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方治疗癌症临床运用与若干学术问题的探讨
1
作者 周岱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典范,奠定了中医临床各科(包括中医肿瘤学)的临床诊疗规范,其中所载方药被尊称为“经方”。在癌症成为慢性病、多发病的今天,经方治癌在临床广泛展开并获得较好的疗效,成为中医肿瘤学“消癥散结、扶...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典范,奠定了中医临床各科(包括中医肿瘤学)的临床诊疗规范,其中所载方药被尊称为“经方”。在癌症成为慢性病、多发病的今天,经方治癌在临床广泛展开并获得较好的疗效,成为中医肿瘤学“消癥散结、扶正补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提出癌症是古老的现代性疾病,高龄癌症、有共患病者是经方治疗的敏感性人群,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能提高疗效,选用“他山石”为我“攻玉”之需要,将有利于开拓经方治癌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伤寒杂病论 肿瘤 中医药 中医肿瘤学
下载PDF
三焦学说的传承与演变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廷 赖慈爱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郑颖 李永春 宫凤英 林锦韬 刘钊汝 吕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柴胡剂调达少阳枢机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探析
3
作者 吴广 杨俊红 +5 位作者 武红莉 姜燕华 钱真真 朱健 赵永烈 荆志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36-239,共4页
偏头痛多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剧痛,其病位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是偏头痛发作的重要病机。首先,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于调达,郁滞脑窍,当和解少阳、疏利三焦以调畅气机;其次,少阳枢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中焦痞塞,清阳不升,当调达上下,... 偏头痛多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剧痛,其病位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是偏头痛发作的重要病机。首先,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于调达,郁滞脑窍,当和解少阳、疏利三焦以调畅气机;其次,少阳枢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中焦痞塞,清阳不升,当调达上下,运化中土助脾升胃降;其三,少阳枢机不利,阳气布散失常,血行不畅,痰瘀互结,当通阳化气,升清降浊以推陈致新。柴胡剂治从少阳,或与他经同治,均不离“少阳枢”之核心,本文立足“少阳为枢”理论探讨柴胡剂治疗偏头痛的应用,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柴胡剂 少阳为枢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从《伤寒杂病论》“表里体系”看黄疸病的“证与方”及其临床指归
4
作者 李飞燕 毛德文 +1 位作者 蒋海南 王明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黄疸病的认识独到且深入,根据外感伤寒、瘀热在里及寒湿在里不化的病机机理,提出“湿邪伤人,法当汗出而解或利其小便”的基本治疗原则。笔者以表里辨证思想为基准,分析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的不同病位进而分...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黄疸病的认识独到且深入,根据外感伤寒、瘀热在里及寒湿在里不化的病机机理,提出“湿邪伤人,法当汗出而解或利其小便”的基本治疗原则。笔者以表里辨证思想为基准,分析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的不同病位进而分别采取的治疗方药和思路,具体体现在3个不同的维度:在表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里者—茵陈蒿汤;在半表半里者—大柴胡汤。表里辨证法为临床黄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病 表里辨证 《伤寒杂病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茵陈蒿汤 大柴胡汤
下载PDF
小柴胡汤治疗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宁宇 尹萍 +5 位作者 张志航 苑丽华 程诺 夏烨 张武文 童国庆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妇人病等疾病,疗效良好。中医学认为不孕症的病机与肾精亏虚、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针对“肝气郁结”这一病机,结合张机“但见一...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妇人病等疾病,疗效良好。中医学认为不孕症的病机与肾精亏虚、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针对“肝气郁结”这一病机,结合张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宗旨,小柴胡汤常被临床用于治疗不孕症及其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不孕症 肝气郁结 辅助生殖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抑郁症
下载PDF
基于《神农本草经》浅析黄芩在经方中的应用特点
6
作者 郝振华 梁爽 +2 位作者 白彦铭 回昕宇 周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均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二者理论关系密切。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理论理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更为恰当。黄芩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药物之一,《神农本草经》描述其功效为“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 《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均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二者理论关系密切。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理论理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更为恰当。黄芩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药物之一,《神农本草经》描述其功效为“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在《伤寒杂病论》中,主治诸热时,多配伍柴胡、黄连,以小柴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治疗黄疸时,常配伍柴胡,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多配伍芍药、黄连,以黄芩汤、葛根芩连汤为代表方。主治恶疮疽蚀时,多配伍半夏、黄连,甘草泻心汤是代表方剂。以《神农本草经》推敲医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和临床来理解《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所载功效,是学习两部经典著作的正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黄芩 经方
