐伤胃气,可加生麦芽顾脾胃而调肝。应用时需与三物白散证和十枣汤证相鉴别,瓜蒂散证多见弦脉,三物白散证寒实较瓜蒂散证重,脉多沉迟,若化脓亦可见数脉。十枣汤证多喘咳日久,面目浮肿,倚息不得卧,以咳嗽或用力牵引疼痛加剧为鉴别点。《伤寒论》第108条所言之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亦是痰饮结于胸所致,可用瓜蒂散吐出胸中之邪,使上下交通,诸症得解。无论是寒痰、热痰等实邪,或是宿食、误食毒物等所致结胸之证,皆可谨遵脉证使用瓜蒂散,服后未必呕吐,不断咳吐痰涎即为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蒂散证 瓜蒂散 吐法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太阳病误下变证论“膈病”
4
作者 张克克 王祥麒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40-1144,共5页
太阳病涵盖了伤寒由表到里的整个演变过程,由于患者禀赋强弱、感邪轻重、就诊是否及时等原因,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表里证,所以太阳病可用到下法,但由于对表里先后顺序及整体病势把握不准确而误下产生变证者不少。太阳病下之后结局有两种:(1... 太阳病涵盖了伤寒由表到里的整个演变过程,由于患者禀赋强弱、感邪轻重、就诊是否及时等原因,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表里证,所以太阳病可用到下法,但由于对表里先后顺序及整体病势把握不准确而误下产生变证者不少。太阳病下之后结局有两种:(1)下之愈。(2)下之不愈,而不愈者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误治后邪气仍在表者,当以汗解之;二是有表里证者,表解乃可攻里,否则引邪入里,为逆;三是误下影响了太阳病自然发展轨迹,导致表证几无,而邪气入膈,从而产生变证。无论太阳病正常转归还是误下发为变证,“膈”均是邪气入里之“首站”。膈病主要是邪气侵扰使其失去阻隔、分界作用,导致清浊易位,上下隔拒,典型特点为清浊不分,“上逆”与“下趋”症状并见,治疗首当察其在膈上、膈下,遵循“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的治疗原则,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病” 太阳病 误下变证 下法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总结张机在中医外科中的辨证论治
5
作者 周鹏飞 陆金根 +2 位作者 王佳雯 张胜威 陈淑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46-2351,共6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阴阳毒、百合病等,其辨证治法至今仍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经查阅文献发现,张机在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以六经辨证为本,重视疾病传变,重视脉诊,以经方为主,采用合方,内外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机 《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 六经 脉诊 经方外治
下载PDF
《伤寒论》存津液思想浅析
6
作者 齐聪聪 徐立然 +2 位作者 牛学恩 张海燕 李青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伤寒传变的关键,亦是经方辨治的重要法度。存津液是《伤寒论》辨证体系中重要的学术思想,张仲景在辨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时,使用汗、下、和、补法治疗过程中蕴含了保胃津、存阴... 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伤寒传变的关键,亦是经方辨治的重要法度。存津液是《伤寒论》辨证体系中重要的学术思想,张仲景在辨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时,使用汗、下、和、补法治疗过程中蕴含了保胃津、存阴津、通津、复津液等存津液理念,贯穿于选方用药、药后调护、煎服方法等过程。笔者从津液角度诠释《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津液运行变化规律,通过梳理存津液思想在六经辨证中的临床运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津液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治法
下载PDF
基于六经病“欲解时”解读仲景时间医学的应用
7
作者 周千 易亚乔 +4 位作者 陈延杰 刘林 宋祯彦 邓奕辉 杨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中医有关的时间医学理论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自然界时间节律对应关系的学科。该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于张仲景,重点体现在《伤寒论》六经病的“欲解时”等内容,阐述其中蕴含的时间医学理论。通过对相关... 中医有关的时间医学理论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自然界时间节律对应关系的学科。该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于张仲景,重点体现在《伤寒论》六经病的“欲解时”等内容,阐述其中蕴含的时间医学理论。通过对相关医史文献的探索研究,着眼于仲景及后世医家对人体时间节律的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节律以及择时治病等相关问题,综合近现代时间医学理论的发展,以丰富中医有关的时间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时间医学 六经病“欲解时” 张仲景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姜玉华 张冰晗 +3 位作者 雷晶晶 荆业腾 刘继法 杨金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74-1978,共5页
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桂枝附子汤证的核心病机是风湿搏结、正虚邪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烦疼、活动障碍,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治疗方义。桂枝附子汤具祛风除湿、温阳散寒、通痹止痛之效,是... 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桂枝附子汤证的核心病机是风湿搏结、正虚邪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烦疼、活动障碍,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治疗方义。桂枝附子汤具祛风除湿、温阳散寒、通痹止痛之效,是中医治疗痹病的经典方剂,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桂枝附子汤的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改善关节症状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伤寒论》 痹病 核心病机 临床症状 治疗方义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中气观浅谈乌梅丸
9
作者 刘峰 徐慧 +1 位作者 欧慧萍 范伏元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49-1153,共5页
黄元御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而化生元气,元气内蕴阴阳,阴阳之间便是中气,中气作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当枢纽运转。“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脾胃之气由此产生。脾以升为枢机,以阳气为用,以温运脾气,温升肾水,温畅肝阳,化生和... 黄元御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而化生元气,元气内蕴阴阳,阴阳之间便是中气,中气作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当枢纽运转。“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脾胃之气由此产生。脾以升为枢机,以阳气为用,以温运脾气,温升肾水,温畅肝阳,化生和风,温养君火为用;胃以降为枢机,以阴气为用,以清降水气,潜敛相火,生化肾水为用。中焦运化精微生血濡养周身;肝为血海,受纳余血,并运化血中之至精纯者化生胆汁;胆汁为水质,内裹相火,潜藏于下焦,蒸化肾水化生肝木温升而形成循环。中虚湿盛,致肝阳虚郁与肝血胆汁内生乏源,相火浮散,湿火际会,阴阳摩荡生风,可调治以乌梅丸。乌梅丸酸甘辛苦合用,调和中焦气机升降,温化湿邪,温畅肝阳,恢复肝血胆汁化生,用大剂酸性药物泻相火,敛阳熄风,具有温中燥化、养血暖肝、通畅郁结、潜相熄风之功。其酸苦辛甘并用的组方思路,基于中虚湿化病机之下肝阳、肝血、相火、肝风胶着为病的特殊病理机转,涵盖了后世关于厥阴风木为病的基本治疗思路。同时,风为百病之长,致病极多而常隐匿难觉,在清散外风之外,乌梅丸开拓了以酸甘柔养、崇土安相、酸苦泄相、酸敛肝风为代表的内风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中气 黄元御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关系探析
10
作者 王金昊 徐琬梨 +1 位作者 于丽云 刘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伤寒论》和针灸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伤寒论》中六经病和经络理论中“六经”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在命名方式、位置层次、症状表现及时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联系,但在归纳基础及...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伤寒论》和针灸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伤寒论》中六经病和经络理论中“六经”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在命名方式、位置层次、症状表现及时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联系,但在归纳基础及病理状态方面有区别。以枢机论少阳病与少阳经为例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解释,可为理解《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病 经络 少阳经 少阳病 《伤寒论》 症状 枢机
下载PDF
从《血证论》探析唐宗海对小柴胡汤的运用
11
作者 张海东 陈泽涛 +1 位作者 孔维枝 封俊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唐宗海的《血证论》通过对少阳三焦油膜和血证机理的详细论述,基于“和少阳之枢机,调气机升降出入”的治疗法则,巧变方,用经典重义不重形,善用药,审宜忌加减治新证,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运用小柴胡汤经验。唐宗海治疗血证之时擅用小柴胡汤... 唐宗海的《血证论》通过对少阳三焦油膜和血证机理的详细论述,基于“和少阳之枢机,调气机升降出入”的治疗法则,巧变方,用经典重义不重形,善用药,审宜忌加减治新证,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运用小柴胡汤经验。唐宗海治疗血证之时擅用小柴胡汤,若见瘀血较重,阻气运行者,则用之化裁理气和血化瘀;若见呕血之后妇人妊娠恶阻等属中焦气机不利,火气互结者,则用之化裁调肝理气和中;若见妇人胞室中气血乖戾,致冲脉失于统领者,则用之化裁理血室、降冲逆;若见外邪干血,血家兼有表证者,则用之化裁和营卫、除寒热;若见妇人产后郁冒,阳气郁闭,津液输布受阻而咽干口渴者,则用之化裁通津液、畅三焦;若见肝气不疏,相火内郁或肝气肆逆,扰动血分者,则用之化裁发郁火、清火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唐宗海 “少阳三焦油膜”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12
作者 戚瑜清 郑洪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但其中的六经辨证可被作为多种外感疾病,乃至所有疾病的治疗体系,包括温病在内;另一方面,温病知识脱离《伤寒论》文本,从而建构出区分于六经辨证、指导温病治疗的独立学说,并且通过突破季节、地域的限制和定义温病概念来拓展其应用范围。寒温争鸣的过程促进了外感病学术理论的进步,而其医学知识的生产、变革则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学化研究 伤寒知识 温病知识
下载PDF
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研究
13