下载PDF
经方中丸剂的制备与应用规律
7
作者 刘佳琪 曲夷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567-573,共7页
从组成、制备、服用与病症4个方面,考查《伤寒杂病论》中22首丸剂的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经方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主要用于丸剂和散剂,其在丸剂中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含虫类丸剂必配伍桃仁、大黄。②10首丸剂经方含有籽仁类药物;经方... 从组成、制备、服用与病症4个方面,考查《伤寒杂病论》中22首丸剂的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经方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主要用于丸剂和散剂,其在丸剂中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含虫类丸剂必配伍桃仁、大黄。②10首丸剂经方含有籽仁类药物;经方剂型改汤为丸时常需加入籽仁类药物,或将原方籽仁类药物加量,取其濡润之性,以化瘀、通下,兼具赋形剂的作用。③部分丸剂经方需煎煮。④丸剂经方治疗病症病位大多在里,病程较长;最常见的主治症状为腹部不适。⑤丸剂经方用于急重症、慢性发作性疾病,所治实证涉及的病理产物主要有瘀血和水饮。⑥12首丸剂经方中用到毒性药物,通过组方配伍、控制用量、制备过程中加热等方式减毒。⑦用于急重症的丸剂多含有毒性药物、虫类药物,药味数偏少,药丸重量较大,采用顿服或不下再服的方法,强调中病即止;缓图的丸剂补益药与活血行气药并行,药味数较多,药丸较小,服用时长可达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剂 《伤寒杂病论》 经方 制备 应用规律
下载PDF
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姜彧 张恺 +1 位作者 孙磊涛 沈敏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5-40,45,共7页
[目的]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及经方使用特点,归纳恶性肿瘤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这一疾病分类方式进行分析,将恶性肿瘤起病、进退、转归的过程动态化。探讨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未变先防,既病... [目的]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及经方使用特点,归纳恶性肿瘤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这一疾病分类方式进行分析,将恶性肿瘤起病、进退、转归的过程动态化。探讨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未变先防,既病防变”的可能性。同时列举了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根据疾病临床特点和文献研究,整理归纳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现代应用。[结果]六经辨证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定位方式,能提示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病情的深浅、正邪斗争的状态,为恶性肿瘤形成因机、病位转归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借鉴。经方具有临床普遍的适用性,加减法的规范性,以及抗肿瘤治疗中全程可参与性,体现了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优势。经方在癌性发热、癌性疼痛、放射性炎症、神经损伤、消化道反应等方面有对症治疗的实用价值。[结论]经方的运用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全程、整体、灵活的特点,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经方 六经辨证 临床经验 恶性肿瘤 治疗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新解与临床应用
9
作者 冯奕鸣 孔洋洋 +1 位作者 张可颐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各有不同,导师袁红霞从原文入手,条文互参,参考《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等,以经解经,得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有以下两点:一是表邪仍在,邪热内陷;二是阳虚为主兼以阴伤。...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各有不同,导师袁红霞从原文入手,条文互参,参考《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等,以经解经,得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有以下两点:一是表邪仍在,邪热内陷;二是阳虚为主兼以阴伤。据此将柴胡桂枝干姜汤功效拆分为祛邪、扶阳、滋阴三部分,并根据疾病所处阶段不同予以加减应用。如欲以祛邪为主,若见表邪盛则增加柴胡、黄芩用量以解表祛邪,若见邪热内陷明显则炙甘草改生甘草以增强清热之功,同时可减少桂枝用量以达到宣通气机之用;如欲以扶阳为主,则增加干姜用量,严重时致肾阳虚损可配伍附子理中丸;若欲以滋阴为主,则减干姜用量,增加栝楼根、牡蛎用量以增强滋阴清热生津之力。附病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祛邪 扶阳 滋阴 袁红霞
下载PDF
从《伤寒杂病论》谈COVID-19的中医护理
10
作者 汪丽玲 洪建勋 刘丽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56-159,共4页
虽然《伤寒杂病论》是一部2000年前的著作,但其客观反映了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并科学系统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理法方药),因此适用于一切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虽然在典籍中未被记载,但因其属... 虽然《伤寒杂病论》是一部2000年前的著作,但其客观反映了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并科学系统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理法方药),因此适用于一切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虽然在典籍中未被记载,但因其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故研究《伤寒杂病论》外感病的护理方法对其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关于外感病护理的理论来源,结合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提出相应的具体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护理 外感病