作者 王启民 赵威 黄婉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系统总结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用药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以“糖尿病肾病and真武汤”为检索式,检索时限为各数据... 目的:系统总结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用药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以“糖尿病肾病and真武汤”为检索式,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运用Excel录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真武汤加减处方,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Rstudio 4.3.2软件包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44项临床试验研究,77个处方,涉及中药品种96种,累计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有白术、茯苓、白芍、附子、生姜、丹参、党参、甘草、黄芪、桂枝等。药物药味总频次为1 354次,以辛、甘、苦为主,累计占比为83.38%;药性总频次为858次,以温、平、寒为主,累计占比89.03%;归经总频次为2 369次,以脾经、肺经、心经为主,累计占比为54.67%。对用药累计频次≥7次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最终得到4个类别;对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5,设置最小置信度为0.9进行筛选,最终得到98条关联规则,按置信度大小进行排序可得,在众多关联规则中涉及关联性较强的药物有白术、附子、丹参、生姜、白芍、茯苓。结论:真武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中需注重辨证论治,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为高频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糖尿病肾病 用药规律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桂枝汤类方在风湿痹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桑永浩 宋立群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490-492,共3页
风湿痹内因为正气不足、机体营卫失调,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外湿侵袭肌表,正气不足,营卫失调,腠理疏松,汗出当风,外邪入体,流窜全身、流注关节,发为风湿痹病,治应调和营卫。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邪伤人肌表,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营阴不... 风湿痹内因为正气不足、机体营卫失调,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外湿侵袭肌表,正气不足,营卫失调,腠理疏松,汗出当风,外邪入体,流窜全身、流注关节,发为风湿痹病,治应调和营卫。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邪伤人肌表,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营阴不守之证,切中风湿痹病病机。风重于湿,痹着肌表,阻滞营卫,气血不利,选桂枝附子汤;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者,选桂枝加葛根汤;风湿侵袭入体,在体郁遏日久,化热伤阴者,选桂枝芍药知母汤;营卫气血俱不足之血痹重证,选黄芪桂枝五物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痹病 桂枝汤类方 桂枝附子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浅析
15
作者 张欣怡 张艳艳 +1 位作者 宋媛媛 考希良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983-988,共6页
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 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运—黄连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风寒郁遏,相火内扰——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证;失治邪陷,膈热脾寒——栀子干姜汤证;正虚邪郁,肺热脾寒——麻黄升麻汤证;枢机不利,胆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张仲景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核心思想大致分为三点:其一,上热者清之,下寒者温之,寒热调和,用药大胆精细,对药物的作用把握得极其准确。其二,注重气机的调畅,要注意的是调畅气机应在顺应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顾护脏腑本身的特性,不可一味地使用行气或梳理气机之品,应以增强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为主。其三,根据患者的脉象、证候去分析其内在病因病机,“治病必求于本”,要寻找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进而从阴阳的大方向上去调整,追求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 寒热兼施 经方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研究
16
作者 诸婧 盛平卫 +2 位作者 顾敏婕 余杨 张喜军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形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有效率为61.5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鳞屑评分、瘙痒评分、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促进皮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半夏泻心汤 丹参酮胶囊 皮损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新解与临床应用
17
作者 冯奕鸣 孔洋洋 +1 位作者 张可颐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各有不同,导师袁红霞从原文入手,条文互参,参考《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等,以经解经,得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有以下两点:一是表邪仍在,邪热内陷;二是阳虚为主兼以阴伤。...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各有不同,导师袁红霞从原文入手,条文互参,参考《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等,以经解经,得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有以下两点:一是表邪仍在,邪热内陷;二是阳虚为主兼以阴伤。据此将柴胡桂枝干姜汤功效拆分为祛邪、扶阳、滋阴三部分,并根据疾病所处阶段不同予以加减应用。如欲以祛邪为主,若见表邪盛则增加柴胡、黄芩用量以解表祛邪,若见邪热内陷明显则炙甘草改生甘草以增强清热之功,同时可减少桂枝用量以达到宣通气机之用;如欲以扶阳为主,则增加干姜用量,严重时致肾阳虚损可配伍附子理中丸;若欲以滋阴为主,则减干姜用量,增加栝楼根、牡蛎用量以增强滋阴清热生津之力。附病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祛邪 扶阳 滋阴 袁红霞
下载PDF
桂枝汤方义与“啜热稀粥”作用
18
作者 曾楚倩 王华宇 +3 位作者 贺华怡 贺琪珺 蔡虎志 陈新宇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487-489,共3页
《黄帝内经》中“食入于阴,长气于阳”的本意为:水谷进入人体,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供养体内脏腑,另一方面也输送至体表形骸,周营遍身,使人体各部分发挥正常功能。“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营卫之气均由水谷... 《黄帝内经》中“食入于阴,长气于阳”的本意为:水谷进入人体,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供养体内脏腑,另一方面也输送至体表形骸,周营遍身,使人体各部分发挥正常功能。“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营卫之气均由水谷转化而来,又周营于皮肤腠理之间,当营卫之气转化为津液发散于体表时,即形成了发泄于外的汗液,此即“汗生于谷”的内涵。桂枝汤别名为阳旦汤,其作用本质并非仅仅发散祛邪,而是“助阳以为表”,使体表的营卫之气充盈,汗而邪退。故方后“啜热稀粥”的作用为生长营卫之气,使汗发有源,从而达到“助药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入于阴 长气于阳” “汗生于谷” 桂枝汤 “啜热稀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白虎加人参汤的古代文献考证及现代临床应用
19
作者 史一帆 贺婷依 +2 位作者 陈念清 雷唯一 喻嵘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目的:对古代文献中白虎加人参汤的历史沿革、药量、药物基原与炮制方法、制法与煎服法及主治病证等进行考证,并总结白虎加人参汤的现代临床主治疾病。方法:检索第五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医智库、湖南中医药大学读秀数据库等中医古籍数据... 目的:对古代文献中白虎加人参汤的历史沿革、药量、药物基原与炮制方法、制法与煎服法及主治病证等进行考证,并总结白虎加人参汤的现代临床主治疾病。方法:检索第五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医智库、湖南中医药大学读秀数据库等中医古籍数据库,以“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汤”“人参白虎汤”“化斑汤”为关键词,总结古代文献中有关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物组成、用量、炮制方法、制法、煎服法及主治病证等。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统计白虎加人参汤现代临床应用病证。结果:共收集到442条有关白虎加人参汤记载的文献数据,涉及167部医书,筛选出明确记载白虎加人参汤药物组成、用量、炮制方法、制法、煎服法等详细内容的古籍共84部。可得到白虎加人参汤药物组成及用量为盐知母82.8 g,生石膏(打碎)220.8 g,炒甘草27.6 g,人参27.6 g或41.4 g,粳米110 g;煎服方法为加水2 000 mL,先煮石膏20~30 min,再加入余下药物,煮至粳米熟,总共煎取药液600 mL,过滤去滓,将600 mL药液分3次温服,其中人参可另煎后将参汁兑服;主治病症为中暍(中暑)、膈消、消渴等。白虎加人参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多系统疾病,其中以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居多。结论:通过对白虎加人参汤的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应用文献进行考证挖掘,可为白虎加人参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 文献考证 临床应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刍议小柴胡汤治疗清窍病
20
作者 宋昱娇 张喜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人体分为上下二部,上为阳,下为阴,其中目、鼻、口、耳居于高位,是为上窍,也称清窍。清窍病与少阳经关系密切,少阳枢机不利,郁火攻冲,发为口苦;火盛灼津,发为咽干;风火上煽,发为目眩;肺气失和则鼻窍不利。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清解少阳相火... 人体分为上下二部,上为阳,下为阴,其中目、鼻、口、耳居于高位,是为上窍,也称清窍。清窍病与少阳经关系密切,少阳枢机不利,郁火攻冲,发为口苦;火盛灼津,发为咽干;风火上煽,发为目眩;肺气失和则鼻窍不利。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清解少阳相火,通达三焦,使少阳枢机运转,清静灵明之气上走清窍则清窍复通无碍。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浙贝母、陈皮可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加败酱草、苍耳子、辛夷、谷芽、麦芽、山楂可治疗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加补气通络方可治疗鼻咽癌;加连翘、败酱草、竹叶、枳实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加黄芪、葛根、枸杞子、山茱萸可治疗飞蚊症。应用时可不必照搬《伤寒论》原文,凡主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者,皆可应用该方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清窍 清窍病 少阳经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