下载PDF
基于外寒内饮探讨咳嗽发热性外感疾病传变诊治规律
11
作者 库喜龙 袁超 +2 位作者 张林林 谢秋利 臧云彩 《河南中医》 2024年第5期649-654,共6页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寒内饮 咳嗽 发热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附子防治疫病的理论及应用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巍 魏岩 +1 位作者 崔渺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附子治疫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感受疫气出现少阴病证候,可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疫病中霍乱、疟疾、痢疾、艾滋病等发病证候多属里证,可选真武汤、四逆汤、乌梅丸、肾气丸等。表里同病可考虑圣散子、霹雳散。附子防治... 附子治疫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感受疫气出现少阴病证候,可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疫病中霍乱、疟疾、痢疾、艾滋病等发病证候多属里证,可选真武汤、四逆汤、乌梅丸、肾气丸等。表里同病可考虑圣散子、霹雳散。附子防治寒疫应用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疫病 经方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从《伤寒杂病论》序看张仲景的创作方法
13
作者 赵东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83-86,共4页
《伤寒杂病论》序中作者指出此书创作的方法及途径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平脉辨证”,并且说明“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即对古代中医理论著作进行参考,结合脉证,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疾病的观察而了解其本源。从对《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序中作者指出此书创作的方法及途径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平脉辨证”,并且说明“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即对古代中医理论著作进行参考,结合脉证,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疾病的观察而了解其本源。从对《伤寒论》等书籍的考察中也可看出,其与早期中医文献如《黄帝内经》《难经》的联系,对于脉象、症状的重视与详细描述及对疾病本源——病因病机的探讨。正是这些内容,将详尽的脉证与病因病机相对应,才让后人能够准确判断病情,确定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脉法 症状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14
作者 邵世才 郭明艳 郑昊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3期74-76,共3页
半夏泻心汤作为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常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等病症,该文通过临床典型案例,揭示半夏泻心汤不仅治疗脾胃病运用广泛,同时在其他病症中也多有功效,符合症则用其药理论。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从方证相应探析仲景方治疗脂溢性脱发
15
作者 王俊志 肖传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难治性疾患,中医药因多靶点、多途径、多方面的作用方式在该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医家多采用自拟方对该病进行干预,造成治法方药的不统一,使后续药物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及临床运用推广...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难治性疾患,中医药因多靶点、多途径、多方面的作用方式在该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医家多采用自拟方对该病进行干预,造成治法方药的不统一,使后续药物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及临床运用推广受到阻碍。《伤寒杂病论》记载的仲景方,经历千年的应用和筛选,其疗效广受认可。同时,仲景方所具备药味少、疗效确切的特点也有利于进行临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以仲景方为基础方,依据“方证相应”理论,将方剂所针对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病症表现的病机证候相互对应,进行遣方用药,以期为临床诊治脂溢性脱发提供经方层面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相应 《伤寒杂病论》 仲景方 脂溢性脱发 诊疗思路
下载PDF
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代露 张玉书 +5 位作者 李吉彦 朱炜楷 王政芃 李佳睿 左昕 沈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4-1560,共7页
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组方精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在临床疗效上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医家的研究,探究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本文将主要论述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方及其治疗的作... 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组方精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在临床疗效上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医家的研究,探究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本文将主要论述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方及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望有助于明确经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为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医学证据。研究表明,经方能通过增强免疫力、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等多种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面调节胃肠功能,修复胃黏膜损伤,在促进胃黏膜病变组织学逆转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伤寒杂病论 经方 胃癌前病变 机制
下载PDF
经方中麻黄的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一焱 彭伟 曲夷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5期896-899,903,共5页
本文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麻黄的运用规律。提出:1)麻黄于经方汤剂中常用量约为30~90 g,明显大于现代习惯用量,与仲景时期麻黄鲜品入药,煎煮时间相对较长有关。2)麻黄散外寒,... 本文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麻黄的运用规律。提出:1)麻黄于经方汤剂中常用量约为30~90 g,明显大于现代习惯用量,与仲景时期麻黄鲜品入药,煎煮时间相对较长有关。2)麻黄散外寒,与桂枝相配主太阳表证,麻黄用量大于或等于“三两”,配“二两”以上桂枝方可发汗解表散寒,若麻黄用量小于桂枝,功在温阳通络化饮;与炮附子、细辛配伍成麻黄细辛附子汤主少阴表证。3)麻黄祛水湿,水湿在表时,大剂量麻黄与石膏配伍可发越水湿兼清内热;麻黄配伍杏仁、薏苡仁可祛风除湿;水湿停滞肌肉关节时,可以麻黄配伍细辛、炮附子、乌头等辛温助阳之品,通阳散结以治风寒湿痹痛;水湿在里时,以麻黄不去节配细辛、干姜通阳散湿,主寒痰水饮停聚于心下胸上。经方中麻黄非发汗解表之专药,通阳治水是其主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麻黄 经方 配伍应用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析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玥 司富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2-1185,共4页
《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确立了六经辨证的纲领,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尤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论述更是被诸家誉为辨证论治的金句箴言。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既往医家多采用气血津液辨证,鲜... 《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确立了六经辨证的纲领,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尤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论述更是被诸家誉为辨证论治的金句箴言。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既往医家多采用气血津液辨证,鲜有通过六经辨证应用于疾病的诊疗。本文基于仲景创设学术思想从伤寒六经辨证与经方论治出发,文章以“六经传变”为理论基础,阐述桥本甲状腺炎在不同时期中的辨证要点,挖掘当前主流治法中所蕴含的仲景学术思想,并结合现代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的临床药理作用研究,探讨了《伤寒杂病论》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指导作用。结尾部分引《伤寒杂病论》合方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验案一则,以期拓宽临床思路,对该病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桥本甲状腺炎 瘿病
下载PDF
浅析《伤寒杂病论》“家”字相关术语英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若馨 王萌 +1 位作者 李曼 李亚军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4期232-236,共5页
比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术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术语标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委)中医术语中英对译文本、李照国译本、罗希文译本中《伤寒杂病论》的17个“家”字相关术语,发现“家”字术语的英译还不够系... 比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术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术语标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委)中医术语中英对译文本、李照国译本、罗希文译本中《伤寒杂病论》的17个“家”字相关术语,发现“家”字术语的英译还不够系统。“家”字术语在世中联术语标准、WHO术语标准、名词委中医术语中英对译文本中收录不全,现存“家”字相关术语英译存在不统一、不简洁、不准确等问题。“家”字术语英译应遵循准确、简洁两项基本原则,英译的关键在于译前对术语含义的准确理解和译中用词的精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中医术语英译 “家”字相关术语
下载PDF
浅析《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用量、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祎梦 刘纳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从用量与炮制、主治病症及药物配伍3个方面,探析《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34方及46条相关条文,提出:麻黄的常用量为5.2~32.0 g之间,主治病症中以“热”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疼痛”、“咳喘”,麻黄性温,不能直接用于热证,然张仲景巧妙... 从用量与炮制、主治病症及药物配伍3个方面,探析《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34方及46条相关条文,提出:麻黄的常用量为5.2~32.0 g之间,主治病症中以“热”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疼痛”、“咳喘”,麻黄性温,不能直接用于热证,然张仲景巧妙将其与大剂量的石膏配伍,保留麻黄宣通透邪之性,达到辛凉透热。小便关系体内津液的多少,并与水饮致病互为因果,故配伍上以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为主,以辛甘化阳助气化、酸甘化阴滋其源、固护中州发水气。纵观张仲景对麻黄的运用,麻黄的主治病症涉及面广,是一味有着较高应用价值的中药,需要临床研究的重视与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麻黄 用量炮制 主治病症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